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中政治必修四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全套说课稿生活与哲学全套说课稿 生活处处有哲学说课稿生活处处有哲学说课稿 感悟人生感悟人生 体验哲学体验哲学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处处有哲学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 4 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 是学习哲学的 入门框体。设计好这堂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本框题在生活与哲 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我 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 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
2、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2)运用: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 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 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 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
3、价值,就不 能没有哲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的依据: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才不会对哲学陌生,而逐渐试着去尝 试探索。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难点的依据难点的依据:学生对哲学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地概括,因此不易 理解。 四、说教学对象四、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并且在 以前的学习中有加以应用,如写作中,但没有
4、系统地概括。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 能力,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哲学。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是在课堂教学中 不可忽视的。本课内容以探究活动为主,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 参与,积极讨论,既活跃了思维,拓展了视野,也增强了自信。另外还要用不同的尺度去合 理地评价学生。要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能学好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拓展五、说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拓展 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撑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
5、学生身边的发生的事情、网络信息、 图片、成语、哲理故事等。 六、六、 说课型和教法说课型和教法 1 1、说课型:新授课、说课型:新授课 2 2、说教法:、说教法: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 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 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课前自主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 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并
6、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获得成就 感,树立信心。 4、阅读分析法:列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 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七、说学法七、说学法 学生学习背景分析: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成语,了解了一些哲学道理。高年级之后懂得用 这些道理来阐释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初中以后懂得用一些诗句,长篇来体会人生。到了高 中之后, 有了哲学, 应该能借用这一系统的哲理来体验人生。 所以, 要做好这个哲学的命题, 就是让学生学了哲学之后能够自觉地利用哲学智慧来思考人生,经营人生。 3 学
7、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要求。 让学生把握一般哲学道理和哲学的不同, 进 行相应的知识转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哲学道理积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从而成为真正 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 法:课后自我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后探究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八、说教学过程八、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 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1、 说导入新课: (说导入新课: (2 23 3 分钟)分钟) 由辩论赛笑比哭好?哭比笑
8、好?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轻松的辩论形式让学生眼前一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设问:笑 比哭好?哭比笑好?你认为哪者更好呢?为什么?通过设问, 让学生思考, 活跃他们的思维。 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2、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3535 分钟)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 我突出教材的重点, 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 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些教学 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 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9、串联、积累、 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主要通过个环节进行。第一、对学生作为习作如果的点评。第二、思考三幅漫画的 哲学道理。第三、总结自己在课后探究仰望天空中的思考。第四、结合教材事例烛光 照亮小屋展现哲学的智慧。第五、阐述什么是哲学以及它的作用。 3 3、说课堂小结(、说课堂小结(2 23 3 分钟)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4、说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 解掌握。 板
10、书:板书: 框体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4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 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 5、说课后探究、说课后探究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 我设制了这一探究活动: 收集十句影响你人生或者你最喜欢的哲 理名言。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跟自己有关的哲理, 之后通过哲学学习可以更全面的 理解它们,乃至以后结
11、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么就能更深刻地领悟它们,这些哲理也将融入 生活指引人生,一生受用。 6 6、说评价与反馈、说评价与反馈 主要是自评、他评与教师评的结合。 自评:自评:每个小组说出自己小组哪里表现较好,哪里还应该有所改进。 他评:他评: 其他小组的成员通过填写举牌的形式来对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其探究的成果进行评 价(分A、B、C三个级别) 。 教师评:教师评:结合自己对各小组表现的观察和同学们的评价,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 九、说师生互动:九、说师生互动: 1、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 ;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 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
12、题;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 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2、教师针对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 3、 教师组织其他小组的同学通过举牌等方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创意由来:调查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喜欢哲学吗?喜欢的原因?不喜欢的 原因是什么?不喜欢的原因。一、哲学空谈,没有实用价值。二、哲学离生活太遥远,提不 起对哲学的兴趣。三、上课纯理论的太多,最多也只是找几个例子。这还不如小学老师讲的 一些成语故事,来得有教育意义。四、不能自觉地应用哲学,没有相应的平台。 二、
13、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课程进行了开发,侧重为 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提供了体验哲学的平台。 三、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亲身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方法:仰望天空。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让 学生亲密接触了大自然和自己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更容易理解哲学。 (二)组织学生探 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主要通过几幅漫画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哲学道理,开始接触哲学。漫画一:种瓜得瓜,种豆得种瓜得瓜,
14、种豆得 豆,种鸡蛋得豆,种鸡蛋得 漫画二:甲:下雨好极啦!甲:下雨好极啦! 乙:下雨糟透了!乙:下雨糟透了! 漫画三:狂妄之徒,你竟然坏了祖上规矩!狂妄之徒,你竟然坏了祖上规矩! 5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 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 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 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 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
15、实践 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结束: 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 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 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以学法为重心,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 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说课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题教材所处的地位及联系: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教版 2004 年 12 月第一版教 材高二政治必修 4
16、 第一单元第二框题,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内容, 了 解了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为过度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又是 学生进入哲学的入门,因而它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本框题,为学 生从总体上对哲学的理解, 为以后学好哲学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本框题是进入哲学与生活 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学生的学习生活常常遇到的问题。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哲学的含义;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 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 证思维的能; (2)通
