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 专项练习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行
2、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秦朝至隋唐的史实说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
3、级演化形态”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2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材料一: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科学革命突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
4、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与近代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并具体阐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别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
5、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镇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摘编自唐海歌承
6、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材料二清末宪政的实施,打破了法律监督只是自上而下进行单行监督的传统。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饮定宪法大纲,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周有逾越”其次规定“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权威高于任何政治坡力的法律监督原则。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
7、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攀”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法律监察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其原因。4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
8、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三1397年明朝科举
9、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摘自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南北榜争”问题。5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
10、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1855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1870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
11、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1876年,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成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年,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均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文官制度改革后,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消除了所有的奔波,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一个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据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
12、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
13、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命,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
14、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西罗马帝国,在蛮族
15、日耳曼人的不断侵蚀下,于476年宣布了灭亡。罗马人同日耳曼人社会生活条件存有巨大差异:一是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另一则是刚从氏族社会解体的自然经济社会。因此,面对罗马人相对发达的精神层面文化,尤其较发达的罗马私法则不可思议,领略不了罗马法及其精神。同时由于不断的战争、瘟疫摧残着西欧,致使田地荒芜,商品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海上繁荣的贸易消失,城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此西欧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罗马法也隐没不彰,步入了沉寂。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特征,分析罗马法在中世纪前期衰落的原因。8阅读材料,完成
16、下列要求。材料一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
17、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
18、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近代法律体系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民法典最终形成的条件。(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编纂给我们的启示。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今天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经历了很多历史阶段才逐渐成为这样的
19、规模。它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长过程。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的构建“多元一体”所采取的方式。(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10文化包容与制度创新推动着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20、材料一唐代儒学较多地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 、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 选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 材料二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
21、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制度。简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上个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第二次是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新时代;第三次是西藏自治区成立。经中央批准,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怒族等 16人 。 摘编自陈连开等中国近现代民族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藏自治区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
22、意义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成祖朱棣“锐意通四夷”,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在外交礼仪上践行“厚往薄来”,朱棣亲自定夺“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级赐,虽加厚不为过也”,对于各国贡物并无太多要求,赏赐物品的种类与数量由皇帝决定,且质量和数量远超贡物数倍。摘编自李新烽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洲政策比较材料二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方代表与非洲部分国家代表有了直接且实质性的接触。60年代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提出“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的同时援助坦赞铁路的修建。70年代非洲国家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很大贡献。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与机制化成效的推进,中
23、非关系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非交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后中非关系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非关系发展的原因。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
24、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材料二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
25、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绡的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据旧唐书食货志上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据新唐书杨炎传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上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半於官,
26、故谓之一条鞭。据明史食货志材料三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摘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到清朝赋役制度的发趋势。(2)综合上述材料,依据唯物史观,说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实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从先秦以来历代政府都很重视完善包括备荒仓储在内的救灾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国家除了设置常平仓之外,还以征税的手段建立义仓,并在灾荒时期无偿或者以借贷的方
27、式救济灾民。北宋时曾对常平仓进行改革,实行以借贷为主的青苗法,南宋朱熹还倡导在乡村设立民间组织的社仓。明清时期也有国家兴办的预备仓、常平仓和地方兴办的社仓或者义仓,备荒仓储制度已经相当完备,规模也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个时代。摘编自王一胜中国古代备荒仓储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材料二2008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由于能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来转化成新型生物能源。受地球自身规律、工业发展与污染、人类活动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在一些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部族间战事频发。美国次贷危机后,一部分热钱从股票、房产市场进入粮食市场,投机行为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价
28、格,使得相当一部分贫困国家买不起粮食。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粮食安全建设,解决好自身的基本粮食需求;在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加强与各国的粮食合作,推动危机的解决,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摘编自华凌志全球性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应对(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备荒的举措。(2)据材料二说明全球粮食危机出现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政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创新之处。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项目看,西方社会保障基本囊括了生、老、病、死、伤残、子女等所有项目。其资金来源于社会的多个方面,雇主、雇员和政府按一定比例承担(工商保险除外),管理体系的主力是企业、地方政府
29、,国家仅仅起辅助作用。在社会保障之内的公民不需要提交中请,社会保障会依照法律规定为公民自动提供保障,提供者也无常进行选择,从而使社会保障成为公民的一项绝对的经济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遇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保险资金增加,加上失业救济费以及各项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支出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负担。其次,社会保障规模日益膨胀,影响了劳动者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经济效率下降;经济下降无形中减少了社会保障的来源,进而社会福利减少,又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最后,社会保障规模的扩大,带来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增加,最终使得社会保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降低了社会保障资金
30、的运作效率,加大了经营风险。摘编自李虹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借鉴(1)据材料,概括西方国家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意义。(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第 9 页 共 22 页参考答案:1(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从授土授民到取消封地。(2)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秦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作用
