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62 ,大小:5.74MB ,
文档编号:7024527      下载积分:2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02452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基-哲学基础-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基-哲学基础-课件.ppt

1、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古代哲学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可以说,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处处闪烁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智慧的光芒。中医学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把当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即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归纳健康和疾病的某些规律和机理,并用于疾病的诊治实践。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

2、化规律,并用以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是古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是古代先哲们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代先哲们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精气学说滥觞于先秦时期,西汉以后遂被“元气学说”所同化。因而精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气学范畴中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哲学思想,在两汉时期一并汇流于“元气”说之中而发展为“气一元论“。但精气学说在古代哲学气范畴中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故研究精气学说必然要对古代哲学的各种气范畴作一讨论。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在古代哲学中,精与气的概念基本上是同一的,都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而含有巨大能量的无形可见的极细

3、精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体,也是推动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动力源泉。精或气的运动不息维系着宇宙的发展和变化。(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一种充塞宇宙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气中精粹部分,是构成人体的本原。(二)气的基本概念: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 气的内涵,既是客观的实在,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它是一个涵盖自然、社会、人生的范畴,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各家共同使用的范畴。其内涵相当复杂,不可作单一的、片面的理解。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重要的范畴。确定气的内涵有一

4、定困难。但经多年的研究,对气的基本概念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气气极细微物质极细微物质 气的自身的运动变化气的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生发展与变化 气与宇宙万物相互渗气与宇宙万物相互渗透,成为万物相互联透,成为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使万物相系的中介,使万物相互感应而构成一个整互感应而构成一个整体。体。气本体论的观点气本体论的观点无形无形有形有形 弥散而运动弥散而运动 的状态存在的状态存在 凝聚成形质凝聚成形质 的状态存在的状态存在现代物理学的认识现代物理学的认识实物实物无形无形 非连续性或粒子性物质:非连续性或粒子性物质: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基本

5、粒子、原子、分子。非粒子性或连续性物质非粒子性或连续性物质:电场、磁场、引力场。电场、磁场、引力场。o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何祚庥先生指出:元气论者所谓的“元气”是连续性物质,它“接近于现代科学所说的场”;“元气学说是现代量子场论的滥觞。”o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气可以是气体或水汽,但也可以是一种感应力,象现代人心目中的以太(etherwave)或辐射线一样精微。(三)精与气概念的联系与差异:1、精与气是同一的,都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而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的物质。2、精是气的精华部分。是构成人体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二)精气的运动

6、和变化。(三)精气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精气学说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由精或气构成,宇宙万物的生成皆由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相 互 转 化 精 气 生 万 物 的 机 理:天 地 之 气 交 感,阴 阳 二 气 合 和。无 形:精 气 处 于 弥 散 而 运 动 的 状 态 称 为“气”有 形:精 气 处 于 凝 聚 而 稳 定 的 状 态 称 为“形”精 气 存 在 的 形 式 宇 宙 万 物 发 生 的 模 式 先 秦 道 家 的“道 气 物”;王 充 为 代 表 的 元 气 一 元 论。宇

7、宙的本原 精气是构成 附:附:“气生万物气生万物”示意图示意图先哲虽皆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化生,但并不将此精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最初本原。他们认为精气由道产生,或寓于太极之中,道或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最初化生本原,而精气只是道生万物或太极生万物的中间环节,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直接物质材料或元素。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云:云:“阴阳者,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二)精气的运动和变化 1.精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精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1)气的运动形式:)气的运动形式:理论上可概括为升、降

8、、聚、散等理论上可概括为升、降、聚、散等几种。几种。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2、气化: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中各种变化的过程。凡在气的直接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以及表现形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1)气化的主要形式:气与形的转化:气生形:无形之气交感聚合成有形之物的气化过程。形化气:有形之物死亡消散,又化为无形之气的气化过程。形与形的转化:有形之实体在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下也可相互转化,如自然界的冰化为水,水化为雾或雨雪等,人体内的精血互化、津血互生等,皆属于形化形的气化过程。气与气的转化

