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作业设计一、 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生物学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生物和生物圈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2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3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5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生态系统的组成6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7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 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生物和生物圈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分为
2、 2 章。第一章生物的特征虽然在课标中没有单独呈现,但是却是后续生物学学习的总领和概括。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对应课标的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课标要求如下:1. 内容要求概念 3: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第 41 页 共 45 页3.1.2 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3.1.3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3.1.4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3.1.5 生态
3、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3.2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3.2.1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2.2 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方式保护保障生态安全2. 学业要求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案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
4、识。3. 学习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影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植被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调查与交流活动: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境中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收集和交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生物圈国际保护”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本单元还着重介绍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对应课标学习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中的部分内容。学业要求如下: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或与生物学相关
5、的现实需求,尝试提出需要解决的生物学或跨学科实践问题。根据研究问题和活动目标,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或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简易器材,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如确定研究变量、研究步骤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如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据、3D 打印等)设计研究方案。在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式收集和记录证据,通过分析证据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再通过循环迭代不断改进研究方案或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包括活动目标、方案、结果、研究反思等,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如模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照片等)直观、简洁地呈现实践成果。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分
6、享实践成果,针对他人提出的问题,能够运用据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反思研究中的不足,改进实践方案。(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图 2“生物和生物圈”知识框架图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生物和生物圈由认识生物和了解生物圈两章构成。作为初中人教版生物教材的起始单元,以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科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分析归纳生物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按照生物-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思路,让学生认识生物特征并初步构建生物圈的概念,进而基于对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理解,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本单元介绍了三种科学方法:观察、调查和科学
7、探究,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对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后续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法的支撑。第一章认识生物虽然在课标中没有单独呈现,但是总领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为后续内容学习奠定基石。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能科学地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也为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奠定了基础。同时认识了解生物基本特征及生存环境,对第二章进一步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起到奠基作用。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涉及内容属于“生物基本特征”中生物与环境关系这一特征,是对第一章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三节内容依次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依存;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 构、功能及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8、的特性;生态系统虽然类型多样,但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组成了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三节内容间相互联系、逐层递进,分别从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及生物圈水平上揭示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构成统一整体,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和系统观,为后续具体学习各种生物的营养方式和与环境的关系做了铺垫,也为高中进一步学习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等内容打下了基础。依据课标和教材,本单元构建概念间关系及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见图 2。(三)学情分析图 2“生物和生物圈”概念关系图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及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为学习“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
