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7 ,大小:422KB ,
文档编号:715788      下载积分:8.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1578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 )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 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5 年

2、 月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 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 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 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参考加

4、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

5、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 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 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 验证大家总结 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生 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减法是加法的相反

6、运算。 生 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 P3 做一做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 间的关系。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 P3 练习一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滑雪场上午卖出 86 张门票,下午卖出 59 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卖出 145 张门

7、票,其中上午卖出 86 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 370 包,剩下 630 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 843 人,其中男生 418 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综合练习:数学书 P3 3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六、布置作业 札记:札记: 第二课时(总第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8、,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5 年 日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 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

9、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每个花瓶里插 3 枝花,4 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生 1:3+3+3+3=12 生 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生 1:每个花瓶中有 3 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 4 个 3 相加。 生 2:4 个 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 34。 5.师:看来 4 个 3 相加也可以表示为 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

10、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 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 (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生 1:有 12 枝花,每 3 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

11、23=4 生 2:有 12 枝花,平均插到 4 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 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 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

12、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 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 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6.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师:请同

13、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生 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 生 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 P6 做一做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乘、除法之间 的关系。 11.师: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研究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入研究的吗? 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2.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研究,请你回家思考一下这 个问题。 四

14、、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六、布置作业 札记:札记: 第四课时(总第第四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 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经历带有 “小括号” 和“中括号” 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15、。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 实际问题。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5 年 日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 2出示问题: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7230 (2)175254 (3)4046 (4)48182 3课件辅助,显示结果: (1)7230 (2)1752

16、54 (3)4046 (4)48182 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 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 件)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 12 人,女生有 4 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 2 倍。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 5学

17、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对比方案: (1)122+42(2)(12+4)2(3)12+42 6比较方案:(12+4)2 和 12+42 的区别。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 生:运算顺序不同 (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倍。 7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顺序除了先乘、除,后加、减外还需要补充什么? 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 1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合唱组:64 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

18、打算怎样解决? 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3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 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预设:可能出现:方法一: 64(12+4)2 方法二: 64(12+4)2) 方法三: 64(12+4)2 4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 (1)方法一: 师: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按照运算顺序,最后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后一步应该算除法。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12+4)2。,这

19、样就和他的算 式矛盾了,看来得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呢? (2)方法二: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 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楚。 (3)方法三: 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 师: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 板书: 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6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7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

20、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 的是中括号)。 8师: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 64(12+4)2 64162 6432 2 9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 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10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 序) 11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2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 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五、拓展知

21、识,评价总结 六、布置作业 札记:札记: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 ) 租船问题租船问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 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

22、5 年 日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 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怎样租船最省钱?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5学生反馈: 生 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 生 2:可以

23、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 6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生:第二种方法可行,因为用 204 我们可以计算,356 我们还没有学过。 7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 8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9合作交流: (1)问: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 问:7 表示什么?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 7+1? (2)问: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10比较方案: 问: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1: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 生 2:全租小船,但有 1 条小船只坐了 2 个人,没坐满。是不是可以再省钱? 11问

24、:全租小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省钱呢?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计算出结果。 生 1:把这两人和一条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条大船就可以更省钱。 生 2:6 条小船:206=120(元) 1 条大船:35 元 共花:120+35=155(元)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师:这样确实更省钱了?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 生: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 2师: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再次调整试一试。 3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 6 条小船和 1 条大船是最省钱的? 4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5反馈交流: 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过程,形成

25、方法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 练习三 春游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问:今天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 札记:札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二)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 ) 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 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

26、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 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 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让我们一起

27、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 师: 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 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 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

28、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 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 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

29、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 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 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

30、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练一练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札记:札记: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 ) 观察物体(观察物体(2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

31、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 们欣赏一下。 2师

32、: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 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出示图形: 2活动建议: (1)用 4 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一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强调: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强调: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 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 4师:哪

33、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第一组展示: (1)师:他们组摆了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生: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相同。 (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 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第二组展示: (1)师:还有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 (3)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34、吗? 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5同时出示三组图形 (1)师: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 (2)师:这 3 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怎样可以快速判断? 6学生分组讨论 7交流信息 生:看三个物体的长、宽、高,对应两个数据相等时,从对应角度观察才有可能相等。 8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一看。 (展示其他方案,应用观察方法对比) (三)巩固练习 P14 做一做 这 3 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1)学生独立解决

35、问题 2)集体交流结果: 生:这 3 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四、提炼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生:要全面观察 2师:是呀,观察要全面!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3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札记:札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运算定律 教材教材分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6、的能力。 新 课 标 第 一 单元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 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 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第 课时(总第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 课题课题: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

37、学内容:教科书 17、18 页例 1,2.练习五第 1-5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

38、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 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http:/ww w.xkb1 .com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 1 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

39、?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好吗? (同 桌轻声交流) 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 7864_ 完成课本第 18 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40、。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新-课 标 -第- 一-网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 10496 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

41、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 (ab)c_(_) (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这里的 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 (6)完成 P18 做一做 2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五第 1 题。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作业 教材练

42、习五 1.2 题 札记:札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 ba (88+104)+96=88+(104+96)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第第 课时(总第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 课题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20 页例 3,练习六第 1-2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

43、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 20 页例 3。) (一)自学提纲 1、例 3 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4、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

45、 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 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 做一做 1、2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练习六第 1-2 题。 札记:札记: 第第 课时(总第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 课题:减法的性质课题:减法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21 页例 4,练习六第 3-9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 的过程。 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

46、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 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