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_ 准考证号_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试题调研试题 语语 文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 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众所周知,这 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 逍遥游中的
2、鲲鹏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它之所以 能飞上九万里高空,乃因为“风斯在下”,依赖于外部条件一狂风,即庄 子所说的“有所 待”。 鲲鹏意 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一面又要追求任诞 逍遥。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 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通 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试图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 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 能,
3、 且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性分), 就是一种逍遥, 鲲鹏斥鹄在逍遥这一点上, 没有差别。 庄子所言之“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了统 一。于是,本来“有待”的鲲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 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嵇康。其卜疑集说:“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 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文中“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 意象,在这里大鹏摆脱了“有待”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后来,阮修创作了 文学史上第一篇大鹏赞 :“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 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借助鲲鹏意象,
4、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和自由 精神,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 唐代,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李白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 呈现。如果说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 沧溟水”,还保留着庄子鯤鹏意象的痕迹,那么他所创作的大鹏赋则彻底改造了逍遥 游中“有所待”的鲲鹏意象。“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何其 雄健;“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又是何等自由逍遥!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 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 美意象。自此之后,鯤鹏也就成为自由翱翔的象征了。 鲲
5、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 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是中国文本接受的一种独特方式。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 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鲲鹏意象的变化, 正是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 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 创造出内涵全新的审 美意象, 也因此使鯤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 精神、襟怀、理想的象征。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鲲鹏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因为具有诗意的内涵而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6、符号。 B.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时代以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法门的文人。 C.鲲鹏在庄子笔下是“有所待”的文学意象,在李白笔下则是绝对自由的文学意象。 D.