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备课组成员备课日期课 题21.古诗词三首课 型授课日期2024学科素养文化自信:能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和韵味。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有感情背诵古诗。语言运用: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两首诗的意思。思维能力: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两首诗的不同画面,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有动有静。审美创造: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尝试迁移仿写。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和韵味。2.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两首诗的意思。3.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两首诗的不同画面,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有动有静。4.对比阅读两首诗,能找出相同点和不同
2、点,联系创作背景,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有感情背诵古诗。5.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尝试迁移仿写。情境创设你作为导演,要为拍摄古诗词里的四季纪录片做筹备工作。实践活动了解三首诗词中的四季之景,把景语中的情语表达出来。教学准备1.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和韵味。2.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两首诗的意思。3.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两首诗的不同画面,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有动有静。4.对比阅读两首诗,能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创作背景,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有感情背诵古诗。5.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尝试迁移仿写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两首诗的不同画面;在感悟诗人心境的基础上,有感情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尝试迁移仿写。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大意1.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短短几十字的古诗,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画面,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21课,学习其中的两首古诗,感受人与自然的相映成趣。一首是五言律诗山居秋暝(齐读题),另一首是绝句枫桥夜泊(齐读题)。2.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绝句,律诗却是第一次见呢。律诗也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诗限定八句,每句五个字就是五言律诗,七个字就是七言律诗。四行诗句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
4、联、尾联,除此之外,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很有讲究呢。除李杜外,属王维的五律最好,山居秋暝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3.课前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读过了这两首诗,谁来读,想读哪首就为我们读哪一首。4.同学们通过预习读准了字音,读出了古诗的节奏,诗旁的注释看了吗?你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那你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5.小结:看来,通过预习,同学们都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对古诗的意思也大致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深入研读这两首诗。二、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渗透学法1.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这两首诗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画面呢?2.我们先来品一品第一首山居秋暝(1) 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山居
5、秋暝”描绘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解读诗题)(2) 王维把这座山叫作什么山?(空山)“空山”真的是空的吗?你从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又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想象描述出具体生动的画面,并读一读对应的诗句。空山中,不光有美景,还有谁?(浣女、渔夫)他们又在做什么,说什么呢?(“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不见其人,先闻其声。)(3) 让我们把画面连起来看,画中的景有静,也有动呢!说说哪些是静态,哪些是动态的。这样动静结合,就让我们觉得这幅画更美,景色更迷人了。(4) 谁能把整首诗再来读一读,读出画面感。(静态可读得舒缓一些,动态的可读活泼,声音响亮明快些。)(5) 在不知不觉中,作者描绘了
6、这么多美景,原来“空山”不空呀,那为什么王维把它叫作“空山”呢?(空旷、悠闲)在他的诗中,多次用了“空”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6) 王维喜欢这座“空山”吗?你怎么知道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补充背景:写这首诗时,王维已归隐山林。诗中描绘的,便是他归隐在辋川别墅时所见到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王孙自可留”原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贵族子弟)出山入仕,而王维却偏偏?(留在山中)“山中”和“朝中”他选择了?是呀,远离复杂黑暗的官场,选择与明月、青松、碧水、清莲等美好的事物为伴,选择洁身自好的山中隐居生活,
7、多么的悠闲自在呀!(7) 你能把诗人享受隐居生活的惬意读出来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8)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在学习山居秋暝时,先从诗题入手,知道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再细细读诗,找出诗中有哪些景物;接着发挥想象,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最后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心境,有感情读好这首诗。你能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学枫桥夜泊吗?3.品读枫桥夜泊(1) 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每人说一点。(2)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补充。师相机点拨。哪些景?什么样?动态静态?(引导学生描述出凄凉的画面)补充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愁”。你觉得诗人在愁什么呢?(心系国家安危;思乡;飘零无
