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21套)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 同步练习题汇总+各章思维导图目 录课题1 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答案:(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生成了其他物质(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4)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1什么是化学(1)化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的作用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又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如半导体、超导体和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
2、的产量;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d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辨误区 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是物体。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体及其运动。物体和物质是有区别的。物体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体积,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桌子是一个物体,而制作桌子的材料是物质。物质抽象,物体具体,物体的种类远远多于物质的种类。同一物质能组成不同的物体。【例1】(山东淄博中考)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
3、质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取方法,但物质的运动状态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而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答案:A2化学发展史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可分为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三个阶段。(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和强大。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
4、染料等。(2)近代化学(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即组成物质的元素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即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研究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3)现代化学(利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探索利用纳
5、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绿色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例2】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C用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研究化学反应之后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解析:A对燃烧现象及空气组成的研究只是对某种特定化学现象的研究,并没深入到化学反应的实质B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研究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科学D汤姆生发现电子是在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答案:C3
6、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玻璃破碎、水结成冰、木材做成桌椅、铁铸成锅等都是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柴燃烧、铁生锈、植物的光合作用等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辨误区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伴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例3】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
7、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这是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A中水受热沸腾、C中汽油挥发、D中玻璃破碎及西瓜榨成汁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答案:B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释疑点 对物理性质的理解物理性质不一定是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有的物理性质需物质经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8、如熔点、沸点等,而有的物理性质则不需要物质经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气味等。【例4】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解析:A涉及物质颜色,是物理性质B涉及物质的硬度,是物理性质C涉及物质的状态,是物理性质D描述的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答案:D5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物质的性质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例如,当温度改变时,水会发生三态变化;液体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压强变小,沸点就会降低。(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性
9、质氧气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3)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如酒精能燃烧,因此酒精可作燃料;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金刚石能切割玻璃反映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例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铜作导线 B铁制炊具C黄金压成金箔 D煤炭作燃料解析:A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物理性质)B铁制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物理性质)C黄金压成金箔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物理性质)D煤炭作燃料是利用煤的可燃性(化学性质)答案:D6如何判断化学的研究范围化
10、学研究的范围虽然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均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应根据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正确判断。(1)内涵: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2)外延:新材料的研制、新能源的开发、环境治理等。【例6】(山东威海中考)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A、B、C都是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来研究物质的用途,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D不是研究物质,不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而属于地质学的研究范畴。答案:D7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新物质
11、生成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实例木材做成桌椅、水变成冰、汽油挥发蜡烛燃烧、木条燃烧、铁生锈、植物的光合作用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例71】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化学变化B属于物理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解析: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伴随许多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它们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固体
12、受热产生了气体,可能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例如,冰受热生成水蒸气;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引起的,如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答案:C【例72】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解析:灯泡发光是灯丝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其余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8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描述某一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时,由于叙述的语言相似,在判断时易混淆。(1)物质的化学变化是一个过程,而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2)描述化学性质时常用“能”“易”“会”“可以”等词语加以区别
13、。描述化学变化时不使用这些词语。【例8】下列叙述中: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BC D解析: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固有属性。属于物理性质;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化学性质;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提示:对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描述区别在于有无“能”“易”“可以”等词语,有这些词语的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描述,反之是对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9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塑料袋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4、但如果滥用,则会出现环境难以消除的“白色垃圾”,成为“白色污染”,造成危害。因此,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扬长避短,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9】(山东烟台中考)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解析:事物的发展大多都有两面性,要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化学的发展利大于弊,它的发展对环境曾造成一定污染,但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