9、:无形之气之间,也可发生相互转化。天气下降于地,可变为地气;地气上腾于天,可化为天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有形实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等变化,都属于有形实体自身的不断更新的变化过程。动植物的这些变化是在有形之体的内部与自然界的无形之气之间的升降出入转换中进行的,它们与自然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气化过程的类型:化:气緩和运动所促成的某些变化。类似现代所说的“量变”。变:气剧烈运动所促进的显著变化。类似现代所说的“质变”。化与变均取决于气的运动,气的运动是气化的前提和条件。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奠基于先

10、秦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故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临床各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阴阴阳阳学说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既可代表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既可代表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如:男与女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如:男与女,天与地,明与暗,冷与暖等。,天与地,明与暗,冷与暖等。又可分折同一

11、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相又可分折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内与外,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内与外,上与下,向阳与背阳等。上与下,向阳与背阳等。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首先见于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说明阴阳二气互相结合交感,而产生万物。说文解字:“阴,暗也;阳,明也。”阴阳最初的概念非常朴素,指“日光向背”而言。即向阳的一面属阳,背阳的一而属阴。后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通过

12、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一切事物都具有正反方面,两者对立而又统一,相反相成。如:动与静,白天与黑夜,上与下,水与火,寒与热,强与弱,大与小,等等。于是以阴和阳分别加以概括,逐渐上升为理论,形成阴阳学说。(二)阴阴属性归类的原则和特点:1、归类原则:水、火为阴阳之征兆。水与火是表现阴阳属性和特点最形象的物质,故为阴阳之征兆。火性温热而炎上属阳 水性寒冷而趋下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根据水火的属性特点,区分万事万物的阴阴属性。上升的上升的下降的下降的明亮的明亮的晦暗的晦暗的温热的温热的寒冷的寒冷的活动的活动的静止的静止的积极的积极的消极的消极的兴奋的兴奋的抑制的抑制的功能的

13、功能的物质的物质的阳阳阴阴方位时间温度亮度重量运动状态人体阳上 天 左春夏白昼温热明亮轻运动上升兴奋功能气阴下 地 右秋冬黑夜寒冷晦暗重静止下降抑制物质血2、归类特点:(1)阴阳归类的事物和现象既相互联系又属性相反。既区分阴阳的一组事物和现象是相互关联而属性相反。如水与火,上与下,明以暗,左与右等。不可以将水与上下、明暗、左右区分阴阳。又如,鸡蛋与石头,水果与大米,不存在阴阳属性的区分。(2)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在相互关联的事物中,阴阳属性是由其本身固有的特征决定的,不可随意颠倒。如:水与火而言,水属阴,火属阳,绝对不能颠倒(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指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又是相对而言的,是通过与

14、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而确定。具体表现在:事物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中可再分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不断相互转化。自然界:从冬 春 夏 阳 气 阴 气 “冬至一阳生”(寒 温 热)从夏 秋 冬 阴气 阳气 “夏至一阴生”(热 凉 寒)人体生命活动:功能活动的产生,消耗营养物质即“阳长阴消”营养物质的化生,依赖功能活动即“阴长阳消”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对象而划分,若比较对象不同,阴阳属性亦随之至改变。如:大与小,只在一组事物中区分大小

15、,若比较对象不同,大小亦随之改变。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1、涵义: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2、表现:(1)相互对立:阴阳属性相反(2)相互制约: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 是相互制约,以取得事物的相对平衡。如:自然界 冬至 立春,阳气 制约阴气,气候由寒 温 夏至 立秋,阴气 制约阳气,气候由热 凉 阴阳的对立制约的结果是造成对方的削弱。如:温热 驱散寒冷,用温热药治疗寒证。寒冷 降低高温,用寒凉药治疗热证。3、对立制约的形式:阴阳相互消长。通过阴阳相互消长,实现阴阳

