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填空练习题版第一章 知识梳理(一)一、学习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目的:通过科学探究找出物理现象的原因和_。_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2认识实验室里常用的科学探究的工具(1)测量长度的仪器有_、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3)测量时间的仪器有_、_。(4)测量体积的仪器有_、_。(5)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6)测量力的仪器有_、_。(7)测量电的仪器有_、_。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1)_。(2)_。 (3)_。(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_。(7)交流与合作。二、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测量4长度的测量(1)测量是
2、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_。(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看:观察刻度尺的_、_和_是否磨损;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放置,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应从看得清楚的某一刻度线开始测量;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并估读到_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5时间的测量(1)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启动键启动,长、短指针开始_;第二次按启动键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第三次按复位键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_。(2)停表读数的方法首先弄清大表盘和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停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_。6误差(1)概念:_和真实
3、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的估读等。(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_等。三、降落伞比赛7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1)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_。(2)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时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需要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8仪器的选择与使用(1)仪器的_和_是选择仪器的重要依据(应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仪器)。(2)正确使用仪器: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把指针调整到零刻度处,这个过程叫做_。误差与错误 误差错误相似点都能造成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区别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是不可
4、避免的是由于人为的过错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第一章知识梳理 答案1规律观察2(1)刻度尺(2)托盘天平(3)机械停表电子停表(4)量筒量杯(5)温度计(6)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7)电流表电压表3(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制订计划(6)评估4(1)刻度尺(2)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垂直分度值5(1)转动零点(2)和6(1)测量值(3)平均值7(1)停表8(1)量程分度值(2)调零第二章 知识梳理(二)一、认识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_组成,原子由_和_组成,原子核由_和_组成。(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
5、地做无规则运动。(3)常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_、_和_。3运动的绝对性大到宇宙天体,小到组成物质的微粒,一切物体都在_。二、运动的描述4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_(选填“一定相同”或“不一定相同”),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_的。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相同,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_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处于_状态。如空中的加油机和受油机、地球同步卫
6、星和地球等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_。如: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_。(2)相同路程比_。如:百米赛跑时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计时_的运动员跑得快。7速度(1)物体通过_与所用_的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2)速度计算公式:_。其中v表示速度,它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基本单位是_,常用单位还有km/h,1 m/s_km/h。三、速度的测量8平均速度的测量(1)原理:_。(2)方法:用_测路程,用_测时间。9匀速直线运动(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_时间内,通过的_始终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
7、速度可以根据v得出,但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_(选填“有关”或“无关”)。10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经常发生变化,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对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用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得到的是一个表示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叫做_。(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路程内,其平均速度的值一般是_的。四、能量及其转化11能量(1)能量是与物体_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_形式。(2)能量的主要形式有: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核能等。12
8、能量的转化(1)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_和_的过程。(2)各种发电站把_能转化为电能,而家中各种用电器在工作时把_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1误差与错误区别测量误差测量错误产生原因测量者的估读;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遵循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免的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避免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特点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运动的路线是直线,速度的方向不变,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速度用v求速度,但不能认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
