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7 ,大小:417KB ,
文档编号:756091      下载积分:3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5609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为本站会员(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

1、12.12.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会认“乃、票、亥”等 5 个生字,会写“祭、乃、熏”等 8 个字,能背 诵三首古诗。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知道诗的大意。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古诗,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知道诗 的大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知道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利用注释,了解大意 1.关注诗题。 (1)导入新课,引出三首诗的题目,请学生齐读题目。 提示:可引导学生学习“亥”字。 “孩” “该”去掉形旁为“亥” , “亥”表

2、 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二位(最末位),又可表示十二生肖中的“猪” 。 (2)指名说说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这三个题目的意思。 2.了解大意。 (1)学生分享自学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评价与补充。 要点 1: “祭” “乃”两个字可以提醒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进行学习,并相机 理解“家祭”与“乃翁”的意思。 要点 2: “熏”要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可创设识字情境引出“熏陶” “熏鱼” 等词。 要点 3:引导学生对“喑”与“暗”这两个字进行辨析。 “喑” ,从口,音声。 (2)学生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停顿 提示:可采用“二二三”的节奏划分法来练习朗读。 (3)请三位学生分别说说三首诗的大意,提醒学生关注文中的

3、注释,可引导 概括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板书:利用注释了解大意)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三首诗的大意。 学习活动二:借助资料,读懂古诗 1.阅读史料。 (1)出示前两首古诗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概述宋朝的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 史。 (2)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社会境况,同时穿插学习本单元“日积月累”中的 一组词语。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2.揣摩内涵。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结合历史背景,抓住关键词,揣摩诗 人们当时的想法。 提示 1:第一首诗可重点抓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 来理解陆游的心愿。 提示 2:第二

4、首诗可引导学生重点抓住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句,通过想象游人们的动作、神态,来体会全诗“乐景”下的真实言语。 (板书:了解背景解读内涵) (2)小结:两首诗的作者创作时所处的历史时期相同,他们想表达的也是同 一份心愿收复失地、一统中国。 3.体悟诗情 (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并通过紧扣关键句,试着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两首 诗的情感。 (板书:悲恨) (2)穿插反映陆游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抗战决心的诗句,帮助学生加 深对示儿这首诗的理解,然后背诵这首诗。 青年时的志向青年时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观大散关图有感) ) 中年时的

5、呼喊中年时的呼喊:楚虽三户能亡秦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金错刀行) ) 老年时的坚守老年时的坚守: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作) ) (3)简介林升,激发学生与诗人的共情,然后背诵题临安邸这首诗。 提示:林升没有直接去写自己的愤恨与忧虑,而是选择以间接的方式来描 绘那些沉湎于放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高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写的 是当时的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但经他这样一写, 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诗作。教师要提醒学生在 诵读中要尽可能

6、表现出无奈与忧愤交织的情绪。 (4)小结:陆游的悲痛,林升的愤恨,其实都缘于一种深切的爱国情。了解 诗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触摸到古诗所反映的真切的情思。(板书:结合 经历体会诗情)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进一步学习三首古诗,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三首古诗的表达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且背诵三首古诗,会默示儿 。 3.能通过查找资料、对比想象等方式,理解诗句,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三首古诗,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热爱 祖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情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

7、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三首古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迁移学习,巩固方法 1.迁移学习。 (1)请学生结合己亥杂诗的历史背景资料和龚自珍的简介资料,以小组 为单位合作学习古诗。 (2)学生集体交流诗的内涵。 提示 1: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资料,想象“万马齐喑”背后的画面,感受当 时社会的萧瑟与颓唐。 提示 2:可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想象“九州生气”的画面,并在想象 描述中感受“万马齐喑”与“九州生气”的强烈对比。 提示 3:可引导学生知晓“天公”的双层含义。 “天公”表面上是指老天爷, 实际上是指当时的皇帝。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抖擞” “不拘一

8、格”这两个 词潜藏的意思。 (3)结合龚自珍的个人简介,进一步体会已亥杂诗所表达的情感。 (板书:哀) 2.背诵古诗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哀伤、激昂的语调。 学习活动四:串联古今,积淀情怀 1.联结升华 (1)齐诵三首古诗。 (2)提问: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有哪些? 学生回顾、交流,教师补充。 (板书:家国之爱) (3)小结升华:这些人,这些诗,这些精神,已化成了星辰,已化成了中华 文化的灯,它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它诠释了“为什么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它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 2.课外延学。 (1)搜集一至两首与爱国有关的诗,通过查找资料,

