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101.63KB ,
文档编号:7526738      下载积分:12.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52673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 6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 6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1、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1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归故园朱庆馀桑柘骈阗数亩间,门前五柳正堪攀。尊中美酒长须满,身外浮名总是闲。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描写了树木繁茂、清幽静谧的田园景象。B.颔联写诗人樽中美酒常常盈满,实属人生一件快事,全然不把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事放在心上。C.诗歌符合古体诗对仗的要求,颈联中“竹径”对“柴门”,“有时”对“无事”,形式整齐且富有音韵美。D.

2、这首田园诗选用“桑柘”“美酒”“竹径”“柴门”等典型意象,渲染了田园生活的清幽、闲适。2有评论者将朱庆馀的诗风归于“清新雅正”门下,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水西亭书事曾巩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岸尽龙鳞盘翠筱,溪深鳌背露晴沙。陇头刈麦催行馌,桑下缲丝急转车。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注】本诗写于作者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期间,西亭为作者任职时所建。翠筱:翠竹。馌: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缲丝:煮茧抽丝。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一番雨”催熟“林间杏”,既点出节令,又寄托诗人的情感,读来饶有意趣。B.次句写水上花开,用语虽简

3、,却既能突出水西亭的优美环境,又暗含诗人的欣喜之情。C.“溪深鳌背露晴沙”一句表现的意境,与杜甫登高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类似。D.诗歌前两联写美景,后两联写农事,叙写内容的变换有利于表现诗人丰富的形象特征4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都写到刈麦场景,但所写的内容和所引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艾可叔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注艾可叔,南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投簪:“簪”,固冠用的簪子;借代弃官。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4、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船在水中的进退两难暗示自己仕途的进退两难,虽然老迈但赤诚之心没有改变。B.颔联借用陶渊明和张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终究不愿入仕元朝。C.颈联写人身处穷困、地位低下却无忧是因能坚守道义,遭遇流离时最幸运的是没做官。D.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他借此诗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6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与本诗中的“岁寒谁似东篱菊”,都写了“菊”,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注冶(y)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兴废:国家兴亡。人事:人的作为。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的是晨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B.首联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C.颔联写景,不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是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情感。D.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国家兴亡,源于人事!8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说法

6、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鹧鸪天博山寺作辛弃疾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注】该词作于词人40岁左右遭谗落职之时。语出世说新语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语出扬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权贵之意。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开篇不凡,以抒情、议论起,“厌”字显示出词人流连周围的山水时间之多。B.词人用庄子里的典故,表达要安于平淡的生活,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怨辞反说。C.下片表

7、明自己不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人生历尽世事,还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D.本词含蓄抒情,借典抒怀,风格超然闲逸表明归隐之由、归隐之乐。10本词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词分析。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诗歌符合古体诗对仗的要求”错。这是一首近体诗,属于七言律诗。故选C。2答案:清新自然的语言。语言平易晓畅、清新自然,“间”“前”“总是”“有时”等词读来毫无晦涩艰深之感。清幽淡雅的景色。选择“桑柘”“柳”“竹”“柴门”等田园意象,渲染了田园环境的清幽静谧、闲适淡雅。闲适高雅的情趣。在对田园生活平淡的闲吟中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忘却世俗烦扰的豁达心境,以及对

8、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清新自然的语言。语言平易晓畅,清新自然,崇尚清淡,少有华丽辞藻,清新淡雅。“间”“前”“总是”有时”等词对现实事物作客观细致的描绘,笔触精准真切,细腻深刻,读来毫无晦涩艰深之感。清幽淡雅的景色。选择“桑柘”“柳”竹”“柴门”等田园意象,进行书写,诗人体物于微,多有闲逸之心,这些意象往往连缀而成清幽、淡远之意境,渲染了田园环境的清幽静谧、闲适淡雅。闲适高雅的情趣。诗中“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意思是有时让风代替主人清理竹林小径,因为没有事情所以柴门常常紧闭。诗人“关闭柴门”的原因是无事,无事即无纷扰

