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传统文化类 专项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传统文化类 专项练习 1、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_ (2)_ (3)_ (4)_ 2、下面三幅对联对应了中国三个传统节日,请将三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依次写出。 (1)上联:去秽除邪
2、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2)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3)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 请写出下列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写出一个即可。 (1)彝族: (2)傣族: (3)蒙古族: (4)苗族: 4、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豆蔻,原是一种植物,花朵鲜艳娇嫩,后来用“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 ) 2.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 3.“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
3、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4.“淳熙”是南宋皇帝的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 5.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以及向往田园的归隐之情。( ) 5、下面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诗句被拆散,请仿照示例,将之重新对应,并注明该诗句所描写节日和风俗。 东南见月几回圆 江上流莺独坐听 兽头凌处雪微微 (1)西北望乡何处是,_。中秋节,赏月 (2)鼙鼓动时雷隐隐,_。_ (3)雨中禁火空斋冷,_。_ 6、辨析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缥缃:缥是青白色丝织物,缃是淡
4、黄色的帛;古代常用淡青色或浅黄色做书套,后来用作书袋的代称。( ) 7、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请你填上对应年龄。 而立 花甲 弱冠 古稀 知命 不惑 :_ :_ :_ :_ :_ :_ 8、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樱桃桑椹与葛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
5、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金按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1)_(2)_(3)_(4)_(5)_(6)_ 9、2018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狗年,请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一轮的狗年应是_年 2.请写出四个含有“狗”字的成语:_ _ _ _ 10、下面古诗词句子都涉及中国传统节日,请依此写出传统节日名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火树银花璀璨处,呼朋打谜胜登瀛。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传统节日名称:_ 11、“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亦是重要的中华文化载体。请分别写出下列诗词所咏之物是文房四
6、宝中的哪一种。 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 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 班超投处好追寻,放逸真闲摅雅致。 用时须留一匕余,丹墀大对要烦渠。 12、指出下面的古诗所咏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_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_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_ 13、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7、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6)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_ (2)_ (3)_ (4)_ (5)_ (6)_ 14、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氓,民。“氓”可指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是男子之代称。( ) 2.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凶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 3.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
8、两角。( ) 4.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代指卜筮,此词也可以喻指应该遵依的标准。( )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订,现存诗305篇,它最初被称为诗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6.“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 1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_猜灯谜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尤其是猜字谜时需要转换思维,把汉字进行拆分、变形或重组,在其中可以领略汉字的无穷魅力。这些灯谜的谜面往往就地取材,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有的取自天干地支、十二生肖,如:“落汤鸡”
9、(打一字),谜底为“酒”;“卷尾猴”(打一字)_;有的取自人间四季、二十四节气,如:“春末夏初”(打一字),谜底为“旦”; “清明前后怀古”(打一字)_;有的考验历史小常识,如:代父从军未挂花(打一字),谜底为“栏”;“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悲”(打一字)_。 16、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动人的诗情。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所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_)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_ ) (
