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14.89KB ,
文档编号:7620129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62012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为梦奔跑在路上)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为梦奔跑在路上)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1、历史试卷2024.4本试题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代,

2、齐国青铜器皿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则相对日益普遍;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多姿多彩,并且装饰性与趣味性越来越突出。这一趋势A.体现审美文化的世俗色彩B.适应了市民阶层发展需求C.反映青铜制作技术的进步D.表明传统等级制度遭破坏2.汉武帝晚年,通常每隔六或四年即有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受命新君,国号也改为“新”。起兵反对王莽的刘玄,年号“更始”,也是“从新开头”的含意。这些现象A.反映统治者思想迷信B.巩固了汉朝封建统治C.符合董仲舒的宇宙观D.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3.唐代翰林学士院源于“北门学士”(北门是皇宫的后门,入门便是禁中)。翰林学士院书写的诏敕号称

3、“内命”,中书门下书写的诏敕号称“外命”,都具有法定的效力。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面直接向下传达,这就使收令传发的途径变为两途,形成双轨辅政制。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枢决策机制演变B.国家行政权力分散C.文官地位日益提高D.三省制度渐趋成熟4.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在丘处机游历中亚时,当地的居民佩服这两个国家(西辽和西夏)利用汉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利,能在沙漠中生产粮食,并称叹“桃花石(汉人)诸事皆巧”。材料反映了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民族政权对峙中仍存在经济技术交流C.中亚的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发达D.中国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5.图1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情况图。据

4、此分析可知A.秦汉至魏晋庄园经济的兴起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B.隋唐至宋辽金元经济重心南移提高了人均粮食占有量C.宋辽金元至明朝赋税制度变革引起粮食总需求量增加D.明朝至清前期人口急剧增长影响粮食总需求量的变化6.图2是湖北省档案馆收藏的湖北布政使司与英国大臣签订的租地契约(局部)。该契约是汉口英租界建立的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依据南京条约英国人可以在华居住B.通过总理衙门英国人可在华签订契约C.依据天津条约英国人可在汉口租地D.通过外务部英国人可在汉口建造房屋7.熊秉坤1911-1913年间撰文说是程正瀛打响辛亥武昌首义第一枪。程正瀛后来投靠了北洋军阀,1916年被革命党人沉入长江。19

5、18年孙中山说是熊秉坤打响的第一枪,并得到熊秉坤本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多篇回忆录佐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权威人物说法更可信B.主观意图影响事实认定C.纪实文学更具真实性D.文献互证还原历史真实8.1926年11月30日斯大林说:“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就在于此。中国革命军队的特殊意义也正在于此。”当时的“中国革命军队”A.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C.使革命由长江流域发展到珠江流域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9.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的北方农村异常凋敝,产业传统单一,大多只依靠粮食种植。华北的铁路和公路

6、也不成系统。北伐之后,中国面临日本的侵略,那时北方社会阶层上层与下层断裂。该学者意在A.论证八路军在华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原因B.说明国民政府在北方进行第二次北伐的必要性C.说明红军在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必然性D.论证了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开展百团大战的原因10.改革开放之初,“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1980年,国家开始全面建设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在东南沿海地区迅速聚集。这一战略旨在A.改变国家工业的既有布局B.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格局C.适应新时代经济建设需要D.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活力11.公元前146年至公元前27年,古罗马处在一个充满危机的时

7、期: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愈演愈烈的军人干政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的存亡。提比留格拉古和他的兄弟盖约格拉古一度勇敢地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由于元老院的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这说明A.内部危机导致改革失败B.改革不适应社会的发展C.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D.帝制不适合罗马的发展12.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极大的灾难:欧洲被外族入侵,封建制度遭受冲击,大军所至,焚毁田园,摧毁堡垒;更甚者,是教廷的权威蒙受极大的打击。欧洲人开始向内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据。因此,欧洲人A.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浪潮B.重视人的力量追求现世生活C.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D.开展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13.表1是近代荷兰能源与经济