15、的方向发展,不能片面地认为它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答案:B10对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类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等。探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颜色、状态、气味可以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熔点、硬度、密度、可燃性、稳定性等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例10】(探究题)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问题。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
16、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解析:金属钠可用小刀切割,说明金属钠硬度小;观察切面,可知金属钠为银白色;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其熔化,说明金属钠的熔点较低。答案:(1)呈银白色 (2)质软(或硬度小) (3)密度比水小 (4)熔点较低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下列变化属
17、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瓦斯爆炸 B.牛奶变酸 C.铁生锈 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3.以下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 B.燃烧 C.发光发热 D.固体受热变成气体4.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产生新物质 D.析出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5.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6.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有导
18、电、导热性 B.有良好延展性 C.具有银白色光泽 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7.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二、填空题8.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矿石粉碎;火药爆炸;轮胎爆炸;金属生锈;铁熔化;水沸腾;汽油挥发;食物腐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用高粱酿酒;可燃物燃烧;湿衣服晾干;铜抽成铜丝;白糖熬成糖块;泥土压成砖坯;冰化成水;燃放烟花爆竹。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9.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
19、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0.(1)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用途只反映其化学性质。( )(3)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4)当两种物质相遇后, 有沉淀
20、生成 , 说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5)灯泡通电发光放热,这是化学变化。(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A 解析:利用钛合金与人体的相容性制造人造骨是钛金属本身的性质,没有通过化学变化表现;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的碱性。2D 3.B 4.B 5.B6D 解析: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具有银白色光泽都是铁的物理性质;铁生锈是生成了新的物质。7A 解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还是同种物质,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8 9(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密度略小(2)有
21、剧毒,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有还原性10(1) (2) (3) (4) (5)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答案:(1)三 (2)外 (3)白烟 (4)石蜡小颗粒 (5)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6)二氧化碳、水蒸气 (7)氧气 (8)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或查阅有关资料证实、修正或否定假设得出合理结论或答案1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化学与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发明化学实验器具;发明制造物质的有效方法;找到分离物质的方法:蒸馏、过滤。(3)化学实验步骤: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数据、结果
22、科学分析得出结论作用: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例1】(山东泰安中考)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解析:科学探究的形式多样,但都应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处理。这里只需确定是否是盐酸,因此在了解酸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是最有效的探究方法。答案:C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观察顺序分三阶段: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白色、固体、圆柱形蜡烛是白色固体2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容易切开,在水中浮于水面硬度小,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燃着时1点
23、燃蜡烛,观察火焰发出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蜡烛可燃烧,火焰分三层2将一根火柴迅速插入蜡烛火焰,约1 s后取出外层被烧焦,中间没有被烧焦火焰的外层温度最高3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烧杯后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烧杯壁有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1将蜡烛熄灭,观察现象刚熄灭冒白烟,白烟能燃烧蜡烛先熔化,再气化,后燃烧2点燃白烟结论蜡烛硬度小,密度小于水,可燃烧,火焰分三层,外层温度最高,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疑点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及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各是什么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得到的
24、固体小颗粒。(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关注物质的变化。如是否有发光、放热现象,是否有气体、沉淀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结论。【例2】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先熔化后燃烧B火焰分三层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出现水雾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析:A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到的,如发光、
25、放热、变色、沉淀、气泡等都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结论。故A、B、C正确BCD生成什么物质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答案:D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参考资料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2)探究实验报告【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并记录;(3)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26、,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4)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进行对比,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盛空气的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瓶内石灰水变浑浊;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实验结论】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高。(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或查阅有关资料证实、修正或否定假设得出合理的结论或答案。【例3】“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白色浑浊
27、较多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若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证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高。答案:B4如何正确描述实验现象(1)实验现象是用感觉器官感觉到的影像(如颜色变化、物体形状等)、声音(如爆炸声等)、气味(如氨气的刺激性气味)等;实验结论是根据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现象,经过整理、分析、推导等思维过程得到的观点、论断,二者不能混淆。(2)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指出生成物。(3)烟和雾不是一回事。“烟”是固
28、体小颗粒扩散而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扩散形成的。【例4】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解析:实验现象是在实验中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东西,如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热量、火焰、白烟等。由于蜡烛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是不能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的,需借助实验的方法才能测出,因此,选项A不属于实验现象,而属于实验结论。蜡烛是含碳的物质,在充分燃烧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黑烟。若燃烧不充分,会产生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没有完全燃烧的炭颗粒。蜡烛的火焰分三层,燃烧时经历熔化气化燃烧
