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校本六年级上册3 古诗三首基础平台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移舟泊烟渚 (zh zh) 卷地风来忽吹散(jun jun)清风半夜鸣蝉(cn chn) 路转溪桥忽见 (jin xin)2. 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后完成下列练习。(1)说说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闻的小块陆地) B.日暮客愁新(客人)C.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D.旧时茅店社林边(往日)(2)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C.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和“旧时
2、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的一句是( )。A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根据情境或诗意,填写诗句。(1)望着大雨过后的望湖楼,我不禁想起了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 。”(2)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 。(3)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 。5.回顾内容,补全句子。宿建德江描写的是(地点)(时间)的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季节)(地点
3、)的雨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季节)(时间)乡村的景色。这三首诗词均是描写景物的名篇,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能力舞台6.联系背景资料想开去。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背景资料:写这首诗时,孟浩然离开家乡去洛阳,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词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景资料: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时,看到月夜下的乡村景色,写下此词。交流分享: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夜晚的月色,它们表达的感情相同吗?和小伙伴们讨论一下,并说明理由。 拓展擂台7.对比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4、白雨跳珠乱入船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这两首都出自宋代诗人苏轼之手,请你将两首诗中的对偶句分别摘录下来。 ,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 饮湖上初晴后雨(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把雨比作_。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_)。A悲伤 B平静 C喜悦 D焦急(3)对比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先雨后晴,饮
5、湖上初晴后雨是先晴后雨。C.这两首诗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以人喻景,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以景喻人。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写了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8.古人写诗作词时常常引用“月亮”这一意象,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表现为乡思、别离、隐逸、幽怨、闲愁、相思等不同类型。给下列带“月”的诗句选择正确的意象类型。A.魂牵梦绕的乡思 (1)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B.苦闷难驱的闲愁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闲适清淡的隐逸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缠绵难舍的别离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教师评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