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要有针对性教学设计议论要有针对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展开针对性议论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现实素材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联系时代背景,比较古今对学习的理解异同。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意识。导入语 2022年高考北京卷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三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
2、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两道作文题都是命题作文,都要求谈对学习的认识,“说”字表明了议论文体,“今”和“新”表明了对议论提出了什么要求?两道作文题都是命题作文,都要求谈对学习的认识,“说”字表明了议论文体,“今”和“新”表明了对议论提出了什么要求?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今”相对“古”而言,“新”相对“旧”而言,要求将议论的重点放在“今”与“新”,也就是要联系当今现实的新变化展开议论,即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写作任务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
3、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议论文往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就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不仅指向明确的对象、具体的社会现象或问题等,也指向写作方法。议论的针对性主要包括对某一现象、事件、观点进行提问,探究其产生的根源,并针对观点进行辩证思考进而论证的思维过程等。如何做到议论有针对性,使论证更加有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任务解说 (一)论述类文本写作的针对性 论述类文本写作的针对性主要包括有具体的议论对象和预想的读者。第一,有具体的议论
4、对象。生活中人们发表议论,往往是被社会生活的某个情况,某个事件,某个问题触发,也就是有感而发。写论述类文章一般都针对一个明确的对象,不如新近发生的某件事某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人们关心某个问题,或有争议的说法。比如师说作者韩愈并没有笼统地阐述为什么要尊师的大道理,而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世态,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教育了青年,起了转变学风的作用;时评应彻查娱乐圈偷漏税现象是针对范冰冰逃税漏税这一现象的。针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分析论证,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分辨是非,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这就是论述类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反之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无病呻吟,也就没有价值。第二,有预想的读者。朱自清说过,写作训练
5、时,要有“广泛的假想 读者”。人们发表议论总希望读者理解与接受,因而根据读者或者听众的情况选择内容,调整方法,就很有必要。比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就充分考虑到了听众的情况。当时,很多农民出身的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毛泽东用画像的手法,把主观主义这种抽象的概念阐释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针对读者的具体情况写作,也称为读者意识,写作前可以预先提醒自己:这篇文章是为哪些读者写的,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知识层次、阅读能力和阅读喜好,以及他们最感心的问题等;设想读者对文章的期待,包括读者已知的内容和未知的重点,选择文章应该着重分析的部分;设想文章哪些内容会打动读者,怎样表达才能让读者更愿意接
6、受。有了读者意识,对预期的读者有更清醒的设定,文章的针对性自然也就强了。否则,大而化之,泛泛而谈,不能给人以震撼。第三,有联系现实的内容。材料作文所列举之“材”只是现实社会“沧海之一粟”。命题人无非是想让大家通过对此材料的分析、思考、议论、探究后,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问题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借以弘扬正义,抨击邪恶,消除心灵的迷雾,协调好人际关系,达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的。议论文写中除了有一些“经典素材”之外,还要有一些真实地反映“现在进行时”“当下中国”的内容,要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办”的方案措施途径,文章才有生命力。(二)议论文写作如何联系现实 既
7、然议论文的写作如何联系现实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联系现实一般都写哪些内容呢?首先,要选择社会相关的内容,包括时政热点、文化现象、民族精神、传统思想等。其次,要选择切身相关的内容来写,如个体如何对待荣辱得失、小我与大我、现实与理想、自我与外物等。这些也是我们平时积累素材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解决了选哪些内容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学习具体段落写法了。一般来说,联系现实段落除安排在开头、结尾,起到吸引注意、引起共鸣的作用之外,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倒数几个段落。在这一部分联系现实能基于前文论证充分的基础上,起一个视野提升和亮点凸显的作用。当然,无论怎样联系现实,与前文的基本论证观点要保持一致。方法一:从反面