9、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并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诵爱国诗歌,准备参加“爱国诗文朗诵赛” 。 (3)尝试将自己最喜欢的爱国诗歌,用硬笔或毛笔写成作品,并在班级中进 行展示。 板书设计 1212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悲 恨 哀 家国之爱 利用注释 了解大意 了解背景 解读内涵 结合经历 体会诗情 精彩片段 师: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所谓的诗眼,就是最能体现诗人情 感的词语。请大家找找,哪一个字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生默读并思 考) 生: “悲”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 师: “悲”字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板书: “悲”)想一想:陆游的“悲”从 何而来?学习

10、古诗文,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写作背景。知道这 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对于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情感很有 好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陆游生活的那个年代。自己读读下面的 这段文字。 北宋末年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朝的军队节节败退宋朝的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金兵攻最后金兵攻 陷了当时的汴陷了当时的汴( (bianbian) )京京( (今天的开封今天的开封) ),连宋徽宗、 宋钦连宋徽宗、 宋钦(q(qi in)n)宗都被俘虏了。宗都被俘虏了。 从此山河破碎从此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人民流离失所,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的妇女惨遭蹂躏无数的妇

11、女惨遭蹂躏 ( (rou linrou lin) ),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先学生自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师: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昔日的权贵们都到哪里去了? (出示题临安邸 ,学生朗读) 师:皇子赵构逃难临安(今天的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可在那里,赵构 和大臣们依然过着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的生活。他们一味苟且偷生,却不想 着收复国家的失地。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陆游为何而悲了吧? 生:为山河破碎而悲。 生:为人民流离失所而悲。 生:为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而悲。 生:为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悲。 生:为统治阶级不思收复失地而悲。 师:读出诗人的这份悲伤来!(生读示儿全诗)

12、 师:读出诗人的这份悲叹来!(生读示儿全诗) 师:读出诗人的这份悲愤来!(生读示儿全诗) 师:看来,这首诗字字泣血、字字带泪,怎一个“悲”字了得呀!让我们 再去细细地咀嚼品味。(学生齐读示儿全诗) 师:因此,他渴望 生:他渴望收复失地。 生:他渴望祖国统一。 生:他渴望人民过上太平的日子。 点评: 示儿这一教学片段,抓住诗眼“悲”字展开,通过补充历史背景资料, 以及关联另一首诗题临安邸 ,让学生懂得了诗人为何而悲,如何之悲, 让抽象的字眼变得具象、可感。当学生能真正触摸到诗人的情感了,才是 真正读懂了诗,并在其中进行了一次“情感体操”的训练。 13.13.少年中少年中国国说(节选)说(节选)

13、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认识“泻、鱗”等 6 个生字,会写“泻、潜”等 7 个字。能结合课文, 理解“潜龙腾渊” “地履其黄” “与国无疆”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准课文的节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 3.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准课文的节奏,初步体会课文句式整 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课文的节奏,初步体会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 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释题明意

14、,触摸写作时代 1.板书、齐读课题。 2.理解“故今日之责任”中的“故”的意思。交流与这篇课文以及作者相 关的背景资料。 (板书: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要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写于 1900 年,此时正值戊戌 变法刚刚失败,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资料一: 梁启超梁启超,1919 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他 力图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力图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继续从事政继续从事政 治活动。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代

15、表人物之治活动。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 一一。 资料二 昨日割五城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 财产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精之奴已为人注精之奴国为待国为待 死之国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什奈何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什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亦何足怪!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3.小结:梁启超撰文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并热切希望出现“少 年中国” ,就是因为他从心底里觉得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

16、“少年中国” 。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解“说”明体 (1)大声读课题,理解课题中“说”的意思。 要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放在题目的后面,主要用来表明这 篇是关于阐述观点,发表议论的,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议论文 (2)交流题目中带有“说”字的文章。 要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爱莲说 马说 师说等文章,它们都是 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描述、议论从而表述观点的文章。 2.识“字”解义。 (1)明确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第 2 自然段中生僻字较多,如学生初读有障碍,教师可以出示词串, 指导学生反复认读。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