9、统的组成和结构”等内容打下了基础。能力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经验,为本单元进行事实证据的分析讨论、科学探究活动及跨学科实践活动等奠定了基础。生活经验本单元中涉及到的各种生物其特征和生活环境、各种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和生活的主要生物等,多数学生通过生活积累都有一定的了解。兴趣动机本单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知识结构安排循序渐进,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存在不足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自动调节能力、系统全面的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等有一定难度。缺乏进行科学
10、探究的必要知识、方法与能力,利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对生物进行分析研究的经验不足。三、单元学习目标及作业目标学习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核心素养发展来制定的。在充分研读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依次构建一般概念和重要概念,此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作业目标要保证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从知识习得走向价值引领。基于以上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教学内容课时作业目标水平要求通过观察类的体验活动,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概括生物的基本特征。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 征,根据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的特征第一课时1、学习
11、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进行科学的观察。独立操作通过对常见事物的观察、对比、讨论,归纳概括生物的基本特 征,进而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能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理解通过观察活动,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3、能说明生物的某种生命活动属于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理解通过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种 类,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 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能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并尝试对生物进行归类;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能自主完成相关调查活动,合理分工,做好调查记录并分析评价调查结果;能描述并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 境。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二课时1、能合理分工并正确
12、使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相关调查。独立操作2、能描述常见生物的生境。了解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认同通过实地调查,能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能举例说出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适应和影响环1、能准确判断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了解2、能说明真实素材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何种关系。理解分析,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先确定本单元学习目标,然后依据学习目标制订单元作业目标。在此基础上,细化形成本单元各课时作业目标。具体如下:通过对调查结果和相关资料的分析,举例说出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认同适应是普遍存在 的,生
13、物的生存是适应的结果。境;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课时3、能分析出情境素材体现的是生物和环境间的何种关系。了解4、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了解通过设计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尝试进行对照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第四课时1、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明确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独立操作2、认同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认同通过分析调查环境中各成分间的关系,阐述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有机整
14、体。能阐述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有机整体。用恰当的方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五课时1、会用概念模型,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理解2、能从本质上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认识到他们和无机环境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理解4、常见的生境,能依据组成,判断其是不是生态系统。理解通过对生物间营养结构的分析,阐明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能阐明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伴随食物1、在给定的情境中能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食物链并准确判断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理
15、解物网。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认同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富 集。链和食物网存在生物富集现象。根据生物的营养关系,能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联动的数量变化情 况,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 度,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并完成跨学科实践活动。第六课时2、初步认同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并最终作用于人类。确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领悟通过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的营养关系,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3、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分析出特定生
16、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联动的数量变化情况。理解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在条件发生变化时食物网中各生物数量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分析,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通过分析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影响生态系统的实 例,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认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4、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领悟5、能依据所学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性等相关知识,完成跨学科实践活动,如制作小型生态瓶并观察其稳定性,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应用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观察,列举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通过对不同生态能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说