9、得失。在对田园生活平淡的闲吟中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忘却世俗烦扰的豁达心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3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分析有误,诗歌前四句为一层,主要描绘水西亭周围优美的景色。首联写雨过杏熟,风来荷开,既交代节令,为下面写农忙景象作铺垫;又寓情于景,含

10、蓄表露诗人欣喜自得的心情,为结尾的“向人夸”张本。颔联紧承首联,放开视野,描绘水西亭周围的优美景色河岸、苍松、翠竹、溪水、小洲、晴沙,这些景物渲染出乡村秀美宁静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面对自己治下安宁乡村的欣喜自得之情。因此,第四句“溪深鳌背露晴沙”所表现的意境,应当是秀美宁静的,它与“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一句所表现的冷清萧瑟意境是不同的。故选C。4答案:曾诗只写麦收季节农家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作为地方官忠于职守、督劝农桑的自豪;白诗还写麦收时农人的辛劳和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不事农桑却生活无忧的愧疚。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

11、度的能力。试题将两首诗比较的范围限定在“刈麦场景”的“内容和所引发的情感”,这样设题有利于增加考查的具体性和针对性,避免考生套话答题。答题时,考生应紧扣“刈麦场景”这一要求,先梳理内容的不同,再分析情感的不同。本诗中,写“刈麦场景”的诗句只有一句,即“陇头刈麦催行馌”;而观刈麦中,描写“刈麦场景”的诗句较多,表现的内容也较复杂。此时,考生要懂得根据题干中“不同”这一要求,先确定“陇头刈麦催行馌”所写内容就是“忙”,然后再由此倒推观刈麦所写的内容除了“忙”,还有哪些内容。观刈麦一诗中,“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是写“忙”,但此外还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刈麦的“辛劳

12、”,用“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写农民的生活之苦。因此,两诗在内容上的不同,指的应是曾诗只写刈麦之“忙”,而白诗还写了农民的“辛劳”和“困苦”。梳理出内容的不同之后,就可以据此分析情感的不同。试题设问用“所引发的”来提示情感的范围和内容,意思是考生所要回答的情感,是由“刈麦场景”出发的,应联想到与“刈麦场景”有关的人、事,要将情感对象扩大到刈麦的农民及农村等,所归纳的情感才是完整正确的。结合全诗内容可以发现,曾诗写“刈麦”,意在写农民丰收、农村安宁;白诗写“刈麦”,意在写农民辛劳困苦,农村税负不合理。由此就可以归纳出诗人的情感应是:曾巩为农民丰

13、收、农村安宁而喜悦自豪,白居易同情农民的辛劳困苦,并为官员不事农桑却生活无忧而愧疚。5答案:D解析:“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错,借此诗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以及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故选D。6答案:同:两句中的“菊”在意义上都指向隐居。异:归去来兮辞通过描写小院中依旧保持原来风貌的菊花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抒发了自己抵家归隐时的欣喜;本诗则通过“东篱菊”表现了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解析:本诗“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意思是,岁寒时节只有菊花盛放,让人日日欣赏留连。“东篱菊”典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代指隐居;结合作者生平思想和“投簪”“借代弃官”

14、来理解,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借“东篱菊”表现了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代指隐士所居。“松菊”象征着正直与高洁,是陶渊明正直、高洁形象的代表;松菊犹存,以喻坚芳之节仍在。诗人借“松菊犹存”表达自己坚贞的节操,抒发了归家时的喜悦之情。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不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错误。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

15、,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故选C。8答案:前两联只点出了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的缘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所写的内容并不是言之凿凿的历史事实。最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国家兴亡源于人事的主旨。而“人事”并不指向具体的历史事实,却又能够让人明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写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

16、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前两联只点出了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的缘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所写的内容并不是言之凿凿的历史事实。“兴废由人事,山川空