8、发展关系的史实。据此推断表117世纪荷兰每年进口的煤炭平数是65000吨。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18世纪荷兰的泥炭产量逐步减少,泥炭价格稳定上升,煤炭竞争力加强,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19世纪荷兰煤炭消费税被废除后,泥炭总消费量从1863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0%下降到1865年的38%。A.商业革命影响荷兰煤炭消费B.价格革命影响荷兰煤炭进口C.政府政策影响荷兰能源构成D.三角贸易促进荷兰煤炭开采14.1933年4月,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在此法颁布后几天之内,德国政府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截至1935年底,已有44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

9、。这主要反映当时A.德国实行种族歧视政策B.德国国家治理走向异化C.德国忽视科技教育发展D.政府加强公职人员管理15.以下为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人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的部分史料内容。据此内容可推知受访者: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访谈内容: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A.经济大危机影响苏联经济发展B.斯大林模式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

10、性C.新经济政策导致苏联经济危机D.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造成粮食危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中国古代改革】(14分)材料一 东汉光武帝即位以后,为了迅速稳定战乱后的社会秩序,即标榜中兴汉室,宣布废除王莽所订政策制度,也以黄老无为思想为依归。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遂“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因此选用贤良,重视吏治,与民休息。光武帝首先释放奴婢。自登位次年(建武二年)至十四年,曾六下诏令释放奴婢。包括因饥荒穷苦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官府者,战乱中劫略者等,如有抗命不释者,以“略人法从事”。建武十五年,实行“度田”,下令各州

11、、郡清查人民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目的为要限制豪强富民兼并土地和畜奴婢之人数。而且亦可便于征收赋税及力役。如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东汉初,因战费等支出浩大,田租征收十分之一。后减轻赋税,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政策等。摘编自钱穆讲授、叶龙整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雍正皇帝为了使财政状况好转,为了“裕国”“安民”,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他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他反对在解决财政困难时,把“裕国”与“安民”对立起来的作法,他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能安民方能裕国”。雍正帝解决财政困难的基本方法是开源节流。其开源的主要措施是重本务农以增加田赋收入,解决民食;通商

12、裕国,即使国课增加,又方便百姓。雍正皇帝反对“困商”“累商”,而主张“通商裕国”,“通商便民”。雍正帝曾三令五申各税关不得多方勒索,分外苛求,以利商业的发展。他说:“国家之设关税,所以通商,而非以累商,所以便民,而非以病民也。”摘编自马博大清十二帝第三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武帝改革的背景和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光武帝改革相比,雍正帝改革的不同之处。(6分)17.【近现代服饰与社会变迁】(14分)材料一 中山装从民国时期开始盛行,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中山装直翻领,五粒纽扣,四贴袋,既保留了当时西方服饰平整、挺拔、有衣兜的优点,又具中国传统的庄重的

13、特色。突出表现在关闭式的立领,钮扣直线排列,腰节略有收拢,穿起来挺拔干练。西装之所以在近代中国盛行,与其样式设计的普世审美是分不开的。首先,西装领子是开口的,能看到衬衣和领带,有很强的观感。其次,西装的扣子可以不扣,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在女装方面,民国时期的旗袍以清代旗袍为基本样式,同时采用西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充分展示东方女性的人体之美。首先,它以紧束腰身的方式从人体的各个方面向人们逼真生动的展示东方女性的体态之美;第二,旗袍采用清代上下连属、浑然天成的形制,从整体上体现出女性人体的曲线美。摘编自宋德风中国近代服装变化材料二 随着国家的提倡,人民的响应,1956-1957年,社会风气大

14、大活跃开来,各种服装款式竞相出笼,各种花色品种的衣料可谓应有尽有。一时间,旗袍、中山装、西服、列宁装、各色裙子、中式服装各有拥趸者,色彩缤纷,竞相风流。有人开始用香水、穿开司米上衣、烫卷发、穿高跟鞋。1956年人民画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假日的商店里,顾客盈门,他们仔细挑选着心爱的衬衣、旗袍、外套、皮鞋500多种式样的皮鞋让爱打扮的姑娘们穿上了新鞋,步步生花。”还有人居然也把“团结友爱”“幸福生活”、“努力前进”等标语印在服装上,表明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礼赞和欢欣鼓舞的心情。摘自秦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国服饰的特点。(6分)(2)根据

