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80KB ,
文档编号:7099599      下载积分:3.5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09959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质量测试卷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同河姆渡相对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浐河的阶地上。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2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

2、影响很大。据此判断该遗址()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 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C.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 D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3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商朝旧贵族的包围和监督。姬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到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并利用功臣等异姓诸侯作为姬姓诸侯的屏障,控制着戎狄蛮夷部落。同时,又将旁系姬姓贵族分封到原先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A.适应了对地方控制的需要 B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C.摆脱了血缘对政治的束缚 D解决了诸侯之间的矛盾4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他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他们实际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88年

3、),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征服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B华夏认同推动国家统一C.兼并战争破坏了分封制 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5.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这可说明当时()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国家决定经济发展C.铁犁牛耕方式普及 D农民收入稳定增长6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革,如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与百姓”,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

4、和爵位。据此可知这些变革()A.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C.使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体 D土地制度成为变革核心7战国时期,墨子指出:方今之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进而相互攻击。孟子面对齐国君主,坦然回答:仲尼门徒,不传齐桓晋文之事。庄子面向社会发出感慨: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可见,这些思想家都()A试图影响现实政治 B倡导道德感化 C主张恢复礼乐秩序 D提倡百家争鸣8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作者意在说明()A.政治腐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5、 B秦统一天下得到了士民的支持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郡县制的推行赢得了民众拥护9云梦县睡虎地秦简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在保存粮食方面的律令规定:仓房门扇不紧密,谷物能从里面漏出,成例均应罚缴一副铠甲;仓库出现老鼠洞,要按照鼠洞的数目进行惩罚,如有鼠洞三个以上应罚一盾。这表明秦律()A.条文过于细致繁复 B为后世粮食储备安全提供经验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过于严苛最终导致了政权灭亡10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 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中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这表明()A.私人修史

6、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11汉初的统治者认为:秦国如同一架马车因跑太快而散架了,继秦而立的汉如果想继续驾驶这辆破车,就必须放慢速度以维持稳定。由此可知()A.儒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 B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C.秦朝的制度被全部继承 D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2下表为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推行一系列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些政策的推行()时间政策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值)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郡国铸钱,民多奸

7、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司赤仄(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侧)不得行”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对经济控制力C.消除了王国威胁 D解决了郡国财政亏空问题1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可以成为汉武帝“略输文采”的有力证据是()A.开拓疆域,三次对匈奴战争 B加强皇权,实行中朝制度C.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 D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14东汉中期始,皇帝借宦官以抗外戚,其权势日益增强,桓、灵帝时,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8、党羽布列朝廷州郡。这主要反映了()A.察举制失去了功效 B专制制度滋生宦官专权C.外戚干政皇权旁落 D内朝权力扩张削弱相权15云南金马碧鸡的传说源于西汉时期,汉书郊祀志下载:“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汉宣帝)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据此可知()A.西汉时云南与内地联系加强 B金马碧鸡传说毫无历史根据C.古代益州地区普遍信仰金马碧鸡 D谏大夫为西汉时期云南最高长官16战国时期以来,女娲传说和伏羲传说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开始,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主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A

9、.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B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C.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 D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

10、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4分)(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西周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

11、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在生存压力之下,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兴起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这些举措推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轴心时期中国思想的突破。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等材料二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

12、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的“学在民间”。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并分析材料一中“士”的再就业的历史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

13、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如何解决“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这个问题?其结果如何?(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皇权,设立

14、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摘编自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1答案:C解

15、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河谷平原上,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浐河的阶地上,可见两个早期聚落靠近河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对我国早期聚落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两个遗址的不同之处,没有体现文化的多元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建筑风格,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可知,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这体现了权力中心倾向,A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否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B

16、项;阶级矛盾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中央集权形态到战国时期才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姬姓贵族诸侯分布在富庶地区和原少数部族地区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姬姓贵族和功臣等异姓诸侯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拱卫姬姓势力的形态,可见,西周分封适应了对地方控制的需要,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姬姓贵族,这是血缘政治的重要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诸侯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春秋时期赤狄各部被晋国各个击破,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说明民族间的战争促进民族交融,A项正确;此时国家

17、并未统一,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的内涵,排除C项;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可知,图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上有“廪”字样,反映了浇铸铁制镰刀的机构,说明当时冶铁业的技术水平较高、生产力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及字样”,不能推断国家决定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铁犁牛耕的普及,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的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及其“廪”的字样,未涉及农民收入,排除D项

18、。故选A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如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与百姓,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革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巩固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属于社会转型的表现之一,排除A项;“使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体”表述过于绝对,只能打击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土地制度是变革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见,墨子反对不同观点的相互攻击;孟子反对君主推行霸道;庄子痛恨社会的不公平,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