鲲鹏成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是在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误读”下创造出来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时间顺序阐述了鲲鹏意象的起源、内涵转化、质的变化,到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 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B.文章的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递进关系, 其中段分别从世俗化和诗意化两个层面 论证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 C.文章第段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因果分析,分析了鲲鹏意象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为什么会 发
7、生这样的变化。 D.文章大量运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 来证明历史上鲲鹏意象的内涵发生着变化, 这样更 显得论证过程真实可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鲲鹏意象在逍遥游中能高飞九万里,但因为还要依赖外部条件一风,算不上真正的自 由翱翔。 B.阮修的大鹏赞和李白的大鹏赋两文中的大鹏意象分别是魏晋风度的诗意展示和盛 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C.魏晋文人通过将鲲鹏意象进行内涵转化使之成为了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 重构了已被 打破的心理平衡。 D.后代的大鹏意象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意象在内涵.上并不-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 这是一种审美创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8、(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网络谣言是自媒体时代网络社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直接影响现实社会的和 谐稳定、 公众精神健康。 相关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总结提出的关于谣言传播的“谣 言公式”,具体内容为谣言=事件模糊性 X 事件重要性;传播学者对其进一步说明,谣言= 事件模糊性事件重要性十社会公众批判能力, 谣言力量也被无限放大, 并加入社会公众的 传播力量。谣言传播能量主要取决于公众判断能力与披露真实信息资源的透明度。 社会公众在表达个人看法、意见、言论等,从心理接受程度上讲,更容易偏向于寻求周 围人的认同和支持,或者获取同情,避免自己处
9、于一个“孤岛”上。网络谣言的传播内容一 般为人、物或整体实践,网络谣言的传播评论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看法, 一部分会产生情感认同,另一部分则是“吃瓜群众”,或者少数人表示持怀疑的态度,对待 整个谣言的发展持中。 但是, 真正持怀疑态度的少数公众意见也往往被多数人的言语所淹没。 人们对网络谣言发表评论时, 其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或正确与否成为大多数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时,少数人所坚持的“真实性”也就逐渐在公众谣言传播中渐行渐远。 自媒体时代下, 将话语权充分下放给公民后, 应加大对社会公众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 把关的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平台和公众力量是推动网络谣言迅速发展的第一推手
10、。 而“网络推手”的出现伴随着一些网络事件、 热点词汇的涌现, “网络推手”利用互联网人 气对其进行炒作和影响,通过制造各种谣言欺骗公众,从而获得一定的关注度。一些不法分 子利用这个机会大量散布谣言,制造虚假现象和危言耸听的传言,迷惑公众的视野,甚至引 起社会的骚动,试图达到获取一些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 材料二:图 1:网络谣言传播示意图 (摘自(网络谣言传播现象探究) 图 2:网络谣言类别占比图 材料三:有关疫情的信息形形色色,其中夹杂着许多不实的传言。“之所以会产生这么 多谣言,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型传播媒介有着密切的联系。新媒体使得谣
11、言源头愈来愈 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广。”采访中,北京市律师韩英伟告诉法制日报 记者。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谣言产生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 这反映了民众对疫情的高度关注, 谣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政府部门的相关信息 披露不充分、不及时,发布渠道单一、影响力不够,造成公众信息不对称;其二是科普不到 位,正确认识病毒、预防病毒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民众普遍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背 景,民众高度关注疫情,却缺乏辨别能力,官方及专业机构对病毒危害及预防措施的介绍不 够完整,致使有关谣言层出不穷。 在韩英伟看来,不同类型谣言产生的原因与人们的认知、盲从心理
