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
2、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图2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开普勒-452b围绕天鹅座的G型主序星开普勒-452运转,距地球约1402光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宜居”星球(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开普勒-452b”所在的天体系统为()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4“开普勒-452b”被称为
3、“宜居星球”的最主要原因是()A表面平均温度适宜B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C表面存在大面积海洋D质量、体积与地球相近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黑子 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风ABCD6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的是()A极光现象B磁暴现象C有线电话D北斗导航7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A1年B4年C7年D10年2022年12月,在西藏发现一枚恐龙脚印
4、化石。该化石以精美的凸型迹在岩层底面保存下来,由于修路切坡和后期岩体的坍塌而部分出露,在科技人员的精心修护下得以完整地展现出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幔B地壳C岩石圈D地核9该化石所在岩层形成于()A中生代B新生代C前寒武纪D古生代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1地质年代甲()A是重要的造
5、煤时期B是重要的成铁期C爬行动物盛行 D现代海陆形成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A、IB、C、D、13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到地层的厚度一样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年龄最老的是I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地心游记讲述了里登布洛克教授开展地心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遇到种种奇观,最后回到地面的故事。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阴影所示位置是()A地壳B软流层C岩石圈D地幔15下列关于莫霍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地壳与水圈的分界面B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D纵
6、波和横波均能通过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遮天蔽日。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A甲圈层乙圈层丙圈层丁圈层 B乙圈层甲圈层丙圈层丁圈层C丙圈层甲圈层乙圈层丁圈层 D丁圈层甲圈层乙圈层丙圈层17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A甲圈层B乙圈层C丙圈层D丁圈层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公里,下图为地震中心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地核D下地幔19本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原因正确的是()A此次地震震级小B震中周边
7、人口密度小C此次震源深度小D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1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昼长C云量D海拔22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A晴朗天数更多B太阳能资源丰富C距消费市场近D毯空气湿度较小下图为福建泰宁丹霞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景观反映的地球圈层有()A2个B3个C4个D5个2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
8、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第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2年行星科学家发现了一颗仍在形成的巨大外行星AB Aurigae b(如图8),其质量约为木星的9倍。目前这颗行星处于诞生阶段,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中发育。它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它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两倍多。研究发现,相对于外行星AB Aurigae 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1) 指出相对于AB Aurigae系行星来说,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6
9、分)(2) 推测外行星AB Aurigae b上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6分)(3) 相对于外行星AB Aurigae 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下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千米的太阳能路灯街道。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_。(2分)A银川B拉萨C成都D呼和浩特(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总体
10、特征。(4分)(3) 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有什么差异,原因是什么?(10分)(4) 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4分)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冰期气候,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的为大冰期,次之为小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材料二: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化图。(1) 说出三次大冰期出现的地质时期。(4分)(2) 据图推测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6分)(3)分析石炭纪早期形成煤炭的原因。(
11、4分)参考答案【答案】1A 2D 【解析】1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彗星绕日进行周期运动,未进入大气层,C错误;磁爆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D错误;故选A。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A错误;行星不发光,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
12、,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C错误;故选D。【答案】3C 4A【解析】3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判断,结合材料开普勒-452b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说明开普勒-452b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为恒星系,是与太阳平级的天体系统,由于银河系的直径大约10万光年,而开普勒-452b距离地球1402光年,故开普勒-452b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平级,C正确,ABD错误。故选C。4本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使得行星有液态水存、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等,表面平均温度适宜是最主要原因,A正确;适宜呼吸的大气也是重要条件,但地球的大气成分是逐渐演化成为以氮氧为主,其中也有
13、生物的参与,B错误;大面的海洋、质量、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助于生命的出现与生存,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D错误。故选A。【答案】5D 6C 7B【解析】5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而黑子和太阳风都不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因此“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正确,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6太阳活动会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磁暴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但有线通讯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有线电话受
14、“一磁两暴”影响较小,C正确;北斗卫星导航需要无线电短波通讯传输数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北斗导航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7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图中第24个周期峰年出现时间约为2014年,则第25个周期峰年预计在2025(2025年-2026年)年出现。“夸父1号”于2022年发射,要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8B 9A【解析】8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属于地壳圈层内的物质,B正确,ACD错误;故选B。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于中