10、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_) 17、根据古代文化常识,从下列相应序号后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把正确的选项填写在横线上。 假如你穿越到了唐代,成为礼部的一位副职长官,你的官职名应是_,你处理的日常事务中不包括_,你一生中拥有的名号不会包括_;仲夏之夜,星河璀璨,你不禁吟诗一首,你会用_来指代银河,当时的情景令你想起尚在家乡的妻子,于是你写信给她,说你会于元朔时归家,你回家的日子实际是_,你家住河内,那么你家应位于黄河以_。 A.尚书 B.侍郎 C.员外郎 D.郎中 A.礼仪 B.祭享 C
11、.贡举 D.武官选授 A.尊号 B.别号 C.谥号 D.表字 A.翼轸 B.云汉 C.玉衡 D.金乌 A.当月十五 B.下月初一 C.正月初一 D.大年三十 A.东 B.西 C.南 D.北 _ _ _ _ _ _ 18、请根据诗句填写出我国的传统节日。 (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以上诗句对应的传统节日名是: (1)_ (2)_ (3)_ 19、请写出下列诗词所涉及的节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
12、长久,千里共婵娟。 (3)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2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腊酒”指农历十二月自酿的米酒。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 ) 21、在经历了三月的乍暖还寒,四月杏花春雨的飘飘洒洒、淅淅沥沥后,夏季里的节日端午便如期而至了。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人们在端午节的假期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品味着传统文化的韵味。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自己对端午节的个性化解读。要求:紧扣节日内涵,与示例句式相同。 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凋落,清扫祭台怀亲人。 2.龙舟竞渡的一支参赛队要在彩旗上印一“龙”字,同时表现
13、出“舍我其谁”的气势。下列最适合印在彩旗上的一项是_项,并说明理由。 A. B. C. D. 22、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 23、判断下面有关文化常识表述的正误。 (1)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 (2)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3)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4)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 (5)
14、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 (6)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7)翰林是我国古代官职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 (8)掖庭,古代营建皇室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 ) (9)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 (10)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
15、多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丧。具体说来,此人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 ) 24、下面四副对联分别对应了我国的四个重要传统节日,请分别写出是哪四个节日。 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 )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缅怀祖宗魂。( )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 25、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16、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答:_ 26、请填写出下列语段中 空上缺少的词语。 _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多,有谦称、敬称、俗称、雅称、婉称、别称、绰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如尊称对方的父亲为_,谦称自己的父亲为 _;称天子死叫 _,称和尚死叫圆寂;称男子成年(20岁)叫 _,称女子成年(15岁)叫 _。 27、“二十四节气”历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完成题目。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戍鼓断人行,边秋
17、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_ _ _ _ _ 2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请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8分) (1)老而无妻曰_,老而无夫曰_,老而无子曰_,幼无父曰_。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_,四十而_,五十而_,六十而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瑰宝。请从下面的对联中任选一副简要赏析。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
18、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3)生命逝去,中国何人再呐喊;精神永存,华夏青年不彷徨。 30、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_ (2)_ (3)_ (4)_ (5)
19、_ 31、下列句中的加横线字部分是何种称呼方式 请填人句后的括号内。 1.不然,籍何以至此(_)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_) 3.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_)(_) 32、请指出这个场景中的常识性错误。 _一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汉代的故事。画面里汉武帝站在柳体楷书的巨大屏风前,对出使西域的官员说:“你一定能够舌战群儒,不辱使命。”大臣回答:“武帝神武,万方臣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3、如今,中国传统节日正处于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的尴尬境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仪式感日益淡化。学校为了让更多同学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准备开展系列介绍交流活动。请根据要求
