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第2课时)班级_ 姓名_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大道之行也,体会课文的句式特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3初步理解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课前学习任务和同桌比赛诵读桃花源记。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知识链接。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昔者仲尼与于蜡(zh)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
2、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这番言论。二、合作探究1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体会句式特点。听大道之行也的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把握朗读节奏。可根据范读音频在课本上做标记;自由朗读,感受语气和语调的变化,读出课文的层次感,体会课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2疏通文意。(1)理解并掌握大道之行也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如果还有疑难,可以在全班提出,由老师或其他同学补充。3划分结构层次,了解儒家的社会理想。(1)结合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结合译文,先说结构的特点,然后划分层次,最后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结合社会背景和课文内容分析问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先独立思考,再交流答案,最后梳理整合,派出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4思考“大同”社会的积极意义。(1)“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进一步说明。(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试举例说明。(回顾桃花源记中对世外桃源的相关描写,再对比两篇文章,找到相似的地方。小组合作讨论,教师补充。)(3)“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本课小结课后任务1背诵大道之行也。2积累礼记中的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