9、比,而只能认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均无关用v求路程s内的速度时,必须明确所研究的运动过程,用这段运动过程的总路程和运动的总时间来计算,在速度公式中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与时间、路程的选取有关第二章知识梳理 答案1位置2(1)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3)固态液态气态3运动4.参照物5不一定相同参照物静止相对静止6(1)路程快(2)时间少7(1)路程时间(2)v运动快慢m/s3.68(1)v(2)刻度尺停表9(1)相同路程(2)无关10(1)不相等(2)时间平均速度(3)不同11(1)运动能量12(1)转移转
10、化(2)其他形式的电能第三章 知识梳理(三)一、认识声现象1声的产生(1)声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振动停止,_也停止。(2)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都是_。2声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_,声不能在_中传播。声在介质中以_的形式向外传播。(2)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_。一般来说,声在_中传播得最快,_中次之,_中传播得最慢。在15 的空气中声速大约是_。3人耳的听声能力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_。低于20 Hz的声叫做_,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_。人耳能听到_Hz的声。二、乐音的三个特征4乐音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_、_和_是乐音的三个特征。5音调声音的_叫做音调。音调是由声源的振
11、动_决定的,频率高的声音音调就_,听起来就尖细;频率低的声音音调就_,听起来就低沉。6响度声音的_叫响度。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_的大小;人与声源的_:距离越远,声音能量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小,因此减小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响度。7音色声音的_叫做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等因素决定的。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同一首曲子,根据_的不同就能够分辨出用的是什么乐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不同声音,_一般不同,其波形不同。三、噪声8噪声及其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_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9噪声的大小及危害(1)人们用_(
12、符号: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声音不超过_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50分贝。10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1)_;(2)_;(3)_。四、声与现代科技11回声: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_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_。12共鸣:将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上,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使其发声。然后再把橡皮槌压在此音叉上,使它停止振动。这时,我们会听到未被敲击的音叉也发出了声音,这类现象称为共鸣。13超声与次声的应用(1)超声波可用来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气泡等缺陷;可
13、以进行_、焊接等;可用于医疗检查、治疗疾病;还可用于声呐探测和测距等。(2)次声波传播时_损失小,能传得很远。有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等,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利用次声监测仪进行监测,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14声识别技术: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正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声识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声识别技术就是把_信号转换成_信号,再用计算机进行识别的技术。1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分类能否传播传播速度固体能速度最大液体能速度中等气体能速度最小真空不能速度为02.乐音的三要素分类反映影响因素举例响度声音的大小声源的振幅和人耳与声源的距离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音调声音的高
14、低声源振动的频率这首歌音太高,唱不上去音色声音的品质声源的材料和形状闻其声知其人第三章知识梳理 答案1(1)振动发声(2)声源2(1)介质真空声波(2)声速固体液体气体340 m/s3频率次声超声20200004音调响度音色5高低频率高低6大小振幅距离7特色材料形状音色音色8(1)不规则(2)干扰9.(1)分贝(2)907010(1)消声(2)隔声(3)吸声11反射回声13(1)清洗(2)能量14.声电第四章 知识梳理(四)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_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他介
15、质中的传播速度都要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二、光的反射4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在界面处一部分光反射回_的介质中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人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这些物体_的光进入了人眼。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的两侧;反射角_入射角。6镜面反射:类似_的反射。当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是_的。7漫反射:光射到_的物体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当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杂乱无章,射向_。漫反射不是“乱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也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反射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三、平面
16、镜成像9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_。(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4)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_于平面镜。即像与物关于镜面_。10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4F1所示)图4F1四、光的折射11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_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_,叫光的折射现象。12折射成像: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水中的人看到的是物体的_像,像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像比实际位置偏_。如岸上的人觉得“池水变浅”,水中的人觉得岸上的物体位置更高了。五、透镜成像及应用13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种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_,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_。(2)
