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要点01.说文解字:探讨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强调了解文字学对于研究国学的重要性。02.周易:对易经的解释和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03.尚书:古代政治、历史文献的汇编,展示了古代王朝的政治理念。04.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体现了古代社会生活和情感。05.三礼:讨论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06.春秋三传:古代史书,通过春秋时期的史事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念。07.四书:儒家思想的核心文献,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08.战国策:古代战国时期的策略和政治思想。09.史记汉书:记录了从古代至汉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10.诸子: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11
2、.辞赋:古代的散文和韵文。12.诗:叙述诗歌的源流13.文:讨论文章的源流一、 说文解字1.说文解字的创作背景与目的:东汉时期,许慎编写了说文解字,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字典,旨在帮助人们通读古书。它收录了约九千个字,除了小篆外,还兼收了籀文与“古文” 。2.说文解字的结构与分类方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创造性地采用了540个部首分类,每个字都有详细的解释。这本书不仅为通俗之用,更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为后世研究商、周文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说文解字的重要性:作为文字学的古典之作,它不仅是研究字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字音、字义不可或缺的工具。说文解字被视为一切古典的工具书,对后世的语言学、文学研究具有深
3、远的影响 。4.六种造字法则: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六种造字法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些法则对理解汉字的构造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虽然说文解字主要基于小篆与晚周文字,但随着宋代以后古器物的大量出土,包括甲骨文与金文的发现,人们对古文字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说文解字提供了一个研究古代汉字起点,对后来的金石学、甲骨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周易1.八卦的应用和重要性:八卦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辟邪,如人们常将其放置于门头或帽饰上,还广泛应用于算命、看相、卜卦等领域。其通过阴阳五行的道理进行推算,反映了八卦及阴阳五行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2.周易的形成与
4、儒家的接纳:周易最初并非儒家经典。直至战国末期,受到阴阳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开始重视并研究周易,通过对卦爻辞的新解释,使其成为儒家哲学的一部分。3.易传的形成:易传中的彖辞和象辞是对卦象的系统阐释,其中包含大量的儒家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而这些解释并不完全基于卦爻本身,而是后人的附会。4.周易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地位:周易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一部占卜书的实用性,更在于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义,孔子对周易的赞赏使其地位大大提升,成为经学研究的重要文献。5.周易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周易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与医卜星相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5、综合性和多元性。三、尚书的定义与特点:1.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记录之一,特点在于直接记述,大多以宣言的形式出现,如君王的命令或号令,部分内容是君臣之间的对话 。2.尚书的文体与历史价值:记录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大多数内容是号令,如军事号令称为“誓”,日常号令称为“诰”,呈现了直接的历史事实与古代官方语言 。3.尚书的编纂与流传:历史上尚书的传播经历了多次整理与缩减,孔子时期据说曾删减为百篇,但多数现存的尚书内容被认为是战国末年人的编纂 。4.尚书与孔子:孔子对尚书有所删减,但具体删减到何种程度,现存材料难以证实,仅知其在汉代之前已是重要的经典之一 。5.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汉代开始区
6、分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今文版本流传更广,但古文版本在东晋时期得到重视,说明尚书学术研究与解读历经变迁 。6.尚书的学术争议与研究:自汉代以来,尚书的学术研究存在争议,特别是关于其真实性与内容的完整性。明清时期,学者对尚书的研究更加深入,尽管对某些篇章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但尚书依然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不可或缺的经典文献 。四、 诗经1.诗经的定义与特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原本是民间歌谣和宫廷颂歌,后被孔子编纂加工 。2.诗经的分类: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共305篇。其中,“风”包含了各地区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民间情
7、感;“雅”包括小雅和大雅,主要是周朝宫廷的正式歌谣,反映了政治和社会秩序;“颂”则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颂诗歌,体现了宗教和礼仪 。3.诗经的文化价值:诗经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献。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信息 。4.诗经的编纂:孔子对诗经的编纂有重要影响。他从既有的诗歌中选取适合“礼义”教化的内容,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孔子还强调,通过诵读诗经,可以修身养性、理解人生和社会 。5.诗经的教育意义:孔子认为诗经中的诗歌可以启发思考、培养情感、陶冶性情。他特别强调了诗经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过学习诗经,能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8、。6.诗经的艺术特色:诗经的语言质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简洁而又深刻的表达方式,对后世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诗经与中华民族精神:诗经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观念。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五、三礼1.三礼的组成: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些文献合称三礼,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经典 。2.周礼的内容与价值:周礼主要记录了周朝的官制和礼制,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它是研究古代官制的重要资料,体现了理想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 。3.仪礼的特点:仪礼详细记述了各种仪式
