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31 2020 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一(上)分班考试 语 文 一、综合运用(共一、综合运用(共 50 分)分) 1. 根据劝学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练习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_,_, 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_,_;_, _。 根据文章,完成下面练习 管仲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 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 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 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
3、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 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 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 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 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
4、强于诸侯。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 31 A.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交往 B 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 多:嘉许,赞美 C 若望 仆不相师 望:期望,希望 D. 既而大叔命西鄙 北鄙 贰于己 鄙:边境,边邑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齐国遵其政,常强于 诸侯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 后世也 B. 俗之 所欲,因而予之 古人之 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C. 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 为侈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 货窜名军伍中 D. 知我不羞小节而 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臣与将军戮力而 攻秦 4. 下列文言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5、( ) 例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A.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 B. 贵轻重,慎权衡。 C.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5.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文中“上服度则六亲固。”“六亲”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亦泛指亲族、 亲戚。 B.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仲,字仲,名夷吾。 C. 孝廉,晋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的人出
6、来做官。 D.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韩信被封为淮阴侯,淮阴,当在淮水的南面。 6.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2)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3 / 31 (3)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列问题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王剑冰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 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像一场庄严的降雪。 整个郑国哭成了一团。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子产,古之遗爱也。”孔子一哭,树叶子就全落 了。 子产执政郑国政务那么多年,死的时候,儿子连安
7、葬的费用都拿不出。郑国人自发捐献,男男女女,甚至有 的解下身上的首饰。子产的儿子坚决不收,父亲在世时清廉,死后不能为他抹黑。子产病危嘱托儿子,生不占民 财,死不占民地。人们踏着厚厚的叶子,把子产葬于高高的陉山,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墓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 头,是人们从洧水边带的卵石砌成。 红红黄黄的叶子纷扬着,旋起的风有些冷。一枚叶子在眼前晃,心内有一种晚来的悲伤。登上高高的陉山, 那里的树该是好高好高了吧。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呆的地方。四处正在开山采石。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 翠柏,甚至没有一棵大树。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 郑国所在就是现在的新郑,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麦和大枣都
8、很养人。周围的齐、晋、秦、楚谁不觊觎?诸 侯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而国内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陷入可怕的困境。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 支撑危局。那时候,百姓开发的耕地,总是被人仗着权势掠走,子产先从整顿田制入手。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 足,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而后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增强国力。接着将一系列法令刻铸于钟 鼎,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排他。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 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于晋、楚强 权外交,子产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
9、和独立的尊严。有这样的一位国理,且执政了二十六年,可见百姓和国家 得到了多么大的实惠。 子产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树,让人感到了他的阴凉。我想沿着一枚叶子的纹路走到子产的内心去,苍远的岁月, 他只活了六十来岁。我觉得他活得很充实,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端正了一颗良心,什么都不怕。 子产是受郑国的上卿子皮推荐执掌国政的。子产应该感恩呢,子产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已奉公。子 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 恐怕难以胜任。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看到这里,我有些为子产担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不识 时务。这时我们该感慨子皮了,
10、子皮听了反而感动了,认为是子产开导了自己,心内忏悔不说,还从这件事看到 4 / 31 了子产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就放心地让子产执掌全国政务。这件事好让人一阵思索,那个时代,不仅遇到了 子产,也可以说还遇到了子皮。 子产曾在溱洧河边走,那时的水比现在的还大还清。后来的人就在溱洧河边修了祠堂,纪念这位人们爱戴的 圣贤。圣贤不是我说的,古人就说“郑国的子产是不出世的圣贤”。 岁月流逝,子产祠建了毁,毁了建,一直持续了多少朝代,溱洧河水总有那祠堂的倒影。子产祠现在也看不 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在溱洧河边,只能咏诵那些诗篇了,一代代写的诗篇何其多。诗人一定记住了子 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11、”那是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众多名臣的座右铭。王安石改革时就 说过类似的话。林则徐则有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前对子产了解得不够,自然也是宣传得不够,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无比。孔子先前这样评价子产:“其 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还有人说:“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 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更有将子产奉为“春秋第一人”者,这可是至高赞誉了。 子产又字子美,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叫子美的人,他或许也是因为崇尚子产而起的名字吧。仰天看一棵树,就 看到了子产那个清癯的形象,他有点像杜甫,一点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善和忧怅。但这样让人