17、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2)学生交流识字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提示 1: “泻、鳞、惶、胎”等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提示 2:可将识字与句意结合起来。如: “惶”是“惊惶”的意思, “百兽震惶”就是“百兽感到惊惶害怕”的意思; “哉”是平舌音,在古文中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表明课文中的所在 句是为了表示赞叹。 提示 3: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词语来识记、理解字义。如“履”字, 可以用“如履平地” “如履薄冰”这样的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地履其黄” 的“履”在课文中是“踩、踏”的意思。 提示 4:可利用字源法来

18、学习。如“疆”的原义是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 土地,可理解为田界。在“与国无疆”这个短语里则是使用了它的引申义, 表示极限的意思。 提示 5:可结合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陌生的词语。如: “隼”是指一种 凶猛的鸟;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的意思是,宝剑刚用磨刀石磨好,发出 耀眼的光芒; “干将”是指古代的种宝剑; “硎”是指磨刀石; “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的意思是,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3.梳“脉”理序。 (1)请学生将课文连贯地朗读一遍,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交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 1 自然段:写中国少年的责任。(板书:中国少年) 第 2 自然段:描绘

19、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板书:少年中国) 提示:归纳第 2 自然段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 自然段进行分解,从而逐步落实。 请学生找出这段文字里写到的事物。 交流作者描写的事物: 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都是用来比喻少年中国的,让学生对意象有 初步的感知。 第 3 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3)理清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关系。 要点:先分别写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然后总结提升,表达赞美之情。三 个自然段是先分后总的关系。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能结合课文,理解“潜龙腾渊

20、” “地履其黄” “与国无疆”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比 喻这一修辞手法,能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全文,并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少年中国的形象。 4.能借助资料,了解一些为实现“强国梦”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物的故 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少年中国的形象。 教学难教学难点点 体会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少年中 国的形象。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诵读会文,感悟“中国少年” 1.默读第 1

21、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出示第 1 自然段 故今日之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少年富则 国富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少年进步 则国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要点:第 1 自然段的后八个分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每一分句都有 “少年则国”这一相同结构。 2.用竖排的方式出示第 1 自然段后半部分的八个分句: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

22、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从这样的排列方式里找到这些句子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要点:每一句话都“少年则国”的结构,相似句式的八个分句组 成了排比句,而且由短到长,所以朗读起来富有鲜明的节奏与越来越磅礴 的气势。 4.选用现代文中熟悉的关联词把前后两部分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提示: “如果少年强,中国就强” “因为少年强,所以中国强” “只要少年强,中国就强” “只有少年强,中国才能强” 要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尤 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言词“则

23、”的妙处,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在上面的 关联词语中, “只有才”似乎更能体现少年对少年中国那无可取代 的重要性。 5.指名读八个分句,找出关键字词,并说说这些字词能不能调换顺序。 要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智、富、强”这些关键字词。这些字词 不能调换先后顺序因为这些字词是逐步深化、渐次递进的关系。 用竖排、放大字号的方式出示关键字词: 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板书: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6.梁启超在那样让人沮丧的时代背景下,大声疾呼创造少年中国的力量来 自“中国少年”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 时隔一个多世纪,重温这篇演讲,它

24、仍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少年肩 负着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重任,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脊梁。因此, 少年必须发愤图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理想而奋斗。让我们牢记(引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提示 1:教师可先引读,再让学生自由练,最后指名朗读。 提示 2:句子由短到长,朗读时的语气也应由轻到重,而且读每个分句时的 语气也应该是前轻后重,同时“智、富、强”等关键字词要重读。 “则” 字前可以略停顿,以体现文言文的语感。 7.师生配乐读第 1 自然段,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学习活动四:诵读会文,感悟“少年中国” 1.结合初读时找到的事物,自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板书:红日

25、、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1)出示第 2 自然段。 红日初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风尘吸张。奇花初胎。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矞矞皇皇。干将 发硎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来日方长。 (2)根据注释和搜集的资料,小组交流并在全班汇报。 提示 1:如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时,可以想象红日普照中华大地,充 满希望的画面;读“乳虎啸