17、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最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国家兴亡源于人事的主旨。而“人事”并不指向具体的历史事实,却又能够让人明白。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风格超然闲逸

18、表明归隐之由、归隐之乐”错误。表面上是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故选D。10答案:最后两句说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意托于松竹花鸟,表明守君子之志的意向,其中也包含着词人对仕途人情的畏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意思是说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松竹”“花鸟”表明了作者的志向与高洁追求,只有他们

19、不会让作者伤心失望。以欣喜松竹花鸟,体现归耕林泉的激情雅趣。篇末承转,说明人世无君子可处,只好与松竹花鸟为友,无奈兼以自我开脱,表明守君子之志的意向,其中也包含着词人对仕途人情的畏戒。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2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金陵怀古(其三)王安石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酶一缸。【注】圣,指宋太祖赵匡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长江和山峰,显示了金陵险要的地理位置。

20、B.颔联叙写赵匡胤从中原南下,在金陵一战中荡平群雄,最终获取胜利。C.颈联描写赵匡胤据守金陵后,宋朝“王气”黯然而收,营造一种苍凉的氛围。D.尾联感慨废陵中只剩下随葬的冠剑,谁会再因此落泪,以酒祭奠他们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建康:今南京。致道:史正志,字致

21、道,时为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喷霜竹:指吹箫。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宝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遂不能再得。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类似戏谑之笔。B.上阕四、五两句,通过反问,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感叹曾经的虎踞龙盘之地,而今却缺少如龙似虎的人才,只留下让人不禁悲凉的景象。C.上阕“柳外”五句,写形写声,层次井然,以悲景衬

22、悲情;下阕最后两句,都是虚笔,遥想明朝长江卷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似在暗指南宋危机重重。D.辛氏此词乃吊古伤今的典型之作。写景时,感情极其饱满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全诗设置了三个问句,强化了情感,也深化了主旨。4辛弃疾好用典故,此词可为明证。诗中典故有哪些?如何借此表现主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喜雨曾巩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注】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灵湫:深潭,大水池。古时以为大池中往往多灵物。瓯窭:狭小的高地。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3、 )A.首联“徇”是谋求之意,“偷禄”是尸位素餐之意,这里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便心忧百姓生计。B.颔联写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已经实现。6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将进酒小梅花贺铸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

24、人闲?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注】浆:茶水。六国:指秦末趁乱复起的齐、楚、燕、韩、赵、魏。三秦扫:指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后来在名相张良的劝说下,入世辅佐太子刘盈。裂荷焚芰: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接武:犹言接踵。武,足迹。曳长裾:指依附于王侯权贵。高流:这里指好饮酒的高洁名士。二豪:指刘伶酒德颂中拘泥礼教、死守礼法的贵介公子和绅处士。数:这里有赞成之意。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六

25、句,由城下路上风露凄凄及岸头沙边蒹葭苍苍的景象,联想到古今变化,尽显词人内心的黍离之悲。B.虽然关开关掩、朝代更迭,然而长安道上还是挤满了人渴马饥的执迷不悟之人。上片用一问句收束,读来不禁让人感慨唏嘘。C.下片连用“裂”“焚”“接”“曳”几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极力展现的是商山四老向往入世的情态。D.本词怀古伤今,所涉史实和人物不仅数量多,且时间跨度也极大,写法明显有别于针对单个历史事件或人物抒发感慨的作品。8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

26、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注】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9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哀婉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B.“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生动形象,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C.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不待天明尽北飞”写出了大雁急切北飞的心情,流露出对大雁只需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的羡慕。D.“此夜曲中闻折柳

