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
2、听、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作家罗贯中资料、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四本书被誉为“四大名著”
3、,它们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名的故事草船借箭。3.教师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二、预习检测1.介绍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2.作品介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优秀长篇历史小说,章回体小说。作品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
4、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3.你对文章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曹操字孟德,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名将。周瑜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
5、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
6、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4.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5.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
7、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妒忌 曹操 周瑜 都督水寨 擂鼓 丞相 弓弩呐喊 幔子 翎毛 调度(2)多音字。(3)词语解释。妒忌:对才能,地位,名誉,学识,财富,处境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翎毛:翅膀尖上的毛。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帷幔:围在四周的帐幕。三、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说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边读书边做批注。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四、课文研读1.默读起因部分,
8、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公事”“推却”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嫉贤妒能、具有险恶用心的人。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
9、心。2.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十天真的能完成吗?周瑜既然有心要陷害诸葛亮,可见十天造十万支是有困难的,是完不成任务的。从“只要”“军令状”“甘受重罚”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什么?诸葛亮有信心可以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
10、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3.思考: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周瑜确定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4.为什么周瑜如此费尽心机地要惩罚诸葛亮呢?在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妒忌刘备手下诸葛亮。相传周瑜曾说:“既生瑜,何生亮。”五、课堂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11、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熟悉文中的人物关系,并预习后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面对周瑜的算计,诸葛亮是如何应对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二、课文研读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默读课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
12、在哪些方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2.默读“故事经过”部分,思考: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画出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1)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怕他猜中自己的计划从中破坏,
13、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2)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从“果然”一词,你体会到鲁肃是个怎样的人?忠厚老实、诚实可信。(3)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为了增大受箭面积(4)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为什么要调转船头?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
14、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5)诸葛亮下令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诸葛亮为什么下令军士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6)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天气?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使敌人不明真相,误以为敌人来袭;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你从“一定不敢”看出了什么?诸葛亮识人知人,对曹操了如指掌。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
15、诸葛亮镇定自若,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3.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智慧。“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4.默读“故事结果”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体
16、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从“自叹不如”反衬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5.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1)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2)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3)算好鲁肃:忠实守信。(4)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5)算好曹操:谨慎多疑。6.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不用“骗”“取”“偷”呢?(1)文章最后,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所以用骗不好。”(2)联系火烧赤壁,诸葛亮把箭又还给曹军了,所以用借最好。7.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1)周瑜的智谋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2)周瑜
17、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3)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8.学了课文,你对他们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周瑜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但他性格中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弱点。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曹操十分谨慎,疑心很重。鲁肃忠厚老实、守信。三、课堂小结本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以限期造箭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阴谋,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超群。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
18、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四、拓展延伸1.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原文在结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这么一首诗: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2.积累“草船借箭”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五、作业布置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0/ 10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