9、礼节,包括婚丧祭祀等,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礼制实施情况。仪礼展现了更多关于士的礼制,体现了较为繁琐的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 。4.礼记的编纂与作用:礼记是一系列关于礼的论述和记录,涵盖了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礼记以理性的解释对礼进行了广泛的包罗,认为礼是治乱根本,体现了儒家的礼治主义思想 。5.三礼的历史影响:三礼对后世的礼制研究和儒家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礼制的重要窗口。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也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六、春秋三传1.三传的定义: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这三部作品都是基于春秋的经典进行注解
10、和解释。2.不同的注解风格:左传以叙事为主,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具体的史实,为最古老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公羊传和谷梁传则以解经为主,更多地关注于经典的理解和阐述,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抽象和理论化。3.左传的历史价值:左传由于其详细的叙述和广泛的材料收录,被视为古代编年体史书的典范,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记录了战争、政治、外交等重大事件,还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民间信仰。4.三传的学术地位:三传中,特别是左传因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在史学和文学领域均有很高的地位。左传的文学价值,特别是在辞令和战争描写方面,显示了古代文学的高度成就。5.春秋的编纂宗旨:春秋及其三传
11、的编纂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通过记载和评论历史事件来表达褒贬,体现了孔子“董狐之笔”的史学理念,即通过史书来表明善恶、褒贬。6.对春秋三传的评价:三传各有其特点和侧重,不仅在当时是学习春秋不可或缺的注释,也成为后世了解春秋时期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左传,以其详细的记事和生动的叙述,被后人视为学习春秋的关键文献。七、四书1.四书的构成:四书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这些书籍原本不是一体的,但被朱熹编纂在一起,成为儒家学派的核心教材 。2.大学的重要性:大学讲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学者入德的门径,通过其可以了解古人的学问程序 。3.中庸的哲学:中庸深刻阐述了
12、“中和”的哲学思想,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籍,意味深长,对学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4.论语的根本: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是了解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文献,对儒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孟子的发展: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行为,展现了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人性善恶的讨论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四书的学习顺序:朱熹提出,学者应先学大学,以定规模;再学论语,以定根本;其次学孟子,观其发越;最后学中庸,求古人微妙处 。7.朱熹对四书的注解:朱熹对四书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其四书集注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儒家经典的重要文献。他的注解旨在排斥佛、道思想,建立儒家的道统 。八、战国策1.战国策的背景
1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政治谋略,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紧张和战争的频繁。国君和大臣都竭力招揽有才能的人,其中最受重视的是能够用口舌解决国家间争端的说客。2.战国策的内容与结构:战国策由汉代刘向编定,记录了战国七雄及其他国家的策略和事迹。它不仅展现了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动态,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物特征。3.策士的角色和影响:战国时代的策士,通过自己的智谋和辩才为各国君主服务,影响着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他们的身份往往不固定,可以为不同的国家效力,显示出战国时期实力至上和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4.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战国策不仅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也因其生动的叙述、丰富的故事情节
14、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书中的策士们以其独到的见解和辩才,展现了个人的智慧和魅力。5.战国策的历史价值:战国策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战国时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是理解和研究战国时代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它揭示了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斗争、合纵连横的策略以及君主和策士之间的互动。九、史记与汉书1.史记与汉书的历史地位: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系统的史书。史记由司马迁编写,是“纪传体”的创始之作,记录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的历史。汉书由班固撰写,继承了史记的体例,专注于汉代历史,从高祖到王莽,约230年的历史。2. 史记的创新和特色:史记创造了纪传体,首次系统整理
15、了三千年的历史。它的纪、表、书、世家、列传的结构,为后世史书的编纂设立了模式。司马迁的文笔直率、深刻描绘了人物性格和历史事件,展现了独特的史观和文学价值。3.汉书的深化和贡献:汉书继承了史记的结构,以汉代历史为主体,详细记录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班固在其父班彪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补充,更注重事实的详尽和文字的准确,使之成为后世断代史书的典范。4.史记与汉书的文学成就:两书不仅在历史学上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史记的文风简约、情感丰富,具有深刻的人物描写和历史分析;而汉书则在详细的史实记载中展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和流畅的文笔。5.两书的不同取向:史记的史观更为人文主义,
16、强调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而汉书则更注重于国家和政权的发展,反映了汉代官僚体系下的史学观点。十、诸子1.诸子百家的背景: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开始崩坏,社会阶级出现紊乱,政治、社会、经济制度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一个政治、思想大解放的时代,贵族统治权维持不住,农奴解放,商人抬头 。2.诸子百家的形成:在这个大变动的背景下,才智之士对当前形势有了各种看法和主张。他们想要收拾动乱局面,使之稳定下来。这些人根据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形成了诸子百家 。3.诸子之学的性质:诸子之学主要倾向哲学,包括支持旧文化、旧制度的保守派;批评或反对旧文化、旧制度的改革派;提出新文化、新制度替代旧的革新
