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118.76KB ,
文档编号:6940175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694017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DOC 41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DOC 41页).docx

1、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一课 早期人类(阅读课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世界三大人种、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氏族组织,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2.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爱劳动的好习惯。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劳动创造人,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教学难点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过程:一、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1劳动是怎样使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的?2现代人分哪几种?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原始人类使用哪些工具?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生产活动?4氏族组织中原始人类怎样生

2、活?5世界上哪些地区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其标志着什么?以上问题通过提问讨论完成二、指导学生阅读全文三、学生回答问题四、完成课堂练习学习目标本课作业 教学反思板书提纲第一课 早期人类一、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1劳动是怎样使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的?2现代人分哪几种?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原始人类使用哪些工具?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生产活动?4氏族组织中原始人类怎样生活?5世界上哪些地区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其标志着什么?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 上古亚非文明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埃及、巴比

3、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教学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本课导语导入新课学习一、神奇的金字塔(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前3100年 首都:孟斐斯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 农业、手工业(二)法老与金字塔 阶级关系:法老:名称由来、职权什么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之迷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

4、亚非(三)古埃及的衰亡: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二、汉谟拉比法典(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1地理位置(挂图)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二)汉谟拉比法典1建立的目的(讲解)2法典的内容(学生归纳)3法典的实质(讨论)4法典的地位(讲解)(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3种姓制度:一种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作业: 初中世界历史上册“目标”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上古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1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法老与金字塔二.古巴比伦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2汉谟拉比法典三古代印度1奴隶制国

5、家的建立与统一2种姓制度第二课 中古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知识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文和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汉文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 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

6、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的了解,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二、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关系。教具准备:挂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复习中日隋唐时期的交往导入一日本的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大和统一日本(提问)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大和统一(掌握统治者名称)、部民制大化改新(646年)1)背景:朝廷统治的危机孝德天皇的上台2)改革的内容:(提问,归纳)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7、、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3)历史意义: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3幕府统治的建立(学生自度,提问,了解)日本幕府统治建立的标志: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幕府”一词的含义 日本封建庄园的发展武士集团的兴起二、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伊斯兰教的创立(板书)1)历史背景(板书)阿拉伯半岛地理位置(结合地图分析)创立背景归纳成三点来理解:A.由于“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所以半岛未能实现统一。B“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C贵族为了获

8、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人民为了消除社会纷争,获得安定的生活生产的环境,他们都渴望半岛尽早统一。这说明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同的宗教信仰能把人们维系在一起,成为人们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既然“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是阿拉伯半岛不能实现统一的思想障碍,那么,创立一个一神教,用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也就成为实现阿拉伯半岛统一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了。在这种形势下,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教兰教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板书)在阿拉伯半岛西部红海沿岸,有一条通商要道,要道上有两座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指图)。7世纪初,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他号召大家都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安拉”。这种关于一神教的

9、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穆罕默德的说教被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徒穆斯林的必修课。 (小结:学生答出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由于穆斯林遭到麦加贵族的迫害,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元,即回历元年。要求同学们必须记住这个重要的年代。2.阿拉伯半岛基本上实现统一630年,穆罕默德从麦地那返回来,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和宗教领袖,即政教合一的国家元首。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二)阿拉伯帝国 (板书)1

10、帝国的形成与繁荣(板书)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哈里发接连征服了西西、北非、中西和欧洲的西班牙等地。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指图说明帝国的疆域)。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制度。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个特例。随着哈里发的扩张,伊斯兰教传到了帝国势力所及的一些地方,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强盛,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城市。(让学生阅读教材56页第一段小字,具体地了解、感受巴格达的繁华景况。) 2.帝国的衰亡(板书)帝国衰亡原因:1)人民起义的打击;2)封建割据势力

11、的成长;蒙古人的征服。(提问法)10世纪时,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三个哈里发国家。指导学生看脚注,以明确三个哈里发国家的称谓。 巩固小结:1.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强盛、分裂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的基本线索,进行小结布置作业:学习目标。(当堂课上做并订正)板书设计:(见前)教学后记: 第三学习主题 古代欧洲文明第1课 古代希腊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知道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掌握雅典著名的改革家梭伦、伯里克利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城邦繁荣的状况。二、能力与方法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认识奴隶制民