12、有关。疫情来临,人 们担心会蔓延到自己身上,往往会盲听、盲信。此外,谣言的产生还和人们“八卦”、猎奇 的心理密切相关。 据韩英伟介绍,还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益,达到非法目的,恶意散布谣言,以 博人眼球。例如,不良商家散布口罩供不应求,趁机抬高价格,牟取利益。当然,也不排除 一些谣言传播者为满足某种变态心理,或是被某种非法势力所操纵而为之。 (摘编自 2020 年 2 月 4 日法制日报) 4.下列对“网络谣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网络谣言与自媒体时代里网络社会化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B.网络谣言的迅速发展是网络平台与公众力量推动的结果。 C.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变快和覆
13、盖面变广与新媒体涌现有重要联系。 D.网络谣言的产生往往与人们的盲听、盲信、猎奇心理有关。 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网页资料、电子邮件、微博博客、QQ.微信、抖音等新媒介都有可能成为网络谣言诞生的 土壤和源头。 B.部分网民对获取到的网络信息不加辨别,甚至在对内容进行增删或修改后转帖出去,可能 成为网络谣言新的传播者。 C.网络谣言类别很多,其中关于科学常识、社会时政和明星八卦这三类谣言就占了全部谣言 的绝大多数。 D.网民只有在阅读了大量真假混杂的网络信息之后,有意忽略谣言,谣言才会就此止步,不 再传播。 6.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在控制网络谣
14、言产生、传播方面可以有哪些措施,依据是什么?(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天亮了天亮了 张韬 牛还没回来,黄老汉慌了,牛是黄老汉的命根子。 牛每天在日头落山的时候,都能从山上自行回来,今天很奇怪,日头掉进山窝窝好久了,牛 还是不见回来。 夜幕已经拉开,黄老汉坐在阶沿上,一直望着牛下山的地方发呆。不行,得去找。黃 老汉拿着手电筒,口袋里揣了一颗苞米,就向山中走去。 月牙儿还没升起来,可能要等到后半夜。只有星星在巴掌大的天空中给黄老汉点灯。黄老汉 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山的角角落落,旮旮旯旯,熟悉得就像自己睡的床。黄老汉晃着手电 光
15、,竈竈宰窜,仿佛夜的神,在为黑的夜祈福。 黄老汉找牛没多久,家里来了人。来人看见家门敞开着,很高兴。他走进堂屋,很熟悉地拉 开电灯。电灯是白炽灯泡,用很久了,上面糊满灰尘,昏黄昏黄。借着昏黄的灯光,来人喊 了一声,爹。 来人叫黄山,是黄老汉的儿子。儿子出门打工两年多一直没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也没 提前跟黄老汉打个招呼。儿子继续喊爹,一直没人应。就找,猪圈、牛圈、房前屋后,都找, 没人。儿子自言自语,说,哪里玩去了,还不回来? 儿子就等。偶尔朝着天空喊一声,爹他一音 儿很高,拉得很远,还转着弯儿,“扑腾扑腾” 在山间打旋儿。一些乌儿听到,回应了几声,然后又沉沉睡去。 黄老汉已经走进山的深处,
16、 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牛身上, 全没想到山中还有一个音儿是围绕他 发出的。他只管往前走,走一段路,轻轻地唤几声“老黄”。“老黄”是黄老汉给牛取的名字。 自从儿女出门之后,黄老汉就与“老黄”相依为命,有什么心里话憋不住,黄老汉就跟“老黄” 说,有时说得“老黄”眼泪汪汪,第二天早.上一看,泪水结成眼屎,掉在眼角,润润的。黄 老汉条件反射性也摸了摸自己眼角,照样眼尿巴索,就“唉”的长叹一声,同病相怜哩。 儿子累了,坐了几天车,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不想再等,准备洗洗睡觉。睡觉前,还喊一 声吧,爹吔 声音像甩进湖里的石头,“扑通”一声下去,溅起一身雾气,然后就隐没在雾里时隐时现。山 里起雾了,起雾就说明时间
17、已到凌晨时分。 你爹可能到山里找牛去了。是黄山回来了?山巅.上传来张老汉的声音。 黄山赶忙回答,您怎么晓得我爹找牛去了? 你看你家牛圈有牛没?没得,你爹就可能找去了。刚才看到对门山上有电筒的光晃来晃去, 背影子像你爹。 黄山先前到牛圈转过,没看到牛。张大伯这么一说, 又恍惚了一下, 牛好像在, 又好像不在, 有点不太相信自己。忙疾跑到牛圈再看,果真牛没在。 这个时候,还没回来,不会出事吧。黄山心里咯噔一下,后背也一凉,睡意顿时远去。不行, 得去找,往哪里找哩?黄山直犯嘀咕。 黄老汉找得气喘吁吁,腰杆儿也疼,一脑门子汗。他坐了下来,见山中雾气越来越浓,想了 想,不能再找了,怕迷路,得回去。刚准备
18、下山,突然听到几声牛铃铛的声音。牛就在不远 处,直觉告诉黄老汉。 黄老汉立马来了精神,尽管腿肚子转筋。他赶快又叫唤了几声“老黄”。铃铛声音逐渐清晰起 来,在右边树林子里。黄老汉“呼”的一下,钻进树林,没想到,一根藤子缠住脚腕子,“咕 咚”就摔了下去,打了几个滚,直往下滑,然后只听“噗”的一声,黄老汉撞在一个软绵绵的 东西上,停了下来,那东西还有温度,有弹性。此时,电筒也摔掉了,不知去向,眼前一片 漆黑。 哞儿软绵绵的东西叫唤了一下,是“老黄”。黄老汉正撞在“老黄”的肚子上。 黄老汉稳了稳神,揉了揉眼睛。此时,虽然有雾,但月牙儿也升起来了。透过雾气,借着月 光,黄老汉看到,哎呀,“老黄”趴在地上
