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8KB ,
文档编号:719985      下载积分:4.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1998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alice)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点归纳.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点归纳.doc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一一)哲学起源(哲学起源(P2P2- -4 4) 1 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 (1)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者“追求智慧” 。 (3) 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是“文化活的灵魂” 。 2 2、哲学的产生、哲学的产生:(1)哲学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2、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3、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 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 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4P4- -6 6) 1 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区别: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点:哲学是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是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联系联系: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 2、什么是方法论什么是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1)区别: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2)联系联系: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

4、法论的统一。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三)(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P6P6- -7 7)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1)区别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2)联系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一)哲学基本问题(课哲学基本问题(课本本 P8P8

5、- -9 9,阅读思考),阅读思考) 1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1)是什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两方面的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 2)为什么?)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2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本、唯物主义和唯

6、心主义(课本 9 9- -1111 页,阅读思考)页,阅读思考) (1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2 2)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相关链接】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典型观点是什么?【相关链接】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典型观点是什么?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原子看做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局

7、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 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3 3)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根本观点: :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相关链接】两种基本形态及其典型观点是什么?【相关链接】两种基本形态及其典型观点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

8、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 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 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 3、哲学史上的“哲学史上的“两两个个对子对子”和“两大基本派别” (结合课本”和“两大基本派别” (结合课本 P11P11,阅读思考),阅读思考) 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课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课本 P11P11- -1

9、313,阅读思考),阅读思考)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阶级基础)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 (4)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 2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1 1)贡献:贡献: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 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

10、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2 2)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3 3)意义: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 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思考: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创立的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标志: 哲学的贫困 共产党宣言 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科学的转变的标志: 资本论 (二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 P13P13- -1414,阅读思考),阅读思考) 1 1、实践观点

1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科学性: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 而发

12、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课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课本 P14P14- -1616,阅读思考),阅读思考) 1、毛泽东思想:运用和发展、成果、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结晶 精髓: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 矛盾论 论持久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 著作,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

13、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物、坚持和发展、结晶 3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重 要组成部分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21 世纪世纪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原创性贡献。 第二课第二课 探

14、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 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 2、物质物质 (1 1)含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看、从人类社会的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5、的基本要素 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 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即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3 3、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

16、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4 4、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 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归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归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原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方法论: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二

17、、运动的规律性二、运动的规律性 (一)(一)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 1 1、哲学上的运动哲学上的运动 (1 1)含义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2 2、哲学上的规律哲学上的规律 (1 1)含义: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 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具有客观性:规

18、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 (1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 3)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

19、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二)(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 1、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的指导 人们改造

20、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 2、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 预期目标;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3 3、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1 1)含义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 的而不是

21、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 2)要求要求: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 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 为的思想。 第三课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把握世界的规律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22、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2、联系是普遍性的表现:、联系是普遍性的表现: (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 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是孤

23、立存在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 3、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 含义: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

24、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 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4 4、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是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方

25、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 地位功能不同地位功能不同: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

26、可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总: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总: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方法论: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必须整体,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必须 重视部分的作用,

27、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分:整体的地位作用及方法论分:整体的地位作用及方法论 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 部分。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 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

28、效果。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部分的地位作用及方法论部分的地位作用及方法论 原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原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 2、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 (1)(1)含义:含

29、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原理及方法论系统优化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原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 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方法论: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

30、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 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 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 1、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结论: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结论: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过程中。 2 2、

3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 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灭亡。 结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2) 区分新事物、旧事物 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 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具有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32、。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 1、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量变与质变、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量变与质变 (1)(1) 量变量变:含义: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状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2)(2)质变质变: 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 显著的变化。 状

33、态: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3)(3)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质变是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如此

34、循环往复, ,不断前进。不断前进。 方法论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相关连接】【相关连接】 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观点: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观点: “激变论” :只承认“激变论” :只承认 质变质变 ,否认,否认 量变量变 ,否认,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庸俗进化论” :否认“庸俗进化论” :否认质变质变,否认,否认质变质变是量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必然结果 。 2.2.发展的趋势发展的趋

35、势 (1)(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2)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前途是光明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及方法论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

36、、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促使其成长、壮大。促使其成长、壮大。 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三、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三、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含义: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

37、性: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1)(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相关链接】区分:哲学上的“斗争性”和生活中的“斗争”不一样。【相关链接】区分:哲学上的“斗争性”和生活中的“斗争”不一样。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

38、立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抽象的、共性;抽象的、共性; 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的、个性。具体的、个性。 (3)(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 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含义及方法论矛盾的含义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

39、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即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即对立统一。 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区别:区别:(1)(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40、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联系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 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二)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关系 1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

41、时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1 1)含义:)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 2)情形情形: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事事有矛盾,区别于其 他事物)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时时有矛盾,区别不

42、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 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42P42- -4343)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重要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3、矛盾的

43、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绝对绝对和和相对相对的关系的关系 (1)相互连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 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 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3)方法论: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矛盾普遍

44、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连结相互连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 统一,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统一,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 件下件下

45、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方法论方法论:坚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 (含义、关系) 含义: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方法论:抓重点抓关键,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补

46、充到课本上) 2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原理:原理: (含义、关系) 含义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某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矛盾的主要方面:某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 作用。作用。 矛盾的次要方面: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关系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

47、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方法论: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不能忽视支流不能忽视支流( (补充到课本上补充到课本上) ) 3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1 1)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 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 2)坚持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 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 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与

48、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 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 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 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 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 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 均衡论。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