15、生代,因此恐龙脚印化石形成于中生代,A正确,新生代主要是哺乳动物,B错误;前寒武纪藻类植物相对活跃,该时期尚没有出现恐龙,C错误;古生代主要是脊椎动物和软体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A。【答案】10D 11A【解析】10读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正确;海陆变迁、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11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期,B错误;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C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
16、故选A。【答案】12D 13C【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和,和,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到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位于的下部,和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答案】14B 15D【解析】14据图可知,该阴影位于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地壳和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AC错误
17、;地幔还包括下地幔,D错误。故选B。15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线,界面以上是地壳,AB错误;地下2900千米处的是古登堡面,C错误;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莫霍面,D正确。故选D。【答案】16D 17B【解析】16结合所学,图中甲圈层为生物圈;乙圈层为大气圈;丙圈层为水圈;丁圈层为岩石圈。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岩石圈,其次经过的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17.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大气圈,结合上题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答案】18B 19B【解析】18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
18、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属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级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受灾程度较低,损失较小,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大,C错误;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会导致损失较大,D错误。所以选B。【答案】20D 21B 22C【解析】20甲地日照时数冬季为700,夏季为9001000之间,故甲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200-300之间;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700800之间,故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
19、00之间;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700之间,夏季为800,故丙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之间,丁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500,故丁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综上ABC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21综上可知,四地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丁地。该区域纬度位置较高,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长。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位于青海省境内,降水较少,云量较少,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同一区域纬度、海拔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B。22据图分析可知,与甲
20、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C选项正确;两地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晴朗天数多,空气湿度都较小,AD选项错误;甲地比丙地的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选项错误。故选C。【答案】23C 24B【解析】23读图,图中有流水,体现有水圈;有植被,体现有生物圈;有岩石,体现有岩石圈;有大气,体现有大气圈。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4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图中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但不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C错误;岩石圈物质运动转化,除了太阳辐射能,还有地球内部能量的参与,D
21、错误。故选B。25.【答案】(1)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该行星处于诞生阶段,发育不稳定;没有浓厚稳定且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远离恒星,表面光热不足;表面温度低,缺乏液态水等。(3)为地球生物提供充足稳定的光热资源;为大气运动、水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能源。【分析】本大题以行星AB Aurigae b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八大行星都围绕日公转,且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八大行
22、星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因此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为: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根据材料可知,行星AB Aurigae b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说明该行星缺乏生命发育的稳定的光热条件。行星AB Aurigae b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发育,说明该行星正处于诞生阶段,发育不稳定,也意味该行星尚未形成浓厚稳定且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该行星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两倍多,说明该行星的表面温度低,缺乏液态水的存在。(3)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
23、,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26(1)C(2分)(2)从总体上看,年太阳辐射总量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4分)(或: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特别丰富。)(3)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重庆。(2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大气中尘埃含量小,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
24、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8分)(4)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4分)27.【答案】(1)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第四纪。(2)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潮湿,中生代末期干燥炎热。(3)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繁盛,森林广布。【分析】该题以地质时期气候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质时期,地球的演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第四纪较全球平均气温低,为寒冷期,即大冰期。(2)据图可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古生代末期,较全球平均气温低,较全球平均降水多,气候寒冷潮湿;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古生代末期,较全球平均气温高,较全球平均降水少,气候干燥炎热。(3)据图所知,石炭纪早期时期降水多,气候温暖湿润,导致蕨类植物大量生长、繁殖,森林广布植物死亡埋藏下来后形成碳质大量堆积,形成了煤。第 12 页 共 12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