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教材必修 4 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选择题精炼 129 题 1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 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自觉选择性 2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因此痕迹管理的成效就在于一个“实”字,即求实干、 实绩、实效。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社会历史性 C主观能动性 D能动创造性 3201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 B 古迪纳夫、M 斯坦利威廷汉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 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如今锂电池被用于从手机到笔记本
2、电脑和电动汽车的所有产 品。它还可以存储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大量能量从而使无化石燃料社会成为可能。这表明( )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 B C D 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走遍了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提出 了精准扶贫战略。他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后备干部不能放到温室 中精心地培育,要让他们到艰苦的岗位锻炼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崇尚行动的做法( ) 表明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和途径,实践出真知 反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检验工作的尺度 坚持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
3、哲学的核心观点 体现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作用,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 A B C D 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明( ) A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 5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 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 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
4、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 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 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 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 互联网企业等延伸, 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 材料告诉我们(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 “对于同一句格言, 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 其内涵是不同的。 ” 这反映了(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认识起源于
5、感觉、经验 D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8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如今, 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 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 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 )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 B C D 10文艺工作者的
6、舞台就在人民中间,只有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文艺作品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 因为( ) 实践要以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性认识为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把文艺作品写进群众心坎的基础 文艺作品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 B C D 11随着各海洋国家对海洋空间及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对其依赖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与以往 忽视海洋权益不同,如今的中国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 ,海洋是中 华民族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说明( )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真理总是在推翻自身中发展 A B C D 12.右边漫画形象地反
7、映了这样一个道理: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变得聪 明。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 A知识是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中获得的 B别人的经验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C别人的经验都是正确的,要学会利用 D一般情况下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重要 13环境是制约地震观测的重要因素。过去,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 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关心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突破这些 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这表明( ) 人们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是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先进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不
8、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A B C D 14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C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15 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曾言, “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 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 这告诉我们( ) 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 认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能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A B C D 162014 年 12 月 26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破土动工。2019 年 9 月
9、 25 日,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 营。习近平主席出席投运仪式并致辞。习近平主席在致词中指出, “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 的” 。这是因为(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实践是人们主动进行的一切能动活动 A B C D 17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 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 ) 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 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 D通过实践
10、,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 18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但直到这项最新研究的发现,人类才对它们有了深入的理解。日本动物行为 专家使用高速相机发现,狗看到主人时会扬起眼眉,首次遇到陌生人时会竖起耳朵,不同的面部表情可映 射出控制情绪的大脑活动性。上述一系列活动证明了( ) 人们借助于认识工具扩展了人类认识的来源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的深化发展 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第一手资料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B C D 19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 DNA 重复序列,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日,科 学家使用冷冻电镜技术,以迄今为止最高的分辨率确定了端粒酶的结构,向开发端粒酶抗衰
11、老与癌症相关 疗法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表明( ) 人类对抗衰老和癌症的愿望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直接动力 使用先进认识工具是科学家获得对端粒酶正确认识的决定因素 医疗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根本动力 对衰老和癌症的有关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 A B C D 20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信真理不会在网络热议中走失。这是因为(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唯一的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A B C D 21
12、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 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这体现的哲理是( ) A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B认识因主体不同而具有主观随意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22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谁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谁就是真理的化身, 其言论都被奉为绝对真理,甚至“历史”因此被改写。 “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是永恒的 C说明真理与谬误同在 D说明真理源于人脑 23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 “
13、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 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是因为(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一种哲学范畴 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242019 年 10 月,美国科学家威廉 凯林、格雷格 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 拉特克利夫荣获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们 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生命中一个最基本的适应性过程的机制”,为我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 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 ) 追求真理是
14、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随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A B C D 25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曾警告称: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可能会为人类 文明画上句号。 但也有专家认为: 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 人类永远是赢家。 这说明( ) 事物发展的方向依赖于人类的实践意愿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反映同一对象的不同真理是普遍存在的 主观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 B C D 26近日,有机构表示,电子烟的烟液中添加的维生素 E 醋酸酯,可能是导致致命性肺病的“罪魁祸 首”,但还需
15、要进行更多测试,现有证据还不能排除存在其他导致肺病的因素。这表明( ) 真理会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被推翻 要在实践中不断将认识深化、扩展和推移 意识对人类的疾病控制和预防起着推动作用 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A B C D 27下面漫画中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28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 ,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一直被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 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 提出:凹
