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最新高考语文周周晨读晚背资料 (打印版 共 16 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劝学(5 年 4 考)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012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2、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013 年高考全国卷、2016 年高考全国卷)。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2014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直接表明了君子 广泛学习并经常反思的意义。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 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以亲身体验的“终日 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周次 内容 1 名句名篇默写 劝学登高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 古代文化常识 科举制度古代学校、古代学官 易错易混成语 两义成语(一) 2 (4)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 缘故。 (5)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荀子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 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荀子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用“木与绳”“金与砺”的关 系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7)荀子劝学强调学习
4、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荀子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在其劝学中他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登高(5 年 0 考)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
5、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 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 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杜甫登高中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 3 (7)“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他 用“万里悲秋常作
6、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8)杜甫在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 登台。” 3.己亥杂诗(5 年 0 考)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且借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 鞭东指即 天涯。”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
7、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的“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4.山坡羊潼关怀古(5 年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 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专制统 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
8、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 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二、古代文化常识 科举制度古代学校、古代学官 4 (一)古代学校 【校】 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 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 【瞽宗】 古人以西为右,殷人尚右尚西,将大学设在西郊,也叫右学。瞽宗是商代大学的 名称。当时大学以乐教为主,乐教的教师也就是乐师。乐师在大学中祀其先祖为乐祖,大学也 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瞽宗
9、是当时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序】 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 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指教育事业。 【国学】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 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 主。 【太学】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 (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 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 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乡
10、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国子监】 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 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 序中则称之为 “太学”。 【书院】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 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 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私塾】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 或家塾;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
11、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 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教馆、学馆、书屋或私塾。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 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 (二)古代学官 【学官】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 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5 【祭酒】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 子监祭酒。 【博士】 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 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
12、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 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 之职。 【学政】 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 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 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 政。 【教授】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 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 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 助教。 【夫子】 源于孔子门徒对孔
13、子的尊称,后为对教师的尊称。 三、易错易混成语 两义成语(一) 【灯红酒绿】 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想入非非】 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按图索骥】 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死板地做事。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左右逢源】 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形容办事圆滑。 【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瞻前顾后】 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息事宁人】 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细水长流】 比喻节约使
14、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比喻一点一滴地做某件事,总 不间断。 【舞文弄墨】 歪曲法律条文作弊。玩弄文字技巧。 6 【指手画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作中性词。形容轻率地指点或批评,作贬义 词。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眉来眼去】 形容以眉眼传情。用来形容暗中勾结。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秀色可餐】 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形容景物非常优美。 【拭目以待】 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平易近人】 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李代桃僵】 指以此代彼。代人受过。 【玲
15、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比喻人聪明伶俐。 【千锤百炼】 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 【四平八稳】 形容说话、做事稳当。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醍醐灌顶】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形容清凉舒适。 【苦心孤诣】 指刻苦钻研探索,学问技艺超群,达到某种独到的境界。指为达到某种 目的而煞费苦心。 例: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短小精悍】 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洁身自好】
16、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指怕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 事情。 例: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决不能采取洁身自好的态度。 周次 内容 2 名句名篇默写 逍遥游锦瑟天净沙秋思过零丁洋 古代文化常识 科举制度考试、学生 易错易混成语 两义成语(二)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逍遥游(5 年 3 考) 庄周 7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 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 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
17、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015 年高考全国卷)覆杯水于 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 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 曰:“我决 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 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014 年高 考全国卷)此小年也。
18、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 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 鹏,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 也。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 之。且举世 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
19、境,斯已矣。(2013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 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 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 决:快速的样子,苏教版教材中为“決”。抢:触,碰,粤教版教材中为 “枪”。而止:苏教、鲁人版教材中无“而止”。此大年也:苏教版教材中无“此大年 也”。泰山:苏教、鲁人、粤教版教材中为“太山”。斥 :粤教版教材中为“斥 ”。 举世:此句中两个“举世”,在苏教、鲁人、粤教版教材中为“举世而”。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
20、)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 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水与舟的关系,推出风与翼的关系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 (4)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 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6)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鸟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
21、象 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7)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 的高空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逍遥游中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 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9)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若夫乘 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0)逍遥游中作者写斥 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是:“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 蒿之间。” 2.锦瑟(5 年 1 考)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
22、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013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 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而不 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 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锦瑟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 怅恨的句子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23、杜鹃。” 9 (5)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 感受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 托杜鹃”。 3.天净沙秋思(5 年 0 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秋
24、原黄昏行旅图,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作者运 用了白描手法,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4.过零丁洋(5 年 1 考)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14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不畏生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传扬于后世的 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过零丁洋中,借助自然景物的飘零来表达大好河山
25、被分裂和诗人自身的悲惨遭遇 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10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二、古代文化常识 科举制度考试、学生 (一)考试 【童试】 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 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
