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语言说课稿:会动的房子一、 说教材(一) 教材分析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以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将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为线索,把善良的小乌龟塑造的活灵活现,而且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育幼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能粗心。因此特开展了围绕故事会动的房子的语言活动。(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语言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想说、敢说、能说、喜欢说的环境”的要求,又因为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富于想像,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稳定性不够的特点,因此制定以下目
2、标:1. 理解故事的情节,小松鼠和小乌龟的人物特点,学习新词“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2. 能用语言描述声响,能开动脑筋续编故事结尾,培养大胆想象和创造能力。3. 感受作品的诙谐美,体会大自然的美,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三) 重难点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活动重难点定位如下:1.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故事中的新词语“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2. 难点:学会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能大胆续编故事结尾。二、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教学幻灯片会动的房子。 录有风声、海浪声、马蹄声的磁带。2.经验准备:幼儿对乌龟尤其是龟背的认知准备。三、教学法(一)教法 1.电教法。教师播放准备
3、好的幻灯片,使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能很有效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操作法。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自己续编故事,并在课后可以在手工区或绘画区制作和绘制心中“会动的房子”。 3.直观法。教师先通过幻灯片和讲述故事向幼儿演示故事内容,再示范如何续编故事结尾。(二)学法 1.视听结合法。幼儿通过观看幻灯片和听老师讲述故事,视和听结合来学习故事会动的房子。 2.操作法。幼儿通过尝试续编,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3.观察模仿法。幼儿通过对教师的模仿,自己尝试续编。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从生活经验入手教师先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语:“小朋友们,你家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
4、动的房子吗?今天呀,老师要说一个会动的房子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听啊?”(二)基本部分1.播放录音磁带,教师生动有感情的讲述故事。故事第一遍讲完后,教师提出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故事大意。教师提问:“故事叫什么名在?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啊?小松鼠把房子盖在了哪里?小松鼠的房子先后到了哪些地方?”等等。2.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第二遍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多角度理解故事主题。这是活动的重点。此时教师运用电教法,让幼儿加深印象,教师可提问:“房子为什么会动?故事里的小松鼠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3.幼儿基本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重点讲解故事里的几个描述声音的词语,如描述风声的“呼呼呼”,描述浪花的“哗
5、哗哗”。教师运用直观法,示范小羊的声音是“咩咩咩”。提问幼儿小牛,小狗,小猫,拍打,亲吻等的声音。这是活动的难点之一,教师要运用示范法,并且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氛围,鼓励幼儿多想多说。4.围绕故事开展续编,鼓励幼儿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造。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小朋友想一想,会动的房子还会去哪里呢?”“小朋友们造房子,你会把房子造在哪里呢?”教师运用示范法,自己先示范续编,再鼓励幼儿模仿,在此基础上,大胆的续编故事。这是故事的难点之二。五、活动延伸(一)可安排区域活动:科学区观察乌龟 语言角续编或创编故事会动的房子 手工区制作“我会动的房子” 绘画角“我心中的会动的房子”(二)学前儿童
6、户外散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附:故事会动的房子会动的房子小松鼠在树顶上住腻了,于是决定在地面上重新建造一座房子。在大树底下,它发现了一块大石头,由七块小石头拼成,很硬,也很光滑。小松鼠说:“嘿,就在这上面造一座房子!”房子终于造好了,忙了一天的小松鼠也累了,在新家里睡着了。“呼呼呼!”什么声音?小松鼠被吵醒了。推开一看,呀!自己在美丽的山脚下,小风吹奏起动听的山歌。真奇怪,昨天还在树下。今天却来到了山沟下。可小松鼠又一想:没关系,山沟下也挺好的,有动听的山歌作伴。第二天,又传来“哗哗哗”的声音。小松鼠推开窗一看。呀!又来到了大海边,浪花发出欢快的歌声。小松鼠这下可乐了,“我的房子会动,我的房子会动!”现在,小松鼠又有浪花声作伴。 第三天,小松鼠想,今天我来到哪儿啦!推开窗一看,呀!眼前是一片大草原,马儿在哒哒地奔跑。小松鼠禁不住在房子里手舞足蹈。 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小松鼠呀,快别乱动。”咦,是谁呢?是这块硬硬的大石头?“小松鼠你真粗心,把房子盖在我的背上,我驮着你走过了许多地方。”小松鼠低头一看,原来是乌龟,那硬硬的大石头竟然是乌龟的背。小松鼠惭愧得脸都红了,赶紧说:“你,你累坏了吧?”乌龟说:“不,这下我们俩可以作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