16、相互制约,没有消长,就没有制约,这是实现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二)阴阳互根互用:1、涵义:阴阳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互根:互相依存。互用:互相促进。2、表现:阳依存于阴:阳根于阴。相互依存 阴依存于阳:阴根于阳。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独阳不长”。相互为用 阳为阴之用:“无阳则阴无以生”“孤阴不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静而居于内,是因为阳气镇守;阳动而居于外,发挥正常的功能,是因作为物质基础的阴的役使。这是阴阳互根互用的高度概括。(三)阴阳消长平衡:1、涵义:消:减少、消亡长:增

17、加、增长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限度内互为互为消长的运动中,维持相对的平衡。是一个量变的过程。2、表现:(1)阴阳互为消长:阴 消 阳 长:寒 热 物质 功能 阴 长 阳 消:热 寒 功能 物质(2)阴阴皆消皆长:阴随阳消 阴阳皆消 阴阳俱损 阳随阴消 阴随阳长 阴阳皆长 阴阳旺盛 阳随阴长(四)阴阳交感互藏:1,涵义: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对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2、表现:(1)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阴阳二气交感和合,产生宇宙万物,推动事物发展和变化。阴阳交感是生命

18、产生的基本条件。(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藏是阴阳互根互用的基础和纽带,是阴阳消长转化的内在根据。(五)阴阳相互转化:1、涵义: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是质变过程。2、条件:(1)内在依据阴阳互根(2)物极必反阴阳至极3、表现:(1)重阳必阴,热极生寒。(2)重阴必阳,寒极生热。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阐释了阴阳转化的机理。“生、化、极、变”事物由小到大,发展到极点,则向反面转化。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交感互藏的关系: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不可分割地存

19、在于一个统一体中。1、阴阳的对立,消长含有矛盾的对立性,阴阳的依存,转化含有矛盾的统一性。2、阴阳互根互藏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3、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消长的结果。消长引起量的渐变,转化引起质的突变,两者紧密相连,共同完成事物由微而著,由盛而衰,往复更替的运动过程。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从人体部位分:体表为阳 背部为阳 体内为阴 腹部为阴 上部为阳 四肢外侧为阳 下部为阴 四肢内侧为阴从脏腑分:六腑为阳 五脏为阴 从气血分:气主动、属阳 血主静、属阴从五脏分:心 阳中之阳 心肺 居上属阳 肺 阳中之阴 肝 阴

20、中之阳 肝脾肾 居下属阴 肾 阴中之阴 脾 阴中之至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结果。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密,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人体的生命就正常。阳偏胜阳偏胜阴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三)说明人体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到邪与正二方面,导致阴阳协调关系破坏,引起阴阳偏盛偏衰,出现阴阳失调。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便是阴阳失调。1、正、邪的含义: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及抗病、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其产生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能

21、力。其属性有阴精和阳气二部分。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亦可用阴阳区分其阴阳属性。如六淫中,寒湿为阴邪,风暑火为阳邪。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阳胜则热 实证 阴胜则寒寒热证病理总纲 阴虚则热 虚证 阳虚则寒(1)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的病理变化。阴或过度亢盛,可致阴阳转化。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阳邪偏盛致病,可致热证。实热证。阳胜则阴病:阳邪偏盛致病,可致阴液损伤。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阴邪偏盛致病,可导致寒证。实寒证。阴胜则阳病:阴邪偏盛,阴长阳消,可导致阳气损伤。虚寒证。(2)阴阳偏衰:指阴液和阳气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阳虚则寒:指人体阳气虚衰不足,

22、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偏盛而现虚寒证。即“阳虚则阴胜”。阴虚则热:指人体阴液不足,阴虚 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偏亢而出现虚 热证。即阴虚则阳亢。阳虚:身体机能衰退,活动力减弱,内寒,症状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阴虚:身体阴份不足,会感到口燥咽干、皮肤干、贫血、内分泌失调、内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综上所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是中医学的病机总纲。根据素问通评虚实篇:“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阴阳偏胜所出现的热证、寒证分别为实热证,实寒证;阴阳偏衰所现的热证、寒证则为虚热证,虚寒证。阴阳两虚:因阴阳之间存在互根关系,故又可发生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导致