12、主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了解希腊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古希腊文明是奴隶制文明;通过雅典民主政治从形成到繁荣过程中的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对学生进行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 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二、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教具:图片、挂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由奥运会的来历导入一、古希腊的繁荣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临海、多山2.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国家机构:奴隶制共和国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3斯巴达和雅典1)斯巴达:

13、地理位置居民组成 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希洛人及阶级状况国家机构:奴隶制王国2)雅典: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居民组成:雅典公民、奴隶和外邦人。出现时间、地点、线形文字及迷宫4、古希腊的繁荣提问、讨论、理解: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繁荣的时期。表现为:一是奴隶制的繁荣。奴隶制度充分发展起来。当时奴隶数量众多,被广泛使用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的地位非常低下,被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语)。二是经济的繁荣。雅典的商业发达,各种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国际贸易中心。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四是文化的繁荣。雅典思想文化活跃,产生了苏格拉底、

14、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戏剧活动兴盛,创作了大量流传于世的悲剧和喜剧作品。雕塑和建筑艺术成就巨大。这一切,使雅典成为希腊世界最先进的城邦。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古希腊繁荣时期城邦政治知道的基本情况明确:绝大多数城邦废除了国王,实现共和,一些城邦建立了公民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主国家。2、梭伦改革学生阅读,明确梭伦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及主要的民主权利机关。3、伯里克利改革学生阅读,理解改革的目的、内容及结果4、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由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和“贝壳放逐法”构成,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一个有公民权的男

15、子都有参加五百人会议的机会。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是为雅典的奴隶制经济、奴隶主服务的,规定只有男子才有公民权,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即使享有公民权的人,也不可能经常参加政治活动,实际上真正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人是不多的。据当时粗略的估计,雅典的奴隶达三十六万五千人左右,外邦人和无产者约四万五千人,自由公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共约九万人。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总结:关键词:爱琴文明、城邦、梭伦改革、民主政治作业:学习目标板书:以上条目教学反思第2课 古代罗马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记住恺撒、屋大维及其相关的史实;知道布

16、匿战争;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理解古代罗马国家的奴隶制性质。二、能力与方法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育;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奴

17、隶劳动基础之上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1教学过程一、重点 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罗马奴隶制。二、难点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复习导入:复习旧课:古代希腊的奴隶制城邦、雅典的改革、希腊的文化、商业中心、亚历山大帝国。从意大利半岛的地形特征导入。一罗马共和国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城的来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材料)公元前509年建立奴隶制共和国。2罗马共和国的征服和扩张1)对意大利的统一2)布匿战争3)对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征服3、。罗马的共和制度国家机构:执政官、元老院4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奴隶使用的普遍和奴隶地位的低下5斯巴达克起义时间:前73年经过历史意义:世界古代史上规模

18、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二罗马帝国1罗马帝国的建立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建立者:屋大维 时间:公元前27年2帝国前期的繁荣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我国称之为“大秦”帝国繁荣状况三西罗马帝国的灭亡1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原因:罗马奴隶制的危机、日耳曼人的入侵分裂: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首都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历史影响:标志巩固小结古罗马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作业:学习目标板书设计: 按以上条目板书教学反思第3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

19、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记住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比较5世纪叫世纪西欧和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0、,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一、重点 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二、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教具:挂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一封建等级制度1读书,列表:欧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结合地图) 法国:西法兰克法兰西德国:东法兰克德意志意大利:意大利王国英国:英吉利王国2阅读教材,理解1)欧洲封建社会的核心是什么?2)欧

21、洲封建等级制度采取什么形式?3)西欧封建庄园在封建制度中的地位。回答,明确第一,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第二,等级制度是由于实行采邑制形成的。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革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即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各级土地分封都要举行“臣服礼”的仪式。第三,西欧封建庄园。西欧封建庄园是随着9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而形成的,兴盛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到资本主义萌芽的9世纪一1

