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90.55KB ,
文档编号:7506985      下载积分:6.6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50698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重文轻武B.强化皇权C.分权制约D.控制地方2.宋初地方官通常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后来甚至出现了两年一任,不少大臣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然而宋廷却没有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对此,宋廷的考虑主要是()A.提高办事效率B.保证吏治清明C.防止地方割据D.精简官僚队伍3.熙宁二年二月,

2、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太学三舍法。材料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C.变法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D.变法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4.史学界认为: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虽然经常发生冲突,但合作交流、和平交往仍是主流。其中宋辽的长久和平关系开始于()A.北宋在边界设立榷场B.宋辽订立澶渊之盟C.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D.辽占据燕云十六州5.“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渡心。”(明朝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该诗反映的史实是()A.西汉初年放弃进攻匈奴,被迫和亲B

3、.宋辽订立澶渊之盟C.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偏安江南D.南宋灭亡,元朝统一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国,所撰燕宾馆诗中云:“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7.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是文职。忽必烈此诏旨在()A.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B.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弱军事力量C.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D.

4、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8.元朝行省是在中央派出机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任命行省官员遵循的原则是:“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属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朝()A.行省官员位高权重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9.宋朝王柏说道:“严不产米,其来已久。每视上游之商舟至否为之丰歉。”庄绰鸡肋编记载:“如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中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由此可知,宋朝()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0.北宋时期民间曾因为交

5、子无法兑换引发诉讼,后来政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革伪造之弊”。这表明()A.宋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纸币产生D.政府部分介入有助于金融稳定11.下表是根据宋史按籍贯统计的北宋入传(正传和循吏传)官员地域分布情况。据此可知()时间官员总数/人北方地区官员数/人南方地区官员数/人北宋前期32927851北宋中期429274155北宋后期300121179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渐进性B.北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C.北宋时期北方总人口数量日渐减少D.北宋后期官吏减少缓解了财政负担12.宋史食货志记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

6、,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A.钱庄盛行B.借贷流行C.租佃关系发展D.社会和谐稳定13.宋朝私人设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最多时达300多所,成为文人思想传承与交流的主要阵地,自由辩论的氛围空前浓厚。书院的大量出现()A.确立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格局B.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崇尚空谈C.说明宋朝官学发展严重滞后D.推动了宋朝理性精神的发展14.冯天瑜在中国文化生成史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有利于考试的实施纸上书写答卷,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科举

7、制形成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D.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15.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画家文同的名作墨竹图,他在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也以竹的品格来比喻文人的节操:“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朝文人画()A.注重展现作者的独特个性B.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D.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材料二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二人增加到三人。还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

8、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之外,还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是掌管财政的宰相,所以又称为使相。枢密使、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朝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政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摘编自日竺沙雅章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宋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君主独裁体制”是如何形成的?(8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是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儒家思想的演变”的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战国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战国时期儒学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唐代组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宗“灭佛”。(中国通史)从唐代儒、释、道三者地位的变化来看,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

10、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整理)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唐代、宋代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教师版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重文轻武B.强化皇权C.

11、分权制约D.控制地方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说明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是注重“预先防范”和“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分权制约,故C项正确;重文轻武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分散官职职权,不是强化皇权,故B项错误;控制地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宋初地方官通常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后来甚至出现了两年一任,不少大臣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然而宋廷却没有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对此,宋廷的考虑主要是()A.提高办事效率B.保证吏治清明C.防止地方割据D.精简官僚队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地方官的任期普遍不长,这反

12、映了朝廷对地方官吏专权的防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3.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太学三舍法。材料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C.变法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D.变法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王安石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所间隔的时间可以看出,王安石推行变法有些操之过急,导致广大百姓难以接受,这是其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4.史学界认为: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虽然经常发生冲突,但合作

13、交流、和平交往仍是主流。其中宋辽的长久和平关系开始于()A.北宋在边界设立榷场B.宋辽订立澶渊之盟C.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D.辽占据燕云十六州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故选B项。5.“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渡心。”(明朝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该诗反映的史实是()A.西汉初年放弃进攻匈奴,被迫和亲B.宋辽订立澶渊之盟C.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偏安江南D.南宋灭亡,元朝统一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是对南宋君臣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批判,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订立的,排除B项;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

14、,排除。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国,所撰燕宾馆诗中云:“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少数民族在其封建化过程中吸收了中原文化。无论是诗中的“菊花”,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女真族对重阳节和重阳节风俗习惯的重视,这是女真族吸收中原文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7.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

15、是文职。忽必烈此诏旨在()A.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B.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弱军事力量C.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D.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都一度被削去军权”,可知忽必烈此诏旨在实行兵民分治,削弱地方的军事力量,故B项正确;“管军官掌兵戎”说明军事并不都由中央控制,只是地方的军权要受中央节制,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8.元朝行省是在中央派出机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任命行省官员遵循的原则是:“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属中书省;三品