12、感到真切,也感 到亲切。 子产没有传下多少文字。子产不需要文字的托举了,他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 (选自春秋那棵繁茂的树,有删改) 7. 简析前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8.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 (2)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9. 请结合全文,从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产“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 10. 王剑冰说自己的这篇散文在“温润”的同时,还需要些“凌厉”。请结合本文从主题、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任选 两个方面,谈一谈你对“温润”和“凌厉”的认识。 根据文言文常识根据文言文常识,回答下列问题,回答
13、下列问题 11. 根据语境指出下列句中“爱”的含义。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阿房宫赋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过秦论 5 / 31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六国论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爱莲说 12.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陈涉世家 (3)然后得一夕安寝_六国论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_赤壁之战 (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_赤壁之战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曹刿论战 (7)既来之,则安之_论语 13. 被 (1)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_孔雀东南飞 (2)将军身被坚执锐_陈涉世家 (3)恩被四泽
14、,德被四海_促织 (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荆轲刺秦王 14.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鸿门宴 (2)焉用亡郑以陪邻_烛之武退秦师 (3)每逢佳节倍思亲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 本 (1)盖亦反其本矣_愚公移山 (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_指南录后序 (3)予本非文人画士_病梅馆记 (4)此之谓失其本心_孟子 鱼我所欲也 (5)抑本其成败之迹_伶官传序 6 / 31 根据古代文化常识,回答下面的小题根据古代文化常识,回答下面的小题 1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
15、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60 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1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 “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 “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也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 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6、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9.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高
17、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7 / 31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1.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
18、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23.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饷银是用于军队日常开支或灾荒之年赈济灾民的银两。 B.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C. 言者在文中指负责直言规劝皇帝的过失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 刑部是古代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24.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提升职务,“谪”“左迁”是降低职 务。 B. “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 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
20、处所。 C. “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 “陛下”“皇上”等称呼。 D. “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 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2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 31 A.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 内禅是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予其家族里的人。 D.
21、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恭帝。 26. 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填空。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 )鄢陵知县,征授( )御史,出( )按 ( )辽东,疏陈( )安攘( )十册,又请速( )首功之赏,改巡( )山西。还朝,会 ( )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 )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 )沮( )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 抗疏( ),劾( )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 )储贰( ) ,且广结术 士( )之流。曩( )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 以恐吓勋贵( ),簧鼓( )朝绅( )。不但惠安( )遭其虐焰
22、,即中宫( )与太后 ( )家亦谨( )避其锋矣,陛下享国( )久长,自由( )敬德( )所致,而承宪每对 人言,以为( )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 ),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 ( )?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 )亦为( )登云危,帝竟( )留中不下 ( )。久之,疏( )论( )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 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 )皆惮( )之。时 方考选科道( ),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 )于威,则摧刚为柔( );壬午 以后昵( )于情( ),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
23、龃龉( ), 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 )刚直擢( )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 ),遂嗜乞怜 ( ),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 )顾( )居其半。夫台谏( )为天 下持( )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 )望其抗颜( )直绳( ),为国家除大奸、巨蠹 ( )哉!与其误用而斥( )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 )数事以献,出按 ( )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 ),囊( )示登云,登云即进 之于朝。帝立遣寺丞( )锺化民赍( )帑币( )振( )之。登云巡方( ) 者三,风裁( )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 )寝( )不下,遂移疾 ( )归。寻卒。 27. 根
