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考文献 1.高红鹰:新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2期。2.马颖:论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世界经济,2019年,第4期。3.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经济学季刊2019年,第10期。4.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5.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文集,格致出版社,2019年版。6.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7.彭欢,邱冬阳:新结构经济学框架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思 考 题 1.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与就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区别 2.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
2、选择的关系 3.中国工业系统竞争力提高的途径 4.新结构主义视角对新常态的解释 5.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产业政策 一、旧结构主义经济学 1.形成:旧结构主义又称为非均衡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他们号称发展经济学的先驱,是最早一批研究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代表人物包括;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刘易斯、辛格、赫希曼,他们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主张非均衡分析。2.基本思想 (1)经济发展过程是非连续的。在结构主义者看来,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发展过程并非如新古典主义者所言,是一个渐进的、和谐的、乐观的过程,而是相反,经济发展被理解为一个非渐进的和非连续的过程。他们从不发
3、达国家供求两方面推导出经济发展的非连续性。就供给方面而言,由于技术过程的某些特点或是因供给方面的某些约束,不发达国家要素市场上的供给曲线往往是非连续的;在需求方面,不发达国家的需求曲线也是非连续的,这种非连续性起源于需求的互补性或不可分性。认为,经济发展根本就不是边际增量的问题,而是一个结构变动和全面增长的问题。(2)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和谐的过程。由于结构刚性的存在,在发展中国家,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如新古典主义者所说的那样,自动地、逐步而均匀地分配到社会各阶层和各个地域,发展过程往往伴随着收入分配不公和利益冲突的加剧。结构主义发展思路解释经济发展运行机制的关键,在于揭示了在各种非
4、均衡现象背后发生作用的结构刚性和制度刚性。二、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一)兴起与基本思想 1。兴起。新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兴起,起始于发展经济学对拉美新自由主义发展思路的质疑。从20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新结构主义注意到新自由主义消极的一面,开始积极探索结构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结合,在继承传统结构主义合理内核的同时,充分吸收新自由主义的营养成分,寻求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的统一,以保证短期和长期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新结构主义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紧迫问题,不断进行 正统经济理论和非正统经济理论的结合,在重新思考中心 外围结构、探索新工业化道路、反思收入分配不平等、回归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视野等方面,取得了具
5、有广泛影响的理论进展,推动了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新结构主义注重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对比分析各种类型的差异性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不断超越理论,其对经济发展的分析,既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结构主义,也不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妥协,而是对传统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扬弃。2.基本思想 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技术、产业不断创新,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并倡导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及其变迁,以及政府、市场在此过程所起的作用,以弥补当前发展经济学的不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同时,政府的政策和各种制度安排必须考虑不同发展水平的结构性特征.(二)新结
6、构主义经济学的框架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框架 新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分析,更多是超越时空的纯经济分析。然而,经济发展远不仅仅是超越社会、超越政治、超越历史的纯经济问题。新结构主义注意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野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更加广阔,在很多方面更加贴近经济发展的现实,因此,应该注重借鉴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以观察经济发展问题。新结构经济学的方法强调要素禀赋、不同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原有的扭曲带来的影响。这些扭曲来源于政策制定者过去对于经济的不当干预,正是对旧结构经济学的信念使这些政策制定者高估了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上的能力。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也指出,华盛顿共识所拥护的政策常常未能考虑发达