8、所归依的忧虑)(3) 你能读出诗中的“愁”吗?读出你的感受。三、对比读诗,配乐吟诵,体会诗情1.对比读读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全班交流。(1) 相同点。时间(秋天晚上);地点(郊外景色);有动有静(2) 不同点。傍晚和深夜;月当空和月落;初秋清爽宜人和深秋寒霜满天;喧闹和乌啼;留和愁2.同样都是秋天的晚景,因为诗人心境不同,看到的画面完全不同,诗中的情感便自然不一样了。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呀!3.(配乐)有感情吟诵两首诗。四、动静相宜,迁移写法,生趣盎然1.刚才我们在找两首诗的共同点时,已经有同学发现诗人对于诗中景物的描写有动,也有静。以动衬静,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就会显得
9、栩栩如生了。你能试着用上“动静结合”的写法,也来写一段景物描写吗?2.出春江水暖图。生说,师点拨。 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咱们将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咱们先来读一读单元导读页上的这句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从“四时景物皆成趣”这句话我了解到这个单元的课文描写的是不同的景物。作者介绍。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动静结合 寄情于诗 枫桥夜泊 作业设计(1)背诵山居秋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2)背诵、默写枫桥夜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低阶目标:感知文本、熟读成诵(自学)扫清生字障碍,重点关注“榆、畔、聒”和多音字“更”的读音。2
10、.中阶目标:想象画面,理解词意(会学)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千帐灯”“聒碎”等想象画面,领悟作者思乡情怀。3.高阶目标:体会情感 感受写法(学会)体会情感,四本节课重点实现的目标之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独立借助注释,查找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读懂诗词大意,想象意境。教学难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感情。教学过程一、诵读诗词,感受韵律美1.对课前学习的回顾,同学们通过预习,整首词都能读准了吗?先来听老师读一读,在听得过程中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老师范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好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感,做到声断气连,重音押韵。2.听完老师朗读,试着划分
11、节奏。指名个别同学读准这首词。3.将生字词教学嵌入当中,重点关注“榆、畔、更、聒”。对多音字“更”的教学。4.全班同学把词的字音读准,读出节奏。二、师生共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意,想象画面1.同伴共学,词义说出来借助注释,先和同桌一句一句地说出意思,再全班交流。教师渗透理解古诗词的方法:调串法、增补字词法、联系上下文等。 其中“身向榆关那畔行”这一句中,学生借助注释知道“榆关”是山海关还不够,在此补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山海关在哪里,出示图片,依山傍海,是古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夜深千帐灯”可以联系文中插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夜晚,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十分壮观。
12、“风一更,雪一更”,使用工具书,出示“更”读第一声的三个读音,学生辨析选择,知道“更”在这里表示时间。“聒碎乡心梦不成”,“聒”指的是声音嘈杂,增加词串,“乡心”联系下句明白“乡”指的是故乡北京。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加上多次诵读,读懂了词的大意。2.想象画面,走进诗境任务1: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静静地在文字中穿行。用笔尖在文字中移动,把最有画面感的字词圈画出来,想象当时的场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任务2:老师在黑板上布置山峦起伏的边塞场景。让学生把找出来的最有画面感的字词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可以提示:怎样的山啊?怎样的水啊?看
13、到了大队人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申请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照应着无眠的人。任务3:配乐诵读,争取背诵:此时的诵读,就读出了画面之美,读出了情思,读入了学生的心田。三、体会情感,感受写法任务1:纳兰性德这么想家,为什么不回去呢?在课前找到的作者资料里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纳兰性德的身份,他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自由饱读诗书,还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是皇帝非常器重的君臣。任务2:配乐吟诵。把他身兼重任,责任如山,不得不离别,以及他对家乡万般不舍,都融在这首长相思里了。任务3:那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表现出来的呢
14、?是抓住了词中的“山、水、风、雪、灯”这些景物,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二次备课教师组织学生边读上阕边想象“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讨论交流:词人“身”在何处?思考为什么强调“身”?预设: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点拨:点明行进的方向,突出了身心分离之苦。板书设计 长相思 思乡 方法 寓情于景作业设计诵读长相思及其他纳兰性德的诗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五年级的学生人生经历较少,如何让他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揣摩情感,这是最为困难,也是最为关键的。所以我在教学时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听他心灵深处的声音。教学山居秋暝枫桥夜泊时我分三步走,一步一个台阶,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维
15、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一步,交流对作者的认识和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意;然后是题目,从题目中感受时间地点意境,整体上把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感受意境的美。第二步,自读自悟,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创设班内交流的氛围,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刻感受。最后借助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人洁身自好的品质。抓住关键词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悟诗歌的灵魂。最后也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诵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长相思的时候,我注重学生边读边想象,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借助图片和音频帮助学生想象画面。借此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朗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第11页,共11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