17、派;以及完全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激进派 。4.思想解放与发展: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展现了一个思想解放和发展的时代,这些多元化的思想流派都持有自己的理论和论据,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和重要的阶段 。5.对社会的影响:诸子百家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也促进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他们的主张和理论,对后世的文化、政治、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一、辞赋1.辞赋的起源和特点:辞赋起源于汉代,尤其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辞赋以铺张排偶、丰富典故为特色,体现了文学的装饰性和表现性。汉代赋作,不论是记录事实还是表达情感,均倾向于使用排偶和富于装饰的语言。2.辞赋的影响和演变
18、:辞赋对后世文学特别是骈体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散文到骈体文,辞赋的风格和技巧被广泛吸收和模仿。在唐代中期以后,辞赋和散文开始相互渗透,产生了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3.辞赋与骈体的关系:辞赋是骈体文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排偶和对仗的技巧被骈体文家所继承和发扬。骈体文依赖于辞赋的表达手法,形成了一种既讲究文辞美化,又追求音节和谐的文学风格。4.辞赋的艺术成就:辞赋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创新,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高峰。通过辞赋,古代文人能够展现其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创作出既有文化内涵又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5.辞赋与文化传承:辞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时代精神。它不仅反
19、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审美趋向,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二、诗1.先秦时期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上古至西周早期的305首诗歌,涵盖了政治、社会、爱情等多个主题,以其简洁、朴实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2.汉代:(1)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各地的歌谣和乐谱,由李延年整理,以便传习。乐府诗(简称“乐府”)是从这些歌谣发展而来,包括叙事、社会风俗、男女情感等主题。北宋时,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汇集了从汉代以来的乐府诗及其模拟作品。(2)乐府诗的特点:以叙事为主,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历史、神话、情感等。表现形式多样,有古辞、新声、楚声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20、和人民生活。五言诗的源头,展现了诗歌形式上的创新。3.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文帝)、曹植为代表,诗歌以其雄健悲壮的风格反映了乱世的人生悲欢。陶渊明:代表了东晋末期诗歌,以田园诗著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4.五言诗的发展:(1)从汉乐府中的五言句发展而来,楚声的句调和新声的创新,促进了五言诗的形成。(2)李白、杜甫:唐诗的巅峰,李白以豪放不羁的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闻名,而杜甫则以其关注社会现实和深刻反映时代生活的诗歌著称。(3)王维、孟浩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4)晚唐时期,诗歌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诗人们开始探索更为精细、细
21、腻的表达方式,其中李商隐和杜牧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李商隐的诗歌以其含蓄深沉的情感和精巧的艺术手法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牧则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对传统题材的新颖处理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5.七言诗与近体诗的兴起:七言诗渐渐发展,特别是在唐代,成为重要的诗歌形式。唐代律诗和绝句的形式完善,标志着近体诗的成立。6.宋诗的变化与特点:宋诗的新风貌:宋代诗歌继续沿着晚唐的变化发展,出现了更加注重生活情趣和个人情感抒发的趋势,同时也强调文词的雕琢和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欧阳修和梅尧臣等人在宋初期就开始推动诗歌向着更加贴近生活、注重文词精致的方向发展。苏轼和黄庭坚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宋诗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22、内容,特别是苏轼的作品,以其宽广的胸襟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宋诗的高峰。宋代诗歌向散文化、议论化发展,强调诗的教育和批评功能。江西诗派强调诗歌技巧和创新,对后世诗歌有深远影响。在南宋时期,陆游、杨万里等诗人的作品,体现了宋代诗歌对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继承与发展。7.文人与诗歌的关系:诗歌是文人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批评社会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通过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和自己的情感世界。十三、 文1.商代卜辞至周易、鲁春秋: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如商代的卜辞,主要是简短的句子,没有章节结构。周易的卦爻辞和鲁春秋虽然较为整齐,但仍未成章节。2.尚书的发展:尚书特
23、别是其中的商书,首次出现了章节和篇幅的形式,标志着史书和叙述文的发展。3.战国时代的辞命与辩论:春秋时代,辞命形式兴起,影响深远。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辩论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墨子、孟子等人都注重辩论方法。4.汉、唐、宋、明、清各朝文学的演变:汉代:史记标志着史书体系的成熟,纪传体的创造。唐代:诗歌和散文发展到高峰,如唐诗三百首的形成,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宋代:文学重视理学影响,如欧阳修、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文学风格的转变。明代:八股文的兴起和小说、戏曲的发展,如西游记、水浒传的出现。清代:桐城派文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学形式和内容的进一步发展,直至近现代的文学革命。明清时期,随着白话小说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进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5.近现代文学革命:梁启超的新文体运动,胡适之的白话文推广,标志着中国文学的一次重大转变,文言文渐渐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6.白话文的推广与现代化: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白话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以更贴近民众生活的方式,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问题。第 10 页 共 10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