17、出其特点;阐明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第七课时1、能根据真实环境的特点、组成,辨认生态系统类型。了解2、通过资料分析,认同各生态系统间存在系统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阐明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的生态系 统,认同生物圈是一个整体并说出其范围。通过对“DDT 的转 移”、“生物圈号”等资料的讨论分析,进一步阐明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态系统的最大的生态系统;认同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产生影响,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 念;能依据所学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性等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
18、态系统。理解3、认同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产生影响,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领悟4、能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考察并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1. 坚持以立德树人文本、基于课程标准、体现单元意识、创新作业实践,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2. 聚焦并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完成作业“减负增效提质”的目标。(二)设计流程本单元作业由 7 份课时作业和 1 份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设计流程如下: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整体规划单元作业目标设计
19、课时作业目标设计课时作业水平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三)设计细则1. 立足单元整体,以巢湖的污染和治理为背景,加强课时作业间的联系,实现知识能力的串联和递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整体架构,同时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递进式发展。2. 紧扣课标,围绕教材,依据单元作业目标和课时作业目标编制题目,突出重难点,合理分布题量。3. 编制作业设计量化表,严格控制作业时长,注意题目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优化作业类型,如采用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及促进概念构建和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表 1 作业设计量化表题号考查内容水平要求题量分布题型预测难度完成时间总时长 书面作业 实践
20、作业容易适中难课时作业 15 分钟以内单元质量检测 30 分钟以内4. 根据学情,设计分层作业,分为三个水平,便于选择,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表 2 作业分层量化表水平层次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要求基础性题,题型以选择、填空、判断为主,侧重考查每课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运用重要概念和方法处理一些简单问题。提升性题,以综合题为主。侧重考查知识的关联性和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能力,渗透并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实践类题,侧重考查学生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应用知识技能开展实践活动的能 力,尤其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知识和能力综合运
21、用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分工和合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核心素养均得到提升。5. 精选情境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设计题目质量检核表,增进教师思考,提高题目设计质量,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表 3 题目质量检核表主要题目类型检核要求选择题题干对正确选项无暗示。选项长短基本相同。干扰项应似是而非,有惑性。题目考察内容、难度紧扣课标,关注课标中最基础、核心内容。题目内容准确,无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错误。题目表述清楚、简明,能被学生理解,无歧义。题干设置的情境应有意义,符合学生实际、生产实际。图形、图表清楚。答案具体、准
22、确,无争议。题目内容、完成方式具有一定创新性。填空题每小题间难度由易到难。每小题考察知识点间有关联性,且与题干相关。题干不暗示本题或其他题答案。实践题题干问题描述准确,目标明确,便于学生分工和讨论。提供一定的指导,便于学生操作。评价标准合理,评价方式具有可操作性。7. 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具体化,如在课时作业后附学习记录卡、 实践类作业设计评价量表。发挥作业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方面的作用,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表 4 学习记录卡学习内容:时间:姓名:自我记录在学习本课时前,我对“”的认知:基于本课时已学习的内容绘制概念图:学习了本课时后,我对“”的认知:在本课时学习中我认为
23、最难解释的内容和难解释的原因:举例说明如何将课时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五、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设计背景:暮春时节,行走巢湖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一处湖堤上,万千柳条在风中起舞。湖岸边,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随风摇曳。蓝天白云下,一幅“水 清、岸绿、景美”的画卷呈现眼前。巢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区面积 780 平方公里,但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积聚的污染负荷远超出了巢湖自身的承载能力,湖区富营养化状况逐步加剧,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曾被列为全国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蓝藻大规模爆发一直是巢湖的顽瘴痼疾,治理难点。近年来,合肥市上下
24、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加快构建林城相融、城湖共生、城在园中的城市绿色新形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 单”。数据统计显示,2012 年以来,巢湖国控断面考核全面达标,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湿地面积恢复较快,蓝藻水华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各级政府和专业人士的齐力整治,巢湖已逐渐恢复至最初的美丽景象。水清了,岸绿了,久违的鸟儿重新飞了回来。除了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 2013 年的 211 种升至 275 种之外,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也达到了 381 种,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等国宝水面追逐嬉戏的场景又重现巢湖