7、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结构性的差异,也忽略了发展中国家中引致扭曲的诸多根源。第一,一个经济体的禀赋及其结构(定义为自然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对丰裕程度)在每一个特定的发展水平是给定的,并随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因而经济体的最优产业结构也会随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不同的产业结构不仅意味着不同的产业资本密集度,还意味着不同的最优企业规模、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易复杂程度以及不同的风险种类。因此,每个特定的产业结构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置(包括/硬性和/软性)3 来尽可能降低运行和交易费用。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并非仅有穷与富0或发展中与发达这两种离散情况,而是一条从低收入农业经济一直到高收入工
8、业化经济的连续频谱。因此,传统的二分法并不适用。在这条谱中,给定产业结构的内生性,处于任何一个发展水平的发展中经济体的产业和基础设置升级的目标,并不必然是比自己所处水平更高的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和基础设置。第三,在每个给定的发展水平,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根本机制。作为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要求产业多样化、产业升级和基础设置的相应改进。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一个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先驱企业会为经济中的其他企业创造公共知识,任何一个企业对这些公共知识的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企业对它们的消费,而且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对这些公共知识做到完全排他性的占有;并且,个体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
9、无法完全内化对基础设置的改进,而基础设置的改进却对其他企业产生大量的外部性。因此,在市场机制以外,政府还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协调或提供基础设置改进以及补偿外部性的作用,以促进产业的多样化和升级。新结构经济学的框架对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挑战:必须更好地理解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相互作用促进私人部门的发展。这就直接导致了数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如何设计并执行一套成功的经济发展方法,以使得产业变迁的多样化和升级过程更为平滑。政府干预过度或不足究竟在何处引起了扭曲,如何才能达到无扭曲的最好境地?政策制定者怎样才能保证经济转型过程的平顺?(二二)中心外围结构的再思考中
10、心外围结构的再思考 传统的中心外围理论强调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关注中心和外围贸易地位的不平等,注意到中心对外围的剥削以及贸易条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趋势,主张进口替代的外贸发展战略。新结构主义结合经济发展的实践,进一步论证了中心外围结构的客观性,阐述了国际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规律:(1)规模与市场控制力缺失。拉美国家的产品,例如农产品和廉价劳动力制造业产品等,其生产函数往往具有较低的规模效应,从而难以形成垄断,不具备与中心国家相匹敌的市场控制力。与此同时,规模效应缺失也导致拉美国家在学习能力和研发等方面处于劣势。(2)劣势的循环累积。指出,技术能力的绝对劣势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鉴于中心 外
11、围结构中既有的非对称性,全球化必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不对称性。考虑到劣势(优势)的循环累积,中心 外围之间存在趋异(而不是趋同)的趋势。(3)全球价值链分化。全球化凸现了价值链在生产组织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由于产品联系效应的差异,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发生分化:中心国家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外围国家位于价值链的底端。外围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利地位压缩了其利润空间,阻碍其与中心国家之间的趋同。新结构主义认为,中心外围的不平衡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新结构主义注意到经济发展仅仅依靠出口导向战略难以自发地过渡到高级的工业化阶段,反对以低端产品出口为主的外向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新结构主义意
12、识到传统进口替代战略过度依赖狭窄的国内市场,受到国内需求不足的制约。新结构主义探讨了通过发展生产供给能力,增强发展中国家工业的竞争优势,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途径。(三三)新工业化理论的发展新工业化理论的发展 拉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直为黑箱(技术进步匮乏)和空箱(收入分配不平等)所困惑。新结构主义逐渐意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寻找一条基于增长和创造力基础上的新工业化道路。近些年来,大量的文献从 大推进、系统竞争力以及工业化政策等视角,对新工业化道路进行了系统的思考。1.重新关注工业化的大推进 新结构主义结合经济发展的实践,重新思考了新工业化的大推进。考虑到现代工业的规模递增和竞争不完全性