23、阴阳两虚。阴阳互损是指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表现为:阳损及阴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气的不足,累及阴液的化生不足,出现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阴损及阳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累及阳气的化生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耗,出现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阴阴阳阳失失调调阴阴盛盛阴阴阳阳偏偏盛盛实实寒寒证证(阴阴胜胜则则寒寒)伤伤阳阳兼兼阳阳虚虚(阴阴胜胜则则阳阳病病)阳阳盛盛实实热热证证(阳阳胜胜则则热热)伤伤阴阴兼兼阴阴虚虚(阳阳胜胜则则阴阴病病)阴阴虚虚阴阴阳阳偏偏衰衰虚虚热热证证(阴阴虚虚则则热热)不不能能生生阳阳阳阳虚虚(阴阴损损及及阳阳)阳

24、阳虚虚虚虚寒寒证证(阳阳虚虚则则寒寒)不不能能生生阴阴阴阴虚虚(阳阳损损及及阴阴)阴阴不不制制阳阳阳阳不不制制阴阴(四)用疾病诊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张景岳:“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四诊分阴阳,为辨证提供可靠依据。1、四诊分阴阴(1)望诊:望病人色泽的明暗分阴阳 色泽鲜明属阳 色泽晦暗属阴 色黄鲜明如桔色,阳黄、病轻、易愈黄疸 色黄晦暗如烟熏,阴黄、病重、难愈 (2)闻诊:闻病人语声高低分阴阳 语声高亢,多言躁动属阳 语声低微,少言沉静属阴 (3)问诊:问病人寒热的喜恶分阴阳 恶热、口渴、喜饮属阳 恶寒、口润、不渴属阴(

25、4)切诊:部位、形态、至数分阴阳 浮、数、洪、滑阳脉 沉、迟、细、涩阴脉 2、辨证分阴阳:八纲辨证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而阴阳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表、热、实阳八纲 里、寒、虚阴 无论四诊,还是辨证,都必须以分辨阴阳为首务。如张景岳所说:“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养生防病,必适阴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四气调神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养生的根本是让人体之阴阳与自然界四时的阴阳变化相适应,以维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才能延年益寿,以利健康。2、治疗疾病,必平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

26、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因此,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调整其阴阳的偏胜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最基本的治疗原则。(1)确定治疗原则:灵枢邪客篇:“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泻其有余(损其有余)适用于阴阳偏胜而其相对的一方尚未构成虚损的实证,即“实则泻之”。阴偏胜实寒证寒者热之用温热的方药治之 阳偏胜实热证热者寒之用寒凉的方药治之。注意:若相对一方有偏衰时,如阴胜兼阳虚,则当配合“扶阳”之法酌加温阳药,阳胜兼阴虚,则当配合“滋阴”之法,酌加养阴药以兼顾其不足。补其不足(补其偏衰)适用于阴阳偏衰之虚证,即“虚则补之”。阴偏虚虚热证滋阴清热,补阴 抑阳,阴液充足

27、,虚热自清。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称“阳病治阴”阳偏虚虚寒证助阳散寒,补阳抑阴,阳气恢复,虚寒自消。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又称“阴病治阳”调调整整阴阴阳阳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

28、阴翳。)之源,以消阴翳。)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明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在补阳剂中佐以补阴之品,使阳得及阴助而生化无穷。阳中求阴在补阴剂中佐以补阳之品,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3、药物性能,必分阴阳。“性能”:指药物的四性(四气),五味及作用。皆可用阴阳来归的说明。药之四性(四气):寒、凉属阴,如黄连、石膏、知母。温、热属阳,如干姜、附子、肉桂。、药之五味(六味)辛、甘、淡为阳,如菊花、薄荷、猪苓酸、苦、咸为阴、如地龙、乌梅、五味子、药之作用 升、浮属阳,如桑叶、升麻、浮萍