19、。推了推“老黄”,它没有温驯地站起来,只稍微歪 动了下身体,然后只喘粗气,好像很痛苦。黄老汉根据经验,牛蹄子有可能被那些猎人放的 夹野兽的夹子给夹住了。只有等到天亮再想办法了。黄老汉从口袋里摸出苞米,送到“老黄” 的嘴边,“老黄”舌头一卷,苞米就卷进嘴里,“扑哧扑哧”地咀嚼起来。此时,黄老汉又累又 饿又疼,趴在牛肚子上,一会儿就睡着了。 爹吔 爹吔 黄老汉听到了撞击山的声音,好像是喊他,就迷迷糊糊睁眼一瞧,天什么时候,已经亮了。 再听,是很熟悉的声音,儿子回来了,对,是儿子黄山回来了。黄老汉笑了笑,看了看身边 的“老黄”,欣慰地说,天亮了,回家喽。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20、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牛没有回开始行文, 设置了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 也为儿子回家没看到爹埋下伏笔, 结构严谨。 B.文章有两条线索,黄老汉找牛,儿子找爹,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主一次,找牛与找人相 互交织,相映成趣。 C.第八自然段关于“老黄”的介绍运用了插叙手法,既交代了“老黄”名字的缘由,也交代了黄 老汉的生活状况。 D.文中多次写到声音,老黄的哞声,鸟儿的扑腾声,找牛时的轻唤,找爹时的“他”声,充满 了乡村气息,为人物活动设置了合理的场景。 8.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黄老汉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物形象。(6 分) 9.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寻找,寻找没回家的牛,寻找不在家的
21、人,为什么不以“找牛”或“找爹” 为题,而要以“天亮了”为题?请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 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日:“公知猎乎?”对日:“少所习也。臣年二十,居 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谓臣当位王佐,无自弃,故折节读书,遂待罪将相。然少 为猎师, 老而犹能。 ”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帝曰: “卿 宜遂相朕。 ”崇知帝大度, 锐于治, 乃先设事以坚
22、帝意, 即阳不谢, 帝怪之。 崇因跪奏: “臣 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 。 开元 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 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 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日:“昔魏 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 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 以遗患乎?”帝然之。黄门监卢怀慎日:“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
23、必戾和气。愿 公思之。”崇日:“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 诿公也!”蝗害讫息。 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 ,知东都选 。时崇二子在洛,通宾客 馈遗,凭旧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帝召崇日:“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 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尝以事干魏知古。”帝始以崇私其子,或 为隐,微以言动之。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而薄知古,卒罢为工部尚书。 八年,授太子少保,以疾不拜。明年卒,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宋璟列传 ,有删改)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24、项是(3 分)( ) A.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B.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C.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D.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 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B.“开元”有开国之意,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四年即开国四年。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25、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为吏部、户.部、 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每部的最高长官称为尚书。 D.“东都”一般指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东汉班固曾写两都赋 ,两都即东都洛 阳,西都长安;本文中的东都就是指洛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姚崇有抱负,文武双全。姚崇少年时就学习打猎,能呼鹰逐兽,是出色的猎师;而且从 小读书很认真,有辅佐帝王的理想。 B.姚崇有才能,得到重用。唐玄宗在狩猎中召见姚崇,并以天下事咨询于他,姚崇应对如 流,不知疲倦,玄宗希望姚崇能作为宰相来辅佐他。 C.