15、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服饰变迁的原因及其意义。(8分)18.【美国崛起与中国复兴】(15分)材料一 美国用了100余年的时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其获得了政治上的主权;美国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猛发展;西进运动开疆拓土,扩展了美国的领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能源产地以及销售市场;门罗咨文的颁布为美国赢得了近百年的快速发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了较为稳定的“后院”;美西战争的发动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是实力强大的“后起之秀”对老牌的欧洲殖民国家的“叫板”,以谋取和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拥有

16、雄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已经在美洲崛起。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

17、大会上的报告(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的特点。(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比较中国复兴与美国崛起的不同点。(10分)19.【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12分)材料 从道义角度说,我们可以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而从国际格局变化的角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一次重新洗牌。资本主义世界的驱动核心由“欧美”变成了“美欧”,美国由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同时,苏联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东欧。由英国所主导的殖民经济体系,由此正式被美苏两国各自主导的新的利益分配体系所取代。而美苏之间的争霸,也由此

18、展开。摘编自王伟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请以“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为主题,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第九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CABDCBDADCBCBD1【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大动荡与大变革,礼器数量愈来愈少,象征国家权力的青铜器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势,体现出生活气息和时人的审美倾向,说明这时期文化世俗性色彩增强,A项正确;我国市民阶层是在宋朝以后逐渐成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的,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青铜制作技术的进步,故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

19、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世俗性,没有涉及传统等级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等级制度遭到破坏,故排除D项。2【答案】C【解析】古代皇帝更易年号的原因有“新君登极、祭祀活动、昭著祥瑞、消弭灾异、政策时局、干支运数、忌讳避嫌”等。汉武帝首创年号制,汉武帝及以后帝王更改年号或国号,寓意新旧更替、除旧布新,该种行为和现象,源于汉武帝独尊儒学后,受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宇宙观影响,故C项正确。更改年号或国号现象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不能简单视为统治者思想迷信,A项错误。更改年号或国号并不能达到巩固汉朝封建统治的效果,B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只是皇帝更改年号或国号一方面原因,不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的所有现象和行为,故

20、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唐代翰林学士院源于北门学士,其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可知,“内命”代表了翰林学士院决策,“外命”代表了外朝决策,形成了中央双轨辅政制度,反映了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脉络,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决策机制的演变,而非行政权力方面,故排除B项。“文官地位日益提高”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内容为决策过程中形成中央双轨辅政制度,与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三省制度的渐趋成熟无关,故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丘处机游历中亚时见闻,当地居民的反应,可知各民族政权对峙的情况下,仍存在农业等方面的经济技术传播与交流,所以B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得出“

21、中国的农业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中是中亚居民“佩服”西辽和西夏农业技术水平较高,而非“中亚的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为丘处机游历“中亚”的见闻,D项“西亚”错误。5【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及所学可知,明朝至清前期,“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一系列举措,使得该时段人口增长迅速,所以影响粮食总需求量的变化,故D项正确。秦汉至魏晋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是因为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导致的农业衰退,而非庄园经济的兴起,故A项错误。隋唐至宋辽金元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是因为政局相对稳定,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等因素,不能完全归因于经济重心南移,故B项错误。宋辽金

22、元至明清时期,引起粮食总需求量增加主要因为总人口数量的增加,而非赋税制度,故C项错误。6.【答案】C【解析】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天津、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为材料中租地契约及汉口英租界的建立提供了依据,C项正确。A项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没有汉口,故排除。材料中“湖北布政使与英国大臣签订的租地契约”,总理衙门在材料中没体现,故排除B项。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D项时间不符,故排除。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于历史环境、政治形势、程正瀛后期革命态度变化及孙中山、熊秉坤等人的主观意图等,影响了对武昌首义第一枪历史事实的认定,B项符合题意。A项、C项说法不正确,故排除。D项与材料主