8、现实论证前文论点,提升文章的高度和视角。基本步骤:第一步:必要的转折性提示词语。如“反观当下”“如今的中国”“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等或者联系名人名言过渡。第二步:指出现象(用简短概括性的语言)。第三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第四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范文引路: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华夏的大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而值此发展腾飞之际,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国,咱们慢慢来。时下中国,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
9、,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中国,咱慢慢来)范文引路: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华夏的大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而值此发展腾飞之际,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国,咱们慢慢来。时下中国,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中国,咱慢慢来)评价点拨:注意看第二段,首先用“时下中国”标志鲜明地提示联系现实。然后全段一共三句话,第一句也就是第一层,概括性指出当下中国存
10、在的“迫不及待”的现状;接着第二句,也就是第二层,分析这一问题的现状,是人们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接着最后一句,第三层,用一句反问,包含对比,引起我们的反思。这样的联系现实,层次分明,有现象、有本质、有对策,可谓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方法二:对前文的论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体现思想的辩证性、逻辑的严密性。基本步骤:第一步:重申上文观点,为下文观点补充蓄势。第二步:提出补充论点。第三步:概括指出现象。第四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第五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范文引路:“该硬则硬,该软则软”,“软硬”兼施,区别对待人心中的软硬,方能造就和谐自我。然而,当我们内心的情感与理智冲突
11、、“柔软”与“坚硬”矛盾时,还需要审视客观事实,理性与感性并举,做到“硬不失软,软不忘硬”。反观当下,人们对待心中的“柔软”与“坚硬”的态度似乎有些动摇。面对老人该不该扶,许多人因对被勒索的恐惧而止步不前,无视道德良知,将“硬”“软化”。而我们对待家人常常十分苛刻,“我的事不用你管”常挂嘴边,甚至连对待陌生人的客气都没有。是因为太亲密了吗?在我看来却是“软”在“硬化”。究竟何时软何时硬,如何避免偏执,造就和谐自我,或许我们该反思了!(软硬兼施,处世大道)范文引路:“该硬则硬,该软则软”,“软硬”兼施,区别对待人心中的软硬,方能造就和谐自我。然而,当我们内心的情感与理智冲突、“柔软”与“坚硬”矛
12、盾时,还需要审视客观事实,理性与感性并举,做到“硬不失软,软不忘硬”。反观当下,人们对待心中的“柔软”与“坚硬”的态度似乎有些动摇。面对老人该不该扶,许多人因对被勒索的恐惧而止步不前,无视道德良知,将“硬”“软化”。而我们对待家人常常十分苛刻,“我的事不用你管”常挂嘴边,甚至连对待陌生人的客气都没有。是因为太亲密了吗?在我看来却是“软”在“硬化”。究竟何时软何时硬,如何避免偏执,造就和谐自我,或许我们该反思了!(软硬兼施,处世大道)评价点拨:这段文字,首先承接上文,肯定自己的观点“软硬兼施,方能造就和谐自我”;然后用“然而”引出自己的补充论点,指出特殊情况,这样就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思辨性,避免
13、绝对化;接着作者将指出现实与分析实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引发我们的反思。整段文字联系现实,补充说明当内心产生矛盾时,应该审视客观,思考理性,使得说理更加谨慎,并在联系现实中批判各种异化,体现了说理的针对性,使得文章更加严密。(三)议论文写作针对性误区规避 1.游离命题材料。有的考生写作时抛开材料本身,行文只字不提题目涉及的材料,凭空生发出一个论点,给人“假大空”的感觉。2.误解“联系实际”。有的考生错误认为“联系实际”等于举例论证,于是“倒腾”古人后就收尾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举例论证可举远古之例,而联系实际只限于“摆明现实情况”之后寻求解决办法的范畴,即先陈述现实情况。3.缺乏标志词语。
14、有的考生也“摆明现实情况”,但因为缺乏标志词语也影响了作文得分。正确的做法是先陈述现实情况后,以“我们要”“我们希望”“我们期待”为标志或以“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我有下列提议”(解决办法)为后续的形式。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围绕高中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审美能力欠缺”问题,写一段分析性文字。要求:(1)按照列举现象、分析原因、提出措施的思路依次展开。(2)注意议论的针对性。(3)不少于200字。课堂训练 参考示例参考示例:青年学子涉世未深,心智尚不成熟,稍有不慎便会误入审美之歧途:或以猎奇为务,盲目追求时
15、尚;或以炫富为荣,养成攀比陋习;或以追星为业,耽误学习时间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追本溯源,无非是这些学生误解了美的内涵。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的地位向来低人一等,比起经常“生病”的体育老师,某些高中进入高三,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千脆消失不见。如此一来,造成学生的审美水平普遍堪忧。也正因为如此,青年学生更需要强化培养审美能力的自我意识,比如多读书、多思考、多参与艺术活动、多投身校外实践等,才可能在经历复杂的社会大熔炉中,锻炼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议论要有针对性 (1)关注现实,广泛联系;(热点、难点、新鲜点、争议点)(2)多层剖析,揭示本质;(分类讨论、正反对比、近似辨析)(3)凸显主体,面向读者
16、(符合作者身份,关注读者兴趣)课堂小结 完成本单元写作任务: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布置作业 写作提示写作提示:材料以劝学和师说为例,指出古人对学习的认知。根据课文可知,劝学主张:学不可已、积累、坚持、专心。师说主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虚心请教。由此可知,古人对于学习的态度,总体上以积极求教求知持续的积累与坚持学习的总体态度。根据任务要求,以“劝学新说”为标题,考生要突出“新说”之意,尽量避开课文中的传统