31、: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一“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可知,从分权到集权;据材料一“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可知,从世袭到任命;据所学可知,从授土授民到取消封地。(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结合所学,秦朝实行朝议
32、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秦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至隋唐(中国)。据材料三“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得出,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据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可得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据所学可得出,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综合材料,可从官僚政
33、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总结为: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点睛】2(1)关系: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或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阐述: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2)表现:实行代议制
34、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详解】(1)关系:根据材料一“科学革命突显了理性的价值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理性原则,说明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革命的创新,同时科学革命的发展又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所以,人文主义精神与近代科学的关系是: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或人文主义与近代
35、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阐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革命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阐述。如: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2)表现:根据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美国共和政体继承了雅典的民主理念和古罗马的代议制民主的形式;根据材料二“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美国共和政体还继承了君主制国家扩大
36、行政权的传统,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根据材料二“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美国共和政体还从古希腊、古罗马国家发展过程中继承了他们的分权理论,通过改造并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发展成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根据材料二“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意义。如: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1)演变:监察与行政分
37、离,监察机构日趋独立;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体系日益完整严密;从台谏合一到台谏并行,相互配合;检察权力随着君权的强化而加强。(2)变化: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责任,形成了综合监察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传播;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详解】(1)演变: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察与行政分离,监察机
38、构日趋独立。根据材料一“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可知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体系日益完整严密。根据材料一“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可知从台谏合一到台谏并行,相互配合。根据材料一“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可知检察权力随着君权的强化而加强。(2)变化: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周有逾越其次规定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39、知,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根据材料二“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可知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责任,形成了综合监察体制。根据材料二“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可知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清末宪政的实施,打破了法律监督只是自上而下进行单行监督的传统。”列强侵华史实可知,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
40、了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权威高于任何政治坡力的法律监督原则。”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根据材料二“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可知。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根据材料二“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可知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4(1)原因: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发展;要求获得政治权力;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涵:科举制体现了公平公正的选官原则;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
41、的垄断,促进了社会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认识:“南北榜争”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取的公平性(科举录取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明朝最终按地域分配进士名额的做法,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巩固明朝统为后世借鉴。【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据材料“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得出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发展;据材料“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得出要求获得政治权力;据材料“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得出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
42、。据材料“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得出科举制体现了公平公正的选官原则;据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得出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促进了社会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认识:从经济层面分析,得出“南北榜争”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取的公平性(科举录取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据材料“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得出明朝最终按地域分配进士名额的做法,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巩固明朝统为后世借鉴。5(1)作用: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
43、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推动了儒学和文化的发展;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答对4点)(2)特点:公开竞争;分级考试;择优录用;注重德才兼备;录用机关独立工作,不受外力干涉。【详解】(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作用:古代文官选拔有助于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根据材料“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可知,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根据材料“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可知,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古
44、代文官选拔不断扩大范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古代选官制度重视儒学,推动了儒学和文化的发展;古代文官选拔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英国)。特点:根据材料二“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可得出公开竞争;根据材料二“1876年,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成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可得出分级考试,择优录用;根据材料二“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考试”“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可得出注重德才兼备;根据材料二可知文官委
45、员会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可得出录用机关独立工作,不受外力干涉。6(1)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2)主要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历史意义:减弱政界腐败风气;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巩固议会改革的成果;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清末新政前后”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信息,可知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对中国官员选任制度进行变革,即旧有的选官制度存在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根据材料一“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
46、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可推出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2)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二“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可推出公开考试录用文官;根据材料二“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可推出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可推出有利于减弱政界腐败风气;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官员素质;并结合所学可从文官制度服务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即有利于巩固议会
47、改革的成果;有利于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7(1)特点:法律体系相对完整(具备律、令、格、式四种形式);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核心;对后世影响深远。(2)原因:封建封君封臣制度阻碍法律的统一和施行;罗马法不适应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基督教文化的挤压;落后民族统治者未能吸收传承。【详解】(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律体系相对完整(具备律、令、格、式四种形式)。根据材料一“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知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根据材料一“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可知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核心。根据材料一“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可知对后世影响深远。(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另一则是刚从氏族社会解体的自然经济社会。”并结合西欧封君封臣制的相关史实可知,封建封君封臣制度阻碍法律的统一和施行。根据材料二“由于不断的战争、瘟疫摧残着西欧,致使田地荒芜”并结合自然经济发展的相关史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