17、焦点:通过凸透镜的太阳光可以_在一点上,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3)焦距:_到_的距离叫做焦距。1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是并不一定会聚到焦点或某一点,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从凹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1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u2fu2ffu2fufuf像的情况正倒倒立倒立倒立不成像正立大小缩小等大放大放大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fvu应用照相机确定焦距投影仪放大镜16.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照相机原理:当物体在镜头的_时,通
18、过光的折射,在胶片上形成一个_像。镜头相当于一个_,胶片相当于_。调节:物距减小时,像变_,像距变_。(2)幻灯机(或投影仪)原理:当把幻灯片(或投影片)放在镜头的_时,在屏幕上形成一个_像。调节:物距减小时,像变_,像距变_。为了使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幻灯片(或投影片)应_放。(3)放大镜原理: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_时,成_像。调节:物距减小时,像会变_,像距变_。六、眼睛与眼镜17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_,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如图4F2甲所示。图4F2矫正办法:利用_使射向眼睛的光线发散,如图乙所示。(2)远视眼成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_,来自近
19、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就到达视网膜了,如图4F3甲所示。图4F3矫正方法:利用_使射向眼睛的光线会聚,如图乙所示。七、彩色世界18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被分解成_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_而成的,白光是复色光。19光的三原色:_、_、_。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规律项目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两角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第四章知识
20、梳理 答案1自行发光2.同种均匀32.99792108 m/s小4原来反射5.同一平面法线等于6光滑镜面平行7粗糙不平四面八方遵循9(1)虚(2)相等(3)相等(4)垂直对称11进入偏折12.虚高13(1)凸透镜凹透镜(2)聚集(3)焦点凸透镜中心16(1)2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的实凸透镜光屏大大(2)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倒立、放大的实大大倒(3)1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的虚小小17(1)变强凹透镜(2)变弱凸透镜18(1)多种色光(2)混合19红绿蓝第五章 知识梳理(五)一、水的物态变化与温度1水的三态: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_、_、_。2温度(1)定义:物体的_叫做温度。(2)单位:国际单
21、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标。生活中常用单位是_。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沸水的温度为_,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某地气温3 ,读作_或_。3温度计的结构、原理(1)温度计的构造:下有_,里盛_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_,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感温液的_性质进行工作。(3)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 1 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无感温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温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可离开
22、人体读数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_,判断其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以便准确读数。(2)使用时: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温度计的感温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_相平。5体温计感温泡的上方有一个_,这个构造使体温计温度升高时水银可以通过它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当温度下降时,水银就在这个位置断开,玻璃管内的水银不能回到感温泡里,因此体温计_离开人体读数。二、熔化和凝固6熔化(1)定义:物质从_态变为_态叫做熔化。(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3)固体熔化
23、过程的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热量,温度_,此温度叫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热量,温度_。7凝固(1)定义:物质从_态变成_态叫做凝固。(2)液体凝固过程的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温度_,此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温度_。三、汽化和液化8汽化(1)定义:物质从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两种方式:_和_,它们都要_热。9液化(1)定义:物质从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_热。(2)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四、地球上的水循环10升华:物质从_态直接变成_态的现象,升华_热。11凝华:物质从_态直接变成_态的现象,凝华_热。12水的循环:海
24、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_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_成小水滴或_成小冰晶,这样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_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晶体与非晶体分类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凝固特点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凝固时放热温度降低有没有熔点和凝固点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凝固点相同没有熔化图像凝固图像常见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各种金属、食盐、萘等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第五章知识梳理 答案1冰水水蒸气2(1)冷热程度(2)摄氏度()0 100 零下3摄氏度