13、,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必然存在多重均衡。市场规模效应导致产业之间存在外部经济和战略互补性,需要通过大推进的方式以推动工业化从低级均衡向高级均衡转变。针对拉美的工业化指出,拉美国家应该注重在钢铁、金属加工、电力机械、基础化学、石油化工等联系效应较大的产业中培育支柱产业,充分发挥产业的战略互补性,以带动现代工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总的扩大。从产业链的视角指出,新工业化应该注重培育产业链中具有领导作用的生产部门,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战略互补性,以增强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2.注重提高系统竞争力 新结构主义逐渐意识到,基于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工业化道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向较高级阶段的转变。为了追求
14、高级的工业化进程,新结构主义重新注意到普雷维什分析视角的现实意义,开始在注重市场需求的同时,强调提高生产供给的竞争优势,逐渐提出基于系统竞争力基础上的工业化道路。系统地指出,增强拉美国家工业系统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水平层次的竞争力培养,这包括:技术掌握、熟练劳动力培养、品牌建设、供应链完善、以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等等。新结构主义认为,发展技术能力是提高工业系统竞争力的基础。在第三世界国家技术能力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发展技术能力以促进工业化的思想。加强生产企业、人才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合作、以及鼓励公众充分参与以推动。技术进步的创造和分发,是内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业化政策工业化
15、政策 考虑到系统竞争力滞后是发展中国家新工业化的瓶颈,产业政策应该倾向于从供给的视角增强竞争力。在产业政策中,国家至关紧要的功能,是提供有组织的技能发展和创新激励,以促进增长和竞争的发生。产业政策应该有利于抑制信息外部性而激励协调外部性,并且着重支持具有规模潜力和集聚效应的技术进步。当然,新结构主义的国家干预不是直接干预生产过程,而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和引导。(四四)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反思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反思 新结构主义对市场机制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表示怀疑,认为市场机制有时会损害最贫困阶层的利益,从而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于是,国家应该优先关注最贫困和最易受损害的阶层,减小外部冲击对
16、他们的影响,从生产、生产率、收入和社会服务方面对贫困阶层予以支持,贫困的消除以及收入平等化曾经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于是,经济发展往往是注重增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分配。新结构主义反对先增长后分配的发展理念,而主张注重公平的发展战略。(五五)新结构主义的增长甄别与协调的步骤新结构主义的增长甄别与协调的步骤 新结构经济学政策基调为: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同时需要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这类政策的希冀结果是:开放性的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具有竞争力和强大的外部性支持,包括强大的财政账目、更少的内生性危机和可以为反周期操作提供更大空间的财政政策;较大的经济盈余,较高的投资回报,较高的
17、储蓄和投资。新结构经济学提出的是“增长识别与协调”六大步骤:第一步:找出与自身产业结构类似、且人均收入约为其两倍的、发展迅速的国家作为参照模型。找出被参照国在过去二十年增长迅速且可交易的产业;第二步:如果参照国里已有民营企业进入上述产业(不管这些产业是已经出现的还是正在出现的),政府应识别造成这些企业无法良性发展或者阻碍后来者进入该产业的障碍。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障碍;第三步:如果参照国中没有民营企业进入上述已经在被参照国发展迅速的产业,政府应采取措施吸引外资进入这些产业。这些外资应该来源于第一步中已经识别的被参照国。也可以在这些产业中培育本国新企业;第四步:除了培育上述被参照国内发展迅速的产业,
18、政府也应该注意识别本国民营经济体在新产业里的成功创新,支持它们发展壮大;第五步:在基础设施落后、商业环境不够友好的国家里,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可以用来消除企业进入的障碍、吸引外资和形成产业集群;第六步:政府应当为已经识别的上述“先锋式”企业提供限定期限的税收优惠、直接信贷投资和外汇支持。另外需要补充两点:第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农业至关重要。它可以消除贫困、提供资本和市场。发展农业同样要求升级科技和产品结构。第二:若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希望资源成为其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它就需要管理好这些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带来的部分收益投入到产业结构转型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六六)新结构主义的政策主张新结构
19、主义的政策主张 1.财政政策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是合适的;这些国家的政府需要通过提供至关重要的基础设置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衰退将成为进行基础设置投资的绝佳机遇。原因有三:(1)这些投资不仅增加了短期需求,也提高了长期经济增长率;(2)投资成本低于正常情况;(3)未来经济增长率的提升和税收的扩张将有效弥补当下的投资成本,从而避免出现李嘉图等价陷阱。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能够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遵循本国比较优势来对产业发展因势利导,将最有可能获得强劲的经济增长、良好的贸易表现,较少地需要政府保护补贴的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因而经济将更有竞争力,