16、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 。由此,人们的空间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这说明( )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推翻自身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实践和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 B C D 29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这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深刻总结的回复,这是同中国发 展实际相符合的论断。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迈向民族复兴伟业的正确选择,不会因为任何外部杂音而改 变方向、止步不前。这体现了( )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实践是检验
17、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B C D 30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明确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 )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B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真理只有被推翻后,才能向前发展 D求索真理的历程是与时俱进的过程 31长霉的米饭都不能吃吗?通常来说,长霉的馊米饭显然是不能吃的,但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掌握 了发酵技术后发现并不是所有长霉的米饭都不能吃, 有一种长霉的米饭不仅能吃, 还很好吃,
18、 它就是酒酿。 这其中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有一个过程的 同一事物存在不同方面,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促进认识不断深化 A B C D 3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2019 年 10 月 21 日,十三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 。据悉, 与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 比, 修订草案增加了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 校园欺凌防控制度等内容,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关于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 ,下列表述符合题意的是( ) 草案根据社会变化
19、而增加相关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草案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反映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A B C D 3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便是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 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这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科学 B社会领域的客观性弱于自然界 C没有看到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4“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 2017 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 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
20、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 “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 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B C D 3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 就是( ) A研究人类社会各种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B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C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D研究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6全部社会生活在
21、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领域是( )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精神领域 D文化领域 37在历史脉络中, “运河”名称的变化,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早期运河多称 沟或渠,元明清时期“运河”开始指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D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38 共和国识别码 共和国之路总结出 311 个关键词,囊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来最具代 表性的标志、地标、历程、制度、法律、战略、思想、事件、工程等,并逐个介绍其基本内容,从不同的 侧面
22、解读共和国。用关键词来解读共和国( ) 是基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基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根源 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性质 说明人们能通过社会意识变动透视社会生活的变迁 A B C D 39对于任何一个有尊严、有风骨、有情怀的民族而言,壮怀激烈的英雄史,也是一个民族的开创史、 成长史与发展史,始终贯穿于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之中。新时代要传承英雄精神、弘扬英雄文化、开展英 雄教育,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民族精神的活力与动力。上述观点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英雄精神的本质因时而变 40201
23、9 年 11 月 26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 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从唯物史观看,加强劳动教育是因为( ) 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 劳动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 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 B C D 4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4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
24、处来。 ”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 是( ) “不相识”根源于双方具体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 “乡音无改”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老大回”根源于“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念 “笑问”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 B C D 432019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分析了新时代对 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 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同步的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
25、在的变化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 B C D 44记忆力下降困扰越来越多的上班族。目的健忘(destinesia)主要表现为忘记自己本来要做的事情, 如走到房间却忘了要拿什么、走到超市却忘了要买什么,这种症状多发生在上班族身上。目的健忘一词的 出现表明( ) 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有消极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自社会存在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具有决定性 A B C D 45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以其“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核心思想立足。即使在今天, 儒家文化依旧富有活力与独特魅力。这说明( ) A社会意识是社
26、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6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开拓投融资渠 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 村治理新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A B C D 47深入推进“放管服”
27、改革,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近年来,我国大力优化营商 环境。2019 年 10 月 24 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2020 ,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跃升 15 位,位居全球第 31 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我国大力优化营商 环境的哲学依据是(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改革来实现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 B C D 48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在任何 社会中都起作用的人类历史发
28、展的普遍规律是( ) 量变质变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 B C D 49在解释“为何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时,美国一学者认为: “经济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繁荣或 贫穷的关键,而政治和政治制度又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 ”该观点( ) A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夸大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看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作用 D强调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0为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 法 ,并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该法的实施是
29、因为( )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A B C D 51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 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这段话揭示了( ) 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多变的 B社会历史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D人类社会的矛盾永远不会解决 5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 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30、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B C D 53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 厢房或者是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 布局合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 A传统思想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B观念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D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542019 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
31、税降费 11 709 亿元,其中减税 10 387 亿元。国家实施减税降费的哲学依据是( ) 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动力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 B C D 552020 年 1 月 1 日起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工作。对所有涉企经营许 可事项,浙江省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 改革。此项改革有助于( ) 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自我完善,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 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变革根本制度,激发社会主义