25、负3摄氏度3(1)感温泡水银、煤油或酒精玻璃毛细管(2)热胀冷缩4(1)量程分度值(2)容器底或容器壁液柱的上表面5缩口能(可以)6(1)固液(3)吸收保持不变熔点吸收不断上升7(1)液固(2)保持不变不断降低8(1)液气(2)蒸发沸腾吸9(1)气液放10.固气吸11气固放12.水蒸气液化凝华熔化第六章 知识梳理(六)一、质量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_的多少叫做质量,常用字母_表示。(2)单位:国际单位是_,符号为_。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t_kg、1 kg_g、1 g_mg。(3)性质: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
26、体的_、_、_以及温度无关。2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实验室里常用_测量物体的质量。(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以下四个环节放、调、称、读。放:把托盘天平放在_上。调:先将_归零,再调节_,使天平横梁平衡。称:把物体放在天平_盘,把砝码放在天平_盘,用_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再次平衡。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刻度值之_就是物体的质量。(3)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值。按“左物右码”放物体和砝码。天平与砝码应保持清洁、干燥,向盘中加、减砝码应轻拿轻放。已经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放上物体之后,不能再次调节平衡螺母。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
27、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里称量,可以装在瓶内再称量。3质量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先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质量,然后再除以物体个数,就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常用来测量较小物体的质量,比如: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枚邮票的质量等。(2)不平衡的天平:调不平衡的天平:可以在较轻的盘中放一些小零件(或沙子、橡皮泥等),直到天平平衡。左右互称法:将物体放在左盘称一次质量为m1,将物体放在右盘称一次质量为m2,则物体的质量为。(3)测出物体的体积,利用公式mV计算物体的质量。二、密度4密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密度。通常用“”表示密度,用“m”表示质量,用“
28、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表达式为_。(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_,常用单位还有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g/cm3_kg/m3。5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_有关。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的密度_,不同物质的密度_。当物体的状态和温度发生改变时,其_往往也会发生改变。6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1)密度的计算:测出物体的_和_,即可利用公式_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2)质量的计算:对于质量难以直接测量的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大型物体,只要测出其_,查出其_,即可利用公式_计算出其质量。(3)体积的计算: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只要测出其_,查出其_,就可以由公式_计算出其体积。
29、三、测量密度7量筒及其使用(1)用途:用量筒可以直接测量液体的_;对于形状不规则的较小固体,可利用量筒采用_法进行测量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固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水和固体的总体积,两次体积之差就是所测固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使用量筒前应观察量筒的_和_,以便选取合适的量筒正确、快速地读数。(3)读数方法:量筒中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_相平。8测量固体的密度(1)实验原理:测出物体的_和_后,利用公式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2)实验思路:固体的质量可用_直接测量。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_测算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用_和水采用“排水法”间接测量体积。(3)实验
30、技巧:当不规则物体的密度_水的密度时,可采用“沉坠法”或“针压法”。“沉坠法”就是设法利用重物使固体能够浸没,而“针压法”则是利用针尖、细铁丝等物将固体直接压入水中。9测量液体的密度(1)实验原理:测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_和_后,利用公式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2)实验思路:液体的体积可用_直接测量。液体的质量可利用天平采用“差值法”分两次测出先测出_的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倒出部分后,再测出_的质量,两次测量值的差即为倒出液体的质量。10密度的特殊测量(1)利用天平和烧杯(或瓶子)测量固体的密度步骤: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为m。用天平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质量为m1。把待测固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待水停止
31、溢出时擦干烧杯外壁,测出此时的总质量为m2。计算溢出水的质量:m溢mm1m2。待测固体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V溢_。待测固体的密度:固_。(2)利用天平和烧杯(或瓶子)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瓶子的质量为m0。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瓶子和装满待测液体的总质量为m1。把液体倒出,将瓶子擦干,并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2。待测液体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V。液体的密度:_。四、密度知识的应用11应用比例关系解密度问题(1)在一定状态下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即当一定时, 。(2)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
32、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_,即当V一定时,。(3)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_,即当m一定时,。12密度知识的应用(1)通过计算密度鉴别物质。(2)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等。用天平“测”体积:即用天平测量_,由密度表查出密度值,则V。如测量较大且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用该方法。用刻度尺“测”质量(固体)或用量筒“测”质量(液体):测量大批量矿石、木材、油料常用的一种方法,将质量测量转换为体积的测量。用天平“测”线材的长度:将长度的测量转换为_的测量。根据mV,VSlr2l,则l。第六章知识梳理 答案1(1)物质m(2)千克kg100010001000(3)形状状态位置2(1)托盘天平(2)水平台游码平衡螺母左右镊子和4(2)(3)kg/m3g/cm311035种类相同不同密度6(1)质量体积(2)体积密度mV(3)质量密度V7(1)体积排水(2)量程分度值(3)底部8(1)质量体积(2)天平刻度尺量筒(3)小于9(1)质量体积(2)量筒液体和容器剩余液体和容器10(1)(2)水11(1)正比(2)正比(3)反比12(3)质量质量第 22 页 共 22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