29、降、沉属阴,如石决明、牡蛎、磁石第二节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的内涵、特性、生克规律、并用以阐述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古代哲学。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主要在于概括脏腑组织的功能属性,论证五脏系统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并归纳人体与自然界的某些相互关系,特别是阐明人体的整体结构关系,从而指导中医临床之病理分析,以及诊断和治疗。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亦是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五行始出于尚书.洪范。早在殷周时代,原始社会即将崩溃,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宣扬的“帝”、“神”等天命观产生了疑问,而提出了五行唯物观。

30、当时流传民谣说:“孜孜无怠,水火者百姓之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扬之所资生,是为人用”。将五行视作构成万物的元素。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应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电子计算机等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五行学说,对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理论进行了确切地解释,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五行学说为具有东方色彩的普通系统论。已故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在其所著中医基础理论六讲中指出: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是一种具有东方色彩的比较完整的普通系统论的哲学理论。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1五:五材,构成客观世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2行:运动、运行

31、。(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能曲能直、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及现象,都可归属于木。(二)五行的特性:金曰从革:“从”、由也,金的来源,“革”变革之意,“从革”,一说金是通过变革产生;一说金有变革之性。引申为具有洁静,沉降,收敛,发声,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金。(二)五行的特性: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 质 或 作 用 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二)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的性质,引申为具有滋润、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二)五行的特性:土爰稼穑:“稼”,春 播(种)

32、。“穑”。秋收(收获),引申为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土。由此可见,五行的特性虽来源于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特性的观察,但实际上大大超过了五种物质的本身,既基于五行,又高于五行,是对五种不同功能属性的抽象概括,成为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概念,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从五行的特性出发,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别归属为五大行类,具体归类可分为两种情况。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取象”:即从事物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

33、行的归属。所谓取象比类,简而言之,即是将事物的形象与五行的抽象特性相比较,以确定事物的五行归属。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 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与其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如:已知东方属木,推演自然界五味中的酸,五气中的风,五季中的春,人体中的肝、胆、目、筋、爪、怒等等。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24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1、涵义: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作用。生:资生、助长、促进。2、次序:木 火 土 金 水五行相生的结果,是物态的转化,并五行相生的结果,是物态的转化,并形成生生不息的形成生生不息的“永恒永恒”运动状态!运动状

34、态!3、关系: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即难经所谓的“母子关系。”如:水生木,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二)五行相克:1、涵义: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和制约的作用。克,有克制和制约的意思。2、次序:木 土 水 火 金 素问宝命全形论:“木得金而发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3、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的联系。内经称为:“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克我者所不胜 我克者所胜 金为木所不胜 如:金克木。以木而言 木为金所胜 (三)相生

35、与相克的关系:制化关系 即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推动事物正常的变化与发展。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相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制化的规律是任何一行过旺,必有一行来克制它,从而出现五行之间新的协调。已展示出人体自动调控系统模型的雏型。木木金金土土 水水 火火生生克克(四)相生与相克的异常:相生异常 母子相及(母子相犯)1、母及子(母病犯子):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子行,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与五行相生次序相一致。如:肾属水,肝属木,肾水不足则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肾阴虚,称母病犯子。2、子及母:(子病犯母、子盜母气)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母行

36、,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如:肾水滋养肝木,若肝阴不足,亦可致肾阴亏虚,而致阴虚火旺。相克异常 相乘和相侮1、涵义:(1)相乘:指五行中其一行对其所胜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克反应。其次序与相克一致。乘,乘虚侵袭或恃强凌弱。如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2)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所不胜一行的反克,又称反侮。侮,欺侮,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 土 水 火 金2、导致相乘相侮的原因:(1)某一行太强(有余),去乘所胜一行,侮所不胜一行。(克我)(2)某一行太弱(不及),受所不胜(克我)一行所乘,受所胜(我克)一行反侮(反克)。如素问五运行大论 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37、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 有余 乘(侮所不胜)(制已所胜)金 木 土 乘 不及 侮(侮而乘之)(轻而侮之)3、相乘与相侮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相乘是顺五行递相克的次序发生的相克太过;相侮是逆五行相克次序而出现的反克。(2)联系:发生相乘时,同时可出现相侮;同样,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乘现象。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阐释人体生理(二)阐述五脏病理(二)阐述五脏病理(三)用于疾病的诊断(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治疗(四)用于疾病的治疗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不是完全孤立的,它们在生理上相互联系,