17、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 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 性;从而使学生热爱哲学,喜欢哲学,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教学重难点: 6 哲学的含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二 、说教法、说教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 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 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 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
18、氛,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自主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 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 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哲学的本义是什么?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教师)本框的标题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一定和世界观有关 系。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 1. 1. 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的
19、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5 本目第一段,了解世界观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 P6 第二自然段“专家点评” ,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世界观。 举例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什么不是世界观。 指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指导学生阅读 P5 末段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 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引思: 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观的含义, 那么, 同学们是否都有世界观呢? (学生回答) 思维点拨:世界观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的世界观是零碎的、不自觉 的,自己可能没意识到而已。 举例说明人人都有世界观:一位老太太上山求神为她生病的孙子祈福消 灾的故事。 引思: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0、,既然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么是否人人 都是哲学家呢? 引导学生完成 P5“课堂探究”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 7 体 决 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思维点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哲学是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 觉的,还未有上升为哲学。这也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的原因。 3. 3. 方法论的含义方法论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6 中段,了解方法论的含义。 思维点拨: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原则和根本方法。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
21、 世界观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世界观 观察、处理问题 方法论 4. 4.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6 中段,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教材分析: (1)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 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阅读 P6 材料并思考: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 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举例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关系示意图: (出示小黑板) 用来观察、处理问题 哲学 觉悟提升:启发学生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对自然
22、、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6 末段到 P7 第一段,了解各门具体知识的含义和分类。 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 1. 1. 人类形成的具体知识有三类人类形成的具体知识有三类 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当天的课程表,并将各科课程分类。 2.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从研究对象、揭示规律两方面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具体科学 哲学 研究 对象 某一领域 整个世界 揭示 规律 某一领域的特殊 规律 世界最普遍的规 律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完成) 世 方 8 举例
23、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四、板书设计四、板书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请批评指教! 有人说,生活处处皆哲学。吃是哲学、穿是哲学、用是哲学、思也是哲学,那么哲学究 竟是什么, 我们已经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有所了解, 然而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这就 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首先,我来谈谈对本框教材的理解,说一下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一、说教材说教材 1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 4 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 本课是在学生 了解了什么是哲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
24、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 让 学生对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主要任务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介绍不同哲学 派别的基本观点, 分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这为学生日后学习哲学诸问题作 好了铺垫。弄清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厘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帮助甚大,有助于学生 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9 通过教学, 学生能够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解释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明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唯一标准; 懂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会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
25、 分析社会生活现象。 (2)能力目标 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 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觉悟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正 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 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2)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二、二、说教法说教法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以下教 学方法:
26、 1.直观演示法: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应秉着教学直观性原则,始终掌握通过 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如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 2.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 层次的学生, 面向全体, 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 培养其自信心, 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 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7、,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 导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 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三、说学法说学法 10 1.1.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第一课中,学生学习了哲学的起源、功能,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 思维的特点等内容,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 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 但要注意从现象
28、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2.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出 疑难问题,利用团队合作和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解决问题。同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 案例相整合,举一反三。 四、四、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 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23 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
29、道新知 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上节课知识点回顾: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 学思维的特点。 导入新课: 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 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 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那么,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哪些派别吗?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 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要解决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思维和存 在的问题。 2.2.讲授新课讲授新课(35 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 我突出教材的重点, 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30、还根据教材的特点, 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 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 11 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 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介绍一下思维和存在,或以物质与意识作为代替,同时告诉学生,两个关系词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可以互换的。 (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看法) 意识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
31、 物质比如我们身上穿的、脖子上带的、手腕上带的、书桌上摆的,都是物质,只不 过它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总而言之,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物质。比如说 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考察下这两个词语的关系,大家想想, 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 (学生七嘴八舌地答开了,这时候无需告诉它们正确的答案) 这个问题在哲学上我们表述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 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