27、”,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古人送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相赠,以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古诗中不乏其例。E.春夜闻笛中一、二句写寒山笛声,三、四句写大雁北飞,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人唤春归开始,以雁尽北飞作结,形象跳跃,寄寓得体,委婉而有新意。10春夜洛城闻笛和春夜闻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能力。C.“颈联描写赵匡胤据守金陵后,宋朝王气黯然而收”错,这万里东下的长江和高入云间的天阙山的双峰,一向都是据守金陵者的天然屏障,但在五代十国的群雄角逐中,胜利者终归于从中原南下的赵匡胤。这

28、时割据者在金陵的“王气”就黯然而收,只剩下萧飒的寒风吹拂着佛寺的僧窗了。选项张冠李戴,宋朝应为南唐金陵。故选C。2答案:金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赵匡胤仍能在群雄争霸中攻下金陵,表达了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的功勋的赞美之情;对南唐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仍被灭国的惋惜之情,并以此来告诫统治者要积极作为;借对自然风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物是人非,人事已变,繁华易逝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长江和山峰,显示了金陵险要的地理位置。颔联“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叙写赵匡胤从中原南下,在金陵一战中荡平群雄,最终获取

29、胜利。这万里东下的长江和高入云间的天阙山的双峰,一向都是据守金陵者的天然屏障,但在五代十国的群雄角逐中,胜利者终归于从中原南下的赵匡胤。颈联“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描写赵匡胤中原南下后,南唐“王气”黯然而收,营造一种苍凉的氛围,只剩下萧飒的寒风吹拂着佛寺的僧窗了。尾联“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酶一缸”感慨废陵中只剩下随葬的冠剑,谁会再因此落泪,以酒祭奠他们呢?人们有时还可以从那些小朝廷君王的陵墓里找到一些随葬的冠剑,但没有人会为他们泪沾冠缨,以酒祭奠了。3答案:C解析:“都是虚笔”表述有误,“江头风怒”是写实,“朝来波浪翻屋”才是写虚。4答案:借谢安之典,说自身之悲,自己和谢安一样,

30、曾经建功立业,如今却都被闲置,不能博取功名,只能蹉跎于棋局之中,只能将功名都付与儿辈,不过是无奈之举和激愤之言。宝镜难寻,虽愿意披肝沥胆,坦诚相见,但苦于宝镜已丢,忠心难鉴。借此典暗示了知音难觅、明主难遇之意。解析:用典无非两类,用古诗或用故事,这里均属后者,而且在注解中都有说明。用典的好处在于加强文化底蕴和增添文学色彩,以简胜繁,以名喻凡,借古人故事,说今人时事,以实现现实中抒情说理的效果。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已经实现”错误。“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故选D。6答案: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

31、计,这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令诗人欣喜不已。这种“喜”正是儒家“富民”“足民”“制民之产”思想的体现。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始终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儒者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到诗歌中找到诗人“忧喜”的内容,然后结合儒家情怀进行分析。先看“忧”的内容,由“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可知,诗人一登官位就心怀百姓之忧,“长人忧”即“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关心百姓生计”,而儒家提倡“有为”,爱民治国,积极入世,把百姓、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所以

32、曾巩的“忧”体现的就是儒家的这种情怀。再看“喜”的内容,由颈联“更喜”可知,颔联“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也是喜的内容,“蚕初茧”“麦已秋”意味着丰收在望,这是一喜。颈联“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是喜雨之及时,让“菽粟非虚祷”,可以想见“瓯窭果满篝”,这是为百姓的丰收和即将带来的生活富足而喜;儒家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富民”“足民”“制民之产”,只有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曾巩的“喜”体现的正是儒家的这一理念。综合来看,曾巩无论是“忧”还是“喜”,都是以民为本,都是与百姓相关,可以说“尽显儒者情怀”。7答案:A解析:“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不符