25、。绿色美丽合肥,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动者。巢湖环境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各界人士一致努力的结果,接下来请你以小小观察员的身份,完成以下探究。第一课时(一)作业内容水平一1、巢湖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相信细心的你在这趟旅程中一定会观察到多种多样的生物和非生物。而观察法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观察法的要求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要有明确目的B要有计划和准备 C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D必须借助观察工具2、当你来到巢湖欣赏到以下景色,下列的哪个选项属于生物( )A环湖船只B落日余晖C艳丽的郁金香D平静的湖面 3、下列各种关于巢湖的生命现象中,能体现生物繁殖现象的是( ) A郁金香
26、慢慢长大B大鱼吃小鱼C雏鸟破壳而出D秋天树木落叶4、巢湖银屏山景区山崖上的千年野生白牡丹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而人工栽培的牡丹花有红色、粉色、黄色和复色等。下列哪一种描述能够解释牡丹花具有多种颜色的现象( )A生活需要营养B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能生长和繁殖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5、有游客在游湖过程中发现了水中存在水螅(一种小动物),用手轻轻触碰,马上缩成一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由细胞构成6、下面是生物的特征,请选出以下成语所描述的是生物的哪个特征树叶从树上掉落看见鸟妈妈在喂养小鸟 鱼儿时不时冒出水面
27、 流感病毒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无细胞结构水平二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 园”的美称,有植物近
28、 1500 种,动物 500 多种。1、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A金钱豹、杜鹃花、手机病毒、鼠妇 B画眉鸟、奇石、梅花鹿、穿山甲 C仙人掌、含羞草、黄山短尾猴、瓢虫 D机器人、娃娃鱼、水杉、迎客松2、黄山的某景区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野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野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野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生物能繁殖后代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狼捕食兔子”以及“兔子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分别体现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运动A.B.C.D
29、.4、中国古诗文或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遗传现象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5、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并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生物学现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 A 所示的生物学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2)图 B 所示的生物学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请你举出植物具有此项特征的一个实例:。(3)人体出汗(图 C 所示)、排尿和呼出气体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请你举出植物具有此项特征的一个实例:。水平三通过这节
30、课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充分掌握了生物的特征,你可以尝试总结出生物的所有特征,并用概念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吗?(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水平一1、D2、C 3、C4、B5、C6、cabd水平二1、C 2、B 3、B 4、C 5(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受到刺激会收缩叶片(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树叶从树上脱落水平三学生应能说出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概念图表达合理即可,
31、对概念图的评价可以参考以下评价量表。概念图评价量表维度评价指标自评互评师评科学性(30 分)1.全面反应主题的内容2.文字表述准确、清晰3.概念之间的关联词使用恰当规范性(30 分)1.主题中心突出鲜明2.层次清晰合理3.布局合理,书写工整逻辑性(20 分)1.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2.各分支内容与主题关系密切创新性(20 分)1.色彩丰富、美观2.有跨学科的知识、观点和方法融合(四)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水平一第 1 至 6 题以巢湖为背景,将信息以材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第 1 考察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掌握明确观察法对学习生物的重要作用,同时形成科学
32、的观察习惯。第 2 题考察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结合实际情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明确生物为有生命的物体是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运用。第 3-6 题主要生物具备的具体特征包括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前 6 题为简单理解,整体难度较低。水平二第 1 至 5 题,以黄山为背景,是综合类型的考察,将学生的视野从水生生态生态系统转移至森林生态系统,对学生进行能力上的迁移和考察,难度较高。每一个题目的选项都要在准确判断出生物的特征后方能继续作答,对于概念的理解稍有不慎
33、,便会出错。除了考察学生在课堂上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对语文学科的文学素养的积累都是不小的考验。第 5 题,不仅要求学生有识图的能力,并且要能举出相对应的实例,要求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水平三为选做,难度较大,要想完成此题,学生需要在掌握生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理性思考各特征之间与生物的本质联系,能够准确运用连接词链接两个概念。这对锻炼学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大有裨益,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五)学习记录卡学习内容:时间:姓名:自我记录在学习本课时前,我对“生物的特征”的认知:尝试描述生物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学习了本课时后,我对“生物的特征”的认知
34、:在本课时学习中我认为最难理解的内容及原因举例说明如何区分生活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课时(一)作业内容水平一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中有青山,山中有绿水,山水相映,如诗如画,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晨光微熹,五十中新校的学生开始了今天的巢湖研学之旅。请同学们以巢湖景观调查员的身份,来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1、小明在研学旅行中,在巢湖边发现了一些生物,他将所观察到的鲫鱼、金鱼、鸭子、虾分成一类,将松树、柏树、山药、月季花分为另一类,请问他的分类标准是()按照生物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分类B、按照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按照生物生活环境进行分类D、按照生物的数量进行分类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
35、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巢湖周边的生物,发现有鹭鸟、苔藓、潮虫、银鱼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某同学们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的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A、苔藓、鹭鸟、潮虫、银鱼;各种树木花草 B、苔藓、潮虫、鹭鸟;银鱼、各种树木花草 C、苔藓、鹭鸟、银鱼;各种树木花草、潮虫 D、苔藓、各种树木花草;鹭鸟、潮虫、银鱼3、花塘河是流入巢湖的支流之一,湿地面积达 480 多亩。如今花塘河湿地公园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已是水草丰茂、荷叶田田,绿树成荫,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不少鹭鸟、黑水鸡、黑翅长腿鹬等水鸟在此“安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乐园”,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也拍摄了许多照片。(1) 根据照片所提供的