32、,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说它是 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 营。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进行分析,看哪种主义是科学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MP3、MD、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 脑海中是不是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 MP3,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 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做 U 盘的小玩意儿。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的说的意识。 不过,如果老师现在和一个远古人或者说我家乡里的那个村子里乡亲们说 MP3、MD,他 们的脑里会出现这样的反映吗?我想,他们的回答是这能吃的吗? 总
33、结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是科学的 关于哲学的第二个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12 解释同一性就是说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 总结得出三种看法认为意识 (思维)可以正确认识物质 (存在)的, 属于可知论者; 凡是认为意识(思维)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 ,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 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举例说明问题,吃饭的时候吃什么菜,学习计划与学习的实际等等) 结合教材
34、P10 探究进行讲解 举例:11 月 31 日请全班同学吃雪糕,吃完后再去肯德基大吃一顿,之后再到卡拉 OK 唱通宵不切实际,因为 11 月并没有 31 日。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不同的回答,直接决定着哲学的不同发展方向。 )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 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
35、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 解掌握。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3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 我进行了分层训练, 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
36、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2.2 2.2 说课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说课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我说课的课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一、教材分析,即本课教材分析,即本课的的教学教学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 4 册,治必修第 4 册,生活与哲学第 1 单元第 2 课的第 1 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基本问题 进行深一步探讨,探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
37、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唯一标准。这部分教材分别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学好本框 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避免唯心主义,具有很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每个说 12 个)个)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 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他们的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使学生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 义。能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8、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各说 2323 个)个)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如何得出 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 上谈谈: 四、四、 说教法说教法和学法和学法 14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 “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
39、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 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 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 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 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 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 生多动脑、多观
40、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 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五、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重点说)(重点说) 1、 课题引入课题引入: 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我设计典型事例,通 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35 分钟)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生活和学
41、习中有许多蕴涵哲 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 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 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 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
42、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 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 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 并及时反馈。 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 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 设计上仍有 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15 3.1 说课稿:时
43、代精神的精华说课稿:时代精神的精华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二年级政治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我 的说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与 学法,说教学 程序,说课堂练习,说板书设计。 一、一、说教材:说教材: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主要 是向我们介绍一系列哲学的基本知识, 把握好本单元的知识对以后几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尤为 重要的。 本框知识在整个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课以及第二课我们
44、学习了关 于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知识,本框紧接着上一课来介绍真正的哲学是什么,有什么重要作用。 为下一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以及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时代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逐步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三、说教学重难点: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本框的难点, 虽然学生在文化生活中学
45、习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 关系, 但要让学生得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还要联系前面关于哲学的基础知识进 行总结归纳, 因此可能会难以把握, 另外关于什么样的哲学是真正的哲学的理解会稍有难度。 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本框的重点, 一方面哲学源于时代, 另一方面强调哲学反过来对时代 16 又有重要的反作用, 突出这一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和信心, 对于后面知识 的学习是极为有益的,因此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目作重点处理。 四、说学情:四、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课第二课基础的哲学知识以及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之后来理解本 框内容并不困难,所以,授课过程中,我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得出观点,另外
46、注意引导学 生多回顾以前的知识点,比如文化生活里面的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本 框内容。 五、说教法与学法: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会配套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该方法贴近生活,简明易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问讨论法,该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程度。 (三)案例分析法,该方法是学生将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即理论联系实 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配合教法我设定的学法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4 4)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流程一、回顾知识,浏览新
47、课,时间设定为 5 分钟。 (一)要求学生带着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回顾已学文化生活知识,问题设置为: 4、文化具有哪些形式?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浏览新课,尝试找出本框知识线条 通过浏览新课,让学生明白,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本 框的两目是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流程二、设景激趣,导入新课,时间设定为 5 分钟。 通过文字以及图片展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材料:我国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王下纷扰,是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但是这个时 代, 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 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而言, 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7 问题设置:1、在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 2、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流程三、讲授新课,感悟新知。围绕导入里面的两个问题进行新课讲授。时间设置为 25 分钟。 二、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 知识点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知识点二,哲学是思想文化的范畴,进一步得出哲学与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关系。 知识点三,真正的哲学。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哲学与真正的哲学的关系,什么样哲学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