17、观点,另辟新意。可以联系时代发展,结合当今学习过程遇到的新问题谈认识,比如知识焦虑、过度学习、考研热、培训潮等;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如从兴趣出发、全面发展等均可。本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切忌单纯泛泛而谈对学习的认识。文章结构组织 全文可分为这样几段:(1)简短地指明本文要针对的学习问题。(2)阐述劝学中“学”的内涵。明确“新”的发生点。(3)分析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我该学什么,“积”什么“善”最终培养出怎样的道德情操来。参考示例一 “劝学”新说 时代在发展,学习也在发展。荀子时代读书人面临的问题,如资料不足,无人教导,物质条件匮乏,读书鲜少出路等等,在时代的发展中已经自然解决。当今读书人则
18、面临着很多新的难题。其中最难以回答的一个,我认为,就是我们该如何认识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表面看很容易想出来。例如,为了高考得高分,上个好大学。但,上好大学又为了啥?为了有个体面的高收入工作吧?进而一辈子幸福安逸吧?那么如果我家里已经足够富裕,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学习了呢?或者,我就是个每天吃咸菜稀粥也能幸福的人,是不是也不用学习了?这么一想,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似乎还真不好说。过去,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早在先秦时期,荀子的劝学就已经为读书人指出:学习不可停止。为何?因为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参省乎己”而获得关于自己的反思,同时,注重实践,长期不间断地积累善行,从“行无过”逐渐成为君子
19、,最终成为一个道德修养高超的圣人。如果我们能够简单嫁接古人的说法,那现代学习的目的问题也倒简单了,直接拿老祖宗的话来回答即可。但也只消几个追问,疑问又出来了。荀子所说的“圣人”是什么?很显然,儒家道德语境中的圣人,仁义道德是标准。这个标准即便放在今天,仍然有其生命力。但局限也很明显。例如,治理国家时,仁德自是上上,但法治才是根本。同时,单一的儒家道德观相对于崇尚多元的21世纪,也显得有些单薄。于是,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先贤训诫,一方面也得日益“新”之。我认为,将获得道德修养作为学习最终的目的,这个观念是应该继承的。我们现在的一切学习,仍然应以道德为先。但是,“德”的内涵,则必须与时俱进。劝学的“圣
20、心”,可以作为一个标杆放在那里,若有人以此为目标,很好。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学习的目的,是成为一个能够适应时代,能够独立生存、自由发展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从而获得生活所必要的理性和对这个世界全面的了解,但这只是途径,最终,我们要凭借自己的理性和知识,来“参省乎己”,思考自己的幸福应该如何与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和谐共鸣。最终,要解决学习的目的这个新的难题,办法还是在先贤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演绎新的“劝学”。简评:第一是点题。文中时刻抓住“劝学”和“新”这两个关键词,要么直接出现,要么间接呼应。从高一开始就形成牢固的点题意识,是掌握应试作文的关键。第二是一个简单的结构安排。先提出“
21、难题”是什么,然后阐述劝学的“旧说”(有“旧”才能翻“新”),再指出“旧”的局限,最后,结合开头的难题,写出“新”的观点。全文略带有一点层进的味道。参考示例二 “劝学”新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00多年前,青年时期的周恩来怀揣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写下了这句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中华之崛起奋勇拼搏。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这一学风似乎有了变动。当代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没有人会因读不了书而苦恼,因读不了书,在田间低头日思夜想“怎么才能上学”。人人都能学习的时代,却冒出了一类人,他们喊着上学苦,上学累,想着在家捧着手机或在外面跑来跑去。他们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拖住了他们追寻自由的步伐
22、。难道不学习就自由吗?相反,学习不是我们脚上脚上的锁链,而是背后的一对翅膀。从根本上看,学习是为了自己,能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上了所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也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么说,学习像一把钥匙,解开了通往自由的其中一条锁链。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出现各式各样的学习现象,学习不再局限于学生向老师学习各种道义,请老师解惑。放眼高中的教室,你总会见到下了课还捧着书的人,学习似乎成了这些人生活的一部分。排队打饭时捧出书,放学回寝室后还捧着书;且不说这样学习的效率怎样,就从当事人的角度看,这样的学习也是挺费身体。如果学习是你的爱好,这样的学习能让你感到乐趣的话,倒也无妨;如果你是强逼着自己这样学,总有一天身体会像越想越拉越紧的弓弦一样崩断的。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在上课的时候趴着,下课的时候也趴着,一到晚自习,看了一眼今天的作业,就好比研究天文一样,迟迟下不了笔。然后犹豫着从书包里翻出答案,用黑笔写下空白。学习累了,就应该适当休息,而不是坐在教室里一事无成的过完三年。拍拍脑袋,想不起自己为什么来学校。即使现在很多人并不将学习与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就当为了自己,也要主动,也要劳逸结合。当你有一天坐在考场里,你就会只想着你的试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案,而不是遗憾自己逝去的12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