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认识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内容分析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素养目标/知识结构/核心考点/典例精练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科学精神运用典型事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地认识和改正错误。公共参与掌握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勇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课程标准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
2、.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素养目标知识体系真 理探索认识的奥秘认 识实 践含 义属 性 与谬误的关系过 程过 程无限性含 义形 式差 异反复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 质含 义作 用形 式特 点核心考点核心考点0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0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核心考点总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01认识与实践0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走进高考:2023全国新课标19.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3、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B.C.D.B2023湖北高考政治14.“十三五”期间,水产育种人聚焦渔业种苗问题,突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写好“蓝色种业”大文章,使得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说明()科研意识转变程度决定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是检验科技进步的标准 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A.B.C.D.D核心考点一、认识与实践(一)认识1.认 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
4、动反映。(1)主体:人类,而非动物;(2)客体: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3)性质:能动反映,积极的(被动的反映);【提示】区分意识和认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意识和物质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和实践属于认识论范畴。认识活动(结果)受主体和客体的影响,如对秦始皇兵马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性质分: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按阶段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核心考点一、认识与实践 2.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
5、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如: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宇宙(其他星球)的颜色、形状、成分、构成.)(如:宇宙的起源、宇宙发展规律.)核心考点判断概念表象知觉感觉推理理性认识(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初级阶段)u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u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u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一、认识与实践 3.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的关系知识拓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
6、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联系(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往往感性之中有理性;世界上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往往理性之中有感性核心考点一、认识与实践(二)实践的(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人们;客体: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性质: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观念现实);【提示】深入理解实践的含义1.实践的主体是人。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
7、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并不意味着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对象不是主观世界,也不是整个世界。实践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核心考点一、认识与实践(2)实践的特点特 点理 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
8、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 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核心考点一、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提示】区分实践的特点与意识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同步精练【典例1】(2022山东高考真题)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9、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BC D【解析】: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故错误。:习近平通过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对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故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未涉及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C同步精练【典例2】(2021福建高考真题)一生倾情于大自然的十九世纪思想家
10、梭罗,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之旅,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种子的信仰。他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正期待你奇迹的发生。”这表明()A对种子的研究可以判断出种子有信仰B对种子的研究是相信种子有信仰的基础C相信种子有信仰是开展种子研究的最终目的D相信种子有信仰是推动种子研究的根本动力【解析】A:“种子有信仰”的说法错误,故A不选。B: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之旅,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种子的信仰。他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正期待你奇迹的发生。”这表明对种子的研究是相信种子有信仰的基础,故B入选。C:相信种子有信仰不是
11、开展种子研究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C不选。D:相信种子有信仰有利于推动种子的研究,但不是根本动力,故D不选。故本题选B。B核心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直接经验(通过实践)直接经验(通过实践)A A获取认识获取认识的途径的途径间接经验(通过学习)间接经验(通过学习)B B实践的产物实践的产物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核心考
12、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0102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0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核心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原因:(2)如何检验?0102主观认识不能作为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客观事物自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03只有把主观和客观
13、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核心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010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03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核心考点方法论原 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2.
1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2.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同步精练【典例1】(2022广东高考真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时
15、代的变化而变化ABC D【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艺术作品题材源于客观存在,排除。:周敦颐长期观察莲花并领悟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故符合题意。: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审美标准虽具有客观性,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故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C同步精练【典例2】(2022全国高考真题)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学生为主研制的遥感卫星“启明星”发射升空,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
16、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由此获得的启示是()认识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理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ABC D【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错误。: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不一定是正确的,不一定是可靠的知识,排除。: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这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正确切题。: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这明是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正确切题。故
17、本题选D。D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是中国共产党追逐梦想,砥砺前行,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百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无不昭示着,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走过赣水闽山蜿蜒小道,跨过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渡过浩浩荡荡的长江天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忍饥挨饿、缺吃少穿,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栉风沐雨。在攻
18、坚克难中创造出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今日之中国正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傲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方志敏的憧憬和遗愿正在祖国大地上生动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在眼前。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民族复兴事业将揭开新篇章“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加以阐明。【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中国梦必须通过奋斗才能从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今天的盛世中国和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接续奋斗的结果;新一代的青年人要在前人实践或创
19、造的既有成果基础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921年,河南省仰韶文化遗址的首次发掘,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寻根之门,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庙底沟仰韶文化的发现就是考古实践成就的典型案例。彩陶是庙底沟仰韶文化标志性器物,人面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等艺术珍品造型优美,其纹饰惊艳,如争奇斗艳的花卉纹、生龙活虎的动物纹、光彩照人的日月纹、神秘莫测的几何纹,被远达八方的先民争相学习、效仿,从而
20、完成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大融合,具有十分强大的穿透力和影响力。2021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中,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入选,同日,以彩陶为核心展品的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第四季度即进入全国热搜博物馆榜单,成为年轻群体的“网红打卡”地,受到群众欢迎。有人认为: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人们才能认识真实的历史。结合材料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有人认为: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人们才能认识真实的历史。结合材料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考古发掘,一方面可以获得对历史的真实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检验人们对以往历史认识的真伪。该观点有其合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考古发掘受到实践水平、认识主体的认知能力等因素制约,人们不一定能够完全认识真实的历史。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人们将会通过更多的途径形成对历史的真实认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