38、病理上相互影响,五脏分属五行,不仅阐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而且还以而以生克制化阐述五脏之间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异常的生克,即母子相及和乘侮关系,阐述五脏的病理变化,并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阐释人体生理:1、将人体脏腑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2、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1、将人体脏腑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将人体脏腑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1)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的特性,用取类比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的特性,用取类比象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人体相关组织结象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人体相关组织

39、结构,归入五行系统之中,形成以五脏为中构,归入五行系统之中,形成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统,体现人体自身的完心的五大生理系统,体现人体自身的完整性。整性。如:肝属木,运用取类比象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六腑中的胆,五官中的目,五体中的筋,五志中的怒,五液 中的泪,五华中的爪等和肝的生理病理发生密切联系,说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2)人体与自然的统一性。五行学说将五行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与五脏生理系统进行联系,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如:肝与五季的春,五色的青,五气的风,五化的生,五味的酸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2、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根据五脏的五行分属,以五行的特性概括五脏

40、的某些生理特性。如:木曰曲直:有柔和、升发、条达的特性,肝属木,故肝有疏泄功能,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火曰炎上: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心阳旺盛则有温煦之功,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故心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土爰稼穑:土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脾属土,故有主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闭藏、向下的性质,肾属水,故肾有藏精,主宰水液代谢的功能。金曰从革:金有洁静、沉降、收歛的特性,肺属金,故肺气以肃降为顺,有主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1)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水生木:肾精化生肝血

41、,肾阴滋养肝阴。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阳肾阳以温煦脾阳。土生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滋补肺气。金生水:肺主肃降以助肾水。(2)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金克木:肺气清肃制约肝气上逆。肺为肝之主。木克土:肝气疏泄制约脾土壅滞。肝为脾之主。土克水:脾气运化抑制肾水泛滥。脾为肾之主。水克火:肾水上济心制心火亢烈。肾为心之主。火克金:心火温煦抑肺清肃太过。心为肺之主。五脏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了五脏功能的协调平衡。展示出人体自动调控系统模型。(二)阐述五脏病理:1、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母子相及传变和相乘相侮传变二种情况:(1)母子相及传变

42、: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肾精不足而肝血不足,导 致肝肾精血不足;肾阴不足,导致水不涵木,而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子病累母:疾病的传变,由子脏传及母脏,又称“子盗母气”。如:心病及肝,心火亢盛,累及母脏肝脏,可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心血不足,累及于肝,而致心肝血虚。(2)相乘相侮传变:相乘传变:相克太过而为病。包括二种情况:传其所胜:一方过亢,被克一方受到过度克制。如肝气疏泄太过则肝气犯脾。侮而乘之:被克一方本身虚弱,不能承受对方的克伐而致病。如肝气虚弱,疏泄不及,不能承受金气正常的克制。相侮传变:反向克制而为病。包括二种情况:侮所不胜:一方力量过强,对克己一方,即

43、所不胜一方进行反侮而致病。如金克木,若肝木过亢,则反侮肺金,而致木火刑金的病变。轻而侮之:一方力量过弱,反受克己一方的反侮,即所不胜者轻而侮之。如木克土,若肝木太弱,肝失疏泄,则脾土反走肝木,称为“土侮木虚”。2根据 传变的顺逆了解病情的轻重:相生传变相生传变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病轻病轻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病重病重相克传变相克传变顺顺逆逆相侮传变相侮传变相乘传变相乘传变病重病重病轻病轻3、五脏发病与自然关系:根据五脏外应五行、五季的关系,说明五脏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天多肝病 夏天多心病 長夏多脾病 秋天多肺病 冬天多肾病(三)用于疾病的诊断:1、诊断本脏疾病:根据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综合四诊,根据本