20、,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内容与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年年乞于人间巧:_ 艾符蒲酒话升平:_ (2)请你为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4、朱熹注解四书的著作是 35、以下是古代关于年龄的说法,请指出它们所指代的年龄。 1.襁褓:_ 2.孩提:_ 3.幼学:_ 4.弱冠:_ 5.而立:_ 6.不惑:_ 7.知命:_ 8.花甲:_ 9.古稀:_ 10.杖朝:_ 11.耄耋:_ 12.鲐背:_ 13.期颐:_ 36、请阅读下面这段话,把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处。 贡士 举人 进士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明清时期的
21、科举考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先参加州、县考试,称为“童试”,通过者俗称为秀才;第二步是省一级考试,称为“乡试”,乡试登第者称为_(1);第三步是中央级考试,称为“会试”,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称为_(2);第四步称为“廷试”或“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参试者经殿试录取为_(3)。 (1)_ (2)_(3)_ 37、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记,是一种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景物,并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 2.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是年号干支纪年法。元丰是宋神宗的庙号,丁丑表明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常用的纪年法还有王公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2、( ) 3.水经是中国北魏时期的地理著作,后经郦道元补充发展为水经注,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散文。( ) 38、成语承载了中华民族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请在括号内填出下列成语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 1.胯下之辱(_) 2.退避三舍(_) 3.四面楚歌(_) 4.刮目相看(_) 5.望梅止渴(_) 6.一鼓作气(_) 7.投笔从戎(_) 8.煮豆燃萁(_) 9.完璧归赵(_) 10.卧薪尝胆(_) 11.精忠报国(_) 12.乐不思蜀(_) 39、猜谜语,将谜底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_打一自然现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_打一动物似鸟不是鸟,爱在高枝唱。夸口都知道,其实全不
23、晓。_打一节气流水落花春去也_打一树名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_打一诗人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 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_ 40、辨析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重阳: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等习俗。( ) 2.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泛指菊花。( ) 参考答案 1、答案:(1)七夕(乞巧节);(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3)清明节和寒食节;(4)重阳节; 解析:(1)七夕(乞巧节)“金针穿罢”妇
24、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铁关金锁彻夜开”“何处闻灯不看来”,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3)“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答哪个都给分)。(4)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 2、答案:(1)端午节;(2)元宵节;(3)中秋节; 解析: 3、答案:(1)火把节 (2)泼水节 (3)那达慕 (4)龙船节 解析: 4、答案:1.;2.;3.;4.;5
25、. 解析:1.“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4.“至日”这里指冬至。 5.“黍离之悲”中不包括“向往田园的归隐之情”。 5、答案:(2),端午节,赛龙舟。(3),寒食节,禁烟火。 解析: 6、答案: 解析:“后来用作书袋的代称”错,应是“后来用作书卷的代称”。 7、答案:三十岁;六十岁;二十岁;七十岁;五十岁;四十岁; 解析: 8、答案:七夕(乞巧节);重阳节(重九);中秋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端阳节、重午、重五);上元节(元宵节、元夕/夜、灯节) 解析: 9、答案:1.2030; 2.鸡飞狗跳; 狗血淋头; 狗急跳墙; 鸡鸣狗盗 解析: 10、答案:重阳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 解析:
26、“黄花”即菊花,赏菊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桃花”开在清明前后。“火树银花”指许多悬灯的树和所放的烟花,“打谜”是猜灯谜,点花灯、放烟花、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烧爆竹”即放鞭炮,换桃符、放鞭炮是春节的主要活动。 11、答案:砚;纸;笔;墨; 解析: 12、答案:冬至 元宵(上元) 端午 解析: 13、答案:(1)端午节;(2)上元节;(3)重阳节;(4)除夕夜;(5)清明节或寒食节;(6)七夕; 解析:此题考核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诗句中的描述分析,第(1)句从“艾符”“ 蒲酒”可以看出是端午节;第(2)句根据“铁关金锁彻夜开”“何处闻灯不看来”,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
27、;第(3)句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第(4)根据“两岁欲平分”可知是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夜晚,即我们常说的”除夕夜;第(5)句根据“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或寒食节;第(6)句,根据“金针穿罢”“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描述,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可知是七夕(乞巧节)。 14、答案:1.;2.;3.;4.;5.;6. 解析:3.“总角”不是指“男孩子”,而是指“少年男女”。 6.论语不在“六经”范围之内,应是春秋。 15、答
