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
2、,水。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
3、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三、物理性质和化
4、学性质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投影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
5、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布置作业复习课本1-4页六、板书设计绪言1、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2、观察实验的方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如何学好初中化学?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燃放烟花 B干冰升华 C动物呼吸 D燃煤发电2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只有
6、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 ( )A钢铁生锈 B蜡烛燃烧 C牛奶变酸 D滴水成冰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液化气作燃料 B用铝材作高压锅 C用钢材制铁轨 D用石墨作电极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
7、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2、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三、课时安排 l课时四、课前准备 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学生讨论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
8、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9、:(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图1(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图23、吹灭蜡烛,观察;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
10、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总结六、板书设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探究的方法二、氧气、二氧化碳的特性及应用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四、对人休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
11、软,这是为什么?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二、重点、难点1、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2、滴管的使用。三、课前准备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
12、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生活动:观看、思考。你已经知道什么?演示实验: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提出问题):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稀盐酸(提出问题):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练习与实践):1、细口瓶的瓶塞
13、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课题3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实验探究):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2、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3、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课题4滴管的使用(提出问题)1、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
14、仪器?2、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实验探究)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课题5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给物质的加热(提出问题)1、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2、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3、怎样熄灭酒精灯?(提出问题)1、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实验探究)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
15、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实验探究)1、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课题6洗涤仪器(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六、板书设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化学仪器的分类二、常用化学仪器的用途三、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四、药品的使用七、教后反思:八、教后检测: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6、,需量取46 mL蒸馏水,最好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A10 mL B50 mL C100 mL D500 mL2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_,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3)量取10 mL某液体时,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读数(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液体的体积_(填“”或“=”)10 mL。(4)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_,倾倒液体时,标签应_。课题1 空气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3、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二、重点、难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2、空
17、气的主要成分确定三、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言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2.1、空气的成分 提问1空气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否举出空气存在的例子呢?2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3、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 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
18、,反之,成分不唯一。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气体消耗后的气压缩小,水面上升,测定空气的成分。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26图2-1)。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课本中的问题:1、空集气瓶中装得是什么?2、瓶内出现了什么现象?3、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4、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观察现象产生的问题1水面为什么会升高?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
19、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解答1、瓶中装的是空气2、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3、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氧气消耗完毕,红磷停止燃烧。4、松开止水夹后,水倒流至集气瓶中,大约占集气瓶的1/5。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阅读、讨论(课本28页)1、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2、空气的组成是怎样发现的?3、氮气和稀有气体有什么特征和用途?4、空气的各组分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小结1、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20、(0.03%)。2、利用实验,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科学探究的精神。(拉瓦锡、瑞利)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焊接保护气, 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途:霓虹灯,激光技术 氦气:密度很小, 用途:探空气球(为什么不用氢气)六、板书设计: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2、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21、、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4、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和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 、_ 、_等。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状态、_ 、熔
22、点、_ 、密度、_和溶解性等。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6.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B.5l Cl5 D.l4课题2 氧气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
23、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具准备 实验用品:蜡烛、红磷、木炭、硫粉、细铁丝、铝箔集气瓶(内盛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镊子、烧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21。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讲述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得知该物质的用途。 播放短片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示学生捕捉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信息,例如色
24、、味、态、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氧气在通常状况下:在101千帕,-183 时变为_ , -218 时变为_。过渡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提问(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 提示1观察要点:(1)硫的颜色、状态;(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2硫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硫 提问(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4铝箔的燃烧 学生观察 (1)铝箔的形态 (2)铝箔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提问(1)、现象; (2)结论; (3)为什么预先在集气
25、瓶底先放一些细沙? 议一议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提问 过渡以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学生实验探究 蜡烛、红磷、木炭、细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填写探究报告。 小结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的探究报告,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 学生介绍氧气的用途(课前查找的资料,文字和图片) (1)氧气的用途:(2)液氧炸药: (3)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拓展(学生用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 (1)氧气的兄弟臭氧 (2)科学家合成新型氧分子 (3)氧气可压缩成红色晶体 总结 六、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2
26、、化学性质支持燃烧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铝 + 氧气 氧化铝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二、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2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C不易溶于水 D无色无味3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27、的是( )A木炭B红磷 C铝箔 D硫磺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 B汽油挥发 C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D铝箔燃烧课题3 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28、。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准备: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五、教学过程一、 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b.实验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c. 实验步骤: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
29、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d.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二氧化锰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
30、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水(H2O) + 氧气(O2)b. 注意事项: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
31、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空气除去二氧化碳干燥氮气液态空气降温加压升温-196液态氧升温-183氧气(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六、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MnO2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加热H2O2 H20 O2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4 催化剂 K2MnO4 MnO2 O2二、分解反应三、工业制氧气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在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时,有下列几种判断。请你简要分析正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举出一个否定它的实例。(1)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_;(2)必须加热_;(
32、3)必须使用催化剂_;(4)必须用排水法收集_。课题1 水的组成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 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提问:(1)水对于我
33、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
34、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练习:CO2 N2 P2O5 KClO3 FeKMnO4 H2O2 指出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布置任务:结合教材P47的内容,将上边练习中的化合物简单分类。提问:
35、你能说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吗?回忆所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给物质简单反类化合物单质纯净物氧化物混合物物质 六、板书设计:课题1 水的组成一 水的组成1. 电解水实验通电(1)现象:两极产生气泡(正氧,负氢)V正:V负=1:2(2)表达式: 水 氢气+氧气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 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水是 ( )单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A. B. C. D.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氧气 B.水 C蛋白质 D.脂肪3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
36、确的是( )A. 水是水元素组成 B.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河水 C.冰 D.红磷5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 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是( )A.a L B. 0.5a L C2a L D.无法确定6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 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7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 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 试管爆炸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37、 )A. 水电解 B.蜡烛燃烧 C. 呼吸过程 D.酒精挥发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 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演示品红扩散实验(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播放动画 品红分子在水中
38、扩散的微观过程。结论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活动探究、探求新知:一、粒子的特征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
39、快设疑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吗?演示实验(1)50ml水与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提问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
40、化有什么不同。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再次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2、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小结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六、板书设计:课题2 分子的原子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三、 分子的概念:分子
41、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2、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2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说明了(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 氧离子 D氧气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