20、并有更为坚实的财政状况和对外账户 2.资源丰富国家的公共租金管理政策 旧结构经济学认为,那些能产生大量公共租金的战略部门必须置于政府控制之下,而其他大量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也必须由政府提供保护补贴。新结构经济学则提倡从资源商品收入中拿出合理的一部分用于人力资本、基础设置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以对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升级提供因势利导的支持。为使这种投资效应最大化,投资应更多集中于增长瓶颈,特别是基础设置和教育。有效的财政政策不再是将资源租金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投资于外国资本市场或外国工程当中,而应当用于那些能够协助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变迁的工程,如刺激新制造业发展、产业多样化、提供就业和带来产业持续升级
21、潜力的项目中去。3.货币政策 旧结构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必须置于政府管制之下,并以影响利率和各部门信贷配置为导向。新结构经济学则认为,利率政策完全有可能作为反周期的调控工具,通过鼓励在萧条时期进行基础设置和产业升级投资,提升未来的经济增速。对于发展中国家,则必须指出,陷入流动性陷阱是不太可能的:即使面临国内现有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的空间仍然很大;只要利率足够低,这些国家的企业就会有动机投资,提升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况且,这些国家通常有很多基础设置瓶颈,在萧条时期降低利率将促进对这些基础设置的投资。4.金融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每个给定发展水平的最优金融结构可能取决于当时的主流产业结构
22、、平均企业规模和典型风险种类,而这些因素又进一步内生决定于当时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观察到发展中国家经常不顾自身经济结构而偏重于大型银行和资本市场,新结构经济学建议,这些收入较低的国家不应复制发达工业化国家的金融结构,而应将地区性的中小银行作为它们金融系统的基础,以使得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金融服务。随着产业升级,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会越来越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大型银行和复杂的资本市场也将在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5.人力资本政策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禀赋的组成部分。对经济中的个体而言,随着经济发展,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
23、风险和不确定性;当企业沿着产业阶梯攀登至新的、资本更密集的产业时,它就更接近世界产业前沿,因而也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人力资本可以帮助劳动者对付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其形成则需要很长时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若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即使能在以后接受教育,其损失也是很难弥补的。一个动态增长的经济体中,在经济因新产业新技术而要求新的劳动技能以前,提前做好规划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提升必须与物质资本的积累和产业升级保持齐头并进。否则人力资本要么因为投资不足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么则因为教育训练投资过快而使一批高学历的劳动者无法找到相应工作。对于人力资本发展,不仅需要进行仔细的政策
24、规划,而且理应成为一个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6.产业政策 新结构经济学的产业政策可以分为追赶型产业政策、领先型产业政策和退出型产业政策。第一类,追赶型产业政策。追赶型的产业政策是指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政府要选择性地支持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所谓“潜在的比较优势”,是指在经济体中,某个行业要素生产成本低,有成本优势,但其交易成本过高,以至于无法在本国或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政府一旦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外部性和协调问题,降低先行者的风险,减少其交易成本,这些企业就有可能变成这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产业。第二类,领先型产业政策。发达国家的产业基本上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像我国这类
25、中等偏上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国际领先型产业。这些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都必须依靠自主研发。自主研发需要有基础科研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直至今日,发达国家的基础性研究中的绝大多数是由政府支持的。比如美国的国家健康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但是,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因而需要进行有选择的支持。当这些发达国家在基础科研上有突破了,新产品的开发则基本上是由企业来做。企业在做的时候,政府并不是完全不给予帮助的。政府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之后的采购环节。通过政府采购,可以帮助企业较快地形成规模化生产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第三类政策,关于已经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何退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产业因为资本积累、工资水平提高失掉比较优势。政府应创造条件,鼓励其中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转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即转向附加价值高的研发、市场渠道管理和品牌等领域;或帮助他们将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优势来提高竞争力,创造企业的“第二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