28、案:电; 湖; 翠 解析: 16、答案:(1)元宵节(出自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端午节(出自唐代殷尧藩端午日) (3)重阳节(出自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解析: 17、答案:B;D;A;B;C;D。 解析: 18、答案: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 解析: 19、答案:(1)重阳节 (2)中秋节 (3)端午节 解析: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1.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2.D;因为是印在彩旗上能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也就是表现全力拼搏,奋发直追的气势的,也要突出主题龙舟竞渡所以ABC不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只有D项,字形像个龙舟,并且整体充满动感,表现一种“舍
29、我其谁”的赶超气势 解析: 22、答案:春联 解析: 23、答案:(1) (2) (3) (4) (5) (6) (7) (8) (9) (l0) 解析:(10)“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错,应为“朝廷官员”。 24、答案: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 解析: 25、答案: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春节; 解析: 26、答案:令尊 ;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 崩(驾崩); 弱冠; 及笄 解析: 27、答案:立夏;霜降;白露;惊蛰;立冬 解析: 28、答案:(1)鳏 寡 独 孤, (2)立 不惑 知天命 耳顺 解析: 29、答案:示例一 :(1)在内容上,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
30、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维心壮志。整副对联劝勉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以救国为己任。在形式上,“风”“雨”对“家”“国”,“读书”对“天下”,“耳”对“心”,极其工整。 示例二:(2)写的是屈原。在内容上,上联写离骚寄意深远,言辞高妙,“风雅”代指诗经,说离骚和诗经同成为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经典;下联写屈原品行方正,志趣高洁,可与日月争辉。对联高度赞美了屈原的作品和高洁的品质。上下联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内容贯通呼应。 示例三:(3)从“呐喊”与“彷徨”可知对联写的是鲁迅。在内容上,上联写鲁迅先生逝世之后,中国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呐喊,号召那些斗争中的“猛士”,使他们勇往直前。下
31、联写斯人已逝,但是精神永存,华夏青年将秉承其精神探索不止,不会犹豫彷徨。对联高度赞美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和中国青年的重大影响。上下联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内容贯通呼应,“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指鲁迅先生的作品,又指其具体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对联,解答时要结合对联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赏析。形式上围绕对联的要求,如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内容上结合对联的含意,如(1)劝勉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立意深远,意境开阔。 30、答案:(1)七夕(乞巧节);(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3)重阳节;(4)除夕(除夜);(5)清明节和寒食节 解析
32、: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推断出节日名称。(1)“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可判断为七夕节;(2)结合“铁关金锁彻夜开”“何处闻灯不看来”分析,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3)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4)“残腊即又尽”,“残腊”,农历年底;再由“两岁欲平分”,可知是除夕;(5)“人乞祭余骄妾妇”和
33、“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 31、答案:1.自称; 2.自称; 3.自称 ; 李陵称苏武的字“子卿” 解析: 32、答案:(1)柳体是唐代柳公权的字体不可能出现在汉代;(2)“舌战群儒”发生在三国,汉武帝不可能知道;(3)武帝是谥号,活时不会使用;(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发生在三国,汉武帝不知道。 解析: 33、答案:(1)乞巧(或:七夕)节;端午节 (2)示例:尊重传统节日风俗,传播中华文化精髓。 走近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明。 解析:(1)农历七月七日,少女们穿着新衣,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此日为“乞巧节”或“七夕节” 语出唐人殷尧藩的端午日:“不效艾符趋习俗,
34、但祈蒲酒话升平。”艾符: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蒲酒:菖蒲酒,端午日有饮菖蒲酒的传统习俗。 (2)要突出宣传对象“传统节日”;突出“尊重风俗”“弘扬精神”“传播文化”“传承文明”“肩负责任”等活动目的或意义。 34、答案:四书章句集注 解析: 35、答案:1.泛指1岁以下的幼童; 2.2-3岁的儿童; 3.10岁; 4.20 岁左右; 5.30 岁; 6.40 岁; 7.50 岁; 8.60 岁; 9.70 岁; 10.80 岁; 11.8090 岁; 12.90 岁; 13.100 岁 解析: 36、答案:(1)_ (2)_(3)_ 解析: 37、答案:1.;2.;3. 解析:2.元丰是年号,神宗是庙号。 38、答案:1.韩信; 2.晋文公; 3.项羽; 4.吕蒙; 5.曹操; 6.曹刿; 7.班超; 8.曹植; 9.蔺相如; 10.勾践; 11.岳飞; 12.刘禅 解析: 39、答案:风 知了 夏至 柳 杜甫 解析: 40、答案:1.; 2. 解析: “泛指菊花”错,应是“指种菊花的地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