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李 益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受降城,烽火台名。唐代在东西中三个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时间:时间:夜夜 地点:地点:受降城受降城 事件:事件:闻笛闻笛解解 题:题:李益李益(约约750750约约830)830),唐代诗人唐代诗人,字君虞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769)进士,初任郑县尉,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783)登书判拔萃科。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
2、塞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尤其工于七绝,诗风豪诗风豪放明快放明快。诗人简介诗人简介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建中元年,建中元年(779779)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这期间写下了这附朔方节度使崔宁,这期间写下了这首诗。首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任务一:诵读诗歌任务一:诵读诗歌回乐回乐烽烽前前/沙似雪沙似雪,受降城外受降城外/月如月如霜霜。不知何处不知何处/吹吹芦
3、芦管管,一夜一夜征征人人/尽望尽望乡乡。夜上夜上受受降降城城闻笛闻笛 李益李益xing fng“nn”韵韵回乐回乐烽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译文: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秋霜。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武西南)。任务二:读懂诗意任务二:读懂诗意不知何处吹不知何处吹芦芦管管,一夜,一夜征人征人 尽尽望乡。望乡。译文: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都在眺望不知何
4、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都在眺望故乡。故乡。一种笛类乐器,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以芦叶为管。指出征或戍边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的军人。全全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两句所展示的边塞月夜景色。任务三:赏诗悟情任务三:赏诗悟情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沙似雪沙似雪”“”“月如霜月如霜”两个比喻,两个比喻,描绘出一种苦寒、描绘出一种苦寒、荒荒凉、凄冷凉、凄冷的环境特点,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的环境特点,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
5、感基调。调。2.2.请赏析请赏析“回乐峰前沙回乐峰前沙似似雪,受降城外月雪,受降城外月如如霜霜”。月亮本是无知无情,但是不同的诗人因为他们不同的人生境遇赋予了月亮不同的情感,并借它传情达意。月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这种寄托了诗人感情的景物就叫做意象。3.3.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阵阵笛声,引发了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阵阵笛声,引发了诗人怎样的遐思呢?诗人怎样的遐思呢?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无尽的边
6、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 “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4.4.请赏析请赏析“不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尽望乡望乡”。写听到芦管悲声,引发戍边将士的思念家乡和怀念亲人的写听到芦管悲声,引发戍边将士的思念家乡和怀念亲人的感情。感情。古人云古人云“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诗以言志”那么,请你找
7、出这首诗中那么,请你找出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征人尽望乡哪个字重读?哪个字重读?“尽尽”重读体现一种思乡之切之深,重读体现一种思乡之切之深,“望乡望乡”轻读,体现轻读,体现故乡的一种遥远内心的惆怅,遥不可及。故乡的一种遥远内心的惆怅,遥不可及。5.5.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要分析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芦管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尽望乡”,抒发诗,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8、本诗通过描写荒凉的边塞,月光如霜的夜晚,幽怨的芦笛声,本诗通过描写荒凉的边塞,月光如霜的夜晚,幽怨的芦笛声,抒发了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任务四:课堂小结艺术特色 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了征人无限的乡思。全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了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幽邃的艺术境界。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幽邃的艺术境界。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
9、思乡。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的画卷。1、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子是:_,_。2、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练练习习回乐烽前沙似雪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征人尽望乡课堂练习3、比较阅读,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0、。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夜闻笛春夜闻笛(唐)李益(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1)(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中“沙似雪沙似雪”“”“月如霜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的寒冷。B.B.夜上受降城
11、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借这寒开头两句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C.C.春夜闻笛春夜闻笛全篇紧扣一个全篇紧扣一个“闻闻”字,抒写了自己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字,抒写了自己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发的感触。引发的感触。D.D.春夜闻笛春夜闻笛第一句写第一句写“寒山寒山”,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回大地。唤春回大地。B【解析解析】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但开头两句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
12、但是没有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只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是没有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只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所以思念之情。所以B B选项是不正确的。选项是不正确的。(2)(2)这两首诗均写到这两首诗均写到“闻笛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诗句分析。不同。不同。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春夜闻笛春夜闻笛表达的是诗人作为表达的是诗人作为“迁客迁客”不能归乡的忧愁不能归乡的忧愁之情。之情。回乐烽前沙似雪,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征人尽望乡。月下边塞景色月下边塞景色(景中寓情景中寓情)心中感受心中感受(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思乡愁绪思乡愁绪板书设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