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 15 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 3 单元“动物与环境”第 15 课。 本课通过“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 、 “隐藏在环境中”等探究活动,认识动物对自 然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现象, 让学生能在案例中发现认识生物对自然环境及其变 化的适应现象,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于生活在该地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的种 类、数量可能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各种各样的多种小动物。 学生一般还会对这样些小 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兴趣,他们常常会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这些小动物。 但是, 学生很
2、少人会去思考有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会与他它们生活的环境之间 有什么关联系。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对鼠妇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观察鼠妇适于生 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动物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2. 能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3. 运用实验和模拟活动,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4. 培养搜集证据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探究习惯。 5. 感受自然界的丰富多彩,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3、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模拟活动,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纸盒、透明塑料膜、黄绿卡纸、剪刀、镊子、鼠妇、相关动物的 资料(文字、图片、视频) 、多媒体教学仪器、PPT 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纸和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情境:小朋友们在草坪上玩耍,波波无意中抬起一块潮湿的石头,发现藏在 石头下的藏着几只鼠妇。 问题:这几只黑黑的小虫子是什么?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问题:它们为什么都躲在石头底下?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介绍与分享。 引导问
4、题:为什么总是在阴暗的角落发现它。?它的这种生活习性与什么有 关呢? 二、二、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 1.1.活动活动 1 1 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 介绍讲述: 鼠妇又叫潮虫, 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 我们常常能在在石头底下、 墙缝间见过到它们,但不一定留意过它们生活的地方。 问题: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说说鼠妇生活的环境, 做出初步的猜想。 任务:对鼠妇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观察鼠妇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要求:1.用纸盒做一个简易观察盒,在盒内铺上一层湿土。将盒盖的一端 裁掉,换成透明塑料片;再将盒盖另一端的内部涂成黑色。 2.将
5、20 只鼠妇随机放到盒子里,并盖好盒盖,使盒内形成一侧透光、一 侧遮光的环境。 3. 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停留的位置,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耐心观察,不要人为地影响实验。 活动:学生分小组展开探究活动,并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巡视:指导各个小组能按要求展开观察活动,提醒学生不要伤害小动物,养 成爱护生命的良好习惯。 汇报: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 的语言进行描述。 结论发现:鼠妇在纸盒的阴暗一侧分布较多,活动较明显。 任务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搬开石块,鼠妇会爬走”这一现象的原因。 小结:鼠妇适应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不适应具有明亮光线的生活环境。 2
6、.2.活动活动 2 2 隐藏隐藏在环境中在环境中 媒体:出示绿色和黄色的蝗虫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问题:你见过这两种蝗虫吗?在哪里见过它们?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介绍与分享。 讲述:绿色和黄色的蝗虫是野外常见的小昆虫,分布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问题:这种现象是否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讨论、交流。 讲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受限制,难以直接开展实 验时,可以做模拟实验来进行探究,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 某些条件来做实验。 任务: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要求:用黄色和绿色的大卡片分别模
7、拟山地和草地,用黄色和绿色的小纸片 分别模拟黄色和绿色的蝗虫。 介绍:教师介绍实验方法。准备黄色和绿色的大卡片各 1 张,黄色和绿色 的小纸片各 20 张。将“蝗虫”分成两份,每份 10 只绿色的,10 只黄色的, 将其均匀混合, 分别随机撒到两张卡纸上。 一个学生在黄色卡纸上寻找黄色 “蝗 虫” ,并利用镊子夹出;另一个学生在绿色卡纸上寻找黄色“蝗虫” ,并利用镊子 夹出。比较在两张大卡片找出所有黄色“蝗虫”所用时间的长短。 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体验活动,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作记录。 汇报:学生代表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 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交流:学生对其
8、他同学的汇报结果进行点评,老师及时肯定与鼓励,并请其 他同学作补充。 问题:模拟实验中的“找蝗虫”是模拟现实中的什么情景?如果实验结果科 学、可信,在现实中应是怎样的情况? 小结: “找蝗虫”是模拟天敌在寻找蝗虫。实验表明,黄色的蝗虫不适合在 草地上生存,而适合在山地生存;而绿色的蝗虫不适合在山地生存,而适合在草 地上生存。 3. 3. 活动活动 3 3 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讲述:在自然界中,当环境条件,如气温、降水、食物等发生变化时,动 物会通过某些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迁徙、洄游、冬眠、夏眠等。 媒体:出示教科书中几种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的图片。 问题:当环境条件
9、变化时,这些动物有哪些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气候条件、食物条件和繁殖需要等方面入手展开讨 论。 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活动,并在记录单上作记录。 交流:学生小组代表用科学的语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若不完整,教师 可做适当引导或补充。 小结: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行为有迁徙、冬眠、夏眠等。 阅读:教科书提供了一个“语文”的资料栏目,介绍了“劳燕分飞”这个 成语的来历, 帮助学生了解两种在我国常见的鸟类伯劳和家燕,在我国大多 数地区,伯劳属于留鸟,通常不迁徙;而家燕在冬季时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过 冬,寻找食物并繁殖后代。 实践:从气候条件、食物条件和繁殖需要等方面入手,收集当地动物适应环 境变化的行为的资料,进行多个角度的分析和交流。 三、三、 板书板书设计设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