26、姚崇有担当,一心为民。开元四年山东蝗灾,姚崇担心蝗虫会吃尽百姓粮食,主张坚决 灭蝗救人,并愿意承担可能带来的祸殃。 D.姚崇很诚实,坦荡无私。在皇帝故意打听他儿子的情况时,姚崇毫无隐瞒,直陈儿子为 人贪欲而少节制,并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 (5 分) (2)帝始以崇私其子,或为隐,微以言动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霆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
27、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 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村酤:农家自酿的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诸孙人村帮年老的作者收割麦子,一个“赖”字写出了作者的欣慰。 B.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农人连绵阴雨时的沮丧和雨过天晴后的欢欣。 C.颈联以农人干农活时的饥肠辘辘和艰辛的劳作反映出农人生活的贫苦无奈。 D.尾联以口语化的语言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替自己收麦的外孙的爱怜之情。 15.本诗标题是“文氏外孙人村收麦”,应该是写收麦之事的诗歌,但诗歌中为什么没有详 写劳动场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28、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陋室铭中,作者以“_,_”两句,表达出了来陋室 与自己交往的人都很高雅。 (2)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这两句, 以动植物的生 命长短写出了“小年”的表现。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以设问形式表达在精神上对名利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态 度的句子是: “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觉慧的大哥觉新是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从艺术上讲,这个角色的塑造是非常饱满的。 理智上,觉新也是“新青年”,他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孙这样特殊的位置, 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的约
29、束,觉新养成了_、懦 弱顺从的性格。他对家来说是精神 的炼狱,更何况还有一种神圣的血缘联系,以及难于割舍的_。他不可能像觉慧那 样大胆反抗,_,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 ),结 果就是奉行“作 揖主义”, 每一次向封建罪恶势力的让步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 而他自己也只能清醒地在罪 恶的泥沼中_。 这个人物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 他代表了与觉慧不同的另 一种人生追求,作者在对觉新这个善良懦弱的人物的批判中也含有深深的同情。 17.文中画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书写和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委屈求全 留念 义不容辞 挣扎 B. 委屈求全 留恋 义无反顾 沉沦 C.委曲求全 留恋 义无反顾 挣扎
30、D.委曲求全 留念 义不容辞 沉沦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他对于家来说是精神的炼狱,但毕竟还有一种神圣的血缘联系. B.家对他来说是精神的炼狱,但毕竟还有一种神圣的血缘联系 C.他对于家来说是精神的炼狱,更何况还有一种神圣的血缘联系. D.家对他来说是精神的炼狱,更何况还有一种神圣的血缘联系 19.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是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而是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 B.不是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而是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 C.既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又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 D.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
31、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带来了社交媒体“信息疫情”, 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传 播真假信息,助长希望和恐慌,_, 在传播速度上,要比新型冠状病毒造成 的“病毒疫情”快得多,_前有个别地方借疫“排华”制造恐慌,后有“威士 特丹”号游轮漂泊数日难觅港湾, 这些次生灾害本质上还是“信息疫情”中过度蔓延的恐慌 和焦虑。当然,国内各方特别是如微信、QQ 等社交媒体正在避免一个“真空”的出现。在 这个“真空”中,错误信息是唯一可以了解到的最新消息。_.那么,人