26、谷,百兽震惶”时,可以想象乳虎狂啸,声振 寰宇的画面。 提示 2:刚刚升起的太阳,已经能把道路照亮,那中天的太阳,该是怎样的 辉煌景象啊;刚从地下冒出来的黄河水,已经是波涛汹涌,那流淌千里的 河水,该是怎样的浩浩荡荡啊;小老虎的吼声已经令百兽害怕惊慌那正值 壮年的老虎,该是怎样地威震四方啊新生的事物能开启新的美好,并 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板书:借助注释 理解内涵)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和少年中国的共同点。 提示: “少年中国”就像刚刚升起的太阳,红彤彤的,充满希望;就像汹涌 的黄河,奔腾不息;就像腾飞的潜龙,有着无穷的力量;就像小老虎,声 振寰宇,惊惶百兽;就像矫健的雄鹰、强悍的大鸟,一

27、飞就能掀起狂风, 一路飞沙走石;就像奇丽的花朵,华美无比;就像刚磨好的利剑,发出耀 眼的光芒。 要点:两者都展现了蓬勃的生机、磅礴的力量、无限的希望。 (板书:结合意象 体会情感) 3.小结:这就是让梁启超感到无比自豪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伟大 祖国,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该有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 灿烂前程,而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应努力投身于改造旧中 国的战斗。这,永远都是我们中国少年应该有的样子! 4.观看少年中国说(节选)朗诵视频。 每组读一句,最后两句齐读。 6.配乐朗读全文。 (1)引导学生理解第 3 自然段的意思。 出示: 美哉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

28、与天不老与天不老!壮哉壮哉,我中国少年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与国无疆! (板书:美哉 壮哉) 提示“美” “壮”二字既呼应了前文一系列的比喻,又勾勒出了少年中国美 好,雄壮的形象。 “哉”作为语气助词,饱含着赞美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美哉” “壮哉” ,如“美哉”可表述为“美啊” “太美 啦” 。 (2)小结:这是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激动人心的画 面,这是一种“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的磅礴气势。 (3)师生配乐朗读全文。 (4)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提示:第 1 自然段按顺序记住“智、富、强”这些字词,就能很快记 住八个分句;第 2 自然段按顺序记住“

29、红日、河流、潜龙”这些事物, 并想象画面,就能很快记住这一段。 学习活动五:开展体验活动,牢记强国梦想 1.制作小报 (1)交流中国百年来各行业中为了实现“强国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杰出代 表的典型事迹。 提示:可以关注袁隆平、邓稼先、周恩来、孔繁森、钟南山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人物卡片“我的偶像” ,由教师择优张贴在班级 黑板报中。 “我的偶像”人物卡片“我的偶像”人物卡片 2.开展相关主题诵读拓展活动 相关主题诵读活动的方式,除了独诵、小组朗诵、男女声朗诵外,还可进 行创新,如:领诵与合诵结合、配乐朗诵、在情境中朗诵等。 提示:可利用班队课,结合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拓展学习。 板书设计 1

30、313 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节选)节选) 中国少年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壮哉 少年中国 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美哉 副板书: 搜集资料 了解背景 借助注释 理解内涵 结合意象 体会情感 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请大家先默读第 1 自然段,然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先 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小声交流。 出示第 1 自然段 故今日之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少年富则 国富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少

31、年进步 则国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球则国雄于地球。 师:阅读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下面请大家来分享。 生:第 1 自然段的后八个分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每一分句都有“少 年则国”这一相同结构。 师:是的,这是了不起的发现!请看 用竖排的方式出示第 1 自然段后半部分的八个分句: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师:你能从这样的排列方式里找到这些句子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吗? 生:每一句话

32、都是“少年则国”的结构,相似句式的八个分句组 成了排比句,而且由短到长,所以朗读起来富有鲜明的节奏与越来越磅礴 的气势。 师:梁启超真不愧是百年前的演说家!那如果让我们选用现代文中熟悉的 关联词把前后两部分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你会找哪一组? 生 1:可以用“如果就” ,连起来说就是“如果少年强,中国就 强” 。 生 2:可以用“因为所以” ,连起来说就是“因为少年强,所以中 国强” 。 生 3:可以用“只要就” ,连起来说就是“只要少年强,中国就 强” 。 生 4:还可以用“只有才” ,连起来说就是“只有少年强,中国才 能强” 。 师:同学们选用了这么多关联词,那你们觉得哪个更合适呢? 生:我觉