32、发展动力 A B C D 56下面漫画表明,简政放权能够( ) 使生产关系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使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使上层建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A B C D 57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增速换挡期、调整阵痛期,新老矛盾交织,各种问题叠加。片面追求速 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转型升级、不调整结构,经济就无法持续健康发展。为此需要通过 改革( ) 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彻底否定以往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体制 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社会发展 A B C D 58 改革是
33、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 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坚持深化改革,其根本目的是( )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消除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A B C D 5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最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于人民群众是( ) 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 B C D 600.0150.04 毫米,这是 90
34、 后铣工张志坤在第 43 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 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今天, 我们呼唤工匠精神, 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 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1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对这 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历史的主体 C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
35、结合的道路 D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6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 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 ,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 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 是因为( )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B C D 63有人认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风 。“饥
36、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 风多半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土风歌谣并经过加工润色而成。 风的来源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 B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了社会变革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64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指出,健康中国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 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努力促进 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 群众
37、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人民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A B C D 65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内涵不断丰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反映出( ) 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A B C D 66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句话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智慧是( ) 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需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A B C D 67我
38、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 68 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于 11 世纪集体创作而成的。 格 萨尔王传的创作表明( ) A人们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不分大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9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广泛发动群众、依靠
39、群众,共同 参与“家门口”街巷环境治理,实现“我的街巷我来管” ,按照“一街多管家、一巷一管家”的原则,向 小区公开招募“小巷管家” 。这种新型的治理方式说明( ) 顺应群众期盼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们在工作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街巷的治理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与时俱进 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A B C D 70漫画中的“机关干部”懂得了(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 维护人民群众的全部利益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基层群众 A B C D 71为解决百姓就医难、就医烦、就医远等问题,H 市政府根据“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积极推动医 院实施挂号少排队、检查少
40、跑腿、付费更便捷、住院更省心等举措,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腿”“不跑 腿”“就近跑”。政府推动医院改革( ) 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证明了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佐证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A B C D 72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 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一个人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 A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C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D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73阅读漫画微笑的力量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人们的心态决定着事物矛盾的转化
4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客观事物发展依赖人们心理情绪的变化 A B C D 74近年来,山东省倡导村居、企业、机关和学校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把“四德”先进人物的事迹公 示出来(“四德”即: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社会公德,以“爱”为 主题;个人品德,以“仁”为目标)。这一举措( ) A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B能使每位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强化了价值取向、教育引导、行政强制的作用 D增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 75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42、”这主要强 调( ) A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76下列对漫画目标不同解读合理的是( ) A心态正确才能实现目标 B干事效果源自目标定位 C价值取向影响行为结果 D主观动机决定行为目的 771708 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 10 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 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 国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 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 ) 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
43、为前提 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 B C D 78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金凤”乘务组成立 20 多年来,经常为社会奉献爱心,多次代表国 家完成艰巨任务,并用拾金不昧行为彰显信义价值,用真挚服务诠释职业理想,她们以感人肺腑的生动事 迹,体现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从个人层面看, “金凤”乘务组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 A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敬业、诚信、友善、自由 C文明、和谐、友善、诚信 D文明、敬业、友善、爱国 79 “时代楷模”陈俊武是我国石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在长达 70 年的职业生涯中,为了
44、国家 需要,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不断推动中国石油化工技术迈向世界 先进水平。陈俊武的事迹告诉我们( ) 发展科学技术要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为前提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国民的科学素养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B C D 80某志愿者连续 20 多年不计个人得失,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间数千小时,影响一百余万市民参 与环保行动,其行为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他的事迹说明( )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精神贡献重于物质贡献
45、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 B C D 8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 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句诗体现了( )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对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实现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对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的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大小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其精神贡献 A B C D 82在我国现阶段,要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 ) A价值观决定着人生道
46、路的选择 B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是人生成功的前提条件 D价值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 83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B要满怀必胜信念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变化 D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8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 最深层次要素。下列选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正确的是(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
47、力、感召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核心内容 A B C D 85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于 2019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新版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 2020 年 5 月 1 日正式施行。“垃圾就是废物”的观念正被“垃圾就是资 源”的观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共同破解垃圾围城和焚烧污染的困局。这表明 ( ) 垃圾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需要 垃圾的价值既具有多样性也具有变动性 推进垃圾分类坚持了群众路线 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关键 A B C D 86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 81 对“慢火车”,2016 年运送旅客约 3 000 万人次。运营近 半个世纪的 5633、5634 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 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 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