24、据自己的认识,翻译下面这篇文章。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起自寒贱。始童儿时,从师学,有相工历观诸生,指僧珍谓博士 曰:“此有奇声,封侯相也。”年二十余,依宋丹阳尹刘秉,秉诛后,事太祖文皇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五寸,容 貌甚伟。在同类中少所亵狎,曹辈皆敬之。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 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 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 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
25、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9 / 3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里濑 谢灵运1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2。 既秉上皇3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4,想属任公钓5。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注释:【1】谢灵运:南朝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谪,自京都赴任永嘉,途经富春江畔七里濑时所作。【2】要妙:精微玄妙 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学。【3】上皇:伏羲氏。“秉上皇心”,意指秉持着上古时代人生活简单、恬淡少欲的想法。 【4】严子濑: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处。【5】任公钓:庄子 外物有寓言说,任公子以五
26、十头键牛为饵,钓于东海,一年 后才钓得大鱼。 2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 B. “据湲”“沃若”一叫啸”等,词语中两个字的韵母发音相近,读来富有音韵美。 C. “遭物”二字承上启下,诗歌由此从叙事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结构圆融自然。 D. 作者追慕古代先贤,希望领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 29. “石浅水据,日落山照曜”一句,景物描写远近相谐,带给人一种立体、旷远的空间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 项是( ) A.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断句) B. 人烟寒橘柚,秋色
27、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跳北楼)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D.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仲殊南柯子 忆旧) 10 / 31 30. 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31. 默写沁园春 长沙、短歌行、琵琶行原文 二、作文二、作文 50 分分 32. 以“不平凡的 2020”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1 / 31 2020 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一(上)分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 一、综合运用(共一、综合运用(共 50 分)分) 1. 【答案】 (1). 学不可以已 (2). 青 (3). 取之于蓝 (4). 而青于蓝 (5). 君子博学
28、而日参省乎己 (6).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7). 锲而舍之 (8). 朽木不折 (9). 锲而不舍 (10). 金石可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 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 的写法,如“已”“博”“省”“己”“知”“锲”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答案】2. C 3. B 4. C 5. D 6.【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博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 代汉语的比较;其次
29、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千万别答非所问;然后逐项检查验证,一定要 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要扩展到原文,若遇到生僻词语,可以借助排除法。 C项,“望:期望,希望”错误,“若望仆不相师”译为“来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结合语境“望”在此处含义 为“埋怨,抱怨”。 故选 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 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前一个“于”,介词
30、,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后一个“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 译为“在”。 B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C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介词,“用”。 D项,前一个“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后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12 / 31 故选 B。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 略句,倒装句中主要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此题 要求选出“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那么就要先弄清楚例句
31、的句式,然后再对照选项一一比对。 例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中,“其是之谓乎”是用“之”提宾的宾语前置句,其谓是乎。句子意思: 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永远影响和感化同类人,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 A项,“子孙世禄于齐”,状语后置,子孙于齐世禄。句子意思: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 B项,无特殊句式。 C项,“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宾语前置句,然不意自能先入关破秦,句子意思:然而没有料到自己能先攻入函 谷关。 D项,“率以货窜名军伍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率以货于军伍中窜名,句子意思:纷纷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 上自己的名字。 故选 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
32、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 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的人出来做官”说法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故选 D。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 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33、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 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赋分点: (1)“仕”:做官;“见逐”:被辞退;“不肖”:没有才能。 (2)“仓廪”:储藏米谷之所;“知”:懂得;“服度”:遵守礼法。 13 / 31 (3)“为政”:执政;“转”:使转化;“贵”:重视。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 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
34、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 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 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 事半功倍。 译文: 管仲,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
35、,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 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 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 桓公因此也成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 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 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