33、得用“只有才”好像更加有力一点。 师:你的感觉很正确。确实, “只有少年强,中国才能强”似乎更能体 现中国少年对于少年中国那无可取代的重要性。这就是文言词“则”的妙 处,我们只有不断去体会,长此以往,语感才会得到加强。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第 1 自然段,说说“智、富、强”这 些关键字词能否调换先后顺序? 生:我认为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些字词是层层递进的。 用竖排的方式出示关键字词 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板书: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生:我也觉得不能调换,因为这些词语的意思是步步深入的。智慧了才能 富足,富足了才能强盛,强盛了才

34、能独立,独立了才有自由,追求进步。 师:梁启超在那样让人沮丧的时代背景下,大声疾呼创造少年中国的力量 来自“中国少年”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时隔一个多 世纪,重温这篇演讲,它仍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少年肩负着保卫祖 国和建设祖国的重任,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脊梁。因此,少年必须发 愤图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理想而奋斗。让我们牢记“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师先读前两句,生读后面的)。 (教师可先引读,再让学生自由练,最后指名朗读) 师:大家已经发现了文字背后的密码了。只有深入理解了内容,我们才能 由内而外地朗读好。让我们一起牢牢地记住!(师生配乐读第 1 自然段。师 读前两

35、句,生读后面的) 点评: 课文中的这一段脍炙人口,而教师深知连贯而有气势的朗读,势必要先品 语言之妙,悟情意之深。教师通过重构文本,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了排比 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关系,让学生把关联词放“少年”与 “中国”之间,细细品读从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少年”与“中国”的关 系,夯实了情感基础,激发了强国意识;通过凸现层次,引导学生感悟范 围和内涵的层层推进,使其豪迈气势油然而生,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中国 少年的责任重大。 14.14.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 10 个生字,会写“毁、估”等 15 个字。 2.根据上下文理解

36、“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的意 思。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初步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 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体会到圆明园的毁 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揭示课题。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图片,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书写“毁” ,提示“毁”的笔顺、

37、结构。 2.学习生词。 通读全文,并学习生词。 第一组: 众星拱月 辉煌殿堂 安澜园 武陵春色 饱览 境界 宏伟 唐代 玲珑别透 第二组: 毁灭 不可估量 闯进 统统 销毁 奉命 灰烬 要点 1:正音。 “剔透”的“剔”是第一声, “灰烬”的“烬”是前鼻音。 要点 2:指导书写汉字。如: “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是有区别的,不 要多一竖; “辉”和“煌”的偏旁要看清,不要混淆。 要点 3:教师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两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描写的是圆明 园昔日的辉煌,第二组词语与圆明园的毁灭相关。 3.梳理文脉。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梳理并交流课文结构。 要点 1

38、:快速默读第 3、4 自然段,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要点 2:要提示学生,这句话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写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 (板书:辉煌 毁灭) 学习活动二:抓关键词,感知价值 1.抓关键词 (1)教师引读第 1 自然段,同时提醒学生关注两个“不可估量” 。(板书:不 可估量) (2)默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找出课文中评价圆明园价值的句子,以加深对 “不可估量”的理解。 提示: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国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

39、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交流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的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 壮观与绮丽,理解圆明园的价值“不可估量” 。(板书:资料拓展) 提示:此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文字、 视频等资料,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整理资料,如圆明 园的历史、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圆明园在建筑史上的价值、中外作品中的 圆明园等。 3.指导朗读 教师要着重强调“不可估量”这个词,并引导学生尽可能读出痛惜之情。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40、读课文。 2.借助关键词句,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 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领悟到文章的表达特点。 3.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到七子之歌(节选)、 和平宣言(节选)与课 文表达情感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 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词句,结合相关资料,领悟到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教学准备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对比感悟,激发情感 1.俯瞰圆明园,了解“众星拱月” (1)引导学生结合圆明园分布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结合圆明园的

41、占地面积等数据资料,感受圆明园的布局宏伟。(板书:规模宏大)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圆明园的规模宏大。 2.近观圆明园,感受宏伟精巧。 请学生圈出圆明园里的建筑、景观,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提醒学生注意第 3 自然段中的分号。这里作者运用了对举的方式, 来介绍圆明园中各式各样的建筑:高大建筑对小巧建筑;热闹繁华的街市 对宁静和谐的乡村;仿建对创建;民族建筑对西洋景观。 (1)找一找第 3 自然段中一共用了几个“有” ,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能感受到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建筑风格多样 (2)这些建筑、景观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请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进 行交流,进一步感

