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10月2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网信办、最高检、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关情况。吹风会上介绍,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今年9月20日,条例经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0月16日,李强总理签署第766号国务院令公布条例。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我国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
2、例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切,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条例共七章,主要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原则要求和监督管理体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各部门依法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治理。最高检相关负责人在吹风会上介绍,从2020年1月到2023年9月,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万人。针对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等问题,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等同于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目前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三年来,检察机关立案涉未成年人网
3、络权益和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524件。条例在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普遍性保护义务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平台,提出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特殊义务要求,以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这些要求包括: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设置未成年人专区、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规制度体系、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门平台规则、停止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每年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等等,进一步压紧压实大型网络平台主体责任,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命题视角:依法治国、未
4、成年人保护命题示例【材料一】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发现危害或者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的处置措施和报告义务。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1、国家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说明了什么?党和政府重视、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给予青少年特殊保护;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良法之治;2、不良
5、网络信息或出版物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哪些危害?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败坏社会风气,容易营造不良的社会氛围。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3、“净网”“护苗”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说明了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为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从未成年人自身看,容易受到网络侵害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对网络知识了解有限,容易掉入各类“网络陷阱”。未成年人涉世不深,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未成年人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类不良诱惑。未成年人法治观念淡薄,依
6、法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未成年人调节情绪能力不足,容易冲动,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5、全国查处各类网络案件有什么意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未成年人抵制不良诱惑,健康成长。有利于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为配合“净网”“护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请你为社会各界提出合理化建议。国家: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 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远离不良诱惑,倡导学生绿色阅读。家庭:家长要尽到
7、对子女的教育和保护职责,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教育孩子。7、为助力“净网”“护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我们青少年要怎么做?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养成自觉守法的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社会,回报社会。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网络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材料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要求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管理制度。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
8、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功能要求。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1、运用所学,分析国家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原因。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需要等。2、持续为未成年人构筑网络文明,我们应该付出哪些行动?(1)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提供法律支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不符合规范的网络平台进行查处;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9、的打击力度。(2) 网络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开发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系统;加强管理机制,开发并实 行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等。(3) 家庭: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利用手机和互联网;家长应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当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时,要及时劝阻、批 评、教育。(4) 未成年人:增强自控力,学会“信息节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 获取新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高雅情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加强与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 【材料三】: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规定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
10、力、指导未成年人行使相关权利。明确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要求。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明确加强未成年人私密信息保护。1、为什么要加强“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宣传教育?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到 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被骗,难以走出阴影,会造成严重后果。未成年人群体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2、为了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未成年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认
11、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提高防范意识,不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刷单。必要时要向公安机关或银行工作人员求助。【核心考点】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7.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8.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
12、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新修订)1、法治的意义?(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
13、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2、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哪些显著成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新修订)3、法治的要求有哪些?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之治的三个判断标准: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
14、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5、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4)工
15、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6、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7、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角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
16、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的角度)公民的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8、厉行法治的内涵?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9、如何做到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公民: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党和政府:党和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
17、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新修订)法治和德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0、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18、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11、生命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12、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我们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13、怎样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14、怎样爱护身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15、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怎样战胜挫折?)发掘生命的承
19、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16、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17、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8、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家庭保护基础 学校保护重要作用社会保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司法保护重要保障网络保护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政府保护-承担着主体责任19、如何保
20、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父母应履行好家庭保护的相关职责,抚养教育引导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学校要履行好学校保护的相关职责,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应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依法维权。20、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21、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我们作为社
21、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22、遇到侵害,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的方式维权。23、青少年怎样为法治建设做贡献?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拥护者。树立正确的权利
22、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积极宣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4、如何网上交友?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遵守法律、法规。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25、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网络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6、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7、网络的弊端有哪些?
2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28、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29、当遭遇意外伤害与险情时,青少年应该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必要的自救常识。尽量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遭遇意外伤害与险情时,需要冷静,要学会用最有效的方法自救。面对不法侵害,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0、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
24、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31、网络对社会进步有哪些积极影响?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问政的意义: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5、。(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32、网络有哪些消极影响?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3、网络中存在哪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何危害?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34、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
26、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35、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36、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
27、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37、“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分。(1)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吸烟、饮酒;多次旷课、逃学;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沉迷网络;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2)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参与赌博赌资较大;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 20 页 共 20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