33、合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8答案:对历史永恒变迁的感慨:古人的坟墓变成了今人的耕田,昔日的江河流水如今变成了村落,社会历史处于永恒变化之中。对热衷权势、争名夺利者的批判嘲讽:长安道上人来人往,不慕荣华的商山四皓也忙不迭地到侯门居住。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襟怀的赞美:高士痛饮,悟到酒中情趣,释其悲愤,深入安稳醉乡,隐干济之才,外生死,忘名利。解析:上片“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句收尾,是对前句描写的长安道上的人的评论。函谷关是进入长安的必由之路,关开关掩,改朝换代,然而长安道上还是充满了人渴马饥的执迷不悟之徒。用一问句收束,讥讽之意自见。下片前面的“初”字、“遗”字和后面的“裂”字、“焚”字、“接”字

34、、“曳”字,生动准确,相映成趣,既达到嘲讽的目的,也显示了词人的幽默感。不加评论,而这般欺世盗名的人物的丑态自然如在眼前。“高流”以下,正面结出本意。末三句是说,酒徒既忘生死、忘名利,那么公子、处士这二豪最初不赞成刘伶那位先生,没有人会去计较这些。肯定阮、刘等,也就是否定“长安道”上的“倦客”“裂荷焚芰”的隐士,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襟怀。9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清晰”说法不正确,“暗”有断续、隐约之意,笛声不知从谁家飞出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E.“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错,运用

35、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为实景,后两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为虚景。故选AE。10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李白诗中的“曲中闻折柳”,李益诗中的“吹笛唤春归”,“大雁尽北飞”都表达回乡的渴望。不同点:李益诗比李白诗感情更复杂。对大雁北归的自由的羡慕。诗人想归而不得归的愁怨。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重回仕途的春天。诗人作为一名迁客,看到春到大地却不暖人间,朝廷的恩赦并没有随自然的春天一同到来,含有不尽的怨望,难言的惆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李白的诗歌

36、写“此夜曲中闻折柳”,“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借助“折柳”习俗表达思乡;尾联“何人不起故园情”则更是直抒胸臆。李益诗歌写“寒山吹笛”,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而“雁”的意象更体现思乡之浓,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借助大雁表达

37、渴望回到家乡。不同点:李益诗比李白诗感情更复杂。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却与自己无关。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3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邻女东窗海石榴李白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38、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勾勒出一幅“花面交相映”的美丽图景。B.海石榴不管是外形还是内在品质都可称得上是世间珍品,鲁女是喜欢它的。C.第五句正面描写海石榴,第六句中“落日”“好鸟”侧面衬托海石榴的美好。D.诗歌以诗人伸长脖子痴痴望着鲁女的“金扉”作结,卒章显志,富有韵味。2有人认为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也有人认为主要是赞鲁女,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寄元宗简张籍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3下列对这首诗的

39、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秋”点明时间,用“风雨”点出环境,以“羸病起”表明了自己的状态。B.三、四句是景物描写,写竹影疏涩、榆叶飘落,“冷”和“暗”字凸显了环境的凄清。C.五、六句写小路上掉下了许多果子,墙角里有蝉蜕下的壳,照应了前面“风雨”二字。D.七、八句写诗人外出,但家人以其病方愈阻拦,只好回家静坐思念朋友,“闲思”实不“闲”。4本诗最后两句富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凌云高处刘过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注】刘过(11541

40、206),南宋文学家。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摄衣登楼,既是对诗歌题目的照应,又是下文所见所感的缘起。B.颔联以“转毂”喻天地运转,以“虚舟”喻身世沉浮,贴切形象,内涵丰厚。C.颈联描绘了草木湿润、山川辽阔的深秋景象,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D.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手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层次分明,意境高远。6尾联两句“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

41、酒杯。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对于现实观照的结果。8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阅

42、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哭孟郊贾岛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议论,赞誉友人虽死,但其声名将万古流芳。“多应”为揣想之词。B.颔联感慨友人生活之凄苦与仕途之坎坷,“林泉”暗示了友人品行高洁。C.颈联上句叹息友人坟墓在喧闹之地,下句叙写友人诗作生前就已流传海外。D.全诗语言朴素,感情深沉,叹惋与赞赏并发,寄寓了对亡友的深切同情。10本诗尾联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一二两句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错,“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意思:

