1、第 11 课 认识物体 (1 课时) 一、教材简析: 教材中设计了“观察物体”这个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活动继续训练学生利用感官 观察物体的方法, 利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通过比较、 分析, 知道物体在轻重、 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方面的不同。 二、教学背景: 物体无处不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常见和熟悉的。但由于是物质 领域的起始课,学生对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的 认识还不够全面, 利用比较法认识物体还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 通过本课学习,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特征, 比较物体的不同, 为下课学习 “给物体分类” 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2、.能说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2.能比较出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的不同。 科学探究: 1. 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2.能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 3.能简要描述探究过程、陈述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 能对常见物体的观察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的物体。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和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 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基于对物体外部特征的初步认识,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对人类有不同的用途。 四、教学重难点: 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能观察、比较物体
3、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 乒乓球、字典、铅笔、科学书、洗碗巾、鞋盒盖。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猜谜导入: “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 ” (橡皮) 第一个猜出谜语的同学前台领奖:你得到奖品你开心吗?把你的喜悦分享给大 家。告诉同学们你得到了一块什么样的橡皮? 生:棒棒糖样五颜六色的橡皮。 师:你是用那种感官知道的? 生:眼睛。 师: 我们用眼睛认识了橡皮这样的物体,我们怎样用更多地感官认识物体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 11 课认识物体 。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物体 1、认识材料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哪些物体呢?看看老师桌子上的
4、物体都有什么? 乒乓球、字典、铅笔、科学书、洗碗巾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1、 同学们桌子上也有这样的物体, 观察桌子上的物体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开始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2、小组交流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汇报。 生:乒乓球是黄色圆形的. 活动二、比较物体的不同 1、师:刚才我们从形状和颜色上认识了这些物体,它们是不同的。想找出它们 的不同我们要用什么方法? 进行比较 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用手摸一摸,掂一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物体进 行观察比较。 2、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3、交流汇报。 4、小结: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很多方面不同。 (三)应用与拓展 1、比较下面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海绵和木棒、两把椅子、四支铅笔。 2、布置作业:比较家中的物体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