36、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 (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该水域有什么特点?(2) 如果将题干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写出你的分类依据:列出你的分类结果:水平二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下列哪种生物在黄山调查不到() A、短尾猴B、穿山甲 C、迎客松D、带鱼2、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活动中,生物学习小组对所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方法有:(1) 按照形态结构分:、其他生物(2) 按照生活环境分:、。(3) 按照用途分:(如玉米、水稻、小麦)(如鸡、鸭、鹅)、(如马、猪、羊)、(如猫、狗
37、)等。3、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调查黄山周边生物的经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调查前,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2) 在调查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下来,将其拔出来带回家 B、花丛中的一只蝴蝶,可是逐渐飞远了,也要把它记录下来C、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短尾猴,其他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D、发现一只大老鼠,太恶心,不记录(3) 调查时,丽丽发现一株含羞草,她用手轻轻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就合拢了,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4) 调查结束后,同学们脸上冒出薄汗,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5) 某位同学把自己调查到的部分生物进行了简单分类,如迎客松、杜鹃
38、归为一类;相思鸟、短尾猴归为一类;蘑菇、木耳归为一类,所以他是按照 进行分类的。(6) 在比较杨树、杜鹃树叶的区别时,某同学借助了放大镜工具。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水平三在欣赏完巢湖美景,观察巢湖多种多样的生物后,你能否选择周边环境,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选择的调查环境不宜过大,可以选择小区的一角、学校的树林、公园的某个花坛等等。一、调查目的:1、记录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组成2、初步学会调查方法3、尝试对所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4、记录生物的生活环境二、材料用具:笔、调查表、放大镜、照相机等三、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范围要明确,不宜太广,可以对校园、家庭所在的社区、公园等等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
39、2、分组。(6 人一组,确定一人为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且安全的路线)4、调查记录。(沿着事先安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如实记录)5、归类。(将全组调查的生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类)引导学生阅读 P11 最后一段文字了解将生物归类的方法总结 生物的归类有多种,如: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种;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6、整理资料。(将归类好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提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调查表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每一
40、种生物。如下表:调查人班级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天气状况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水平一1、A 2、D 3、(1)淡水水域,水分富足,生物种类繁多 (2)分类依据:按照形态结构特点 分类结果:水草、荷花、树木;鹭鸟、黑水鸡、黑翅长腿鹬水平二1、D 2、(1)植物 动物(2)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3)作物 家禽 家畜 宠物3、(1)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2)B (3)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5)形态结构特点(6)观察水平三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活动评价表评价水平划分调查记录学生表现描述水平一一般通过调查能说出该环境中生物
41、的组成水平二良好合理的设计调查方案,统计出该环境中生物的组成并记录,能对所调查的生物进行简单地分类。水平三优秀科学的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认真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所调查生物进行分类。(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以巢湖为真实情境背景,要求学生能掌握调查工作的一般方法。因本节课的调查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后的第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但缺乏必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前、课堂中还是课后,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学生顺利地完成调查活动,同时也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五)学习记录表学习内容:时间:姓名
42、:自我记录在学习本课时前,我对“调查工作的一般方法”的认知:基于本课时已学习的内容制作调查表:学习了本课时后,我对“调查活动”的认知:在本课时学习中我认为最难解释的内容和难解释的原因:举例说明如何将课时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第三课时(一)作业内容水平一“淝水急流舟欲起,巢湖浮黛画初匀。”巢湖八百里烟波浩渺,这里有着动人的山水之胜、林壑之美,孕育着诗情画意。近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巢湖流域留下了吟咏酬唱。不仅丰富了巢湖流域的文化底蕴,更为巢湖的人文景观增光添彩。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巢湖景观调查员的身份,来完成以下探究任务。1、巢湖是安徽省最大的淡水湖,湖中生活着大量的生物。而沙漠上到处都是
43、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影响植物的分布的因素是( ) A光B温度C水D空气2、狼牙鱼曾在巢湖入侵势头凶猛,甚至一度泛滥成灾。入侵巢湖后,狼牙鱼繁殖极为迅速,加上生存能力很强且没有明显天敌,在整个巢湖流域蔓延迅速。其牙齿锋利,主要以湖中虾为食,严重影响了渔民的捕捞量。一些湖边滩涂中聚集了大量狼牙鱼种群,影响对湖虾的捕捞量这个事例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影响生物D生物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了反应3、巢湖风景如画,宋代诗人王之道游览后作“遐想清游意欲飞,巢湖西畔碧山围。高城别后骚人到,小驿春回燕子归。”下列选项中与诗句中提到的春回燕归相符合的生物学
44、现象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水平二1、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是皖中著名的具有圣地,包括太湖山、鸡笼山、治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医生”啄木鸟,属于攀禽,其脚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锐利的爪。巧于攀登树木;尾羽刚硬如棘,协助脚支持体重并攀木。下图是四种鸟类的足,最可能是啄木鸟的是( )A B CD2、一株株碗口粗的柳树沿着湖堤排列成行,纤枝依依,在秋风中荡起道道绿波;湖堤下,菖蒲、慈姑、黄花鸢尾等各色各样的水生植物长势茂盛,宛如一条翡翠玉带,蜿蜒伸向远方;稍远的临水处,摇曳着青黄相间的芦苇,白鹭或冲天而起、或低飞盘旋这是在巢湖北岸双桥河段看到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