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古诗圣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彩描写,体会诗人的济世情怀。2、在品析中感知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理解并继承发扬心忧天下的精神。行走在盛唐繁华的背后,你胸有大志,心怀天下;行走在安史之乱的阴影,你衣食无着,颠沛流离。难忘你茅屋的床边,雨脚滴出深秋的凄寒,一滴,一滴,滴在你柔软的心田。一滴,是路有冻死骨的愤懑,一滴,是城春草木深的悲怆,至今,你仍住茅屋,孑然一身?青山处处,可埋忠骨;华夏九州,可栖诗魂!激趣导入1、为:是“被”的意思;2、歌:歌:是一种体裁,是“歌行体”。特点:特点:(1)声律、韵脚比较自由(2)篇幅可短可长(3)保留着古
2、乐府叙事的特点(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 读准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3、长夜沾湿何由彻!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意:注意:1.为(wi)秋风所破:被;wi:表示目的.2.丧(sng)乱: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sng,动词,丢掉、失去3.见(xin)此屋:通假字,如:才美不外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思考: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每幅画面伴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的表格。画面(事件)画面(事件)景景 物物情情 感感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破漏雨祈愿
4、广厦秋风、茅草茅 草秋 雨广厦(虚)痛惜(无助、无奈)痛心(焦虑、叹息)痛苦(紧张、凄凉)痛忧(炽热、迫切)“归来倚杖自叹息”此时的杜甫叹息自己什么?请补写语言描写。示例:唉,杜甫啊杜甫,你一把老骨头,年事高迈,瘦骨嶙峋,连孩童都不敬重你,你已经老啦,不中用啦!风雨中“自叹息”杜甫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很深。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他7岁作诗,15岁便名扬天下,从小就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25岁,登泰山立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35岁时,他来到长安应试,却遭
5、到小人的谗言,没有得到重用。45岁,安史之乱爆发,看到人们当时困苦的生活情景,他在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9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依然用热辣的泪写道“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仍以国家灾难为念。链接材料 思考:思考:风雨中翻飞的茅草,破败的茅屋,贫困的家境,让诗人焦虑难眠。又是什么原因让曾是身为朝廷命官的诗人在凄风苦雨中哀叹感慨呢?诗歌中哪句话揭示了更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因素影响着诗人的生活?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材料一:材料一:公元760年,杜甫时年49岁,终于结束了10年客居长安,4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来到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靠亲戚朋友的帮助维持生活。这年
6、春天,他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浣花溪畔盖起了一间茅屋,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茅屋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材料二:材料二:他在江畔独步寻花中写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他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链接材料1.(唉唉)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2.自经丧乱少睡眠,(唉唉)长夜沾湿何由彻?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唉唉)何由彻?4.(唉唉)自经丧乱少睡眠,(唉唉)长夜沾湿何由彻?思考:思考:请在不同位置加上“唉唉”,感受一下杜甫的惨状和惆怅。读懂诗人 你从诗中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7、做批注。示例:我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中读出了一个忧国忧民忧国忧民的杜甫。因为杜甫现在身处漏雨的茅屋,穷愁潦倒、凄惨悲哀,却想要“大庇天下寒士”。诗人要求解除广大“寒士”的痛苦,而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只要千百万“寒士”实现“大庇”的愿望,解除痛苦,尽现欢颜,自己甘心在破屋中受冻,死也瞑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悟诗情见广厦壹贰叁悟诗情见苍生见天下 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愿天下无饥寒”的白居易;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人为念,执著追求。也正是因为这种美德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看到了人类的未来。小 结 课后作业1、剧本创作:剧本创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求:(场景分幕,想象合理,动作语言在符合人物形象上适当 戏剧夸张)2、文化寻迹:文化寻迹:杜甫在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