26、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 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 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科举时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 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 (ji)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 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 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 第。
27、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 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 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 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府试】 府试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程序中,“童试”的其中一关。通过县试后 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府试。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知府主
28、持。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 【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 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院】 古代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 国家的意思。贡院最早始于唐朝。现存有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定州贡院、川北道贡院等遗 址,其中南京江南贡院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最为出名。 11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 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 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金榜】 古代
29、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 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二)学生 【监生】 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 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 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 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 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 的各类监生。 【贡士】 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 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
30、。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 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进的丈人胡屠户也立即变了嘴脸吹 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进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 即秀才,参见“童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 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 Q 正传中 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同年】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 也。” 三、易错易混成语 两义成语(二) 【不三不四】 不正派。不像样子。 例: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垂
31、涎三尺】 形容嘴馋。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 例:我看到人家新买的摩托车,便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也有一辆。 【万紫千红】 指百花盛开,色彩艳丽。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或事业繁荣兴旺。 【登峰造极】 比喻水平达到最高。比喻做坏事猖狂到极点。 例:梅兰芳的京剧艺术当时已经登峰造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例:这些人到处招摇撞骗,手段之卑劣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 12 【非同小可】 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轻视。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海阔天空】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粉墨登场】 化妆上台演戏。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讽刺意)。 【不赞一词】 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
32、再添一句话。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 “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 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说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例: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例: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无所不至】 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例:旺儿的那小子虽然年轻,在外头吃酒赌钱,无所不至。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穷形尽相】 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指丑态毕露。 例:鲁迅对阿 Q 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
33、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 根性体味 深刻。 例:以达赖为首的一部分人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 慈祥,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暗送秋波】 指暗中眉目传情。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病入膏肓】 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到了无法 医治的地步。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沙里淘金】 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精华。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奇文共赏】 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 和批判。 【谦谦君子】 指谦虚谨慎,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
34、人。指故作谦虚而实际 虚伪的人。 【如虎添翼】 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凶恶的得到援助更加凶恶。 例:你的到来,让我们有如虎添翼之感,我们的力量更强大了。 例:某黑帮团伙在几个劳改释放人员加入之后,如虎添翼,更加嚣张。 【绵里藏针】 比喻柔中有刚。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 13 周次 内容 3 名句名篇默写 师说虞美人破阵子游山西村 古代文化常识 官职典制选官制度、中央官职 易错易混成语 易望文生义成语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师说(5 年 2 考)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35、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2014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36、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 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012 年高考全 国卷)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 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4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
37、“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 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韩愈师说中的“师”有其独特含义,他认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这 样的启蒙教师不是自己所说的“师”。 (3)韩愈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 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 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闻 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8、”。 (7)韩愈在师说中批评一些人学习小的方面,却放弃大的方面的两句是“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8)韩愈在师说中总结“师道之不复”的原因,说明士大夫们不愿以地位低的人为师, 也不愿以地位高的人为师的两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虞美人(5 年 0 考)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
39、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繁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 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也写出了这样 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 意象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
40、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 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 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 年 1 考)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2012 年 高考大纲全国卷)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本
41、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来概括。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 烈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的 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42、营。” (5)我们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两句可以读出作者希望一战获胜,收复中原,既可以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又可以使 自己名垂青史的心声。 4.游山西村(5 年 1 考) 陆 游 16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4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
43、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 年留客足鸡豚。” (3)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反映村中民风淳朴的诗句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该对联的上联化用 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 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6)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描写实景实感,又 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二、古代文化常识 官职典制选官制度、中央官职 (一)选官制度 【禅让制】 指
44、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 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 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 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 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 长子。 【分封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 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
45、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 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 17 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 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机构。各个等级 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 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 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
46、来的各封建 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 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他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 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 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荐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 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
47、永元中,举孝廉不 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 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 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 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 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命其制定
48、的制度。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 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 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 “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 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品至九品为下品)三类。在德才与门第中, 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所谓“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一般只有 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是对东汉后期名士品评人物的制度 化。 18 【流官】 “流官”指明清在四川、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集居地区所置地方官。“流 官”是相对于“土官”而言,“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 “流官”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流官”与“土官”名称虽异,但都是统治阶级,臭味相投。 许多“土官”的陋规,“流官”照样施行。 【册命】(策命)为西周至春秋时周王任命官员的制度。册命之制,在西周以前即已产生, 至西周时已发展成为比较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