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2019)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中)下表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遗址发掘墓葬随葬品数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此时( )随葬物品及数量墓葬编号或数量半只猪架60号墓猪头1头21座猪头2头10座猪头3头6座猪头4头2座猪头5头3座猪头14头1座A.畜牧业发达 B早期国家形成C私有制产生 D神权色彩浓厚2周武王先人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到了江南后,遵从当地荆蛮习俗,“文身断发”,当了荆蛮的首领,其建立的吴国在春秋时被排除在“华夏”之外。这体现了春秋时期()A诸侯争霸
2、激化民族矛盾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冲击C文化认同高于血缘认同D民族交融趋势逐步加强3.(2024湖南湖湘教育高一期中)如图漫画名为汉武帝魔方,魔方的每一面代表着汉武帝巩固王朝的各项措施,如推恩令、刺史制度、北击匈奴、尊崇儒术、盐铁专卖等。据此可知( )A汉代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汉武帝时“大一统”局面已形成C汉武帝外儒内法治国方略取得成效D击败匈奴彻底解决了边患问题4(2024龙川一中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人性觉醒的时代,是没有思想权威的时代”“是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其意在说明,这一时期()A.呈现出多元性文化特征B历史发展进程动荡
3、多变C凸显了大一统恢宏局面D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5(2024湖南湖湘教育高一期中)贞观年间,唐太宗对臣下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故“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唐太宗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完善中枢运作程序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削弱宰相议政职能 D减少政府决策失误6(2024山西临汾高一期中)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朝时期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这反映出唐朝文化()A兼收并蓄 B风格单一C三教合流 D固守传统7北宋人对
4、本朝超越唐代的国家治理效果颇为自得,如程颐说北宋“有超越古今者五事”,第一事即“百年无内乱”。北宋基本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以及因其而引发的内讧、残杀。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思想的不断发展B崇文抑武的政治方针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建国之初的制度设计8(2024辽宁名校联盟高一联考)明末清初,广东南海、顺德等县兴起了“废稻树桑”“废田筑塘”的热潮,或将“果基鱼塘”改为“桑基鱼塘”,到清代中叶,形成了“田地一千数百余顷”的专业化桑蚕区。这一现象( )A导致了清代粮食危机B冲击了传统自然经济C源于玉米的广泛种植D促进了对外贸易繁荣9(2024天津一中高一期末)下表是据清实录
5、记载和清朝户部记录所做的民数(人口数)统计表。此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段起始数(万人)增加至(万人)乾隆六年至三十九年14 34122 103乾隆四十年至五十九年26 45631 328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七年31 32836 169A.社会矛盾缓和 B赋税制度改革C对外贸易发达 D农业经济繁荣10林则徐曾主持编译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好友魏源。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由此可知,海国图志()A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B旨在警醒国民要变革政治C抛弃了传统的华夷价值观念D利于促进国人对西方的认识11(
6、2024山东济南高一检测)清末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12(2024山西晋中祁县中学月考)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在这里,“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是()A洋务派实践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C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D中国本土出现了工业文明因素13
7、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三国强烈主张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并限时答复。时任英国外交部部长的金伯雷则主张:“中国的首都如因割让辽东而失去屏障,则不妨迁移到南京。”这些主张()A遏制了列强在华利益的扩大B暴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D有助于遏制日本的侵华计划14(2024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一联考)1896年李鸿章作为清政府“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出访英国。期间英国陪同人员和媒体发现,李鸿章喜欢发问,从年龄到收入,无一不问。但李鸿章在参观英国议会时,却只与人礼貌应酬,发问甚少,更无评论。这从侧面反映了( )A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B清朝政治变革的艰难C英国议会不允许外人妄
8、加评论D统治者转向学习英美15(2024湖南益阳高一期末)1911年12月下旬,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决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11日,南京参议院规定实行内阁制。南京参议院对中央政府组织机构形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戒备B革命党人内部斗争日趋激烈C全国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D列强加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16(2024吉安一中高一期末)1919年元旦,李大钊兴奋地预言:“一九一四年以来世界大战的血、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血、一九一八年德奥革命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这个新纪元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
9、。”这体现出()A先进知识分子对新革命道路的探索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C反帝反封建军阀成为新的时代呼声D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17.如图是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它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欢迎。该作品重在()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B倡导军民广泛进行敌后抗战C庆祝军民合作抗战取得胜利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18(2024南阳一中期末)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19(2024福建