36、为我胆怯, 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 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 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 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 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
37、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 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 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 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 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 14 / 31 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 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
38、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 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7. 写明子产死去和死去的时间,交代了郑人和孔子对子产的哀悼。为下文叙写子产的政绩和对子产 的怀念做铺垫。领起下文以树为抒情载体的叙写和议论,使文章在主题的表达上更加形象生动。奠定全文的 感情基调。 8. (1)衬托。以子产墓前夕阳西下时的冷清苍茫来衬托子产被后人淡忘的感慨。(2)比喻。把子产执政改革中 有人对他的谩骂和编排比作秋风,把子产写作那棵繁茂的大树,“抖抖身子”写出了子产对谩骂和编排的毫
39、不在意。 9. 爱民重民,为政清廉。不畏时难,支撑危局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后人。 知道感恩,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诋毁的豁达胸襟。 10. 主题方面的理解。“温润”主要指本文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因为本文主题更多的是正 向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子产的沉痛悼念,对子产执政智慧、清廉品行、爱民措施和爱国情怀的崇敬。“凌厉”主 要指本文情感抒发上批判的意味不重,导致启发性、深刻性不强。比如文章在表达对现代人遗忘了子产和子产身 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德的慨叹、对现代人毁坏自然和传统文化景观的悲痛时,情感没有针砭时弊的强烈释放,并 且文章
40、对子产价值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深刻的阐释。语言运用上,遣词造句富有匠心, 文章叙述处简洁,抒情处典雅,描写处细腻;但是规范有余创新不足,少了一点文字本身的奇崛和张力。文章 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深刻精警;但是缺少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难以给人新颖的阅读体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重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 合文本进行分析。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内容 上,应从句意与主题关系上分析考虑。阅读时要注意准确体会段落中各句所表达的意思,并领会其与文章
41、主题的 联系,不能抛开原文任意确定或臆想,也不能断章取义。 第一自然段,“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交代子产死去和死去的时间;第二自然段“一棵大树的叶子开 始下落”和第三自然段“孔子一哭,树叶子就全落了”照应题目中的“树”,领起下文;第三自然段,“整个郑国哭成了 一团。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交代郑人和孔子对子产的哀悼,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考虑用到的 手法,分析其效果;其次思考词语运用的特点,句式特点等;还要从内容、结构方面理解语句的作用。 15 / 31 (1
42、)从“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呆的地方。四处正在开山采石。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翠柏,甚至没有一棵 大树”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画线句子写的景是为了衬托子产被后人淡忘而发出的感慨。 (2)文章在标题中就把子产比作树,这里的秋风意指改革中有人对他的谩骂和编排,“落多了就抖抖身子”是说子 产毫不在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 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 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
43、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 简洁。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全文,从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产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意在要求考生 从人品及德行两方面分析子产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子产的这些特点与“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关系。考生要 细读文章,找到与“人品”和“德行”有关的语句并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理解“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位于文章的结尾,起着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的作用。 “子产病危嘱托儿子,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体现子产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后人;“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 应运而生,支撑危局”体现临危受命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 施
44、善于民”体现子产宽厚仁慈,施善于民;“子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 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体现子 产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排他。 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体现子产不计诋毁的豁达胸襟。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 题干要求考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明白“温润”和“凌厉”的意思。“温润”是温和细润的意思,在文中主要指本文
45、 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凌厉”是迅速而气势猛烈的意思。主要指本文情感抒发上批判的意 味不重,导致启发性、深刻性不强。 阐述“温润”的特点其实就是分别从主题、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来概括本文的特点,而“凌厉”则是针对“温润”指出 不足。然后返回原文筛选与之有关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细读文章可以发现,从主题上看,文章在抒发 情感方面比较委婉含蓄,虽然说的是子产的去世,但叙述中主要是对子产的功绩的赞美,哀而不伤。如:前文简 单说完子产去世后,接着运用大量篇幅述说子产的人品和贡献,让人感觉文章是以赞美子产的功绩为主;在语言 方面叙述简洁,描写细腻。如:述说子产去世只用了“子产死
46、了”,述说子产人品和功绩是只是简单罗列“子产主张 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于晋、楚强权外交,子产 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另外,文章在艺术手法上运用象征、比喻等,含义深刻。如:以“春秋 那棵繁茂的树”来象征子产的功绩影响之大,用“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来象征子产的去世,“一轮夕阳,苍然于 山”以“夕阳”比喻子产,暗指子产的贡献之大。这些都表现了文章的“温润”的一面。而“凌厉”是针对“温润”而言的, 正是文章在情感方面抒发的委婉含蓄导致文章在批判上的意味不浓,让人感觉文章只是对子产的赞美与悼念,致 16 / 31 使文章的启发性欠缺,这正是文章所欠缺的“凌厉”;另外,文章对现代人遗忘子产以及子产本身所体现出的美德、 毁坏自然和传统文化景观时,也只是发表感慨而无针砭之词,这也是文章所欠缺的“凌厉”;文章在用语上,规范 之余导致创新不足,这也是文章所欠缺的“凌厉”;在艺术手法上,虽然修辞运用娴熟,但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