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音乐家教学设计 学时1 学时单元目标1.了解20世纪初我国音乐历史上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代表人物;2.了解新音乐运动及代表人物;3.了解这些音乐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贡献和影响。学习目标1.能通过对比聆听、演唱、演奏、改编等方法,赏析民间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和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探究聂耳和冼星海的创作特点;2.在知道聂耳、冼星海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和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了解他们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探究他们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人文主题。教材分析1.本课选自“人音版音乐鉴赏(2017版)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第二十节“人民音乐家”。2.本教材的第九至十一单元是根据中国
2、音乐史的发展历程来安排的。第九单元是古代音乐,第十单元是近现代音乐,第十一单元是当代音乐,所以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单元。本单元共两节,第十九节是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堂乐歌,第二十节是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位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3.金蛇狂舞:聂耳在1934年根据民间器乐曲牌倒八板整理改编而成。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第一段是由老八板的尾部变化发展而来,俗称倒八板。第二段采用民间调性转换手法“凡忘工”。第三段采用“螺蛳结顶”旋法。4.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3月底,4月13
3、日首演。是一部大型的声乐套曲,共八个乐章。5.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以领唱、混声合唱的方式塑造了黄河船夫与黄河的惊涛骇浪搏斗的生动形象。6.河边对口曲运用民间锣鼓伴奏,采用山西民间音调,用民歌中常见的对唱形式,讲述了两个背井离乡、落魄的老百姓在黄河边相遇的情景,通过对话互诉衷肠,最后一同踏上战斗的征程。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两个行政班学生,共113人,人数较多,纪律管理有难度,需要走近学生,关注更多的学生。通过调查得知,全班只有23%的学生会唱简谱,只有5%的人学过乐器,演唱演奏能力较弱。对于高中生来说,需要加强对音乐的理解。设计思路通过三首作品的赏析,探究聂耳和冼星海被
4、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人文内涵。教学重点探究聂耳和冼星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人文内涵教学难点探究聂耳音乐的创作手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音视频、学情调查、中国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中国近现代音乐思维导图回顾知识复习导入新课教学聂耳1. 播放聂耳生平和代表作简介视频并提问:聂耳的作品主要是为谁而作?2.播放金蛇狂舞视频,提问:乐曲的情绪怎样?表现了什么场景?3.带唱金蛇狂舞第一段和倒八板第一句,引导学生感知金蛇狂舞是倒八板改编而来的。4.弹奏倒八板片段,播放金蛇狂舞第二段,提问: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情绪的变化并思考其变化的原因。5.指导学生用“凡
5、忘工”的创作手法,改编旋律。6.引导学生总结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聂耳为什么被称为人民音乐家以及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贡献。1.根据问题关注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2.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3.跟唱两段旋律思考两首乐曲的关系。4.对比聆听两段音乐,探究情绪变化的原因。5. 改编旋律并展示。6.总结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人民音乐家。通过聆听、演唱、改编、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和音乐鉴赏习惯,围绕“为谁作”“怎么作”“为什么作”,引导学生探究聂耳音乐的群众性、民族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创作特点。冼星海1. 播放冼星海生平和代表作简介视频,提问:冼星海作品的题材主要是什么?引导
6、他的作品为谁作?2. 播放保卫黄河视频,提问:歌曲分几段?每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3. 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探究冼星海音乐创作的创新性特点。4. 演唱体验三部卡农第一句,提问:冼星海为什么这么创作?5. 请学生在鼓上演奏“河西山岗万丈高”这句的节奏,感知节奏来自民间打击乐。6. 对比演唱“河西山岗万丈高”和广东醒狮的旋律,感知旋律采用了广东音乐狮子舞的旋律,探究冼星海音乐创作的民族性特点。7.总结冼星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以及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贡献。1. 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2. 欣赏视频,思考问题。3. 探究冼星海音乐创作特点。4. 演唱三部卡农,思考问题。5. 演奏“河西山岗万丈高”的节奏,感知节奏的出处。6. 对比演唱,感知旋律的出处。7.总结冼星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根据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特点的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思考,感知音乐强大的感染力,体验三部卡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冼星海音乐创作的特点。课堂小结从“为谁作”“怎么作”“为什么作”三个方面总结梳理聂耳、冼星海的音乐创作特点。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运用三元思维梳理所学知识。作业布置作业完整聆听黄河大合唱,并写一篇听后感。延伸课堂,弥补课时不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