10、三明五地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先后出现了“专业协会”“农民联合购销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21世纪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迅猛发展,到2017年全国已达193万多个。这反映出( )A农村生产组织的继承与创新B市场经济释放农民生产热情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反复D农业合作经营成为时代主流20(2024湖北恩施高一期末)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中国在相关领域签署加入的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单位:个)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 )时期经济贸易政治军事环境科教文卫交通运输1949年10月1978年12月290210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23
11、16151319A.积极引领全球化的发展B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C深入参与全球多边治理D强化了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刘大鹏,太原县晋祠镇赤桥村人,1894年中举,一生活动重心围绕在家乡周围。(1902年八月十七)东家送来一报,有瘟疫盛行各直省,设江苏镇府一处,数日即毙四五千人,其余闽、粤、楚、滇、黔等省,莫不瘟疫盛行,毙亡多人,天灾如是。(1903年九月二十一)阅晋报,夷于黑龙江建立都城,意在都于此而吞并中国也。中国政府仍聩聩不知。(1903年间五月二十三)光绪二十六年,夷乘乱入东三省,据为己有。二十七年和议成,俄约退
12、出,迄今仍虎踞不退。此时,外洋各国视中国为一块肉,均欲吞而食之。刘大鹏:退想斋日记(1)根据材料,指出刘大鹏读报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纸在近代中国发挥的作用。(6分)22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前后红遍全国的口号。口号注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摸着石头过河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用语及民间口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
13、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62年邓小平提出,19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新时代的政治指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19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10分)(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
14、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作出评估,扼要说明评估的依据。(4分)23(2024河南焦作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一战的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材料二“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
15、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金钢、无缝钢管、喷气式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警戒雷达、汽车、大容量成套火力和水力发电设备、大容积高炉设备以及新型机床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一五”计划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张蓝图。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步履铿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取得的成
16、就。(6分)1C据表格信息并结合大汶口文化所处的时代可知,不同墓葬随葬的猪头数量不一,反映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在时间上可能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明显的私有观念和私有制,故选C项。表中没有畜牧业的发展信息,无法得出畜牧业发达,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私有制的产生,至于早期国家的形成证据不够充分,排除B项;材料中的猪头主要用于陪葬,与神权祭祀无关,排除D项。2C由材料可知,太伯与周武王存在血缘关系,但其作为荆蛮首领,建立的吴国被排除在“华夏”之外,这说明春秋时期文化认同高于血缘认同,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3B据漫画信息可知,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在政治
17、、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开创了“汉武盛世”,故选B项。秦始皇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A项;外儒内法治国方略仅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虽然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匈奴的措施,但边患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排除D项。4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促进了人性的觉醒,多元文化生动活泼、兼容发展、自由争辩,其突出表现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播、道教的勃兴。由此可见该时期呈现出多元性的文化特征,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征,与“历史发展进程动荡多变”无关,排除B项;C项中的“大一统”说法错误,魏
18、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排除;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5D据题干材料,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机要的重要性,认为“诏敕如有不稳便”,都须相互辩驳、讨论;“五花判事”是由一人草拟诏令,其余人各抒己见并署名,目的在减少决策失误,故选D项。A项是具体做法而非目的,排除;鼓励宰相议政、论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决策效率的降低,最终影响行政效率,排除B项;增加议政人数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议政的质量和效果,并不能因此削弱宰相议政职能,排除C项。6A根据材料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含有“中亚元素”可知,唐朝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故A项正确。风格单一与材料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不符,排除