29、三个过程。若吹灭蜡烛,汽化的石蜡会遇冷变为固体,出现白烟。答案:A5科学探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科学探究的公正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得到唯一可靠的结论,必须注意实验的公正性,要排除其他的可能性,这常常需要借助对照(或对比)实验。对照实验是为了确定是否是某个因素引起了结果的不同,所要设计的是控制某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影响变量)变化,而其他条件相同的一组实验。(2)正确处理科学探究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当科学探究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具体的解决办法是反复实验求证;查阅资料;通过咨询老师或同学来解决,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例5】(探究题)如下图所示,小明将一根含硫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
30、荡烧杯A,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明认为是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红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褪色原因,应补做一个实验。(1)你认为小明应该补做的实验是什么?(2)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解析:因为含硫火柴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硫外,还能生成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所以小明的结论是不严密的,必须排除了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对实验的影响,才能肯定得出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结论,所以小明应做的实验是对比实验。答案:(1)将含硫火柴换成无硫火柴或木条重复上述实验。(2)做对比实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
31、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2.对人呼出的气体进行研究的最好的方法是( )。A.讨论 B.实验 C.调查 D.上网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4.晓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5.人呼出的气体中相对空气增多的成分是( )。A.水
32、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6.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7.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下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a熄灭,b更旺 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二、填空题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现象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
33、。(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下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的火焰中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这是因为_。9.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在实验室中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来。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来进行鉴别。
34、(1)_。(2)_。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B 2.B 3.C 4.C5C 解析:相对空气成分,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6D 解析: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是黄色火焰。7B 解析:氧气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熄灭。8(1)轻(或小)(2)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外焰(3)浑浊 二氧化碳(或CO2)(4)蜡烛被重新点燃 白烟是非常细小的石蜡固体9(1)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2)分别向两瓶气体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氧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35、答案:(1)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2)烧杯、锥形瓶、烧瓶 (3)量筒、托盘天平 (4)胶头滴管 (5)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6)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7)均匀受热(或预热) (8)略朝下倾斜 (9)1/3 (10)朝向有人的方向 (11)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12)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仪器主要用途注意事项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收集少量气体加热时外壁应干燥;热试管不能骤冷;用作反应容器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1),加热时不超过3
36、(1)用于较多量液体试剂的反应容器;用于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保证烧杯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炸裂烧杯)用于加热物质,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热源酒精的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4,用外焰加热夹持试管从底部往上套,夹在中上部;夹持试管时,不要用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量取液体体积不可以加热;不能作反应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大小合适的量筒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使用后立即用水冲洗;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尽量保持干燥,不接触酸、碱、盐等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作一些气体的反应容器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不能用于加热;做燃烧实验时,防止炸裂用于溶液的蒸发
37、,可直接加热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要不断搅拌用于支持可燃性固体物质的燃烧防止接触酸、碱、盐等化学试剂药匙用于取粉末状药品,镊子用于取块状药品使用后要擦拭干净谈重点 加热物质时对仪器的选择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可加热固体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加热液体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烧杯、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等。【例1】下列实验仪器,能够受热或者在加热过程中可以用到的是( )试管 量筒 烧杯 酒精灯 胶头滴管 蒸发皿A BC D解析:能够受热说明仪器具有承受加热的功能;提供热源的仪器也是
38、在加热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可加热仪器可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垫石棉网加热仪器烧杯不可加热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热源酒精灯答案:B2化学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原则不摸、不凑近闻、不品尝不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不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2)节约原则最少用量原则规定用量时没规定用量时严格按照规定用量量取固体液体盖满试管底部12 mL(3)一要三不要原则用剩药品处理一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三不要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例2】下列对化学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B倒入下水道C倒入指定的容器内D倒回原试剂瓶解析:大
39、多数化学药品对人体及环境有害,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实验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不放回原瓶(防止污染整瓶试剂),不乱丢乱倒,不拿出实验室。答案:C3固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容器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中。(2)取用工具药匙(也可用纸槽代替)、镊子。(3)取用方法块状或颗粒状药品点技巧 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速记口诀一横、二放、三慢竖。固体粉末点技巧 取用固体粉末速记口诀一斜、二送、三直立。【例3】下列药品应用药匙取用的是( )A酒精 B稀盐酸C植物油 D食盐解析:药匙一般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食盐是粉末状固体,可用药匙取用;酒精、植物油、稀盐酸是液体,应用胶头滴管取用。答案:D4液体药
40、品的取用(1)存放容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2)取用量规定用量时没规定用量时按照规定用量,用量筒量取需要较多量需要较少量直接倾倒胶头滴管(3)取用方法倾倒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药剂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试剂;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朝向手心,以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同时试管要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倾倒,以防止药品洒落或溅出;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以防药品挥发或吸收杂质。液体的倾倒点技巧 取用液体药品速记口诀一倒、二向、三紧挨。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胶头滴管使用时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不要伸入容器内,要在容器口上方1 cm左右
41、滴加;用过的滴管要清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不要用水冲洗)。滴管的使用(4)量筒的使用量取一定量液体量液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使量筒倾斜,试剂瓶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当液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当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时,量取的液体即为所要量取的体积。【例4】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应离开试管口上方1 cm左右,A错误,D正确;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B错误;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错,C错误。答案:D5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