22、4世纪。它既是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封建主实现其封建剥削的基本组织,它既是封建大地主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又是封建社会最基层的政治组织。教材插图西欧庄园情景图作了生动的展现。指导学生看插图)。二、教会的统治提问:罗马教皇国是怎样形成的?“丕平献土”阅读、讨论:为什么我们把欧洲中古时期称为“黑暗时代”?指导学生归纳要点1政治上:教会是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地主。3思想文化上:教会推行愚民政策。结论:“黑暗时代”三、西欧城市的兴起1兴起的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根本原因:学生答出)产品增多对外交流增多手工者、商人聚集(讲

23、述法)2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3城市和商业兴起的影响(学生齐读)积极影响(促进贸易)、消极影响(刺激战争)(分析)四拜占廷帝国的败落(阅读部分)指导学生学生阅读:简介帝国首都的富庶、建筑物、帝国向封建社会转化。 巩固小结(提问)西欧封建社会的确立时间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西欧封建社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和封建地主作业:学习目标板书:以上条目教学反思第四学习主题第1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希波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希腊各城邦的领导者雅典和斯巴达;知道马其顿战胜波斯的决定性战役伊苏斯战役和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国家、东征的大致范围;了解马拉松之战的战况

24、和亚历山大、萨拉丁的主要事迹;理解古代东西方战争造成的客观历史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希波战争,分析希腊获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了解十字军东征的前因后果,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实质,培养学生初步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战争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对权力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对永垂不朽的执著追求,往往导致了历史上一次次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而伟大统帅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累累白骨基础之上。在我们陶醉在史诗一般壮观的战争场景中时,不要忘了成千上万的灵魂在血泊中呻吟、哭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希波战争 二、难点

25、对东西方战争的认识和评价教具准备:图片、挂图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由本课导语导入 一、希波战争与亚历山大的东征1阅读教材,了解波斯帝国的兴起。明确:公元前550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亚非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又用武力使希腊周边国家色雷斯和马其顿臣服、希腊在波斯的狂飙突进中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朝不保夕。2提问:波斯发动波西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就双方而言,各属什么性质的战争?明确:波斯向希腊索要“水和

26、土”。波斯向希腊提出领土要求,这就包含了战争性质的隐性判断,即对波斯而言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希腊而言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3教师讲述波西战争的过程:公元前492年,波斯军队侵入希腊,因海军遭飓风覆没,陆军半途而退。前490年,波斯军队再次入侵,希腊军以少胜多,取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前480年,波军又一次侵入希腊,希军在温泉关挡住了波军的进攻。后来希军被波军包抄,希腊联军统帅、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让大部分希军退走,自己和300名斯巴达战士奋力据守关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波军不久占领雅典,但因在萨拉米岛以东的海战中失败,供应线受到威胁,波军主力不得不撤退。第二年,残留的波军被赶出希腊。此后,希、波

27、在海上角逐争霸。前449年,希波战争以波斯军的失败告终。4,请学生复述马拉松战役的经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复述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5讨论,为什么希腊能打败波斯明确:(1)希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波斯高;(2)军队编制优越,比曲斯军队组织得更好;(3)希腊绝大多数城邦实行的民主政治优于波斯君主专制;(4)希腊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抵抗侵略的战争,促使希腊内部各城邦紧密团结。6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明确: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是,“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这表明亚历山大和波斯的战争对双方来说,均是非正义的争霸战争。教师补充:这次远征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根源。当时希腊城

28、邦已经衰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自由民破产日益增多,破产者多靠行乞和各种零星工作糊口,或去当雇佣兵以求生路;而富有者也希望把这批使他们感到不安的社会集团打发出去。另一方面,马其顿贵族和希腊的富有者都热衷于发动战争,以便掠夺土地、财富和奴隶。此外,马其顿的统治集团深感希腊内部不稳,企图以发动对波斯的战争来转移希腊反马其顿运动的视线。7学生复述伊苏战役战役的经过,要求能根据插图充分发挥想象,生动展现其掺烈的战争场景。8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明确:该目最后一段课文讲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教材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方面东征使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东征给东方人民造成了巨大

