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班级_ 姓名_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3梳理课文情节,把握叙事线索。课前学习任务回顾陶渊明的相关信息,搜集关于桃花的诗词。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_(朝代)诗人。一名潜,字_,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_”。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写作背景。本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
2、)。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备受剥削和压榨。东晋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事件激起了陶渊明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但他不愿干预这种现状,于是借助文学创作来抒发情怀,撰写此文,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3知识链接。记“记”是记载、描写事物的文字。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三种。碑记是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
3、文体裁;杂记是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二、合作探究1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1)听桃花源记的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停顿处,可根据范读音频在课本上做标记。(2)自由朗读,通过把握语气和句式的特点,感受音节的强弱、徐疾等变化。2疏通文意。(1)理解并掌握桃花源记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合作,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如果还有疑难,可以在全班提出,由老师或其他同学补充。3梳理情节,把握线索。梳理课文情节,明确故事线索。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线索:_本课小结课后任务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