19、响现实政治,故A项正确;提倡道德感化主要是儒家的主张,排除B项;孔子对社会现实不满,主张恢复礼乐制度,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排除。故选A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可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是民心所向,得到了士民的支持,B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朝统一是顺应潮流的需要,没有提及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A项;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使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且材料也没有涉及郡县制的推行赢得了民众拥护,排除C、D项。故选B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秦律在保存粮食方面的律令规定有利于粮食保存,为后世粮食储

20、备安全提供经验,B项正确;材料表明秦律条文细致,对于粮食保存是必要的,并不繁琐,排除A项;材料是关于保存粮食的,不能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C项;保存粮食方面的律令不能表明秦律导致政权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失期,法皆斩”,而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两者的记载有出入,这说明需要多重史料进行互证,C项正确;私人修史虽有主观性,但也具有史料价值,排除A项;考古史料也有弊端,只能体现某个片段的历史,不一定比文献资料可靠,排除B项;最新的考古发现也需要与文献资料互证才更具有说服力,排除D项。故选C项。1

2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国如同一架马车因跑太快而散架了,继秦而立的汉如果想继续驾驶这辆破车,就必须放慢速度以维持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动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局势稳定下来,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儒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汉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未体现秦朝的制度被全部继承,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体现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是面对汉初经济凋敝如何解决,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

22、,然后得行”“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可知,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经济控制力,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A项;“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的一系列政策解决了中央财政亏空问题而非郡国财政,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A解析:“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意思为: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指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差于武功,开拓疆域,三次对匈奴战争是汉武帝军事方面的成就,A项正确;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这

23、不能体现“略输文采”,排除B项;“设立五经博士”与题干“略输文采”相矛盾,排除C项;向全国推行盐铁官营不能体现“略输文采”,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把宦官当作对抗外戚的工具,使得宦官权势日益增强,党羽遍布全国,主要反映了专制制度滋生宦官专权,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宦官专权对察举制的冲击,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宦官而非外戚干政,排除C项;内朝权力扩张削弱相权与皇帝借宦官打击外戚及宦官专权、党羽布列州郡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皇帝得知云南有金马碧鸡后派人去寻找,可知云南与内地联系加强,A项正确;材料无法判断金

24、马碧鸡传说无历史依据,B项排除;材料与地区信仰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地方最高长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西汉开始女娲传说和伏羲传说由之前的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变为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夫妻关系,这反映了汉代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间经济往来的信息,排除C项;神话传说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之一,但不能得出“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表现:人民定居而耕;生产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粮食产量增多有了剩余。例子:河姆渡人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青铜器品

25、种多,数量大;青铜制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记载。(3)变化: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作用: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解析:(1)表现:据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可知,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人民定居而耕;据材料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生产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粮食产量增多有了剩余;精神生活的例子: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历史信息:据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26、”可知,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据材料二“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可知,青铜制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记载。(3)变化:据材料三“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可知,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作用:据材料“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可知,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18答案:(1)历史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国渴望人才;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逐渐下移,私学兴起;夏、商、西周的文化积淀;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丰富了华夏文化。(答出三点即可)历史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

27、的流动;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答出两点即可)(2)历史意义:促进农业生产的繁荣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推动教育的发展、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学术派别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夏商西周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及所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化可得出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国渴望人才;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逐渐下移,私学兴起;夏、商、西周的文化积淀;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丰富了华夏文化。(

28、答出三点即可)历史影响:根据材料“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兴起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及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等方面概括。(答出两点即可)(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可得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及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根据材料“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的学在

29、民间。”可得出促进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培养了人才;根据材料“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得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学术派别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答案:(1)制度:郡县制。(2)解决: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地方威胁中央(七国之乱)。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皆为郡县”可得出郡县制。(2)解决:根据材料二“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根据材料二“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并结合所学知

30、识可得出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威胁中央,出现七国之乱。20答案:示例智慧:审时度势,改革创新。说明:汉武帝即位时,侯国势力仍然较强,他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面对北方匈奴的侵扰,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地区;政治上,汉武帝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负责巡视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经济上,为缓解财政压力,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管,由政府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主导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财政收入;颁布算缗令、告缗令,向商人

31、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解析:论证:首先,阅读、分析材料,提取相关信息,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如整合材料中“推恩令”“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等信息,可得出汉武帝一改西汉前期的治国理念和传统,从而得出其具有审时度势,改革创新的政治智慧;然后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以史实说明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如通过分析汉武帝即位后,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势力,出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地区,设立中朝,以察举制选拔官吏,建立刺史制度,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颁布算缗令、告缗令和独尊儒术等政治、经济和思想措施及其作用,说明汉武帝具有审时度势,改革创新的政治智慧;整个解题过程注意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第 11 页 共 11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