29、的灾难。二、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1读教材,了解历山大帝国解体后东地中海地区的状况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西王国和托勒密王国。当时,东地中海地区处于混乱状态,希腊城邦、城邦联盟、马其顿、塞琉西,托勒密王国等大小国家互相争夺,时而发生战争。公元前280年,塞琉古渡海进攻马其顿,遇害身死。其子安条克一继位,击退了北方克勒特人对小亚细亚侵袭,又同托勒密争霸东地中海。自公前276年到公元前200年的近八十年间,曾与埃及发生过五次争夺东地中海霸权的叙利亚战争,双方互有胜负。这五次战争消耗了塞琉古的国力。公元前195年,安条克三世(塞琉

30、古国王)趁马其顿被罗马打败之际,渡海侵入欧洲,占领色雷斯,并企图吞并马其顿。总之,各国内部矛盾重重,社会斗争十分激烈,这就为罗马征服该地区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2简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的经过注意:时间、主要人物、主要战役,3理解: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明确:指出罗马的征服“结束了这一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罗马称霸东地中海客观上促进了该地区的和平稳定,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三、十字军东征(学生阅读) 自读要求: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参与者、东征的过程,影响。总结:讨论战争的意义要引导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业:学习目标板书:按以上条目

31、板书 教学反思第2课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设计的对带“胡”字蔬菜瓜果的历史考证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可波罗东游历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民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外

32、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二、难点 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作用。教具:视频、挂图课时:1教学过程:由马可波罗视频片段导入 一、马可波罗东游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可波罗来华背景 学生回答后归纳:马可波罗来华是在蒙古帝国已经建立、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开的背景下实现的。国力强盛、交通方便、对外政策开明。 2看图,学生复述马可波罗来华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3读教材,请学生概括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一、学习中国语言;二、受皇帝赏识做官;三、受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各地、出使亚洲一些国家。可见马可波罗不是一般地侨居中国,而是

33、深入到了中国主流社会;积极参与了中国事务,这为他后来写马可波罗游记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4理解: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和对西方的影影响。 提问后明确: 马可波罗游记内容涉及大量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中国的社会情况,亚洲东海岸的地貌,还描绘了赤道地区人丁兴旺的情景。从游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相当成熟,游记中描绘的“东方神奇”,对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人,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兴趣,增强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动力;另一方面,游记提出了从欧洲可乘船到达东方的看法,破除了赤道无法穿越的误解,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34、。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理解阿拉伯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学生回答后明确:由于阿拉伯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所以,它同时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亚非古国文化的养料,形成了兼有东西文明特征的阿拉伯文化。 2讨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对数码的贡献 明确:古印度的贡献不仅在于发明十个数字,还创制了与之配套的十进位计算法,这是印度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也是古代东方文明(不仅局限于印度)的重大成果。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这套数码的推广对推动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阿

35、拉伯数字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阿拉伯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阿拉伯人对数学研究的确作出了很多的历史贡献。当时,欧洲正处在中世纪时代,宗教思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科学研究得不到发展。欧洲的一些学者还是从阿拉伯传来的书籍中得到科学知识的。通过这些书籍,欧洲人熟悉了几乎整个古代世界的数学创造,但在一开始的时候,却把它们当成了阿拉伯数学的成就。他们把经过阿拉伯人改进的印度数字,也当成了阿拉伯数学家的发明,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阿拉伯数字”。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起中介作用的例子,并谈谈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明确: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着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

36、,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 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过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印度的数码在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公元9世纪又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歇洲。:随着阿拉伯商入的足迹踏遍世界,这种方便的数字也随之传播开来,代替了烦琐的罗马数字。他们还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37、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公元751年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个造纸作坊,从此阿拉伯人用真正的纸张代替了纸草和羊皮纸作为书写材料,这样阿拉伯文化和由阿拉伯人所继承下来的古希腊文化才被更好地保存了下来,并得以流传。阿拉伯的文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观赏插图:书写唐律的纸张残片和丝路上的驼队,进一步理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总结:完成书上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文化交流的几种方式作业:目标板书:略教学反思主题活动 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马可波罗东游的活动,具体了解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友好