32、 类 即便赢了病毒,也将输掉这场“信息疫情”之战。.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自春节以来,部分地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积压。 面临这样境况的农民有许多。 蓝山县塔峰镇蒋家村农民黄远军曾经一度陷入两难的境地, 他 家的柑橘园里还有近 400 吨柑橘挂在树上。不采摘,一年的收成会打水漂,可摘下来万一卖 不出去,损失会更大。湖南省委网信办积极与涉农部门无缝联动,组织市州网信部门、全省 重点网络媒体、电商平台企业,大力开展“信息化助农行动”,使农产品搭上“云快车”, 着力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卖难”“买难”“运输难”的问题,温
33、暖了广大农民的心。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 有太多的小伙伴们宅在家里“宅家抗疫”“闭关修 炼”,实在是太过无聊;在此期间,多家卫视推出了云娱乐节目,荧屏上丰富的娱乐节目给 紧张的疫情防控生活带来了些许轻松;但也引起了社会的各种热议,比如,“国难当头的现 在,还要娱乐至死吗”的观点就很典型。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触与认识?请在娱乐节目策划人、宅家小伙伴、抗疫一线医务人 员这三个身份中选择一个,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34、语文参考答案 1. B(A 项,强加因果;C 项,原文说上李邕还保留着庄子鲲鹏意象的痕迹;D 项,缺少 了一个条件“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 2. B(文章的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总分关系,先总后分。) 3. C(“重构了”不对,原文中是“试图重构”。) 4.B(以偏概全。文中说到,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平台和公众力量是推动网络谣言迅速发展 的第一推手,这就说明还有其他的推手。) 5.D(说法过于绝对,因为不去阅读而直接忽略或阅读后无意间忽略,都有可能终止谣言。) 6.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谣言传播公式可知, 事件的模糊性是谣言产生的温床, 要控制谣言, 就要在网络媒体.上对重要事件及时澄清事实真相,不
35、留模糊空间;根据材料一中关于谣 言传播的心理学分析可知, 社会公众总在寻求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 故要在谣言萌芽状态时 支持对谣言持怀疑态度的人,以达到控制谣言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网络谣 言主要内容在三个部分, 故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社会时政要尽量做到充分公开、 公正透明, 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不过分追星;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多次提到不法分子为个 人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而推动网络谣言的情况,要完善法律体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充 分利用法律武器惩治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不法分子。(每点 2 分,其中措施 1 分,依据 1 分; 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6、) 7.B(文章确有两条线索,但并非一明一暗,两条都是明线,平行叙述,相互交织。). 8.黄老汉是一个勤劳的农村老人,对山的熟悉就像自己睡的床,以比喻手法写出了老汉的 勤劳; 黄老汉是一个寂寞的空巢老人, 与“老黄”相依为 命, 经常和“老黄”说话, 以“老黄” 衬托黄老汉的孤独;黄老汉还是一个质朴善良的老人,深夜找牛,把身上唯一.的苞米给 了牛吃,以细节描写写.出了他的善良质朴。(每点 2 分,不联系文本分析扣 1 分) . 9.“天亮了”是一个时间概念, 说明找人找牛找了整整一个晚上; 天亮与黑夜形成对比, 写出了找牛找人的艰辛和危险以及找到后的欣喜; 文末的“天亮了”还有寓意, 既有自己
37、 能回家的欣喜,也有儿子回家了、亲情洋溢的高兴;以“天亮了”为题,暗示了小说关怀 空巢老人、渴望亲情的主旨。(答对三点即可为满分) 10. C(联系上下文,可知本句大意为:玄宗听了很高兴。他和玄宗一同驰逐,迅缓自如,玄 宗喜欢极了。狩猎以后,玄宗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 11. B(“开元有开国之意”错,此处指唐玄宗,不可能是开国。) 12. A(文武双全的说法并不恰当,只是会打猎,在“武”上的表现难以担当为文武双全;且 是在友人张憬藏;希望姚崇不要习猎自弃的劝说之下,姚崇才改变初衷专心勤读的。) 13.(1)当今蝗虫万幸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谷物将要被吃光,那时百姓该怎么办
38、?(得 分点:幸、纵、且、如何各 1 分,句意 1 分) (2)玄宗最初以为姚崇会袒护儿子,或者为他们隐瞒,所以稍稍用言语点醒他。(得分点:以、 私、微、动各 1 分,句意 1 分) 14. C(“急炊大饼”表明并非贫苦,“劳”是慰劳之意,本联不是表现贫苦无奈,而是写作 者对干农活的外孙的慰劳。) 15.诗歌运用了侧面(间接)描写的手法。(2 分)诗歌没有正面详写劳动的场面,而是详写 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以及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叙述了自己忙着做饭、酤酒的情 景;(2 分) 这种间接描写,刻画了收麦劳动的快乐,场面的热烈,表达了诗人与诸孙间浓浓的亲情, 令人倍感温馨。(2 分)(题干中问