44、脏的色、味、脉诊断本脏疾病。如:面色青、口味酸、脉弦,病位多在肝,面色面赤、口味苦、脉洪病位多在心,多为心火亢盛之病 2、分析五脏疾病的传变:根据某脏病变,出现它脏的色脉,分析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脾虚病人,本为面色萎黄,若出现面见青色,则为木乘土,多为肝病犯脾;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为水乘火,多为肾水上凌于心等。3、判断疾病的预后:根据色与脉的生克关系,判断疾病的预后及病情的轻重顺逆。(1)色脉相符:预后好,病轻,为顺证。如:肝病面青、脉弦。脾病面黄、脉緩。肺病面白、脉浮。心病面赤、脉洪。肾病面黑、脉沉。(2)色脉不符:色脉相生:见生色之脉者预后良好。如肝病面青脉本当弦,若见沉脉,沉为肾脉,肾

45、属水,水能生木,故为生色之脉,预后良好。色脉相客:见客色之脉者预后不良,病重为逆证。如肝病面青,反见浮脉,浮为肺脉、肺属金,金能克木,则为客色之脉,预后不良。临证时,必须四诊合参,不可机械套用。(四)用于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五脏虚则易传,实则不易传,再则选择易被传及之脏进行治疗,以防止其传变。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确定治疗原则与治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治疗原则补母泻子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滋肾阴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培土生金:补脾气以益肺气。金水相生:养肺阴滋肾阴。(2)根据相克规

46、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治疗原则抑强扶弱 抑强:抑其克者之强。扶弱:扶其被克者之弱。常用治法:抑木扶土:疏肝健脾。培土制水:补肾或补脾以制约水湿泛滥。佐金平木:粛肺以抑肝的方法。泻南补北:泻心火滋肾水。相生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补母泻子补母泻子抑强扶弱抑

47、强扶弱3根据药物的色味与五脏相应的关系,指导临床用药:(1)五色归属五脏 药青多入肝,如青黛。药赤多入心,如朱砂。药黄多入脾,如黄精。药白多入肺,如白果。药黑多入肾,如玄参。(2)五味归属五脏:药味酸多入肝,如乌梅。药味苦多入心,如黄连。药味甘多入脾,如红枣。药味辛多入肺,如辛夷花。药味咸多入肾,如牡蛎。4指导精神疗法:主要根据五行的相胜之理,更相为治。即利用情志之间的相克作用来调节异常情志变化,以调整脏腑的功能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张从正善用以情性情的方法治疗疾病,其具体方法:1.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

48、言惑之。2.以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3.以恐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4.以怒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5.以思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5、指导针灸疗法:根据“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及其生克关系,进行选穴治疗。(1)五腧穴:十二经脉各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具有特殊作用的五个特定穴。称为井、荥、俞、经、合,分别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井穴:经脉流注如水流开始的泉源属木。荥穴:经脉流注如刚出泉源的小流属火。俞穴:经脉流注如水汇聚更大水渠属土。经穴:经脉流注犹似较大河水流行属金。合穴:经脉流注似江河汇流入大海属水。(2)临床应用:补母泻子治法 实证:实则泻其子,泻所属经子经的子穴或本经的子穴。如肝实证,肝经所属子经是心经,本经是肝经,肝实证宜泻心经和肝经的荥穴(火穴),因木生火,火为木之子。肝经荥穴:行间 心经荥穴:少府、虚证:虚者补其母,补所属母经的母穴或本经的母穴。如肝虚证,补母经肾经的合穴(水穴)和肝经的合穴(水穴)。肾经合穴(水穴):阴谷 肝经合穴(水穴):曲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