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5课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期时期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标准标准方式方式西周西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秦秦律令律令向官员学习律令向官员学习律令汉武帝汉武帝魏晋魏晋隋唐以来隋唐以来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察举制察举制和征辟制和征辟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血缘血缘军功军功德才名望德才名望门第门第考试成绩或才学考试成绩或才学世袭世袭立军功立军功地方举荐、地方举荐、中央征召中央征召地方举荐地方举荐考试考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察举标准有四条:察举标准有四条:一曰德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经中
2、博士。三曰明达法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察举虽由地方官掌握,但前提往往是被选拔人当地的士人舆论前提往往是被选拔人当地的士人舆论,当地舆论对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评价高者,很自然能够被推举。汉武帝:察举制常见的察举名目是举孝廉,还有如贤良、文学、兵法等。长官举荐长官举荐依据乡里清议依据乡里清议“以德取人以德取人”与考试结合与考试结合“以文取人以文取人”王朝设科王朝设科选拔权在中央选拔权在中央考察吏能考察吏能“以能取以能取人人”察举制:选拔权力察举制:选拔权力中央掌握中央掌握 选拔依据选拔依据乡里清议、德才兼备乡里
3、清议、德才兼备 选拔权力选拔权力:从世家大族控制到从世家大族控制到收归中央。收归中央。(设中正官)(设中正官)选拔依据选拔依据:从门第门生到从门第门生到家世、才能并重。家世、才能并重。(定品)(定品)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隋文帝隋文帝 分科考试。分科考试。隋炀帝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唐太宗 增设明经。增设明经。武则天武则天 增加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增加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唐玄宗 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每三年在省城举行礼部主持次年春举行皇帝主持会试后举行一甲:一甲:状元状元 榜眼榜眼 探花探花二甲、三
4、甲二甲、三甲唐代长安大雁塔成为当时考中进士者题名以显荣耀之处(1)情景的创设:围绕着某某事件或现象而引发的思考。“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作者山巅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水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且停留在山腰间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特别是“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雾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美的享受。黄庭坚(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任务要求的词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2).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
5、的呢?请简要分析。材料提出什么问题、关键词是什么;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三元里抗英)五、巩固练习李白2分析综合元代进士题名碑清代金榜清代金榜材料: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顾炎武1.1.明清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明清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2.忽视了实用性学问,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忽视了实用性学问,阻碍了科技的发展。3.3.阻碍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也阻碍了近代
6、知识分子阻碍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也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演变趋势:演变趋势:1.1.选拔标准:选拔标准:2.2.选拔方式:选拔方式:3.3.选拔原则:选拔原则:4.4.选拔基础:选拔基础: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由地方举荐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由地方举荐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由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由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趋向制度化,越来越严密。趋向制度化,越来越严密。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中华帝国的常态常态: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和士大
7、夫政治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和士大夫政治二、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考核监察秦汉 上计制秦汉建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各州,形成巡察制度。隋唐 考核部门:吏部,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划分十道监察区。宋元“磨勘”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宋地方划路为监察区。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元: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明清 明:考满、考察清:京察、大计明设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清设都察院。二、二、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1、秦汉时期:上计制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
8、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2、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3、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唐朝考核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唐六典规定:考绩由尚书省吏部负责,考课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评定分三等九级,综合考评这几年的政绩以决定升降与奖惩。考核标准:根据品德和才能两方面,以四善二十七最为标准,评定等第。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4、宋朝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5
9、、明朝: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结果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6、清朝: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史主持明朝考核考察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察考满考察的对象是所有官吏,重点在监察其过失京察外察对在京官吏的考察对的考察地方官吏考核内容:贪考核内容:贪 、酷者、酷者削职为民削职为民,情节严重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者依法惩办;疲软疲软 、不谨者免职;浮躁不谨者免职;浮躁 、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 清朝吸收了明朝后期考核制度松散清朝吸收了明朝后期考核制度松散 、官吏贪墨成风的教训、官吏贪墨成风的教训 ,在考核
10、标准上在考核标准上偏重于惩办腐朽。偏重于惩办腐朽。发展趋势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品德和才能吏部监察贪酷和不作为中央政府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2)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3、认识小说的荒诞性,通过对文本荒诞性的解读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二、学习任务分析4.思维驱动(“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11、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呼应“探究性”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的期待。)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注先辈3.请结合第二题的内容谈一下诗歌首句可以有哪些作用。白居易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初七、下九“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作者这样写给人留下了泰山总体印象:一是泰山
12、苍劲峻峭;二是泰山之冬的静美;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郡国。刺史品级不高,权力很大。(刺史制度:前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后期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导致国家分裂。)3、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4、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材料:材料: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宋
13、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史有“闻风弹人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辱台钱”。选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选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5、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6、明朝:科道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则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具有言谏权、弹劾权、封驳权、一定的司法权)7、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
14、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通判,直隶皇帝。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
15、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 ,其中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其中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当是时当是时,东厂番役横行东厂番役横行,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道路以目。”明史明史 魏忠贤传魏忠贤传特点一、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一、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以轻制重二、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二、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三、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三、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
16、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评价积极作用积极作用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局限性局限性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演变及趋势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演变及趋势时期时期官员考核官员考核官员监察官员监察趋势趋势:考核内容有针对性;考核与监察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配套;考核监察渐归中央;认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1.1.下表为西汉初年部分王
17、侯及其出身一览表。表格中现象的出现与下列选下表为西汉初年部分王侯及其出身一览表。表格中现象的出现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制度有关项中哪种制度有关A.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军功爵制C.察举制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2.汉代在规定王侯、公卿、御史、将军及郡守拥有察举资格的同时,要求汉代在规定王侯、公卿、御史、将军及郡守拥有察举资格的同时,要求朝中高级官员的子弟不得察举为孝廉。这一要求朝中高级官员的子弟不得察举为孝廉。这一要求A.A.旨在规范官员任职资格旨在规范官员任职资格B.B.意在保证察举制贯彻执行意在保证察举制贯彻执行C.C.利于减少恩荫现象利于减少恩荫现象 D.D.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
18、央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时间推动者举措第一次(庆历年间)范仲淹科举应试者须先受官学教育第二次(熙宁年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并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第三次(崇宁年间)蔡京发展地方官学3.下表反映了北宋三次兴学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当时三次兴学的共同意图是A.完善科举,选拔人才 B.发展官学,抑制私学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重整典籍,复兴儒学(1)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五鼓:五更)课文洋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文中泰山那雄伟多姿的景色,美不胜言,使人心旷神怡。作者不顾条件恶劣,克服种种困难,登山一览的高昂情绪也很感动人。在作者笔下隆冬时节风雪弥漫的泰山优美绚丽,
19、毫无冷落萧条之感,作者顶风冒雪,豪情满怀,胸襟开阔,既无孤芳自赏的清高,也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凄楚、孤寂的情怀。文章的基调是积极的、乐观的、豪迈的,使人读了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也能领悟一些人生的真谛。古代记漩散文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是很可贵的。品读荷花淀,你从小说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请围绕“女性的觉醒”这一论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200字左右。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一)明白考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B.表明水生嫂的埋怨情绪。命题内容涵盖层意概括、情感概括、原因
20、概括等。人文景观: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古迹:道中石刻。参考答案: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人日题诗寄草堂。(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二、桐城派(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注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的字。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心驰八表快神游,李白大鹏赋序中有“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语。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李白草书歌行诗有“时时只见龙蛇走”之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句。4.宋初文书
21、写道: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57人,欧阳修感叹道: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A.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B.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C.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D.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