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曲折与繁盛魏晋南北朝、 隋唐和宋元时期 一、选择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 1.(2019全国卷“超级全能生”联考,2)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 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 取封国的租税。晋初的做法旨在( ) 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 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 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 2.(2019 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25)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 这表明当时( ) A.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B.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 C.民族
2、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 D.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 3.(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26)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 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 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 4.(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26)“封建制”在唐太宗在位期间几次被提出,皇族和杰出的官 员据此可被任命为世袭的边境镇守之官,但真正土地分封的实行,也就是分给地方以实权而 不只给一个空头衔,则再也没有被认真考虑过。这反映了唐朝( ) A.中央官制中出现制衡机制 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3、逐渐成熟 C.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失衡 D.分封为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5.(2019福建三明二模,26)唐朝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柜坊”“飞钱” 等金融元素。北宋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 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变化说明( ) A.交通发展迅速 B.经济重心南移 C.商业信用体系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6.(2019安徽合肥三模,26)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 孝的有 58 条,约占全部条款的 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 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
4、明唐朝时期( )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7.(2019广东江门一模,25)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 病坊。据唐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 4张、被子 3张、碗 10枚、 匙箸各 10 口,可以提供 10 人一年的开支。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代 ( ) A.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 B.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 C.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 D.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8.(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26)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 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
5、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 因素。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 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9.(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26)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 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 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0.(2019山东青岛一模,26)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
6、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辗转贩粜,以规厚利。父子相 袭以为常俗”。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 A.稻米的商品化明显 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 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1.(2019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25)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说:“也许,最现代化 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 所认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 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 A.人文精神 B.多元包容 C.整体思维 D.格物致知 12.(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
7、联合质量测评,6)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 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 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 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理学思想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 2小题,第 13题 25分,第 14 题 12分,共 37分) 13.(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二,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降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但国家对乡村的治 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 乡村基
8、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这 种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变成常态;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 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 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 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材料二 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 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 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 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 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 文化教
9、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 摘编自韩海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乡村地方自治的作用。(13分) 14.(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 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 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
10、起。北晋南北朝定于隋 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 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 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材料并运用所 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唐宋社会变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 理)(12分) 答案与解析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曲折与繁盛 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1.D 解析 晋初的做法旨在巩固统治而不是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故 A 项错误;材料没 有体
11、现经济发展问题,故 B项错误;晋武帝时已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其措施不在于开疆拓 土,而是为了内部治理,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 郡为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分封的出发点是利用同姓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强 化统治,故 D项正确。 2.C 解析 题干中图 1 反映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采桑技术,图 2反映的是 汉族妇女学会了北方民族“烙饼”的制作技术,据此可知,两幅图片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 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故 C 项正确。 3.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政策,故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牲畜的管理,没有 涉及地方事务管理,故 B项错
12、误;材料反映的是对民间宰杀牲畜的纠察,不能反映刑罚严苛 且涉及领域广泛,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不允许民间随意宰杀马牛驴,主要原因是 利用马牛驴辅助农业生产,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故 D项正确。 4.B 解析 材料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中央官制,故 A项错误;由材料“皇族和杰 出的官员据此可被任命为世袭的边境镇守之官,但真正土地分封的实行,也就是分给地方以 实权而不只给一个空头衔,则再也没有被认真考虑过”可知,唐太宗试图以“封建制”加强统 治,但任命的官员有权无地,反映了地方行政体系的成熟,故 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地方行政 管理制度的逐步成熟,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在中央集权制度
13、下达到了均衡的状态,故 C 项错 误;唐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故 D项错误。 5.C 解析 “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交通发展迅速的 产物,故 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从北方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宋时才最终完成,故 B项错误;由材料从“金融元素”发展到“信用票据”“信用货币”可知是商业信用体系的变化, 故 C 项正确;唐宋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 D项错误。 6.B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四书五经,故 A项错误;材料“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 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 58条”说明传统孝道受到重视,故 B项正确;儒家思想开 始法制化是在汉朝,故 C 项错误;材
14、料“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不能说明统治 政策开明开放,故 D项错误。 7.C 解析 材料中没有提及法律文献,故 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属于仁政,但未出现与 其他朝代的比较,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病坊”救助对象是“病残、乞丐及贫民”可知,这些 人群属于社会的基层,对基层人群的救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提及了唐 朝的一些救助措施,但不能扩大为唐朝“具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故 D项错误。 8.A 解析 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 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从而促进了皖江地 区经济的发展
15、,故 A项正确;皖江地区的社会环境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稳定的社会 环境在“安史之乱”前就有,故不是“安史之乱”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故 B项错误;题干材料 没有反映土地兼并问题,故 C 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故 D项错 误。 9.C 解析 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据此可知其行政 效率有所降低,故 A项错误;题干提及了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 事务”,并没有详细地介绍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故 B项错误;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 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这说明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故 C 项正确;在秦 朝就已经完成了“官僚政
16、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故 D项错误。 10.A 解析 根据材料中“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大舰)辗转贩粜,以规厚利”可知,在南 宋时期的两湖地区,稻米的商品化现象明显,故 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商人的“垄断”现象, 故 B项错误;材料仅提及了稻米商品化这一现象,不能扩大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 C 项错 误;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的抑制,故 D项错误。 11.C 解析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与题意无关,故 A 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多元包容是指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与题意无关,故 B项错误;通过材 料中李约瑟所肯定的庄子的“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阐发宇宙的本原”,可知
17、他认为中华文 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整体思维,故 C 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指通过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体 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题意无关,故 D项错误。 12.D 解析 儒学从西汉时期即为官方学说,故 A项错误;南宋时还没有“民主意识”,故 B项错误;南宋理学已经确立,新儒学已经形成,题干没有涉及三教融合的趋势,故 C 项错误; 根据材料“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 之士就有 500 多人”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理学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将“三纲五常”解释为 “天理”,要求士大夫忠君守节,故 D项正确。 13.参考答案 (1)原因
18、:乡官制度存在困境;乡村自治组织的发展;官员多,财政负担加重; 人口大量增加,政府难以直接控制。 (2)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节 约了国家的行政成本,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 14.参考答案 示例: 认识:唐宋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 理由:在唐代封建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重大变革。政治 上,二府三司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社会等级,官僚政治 逐渐完善。经济上,打破唐坊市制度、纸币的出现,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文化上,佛、道、 儒思想融合,理学的产生,宋词繁荣,市民文化兴起。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封建社会 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 解析 “认识”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说明唐宋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理由”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唐宋时期体现社会变革的史实中找出理由,如政治方面,宋代 科举制进一步发展,贵族政治逐渐消失,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经济方面,商品经济进一步发 展,商业活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被打破,坊市制发展为街市制,纸币的出现,海外贸易发达 等;文化方面,儒家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理学的形成,词曲与话本等市民文学兴起等,结合唐 宋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角度的重大变革说明唐宋时期是重大变革时期的理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