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山水画 象外之境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摘自富春山居图题跋 黄公望 元代剩山图妙夺造化是黄公望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的七年时间里,为了画好这幅画,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剩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浑厚大山开始,长篇巨制,拉开了序幕。缓缓向上的土堆,层层叠叠渐进堆砌着,又转向左上方慢慢倾斜,黄公望使用他最具独特见长的“长披麻皴”。随着山脉的层次变化,画中的树木、土坡、房屋和江中泛起的小舟更有一种层峦环抱、山野人家的萧瑟感。连绵的山峦与微微摆动的松柏相互呼应,承先启后,路转峰回。唐诗里面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如果你跟着画面走,在富春江上水的穷绝之处就是它的水口,然后你觉得穷是绝望,可是这个时候应该坐下来,看到云在升起来,而云气刚好是生命的另外一个现象。所以黄公望也把这些哲学、文学的东西变成山石、水沙跟云起之间的互动关系。因心造境笔墨愈减,没有皴染,只有山,只有水,还原了自然的本真,一片水沙,一段最长的留白,如同一年四季,时间流逝,岁月匆匆.从繁华葱荣、大气磅礴,到静观万物,繁华落尽,肃静苍茫。宽远的白沙,留白处两艘小船并行江中,船上渔夫也只是点景,微小的身影,渺小的生命,在整片的留白中,一如一颗尘埃。远处一片远山,笔的线描,墨的拖带,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在后面的大段留白中。青绿山水第一长卷北宋 王
3、希孟可游可居人在环境中可走、可看、可望,方为“游”,所谓“居”,是人在地域环境下的长期生活感受,以使“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而达到“乘物以游心”强力的内心感受。错落的村庄、连绵的峰峦、跨江大桥。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景随步移研究指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因心造境人物虽细小如蚁,却姿态分明;飞鸟只轻轻一点,即具翱翔之势。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之境界与恢宏之气势。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怀山水情怀Landscape feelings山水画是实景和虚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统一。因心造境Create a state of mind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妙夺造化Grasping Nature境清 弘仁元 赵孟頫明 王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