38、交往的史实,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知识,树立交流与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主旋律的意识。 2掌握当时西方人获取、认识和了解中国信息的重要途径,理解中国走向世界的漫漫历程。 3通过绘制马可波罗东游路线图,学习绘制地图的基本技能并培养通过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查阅和收集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文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5通过学生做导游和扮演角色,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进入历史情景的自我表现能力。 6。模拟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感受中国风韵,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前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内容 本课活动主题是“马可波罗东游寻踪”

39、,活动要围绕主题让学生了解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路线,以及沿途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活动要立足于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土流,让学生尽可能以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中国,“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元朝”是活动始终应该坚持的视角,避免中国人看中国。 2制定活动计划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整体上制定活动汁划后,让学生根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1)活动时间、地点和人选。由于采用课本剧的形式,需要提前较多的时间来准备(25天),事先确定角色人选和剧本:选择角色时可以以马可波罗为主,再适当增加其他角色,如马可波罗的叔父和随从以及沿途的中国人等。演员通过车:生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产生

40、。 (2)关于剧本。教师作出主题活动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编写,教师修改。可套用大话西游的风格和经典台词,搞成大话东游。当然,也可采用正剧的方式。 (3)活动具体过程。学生先拿出剧本,师生共同修改,然后排练。自己制作一点服装和道具。 3搜集整理资料 毕竟历史活动课不是语文活动课。形式可以生动活泼,资料和信息必须准确无误。马可波罗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著名的地方,必须事先落实,以免剧本出现史实方面的失误,比如长城,在马可波罗游记里没有提到这个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可能他没有去过,剧本对此就不能胡编。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寻找资料的方式,如查阅图书、调查访问、上网查询,并对搜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

41、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教师审查剧本时,尤其应该关注史料是否准确无误。 活动过程 1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可由学生主持。由主持的学生写好串词,宣布活动(节目)开始,教师做一名忠实的观众即可。 2活动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表演,大家当观众认真看。第二个环节是挑刺,看完后由同学们来挑剔表演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史实是否有误,是否紧扣了活动主题,台词是否精彩,谁的表演最到位等。第三个环节是教师总结,无论学生表演得怎样,教师应该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适当指出缺点,因为,活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评价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主动积极,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否

42、正确,每个人的表演特点、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评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的特点及其书写材料;了解古希腊的著名文学、戏剧作品及其作者和阿拉伯文学代表作品;理解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人类几种古文字的比较鉴别,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对历史文化成果的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随堂小制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类古代文字和著名文学、戏剧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这些充满人类智

43、慧的文化成果的浓厚兴趣,感悟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共容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这些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和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和难点 一、重点 古代的文字和荷马史诗。 二、难点 对俄狄浦斯王艺术价值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安排预习,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情况,并选读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或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2准备课堂小节目,如:朗诵荷马史诗或俄狄浦斯王的选段,讲故事,话剧表演(由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在课文所提及的古典文学中选择,鼓励学生

44、再创造)。 3每人准备一块10厘米见方的黏土泥板和一根尖头小木棍,上课时放在课桌上。 二、教师准备 1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在学生推选下确定每组组长;组长主要负责督促组员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等具体组织工作o 2制作课件,剪辑纪录片荷马史诗中的古城特洛伊里讲述谢里曼与荷马史诗的片段,特洛伊或木马屠城记中关于战争的宏大场景,奥德赛历险的片断, 阿拉丁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辛巴达历险记等卡通大片的片断。 教学活动过程导人新课: (课件出示图片):棺盖残片上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泥版商代甲骨文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图片中的哪种文字是我们以前曾经了解过的呢? 生: (回答) 师:是中国商代的甲骨文。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甲骨文在商朝时大量存在,但直到近代才被重新识读。另两张图片上的文字也同甲骨文一样,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为人们所了解。同学们有兴趣去了解它们吗?今天,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吧!教学内容 (课件展示)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师: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个子目的内容,了解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各自的基本情况,并完成大屏幕上出示的表格。生:(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然后举手回答,完成表格。在回答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特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分析。在学生回答这两种文字已消亡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的内容,使学生关注古老文字的发现和释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