42、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板书:建筑宏伟) (3)请学生设想自己漫步园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读第 3 自然段最 后一句。 (板书:自豪)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骄傲、自豪之情。 3.细品圆明园,感悟文物珍贵 (1)请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 (2)教师相机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提间: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 提示: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悠久、种类多、数量多、价值高。 (板书:文物珍贵)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骄傲、自豪之情。 4.痛惜圆明园,铭记历史耻辱。 (1)默读第 5 自然段,用笔圈出表示时间的词,体会其作用。 提示:从中感受圆

43、明园损失巨大及侵略者的贪婪残暴等。 (2)体会段落中“闯进” “凡是” “统统” “实在” “任意” “掠走” “搬运” “破 坏” “毁掉”等词语的运用。 要点 1: “闯进”写出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点明了英法联军暴力的强盗行 为。 “凡是” “统统” “实在” “任意”表现了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行径之恶 劣,程度之深。 要点 2:第 5 自然段第二句话以排比的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运用“掠走” “搬运” “破坏” “毁掉”等词语一步步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无耻,还从 侧面说明了圆明园规模宏大,奇珍异宝不计其数。这么多的瑰宝就这样化 为了灰烬,揭示出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3)

44、勾连第 3、4 自然段,教师引读: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着整个北 京城。圆明园里曾收藏着的青铜礼器没有了,名人书画没有了, 各种奇珍异宝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我国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 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这座曾无比辉煌的皇家园林就 这样在大火中被毁灭了。 (4)播放视频 中国永远的痛圆明园的毁灭片段,引导学生谈谈感受。 (板书:愤恨) (5)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痛惜、愤恨之情。 (6)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 园昔日的辉煌? 提示:正如在“写作特点”中所说,在这里作者让前文中描绘的圆明园昔 日的辉煌壮观和后文中描绘的圆明园毁于一旦的悲惨形

45、成强烈的对比,意 在让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其民族使命感。(板书:对比感悟) 学习活动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阅读拓展。 (1)从书上的 “阅读链接” 里任选一篇默读,结合下面的注释,体会其与 圆 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提示 1: 七子之歌用诗歌的方式,以及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 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 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从而让民众从漠 然中警醒,并激发其振兴中华、收复失地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提示 2: 和平宣言发出的是对和平的呼唤,表达的是为全人类祈福,远 离战争、珍重生命的主题。 (2)

46、引导学生阅读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等补充 资料,全方位地了解那一段历史,激发其爱国热情。 2.思维拓展。 (1)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铭记历史教训,激发当代少年儿童的历史责任 感和使命感。 (2)组织讨论:请学生对 “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 的问题, 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课外延伸 课后安排“电影驿站”活动,鼓励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 建国大业 建 党伟业 故宫 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并在小组里交流观影感受。 板书设计 14.14.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自豪) 毁灭(愤恨) 规模宏大 建筑宏伟 文物珍贵 不可估量 对比感悟 资料拓展 精彩片段 师:快

47、速读中间部分,然后说说你对咱们的圆明园又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圆明园本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园林。 师:你找到了“金碧辉煌” ,还有没有别的来形容圆明园的词? 生:举世闻名。 生:万园之园。 师: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万园之园”圆明园。再找一找,圆明园 凭什么成为了“万园之园”? 生:凭宏伟的建筑。 生:还凭奇珍异宝。 师:找到写宏伟建筑的那一段话,边读边看边找,这一段写圆明园的建筑、 景观时一共用了几个“有”? 生:7 个“有” 。 师:写圆内景观时,作者用了 7 个“有”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景物多,而且价值连城。 生:全国各地有特点的景观都集中在这里了,这儿好似个“聚宝盆” 。

48、 师:王老师要问,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 “有” , 依据在哪里? 生:无数个。 生:从“不仅还有”体会到“多” 。 生:我从各地名胜这里体会到“数之不尽” 师:一方小小的天地,容纳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 “万园之园”圆明园 师:(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 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圆明园里去?(学生读)在这样的圆明园 里漫步,你还想出来吗?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出来了,因为它的确太迷人 了。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里面的奇珍异宝。 生:我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