16、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朝()A.行省官员位高权重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行省官员的任命基本由中央掌控,这样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行省官员的地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元朝行政区划层级,无法得出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行省的官员任命而非疆域管理,排除D项。9.宋朝王柏说道:“严不产米,其来已久。每视上游之商舟至否为之丰歉。”庄绰鸡肋编记载:“如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中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由此可知,宋朝()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17、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C解析:宋朝关于粮食仰仗上游商船运输,平江、洞庭等地种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等记载,反映出宋朝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故C项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故B项错误;“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0.北宋时期民间曾因为交子无法兑换引发诉讼,后来政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革伪造之弊”。这表明()A.宋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纸币

18、产生D.政府部分介入有助于金融稳定答案:D解析:北宋设立“交子务”是为了革除交子被伪造的弊端,由此可知政府的介入有助于稳定金融秩序,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11.下表是根据宋史按籍贯统计的北宋入传(正传和循吏传)官员地域分布情况。据此可知()时间官员总数/人北方地区官员数/人南方地区官员数/人北宋前期32927851北宋中期429274155北宋后期300121179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渐进性B.北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C.北宋时期北方总人口数量日渐减少D.北宋后期官吏减少缓解了财政负担答案:A解

19、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入传的北方地区官员数逐渐减少,南方地区官员数逐渐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A项正确;表格信息没有强调北民南迁对南方开发的作用,故B项错误;表格数据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南北方入传官员人数的对比,无法得出北方总人数减少的结论,故C项错误;表格信息没有反映官员人数对财政的影响,故D项错误。12.宋史食货志记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A.钱庄盛行B.借贷流行C.租佃关系发展D.社会和谐稳定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可

20、知体现了农民有收成后还公私债务的情境,说明当时借贷流行,故B项正确。13.宋朝私人设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最多时达300多所,成为文人思想传承与交流的主要阵地,自由辩论的氛围空前浓厚。书院的大量出现()A.确立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格局B.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崇尚空谈C.说明宋朝官学发展严重滞后D.推动了宋朝理性精神的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书院的大量出现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自由辩论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推动宋朝理性精神的发展,故选D项;两宋重文轻武格局的出现与当时的统治政策有关,与书院的大量出现无关,排除A项;书院的大量出现并不一定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和官学发展严重滞后,

21、排除B、C两项。14.冯天瑜在中国文化生成史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有利于考试的实施纸上书写答卷,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D.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即为制度创新助力,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对科举制的影响,不能体现促进中国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科举制产生于

22、隋朝,它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技术进步不是科举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15.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画家文同的名作墨竹图,他在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也以竹的品格来比喻文人的节操:“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朝文人画()A.注重展现作者的独特个性B.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D.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答案:D解析:文人画体现了作者的品格和节操,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中央

23、机构示意图材料二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二人增加到三人。还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之外,还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是掌管财政的宰相,所以又称为使相。枢密使、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朝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政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摘编自日竺沙雅章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1

2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宋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君主独裁体制”是如何形成的?(8分)参考答案:(1)特点:宋朝宰相只是众多高级官员中的一类,而不是总领百官之长;权力被分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2)影响:增加了决策部门及决策者的数量,达到互相制衡、加强皇权的目的;能集思广益,但也会降低行政效率;分权过细,导致官员数量大增,国家财政支出增加;官员在处理政务时难以全面掌控,如未能有效地沟通和合作,政策便难以施行。(3)形成:中央各常设机构直接听命于

25、皇帝;由于掌管各种政务的官员职级相同,部门之间如有冲突,需要君主介入或仲裁,这就提高了君主在日常决策过程中的地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是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儒家思想的演变”的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战国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战国时期儒学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唐代组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宗“灭佛”。(中国通史)从唐代儒、释、道三者地位的变化来看,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

26、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整理)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唐代、宋代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参考答案:(1)战国组:结论不成立。材料表明的是儒学的学术地位,结论表明的是儒学的政治地位,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另外,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崇尚武力,儒家思想主张“仁”“礼”,所以未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唐代组:结论成立。材料表明唐代统治者因个人好恶影响了佛教和道教的政治地位,但儒学未受明显影响。另外,儒家经典是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比较稳固。宋代组:结论不成立。材料表明宋代具有尊师传统,结论是中国古代都有尊师传统。结论具有一般性的意义,材料论据不够充分。另外,从史学研究方法来看,孤证不立。(2)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立”的政策,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其政治地位比较稳固。宋代,程颐等人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创立了理学。第 12 页 共 12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