23、旨无关,故排除。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26年11月”可知当时的中国革命是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了,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排除B项。北伐的过程中,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故排除C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讲民国初年北方地区农村经济单一落后,交通分散,政府管理缺失,在面临日本侵略时,阶层断裂无法团结抗日。因此,八路军在华北通过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联系上层与下层,团结当地群众一致抗日,也加强了对当地的管理,A项符合题意。材料后半部分出现的现象是在二次北伐之后,

24、排除B项。C项红军在建立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故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战略的目的是增加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故选D。“改变国家工业的既有布局”和“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是这一战略带来的客观影响,不是目的,故排除A项、B项。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C项时间不符合,故排除。11.【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在公元前146至公元前27年,古罗马充满危机,威胁国家存亡,提比留格拉古兄弟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元老院的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说明旧的政治体制存在问题,需要改变,故选C项。材料中

25、指出由于元老院的反对改革失败,排除A项。材料中未说明改革的内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蒙古西征封建制度遭受冲击教廷的权威遭受极大的打击欧洲人向内反思”可判断,欧洲人向内反思的结果是开展了文艺复兴运动。故选B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开始于17世纪,排除A项、D项。C项是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故排除。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荷兰煤炭消费税被废除后,泥炭总消费量从下降到”可知政府政策影响荷兰能源构成,故选C项。商业革命是指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等,不能

26、直接影响荷兰的煤炭消费,且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A项。价格革命体现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无法影响荷兰煤炭进口,排除B项。三角贸易不能促进荷兰煤炭开采,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30年代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失业风险,德国在纳粹势力上台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实行法西斯主义政策,说明德国国家治理走向了异化。故选B项。A项无法全面概括材料信息,为片面性选项,故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5.【答案】D【解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粮食、资金,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造成粮食危机,故选D项。A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排除。斯大林模式不能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B项排除

27、。新经济政策促进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排除C项。16.(14分)(1)背景:东汉政权建立,实现国家统一;王莽统治和后来的社会动荡导致经济残破,民生凋敝;东汉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民本”“仁政”思想的影响;光武帝刘秀个人的雄才大略。(任答2点4分)影响: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限制土地兼并,打击了豪强势力,稳定小农经济,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东汉的统治;清查土地和户口,便利了国家征收赋税和征调徭役,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任答2点4分)(2)不同之处:“富国”与“安民”相结合;“开源”和“节流”并重;注重发展工商业;简

28、化税制,取消人头税。(任答3点6分)17.(14分)(1)传统服饰借鉴西方服装样式实现了革新(或答中西结合的理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服饰变化与政治相联系(或答服饰政治色彩浓厚);服饰等级观念淡化,注重形体美感。(任答3点6分)(2)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国家的提倡;“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社会风气;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任答2点4分)意义: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新的社会风尚。(任答2点4分)18.(15分)(1)特点:先实现民族独立,后实现国家富强;崛起时间晚,速度快;崛起过程中使用

29、战争、外交、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解决内部问题与对外扩张并举;多次使用战争(暴力)手段。(任答2点4分,3点5分)(2)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同富裕;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或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崛起;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4点4分)不同点:背景不同:美国崛起的时代背景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列强争夺世界霸权;而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国联系加强。方式不同:美国的崛起之路始终伴随着对外扩张,而中国是和平崛起。影响不同:美国崛起的过程伴随着损害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利益;中国的崛起惠及各国人民。(6分)19.参考答案(1

30、2分)示例一:论题:世界大战促使国际格局出现变动(2分)论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胜的协约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藏着许多矛盾。有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比如日本和意大利对该体系不满;也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比如德国对该体系严重不满;这些不满后来被法西斯势力利用。再加上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打击,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分)第二次

31、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二战后依据这些条约和协定,形成了二战后新的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3分)结论:世界大战爆发后,无论谁胜谁负,都会带来国际格局的变动,瓦解旧的世界体系,形成新的、比较稳定的国际格局。(1分)示例二:论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2分)论证: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强国的实力,整个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战后欧洲的影响力下降。(3分)与欧洲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

32、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3分)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影响力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的威望。二战后诞生的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大国。(3分)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从战前的欧洲中心变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1分)附评分细则:10-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11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