43、美丽的山东女郎的窗下种植了一株世上罕见的海石榴。所以,一二两句是记叙,没有描写和议论。B.正确。C.“落日“好鸟侧面衬托海石榴的美好”错,“落日好鸟归”意为:黄昏时候鸟儿纷纷回到树上的巢穴。“落日”没有从侧面衬托,只是交代了鸟儿归巢的时间。D.“卒章显志”错,诗歌的结尾是说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长脖子看望你闺房描金的门窗,并没有直接点明诗歌的主题。故选B。2答案:示例一: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1)全诗始终围绕海石榴来写,前两句总写海石榴是珍稀品种,第三至六句分别从色泽、香味两个方面正面描写石榴花,七八句写诗人希望成为石榴花枝的愿望,最后两句写诗人想要攀折石榴花枝而又“无由”的感慨

44、。(2)整首诗中,海石榴是主体,是实写;鲁女是陪衬,是虚写。示例二:此诗主要是赞鲁女。(1)全诗始终围绕鲁女来写,前两句总写鲁女倚立在东窗旁欣赏海石榴,第三至六句分别从色泽、香味两个方面正面描写石榴花,暗寓鲁女丽质脱俗,七八句写诗人希望成为石榴花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最后两句写诗人无法实现和鲁女一起攀折石榴花枝的惆怅。(2)整首诗中,诗人写石榴花是为了衬托鲁女的美好,表达诗人对鲁女的爱慕之情。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认为“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也可以认为“此诗主要是赞鲁女”,只要自圆其说即可。如果认为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理由如下:前两句中“海榴世所稀”,是说这株海石榴世上稀少罕见,“

45、稀”总写海石榴是珍稀品种;第三至六句意为:即使是映照绿水的珊瑚也没有石榴的绿叶滋润。海石榴散发的清香随风飘洒,黄昏时候鸟儿纷纷回到树上的巢穴。这四句分别从色泽、香味两个方面正面描写石榴花;八句“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意为:我愿意变为海石榴树上那朝向东南的枝条,低低地垂下,时时牵拂你的绣花衣裙。这两句写诗人希望成为石榴花枝的愿望;最后两句,意为: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长脖子看望你闺房描金的门窗。写诗人想要攀折石榴花枝而又“无由”的感慨。整首诗中,海石榴是主体,是实写;鲁女是陪衬,是虚写。全诗始终围绕海石榴来写,所以,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如果认为此诗主要是赞鲁女,理由如下:前两句

46、“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意为:美丽的山东女郎,她的窗下种植了一株世上罕见的海石榴。总写鲁女倚立在东窗旁欣赏海石榴;第三至六句意为:即使是映照绿水的珊瑚也没有石榴的绿叶滋润。海石榴散发的清香随风飘洒,黄昏时候鸟儿纷纷回到树上的巢穴。这四句分别从色泽、香味两个方面正面描写石榴花,暗寓鲁女丽质脱俗;七八句“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意为:我愿意变为海石榴树上那朝向东南的枝条,低低地垂下,时时牵拂你的绣花衣裙。这两句写诗人希望成为石榴花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最后两句,意为: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长脖子看望你闺房描金的门窗。写诗人无法实现和鲁女一起攀折石榴花枝的惆怅。整首诗中,诗人写石榴花是为了衬托鲁女的美好,表达诗人对鲁女的爱慕之情。全诗始终围绕鲁女来写,所以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但家人以其病方愈阻拦”错。根据“延瞻游步阻”可知,应是看到的各处衰败的景象打消了诗人外出的念头,而不是家人阻拦了诗人的行为。故选D。4答案:前句从对方写起,推己及人,写朋友所处的环境也是如此;与标题中的“寄元宗简”形成照应,使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