39、到为什么没有详写劳动场面,既说明诗歌用到的表现手法, 也说明了答案中要指出详写了什么内容,并且分析出作者用意,即诗歌的主旨情感。) 16. (1)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17. C(委曲求全: 曲意迁就, 以求保全。 故写成“曲”而非“屈”。 “留恋”强调喜欢.不舍; “留念”强调纪念、 怀念, 根据语境应选“留恋”。 义无反顾: 做正当合理的事,绝不回头; 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沉沦”指陷人疾病、厄运之中或罪恶的、困苦的境界; “挣扎”指竭力支撑或摆脱。根据语境选“挣扎”。) 18. B(A、C 项前句主客体颠倒,C、
40、D 项后句的“更何况”不合语境逻辑。) 19. D(在所给语段中,前面是思想与行动,并列关系,且思想在前,行动在后;那么括号内 的内容与思想对应的是“新理论”, 与行动对应的是“生活下去”; 故可以排除 A、 C 两项; “不是而是”表示有取舍有肯否, 不存在前面说的思想与行动矛盾, 也没有后面说 的作揖主义的空间,故排除 B 项。) 20.其中虚假信息造成的“信息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也严重得多如果人类轻信这些 错误信息(每对一处 2 分,全对给满分) 21.湖南省委网信办与涉农部门联动,组织网信部门、网络媒体和电商平台,开展“信息化 助农行动”,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5 分)(关键信息有:主
41、体部门“湖南省委网信办”、事 件名称“信息化助农行动”、 针对对象“农产品销售难题”、 解决问题的载体“网络信息部 门和各电商平台”,字数要满足要求) 22.提示: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有二:其一,身份选择;其二,就社会热议事件发 表看法。其中身份选择很重要,意味着写作的立场和倾向;意味着话语体系的选择。如:选 择娱乐节目策划人, 应该站在支持云娱乐的立场.要讲清理由.对社会做出解释; 如选择宅家 小伙伴身份,可以是支持,可以是有保留的支持,提出自已的建议,也可以是完全不支持; 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则可以从抗疫需要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思考点、建议点举例:抗疫与娱乐不矛盾,紧张活泼,严
42、肃生动相融合;娱乐对抗疫有 利,能缓解紧张和恐惧;生活需要亮色和笑声;国难当头时期的乐观精神;少-点娱乐,多 一点悲悯 参考译文 先天二年(713),唐玄宗到新丰检阅。按惯例,天子行幸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郡牧 守官员,都要到皇帝行宫朝见。这时玄宗也密召姚崇,姚崇到了,玄宗正在渭水畔打猎,马 上召见(姚崇),玄宗.问:“你会打猎吗?”姚崇答道:“我少年时就干这行当。我二十岁时 住在广成泽,常以呼鹰逐兽为乐。(友人)张憬藏说我将会当帝王的辅臣,不要习猎自弃,所 以才改变初衷专心勤读,于是如今能官至将相。但年青为打猎能手,老了仍然出色。”玄宗 听了很兴。他和玄宗一同驰逐,迅缓自如,玄宗喜欢极了。狩
43、猎以后,玄宗咨问天下大事, (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姚崇知玄宗大度,锐意图治, 就先设法来巩固他的意志,佯作不当面表示接受,玄宗责怪他。姚崇于是跪奏:“臣愿以十 条建议奏闻,陛下考虑如果办不到,我就不能做宰相。”玄宗说:“我能办得到。”姚崇. 才叩首谢恩。 开元四年(716),山东发生大蝗灾,百姓设祭膜拜,坐视蝗虫嚼食禾苗而不敢捕杀。姚 崇上奏:“蝗虫畏惧人,容易驱除;而田都有主, 使他们自己救护自己的庄稼, 一定很卖力。 夜间焚火,挖坑在其旁,一边焚烧一边埋,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那只 是人们没有卖力罢了。”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指挥灭蝗。
44、当时对灭蝗议论纷纷,玄 宗也起了怀疑,再以此询问姚崇,姚崇说:“过去魏时山东发生蝗灾,小忍而不灭蝗,以致 后来发生饥荒而人相食;后秦时蝗灾,草木被啮尽,以致牛马无食相互啃毛。现在飞蝗遍地 都是,还会反复繁殖,而且河南河北都家无隔日储粮,一无收获(百姓)就要流离,国家安危 也系于此。况且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成灾患为好!”玄宗认为这道理很对。黄门 监卢怀慎说:“凡是天灾怎么能以人力来制止呢?况且杀虫多,必戾伤自然和气。希望您考 虑考虑。”姚崇说:“当今蝗虫万幸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谷物将要被吃光,那时百 姓该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有祸殃归我姚崇承担,不会推诿给您!”于是,蝗害终于息止。
45、魏知古是姚崇引荐的,待到二人并列相位,对姚崇略有轻慢,后来他到东都洛阳任吏部 尚书。那时,姚崇有二子在洛阳,两个儿子曾通过宾客馈赠魏知古,想依靠过去其父引荐的 因缘而有所请托。魏知古回朝时都向玄宗汇报了。有一天,玄宗召见姚崇,问“你儿子才品 怎样?都在什么地方?”姚崇揣摩到玄宗的心意, 说“我两个儿子在东都洛阳, 他们为人贪欲 而很少节制,他们一定曾有事而去麻烦过魏知古。”玄宗最初以为姚崇会袒护儿子,或者为 他们隐瞒,所以稍稍用言语点醒他。等听到姚崇这样说,就很高兴,玄宗于是更爱姚崇的不 谋私而鄙薄魏知古,最终免去魏知古(吏部尚书职务)改任工部尚书。 开元八年(720),玄宗授姚崇太子少保,因患病未到职。第二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追赠扬州大都督,赐封谥号为文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