19、B项;“三教”指儒、佛、道,与材料信息不完全相符,排除C项;D项中的“固守传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7D分析材料可知,北宋做到了“百年无内乱”,基本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现象。各种非理性的政治因素得到抑制,主要源于北宋建立之初在制度设计上的种种预防措施,故D项正确。理学的发展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项;“崇文抑武”是北宋立国之初的制度设计内容之一,包含在D项之中,排除B项;“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8B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东南地区形成了专业化的桑蚕区,且规模较大,体现了当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故选B项。清代出现了
20、粮食危机,但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等,排除A项;明清时期,大范围种植经济作物多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玉米的广泛种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说明产品销往国内还是国外,排除D项。9D由表格内容可知,从乾隆六年到嘉庆十七年,我国人口数量呈较快增长趋势,这是因为农业发展较好,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嘉年间,由于政治腐败、土地兼并频繁等问题,社会矛盾加剧,排除A项;清初的赋税制度改革是摊丁入亩,发生在雍正帝在位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乾嘉年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并不发达,排除C项。10D四洲志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
21、,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它有利于促进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故D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A项;林则徐和魏源没有提出政治变革的主张,排除B项;C项结论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11A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51至1864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展洋务运动,故选A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894年至1895年,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12D由材料可知,汉阳铁厂作为中国自办企业,其产品出口到国外,因此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据此可知,“中国觉醒”指的是中国本土出现
22、了工业文明因素,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觉醒”不包含“抵制外来侵略”,排除C项。13B三国干涉还辽是为了保障其在华利益,并未遏制列强在华利益的扩大,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俄、法、德三国反对日本强占辽东半岛,实质上是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英国希望清政府迁都至自己控制的长江流域的南京,其根本目的是便于直接控制清政府。这都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降低,C项错误;在三国干涉还辽的过程中日本仍然获得了巨大利益,刺激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D项错误。14B据材料“在参观英国议会时发问甚少,更无评论”可知,体现了以李鸿章为代
23、表的清朝统治阶级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漠视,故选B项。鸦片战争的战败冲击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是李鸿章对英国的议会制漠不关心,英国议会不允许外人妄加评论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的出行到了欧洲,未反映李鸿章学习美国的内容,排除D项。15A据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在卸任前夕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主要是为了通过内阁限制总统的职权,体现了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戒备,故选A项。总统制改为内阁制是革命党人维护共和政体的共同努力,主要矛头指向的是袁世凯,排除B项;孙中山卸任前夕,清帝退位推翻了帝制和共和政体建立有利于平息国内的革命形势,排除C项;孙中山意图通过内阁制限制袁世凯
24、,是革命党人维护共和政体所做出的努力,与列强干涉无关,排除D项。16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体现出先进知识分子对新革命道路的探索,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的最早表现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1919年的史实,错误。17B由材料“新门神年画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可知,革命艺术家将传统门神人物更换为英勇抗战的八路军和民兵,这有利于倡导军民广泛进行敌后抗战,B项正确。由年画中“抗战胜利”“军民合作”等信息可知,该作品意在宣传军民合作抗日,A项中
25、的“国共合作抗日”与之不符,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年画创作时抗日战争尚未胜利,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排除D项。18A由柱状图可知,我国农业总产值在19631965年这一阶段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的落实有关,A项正确。材料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关系不大,B项排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基本完成于1956年,C项排除;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主要在“一五”计划时期,D项排除。19A材料信息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专业协会”“农民联合购销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到“进入21世纪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
26、合作经济组织迅猛发展”,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生产组织的继承与创新,故选 A 项。材料涉及的是生产组织形式而非农民生产热情,排除 B 项;材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体现,并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反复,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比较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不能得出农业合作经营为时代主流的结论,排除 D 项。20C据表格信息,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经济贸易、政治军事、环境、科教文卫和交通运输领域签署加入国际多边条约的数量明显大增,这说明我国不断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故选C项。全球化的本质是发达国家在全球的资本扩张,主要由发达国家引领,排除A项;多边关系广
27、泛包括大国和小国,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强调无敌国外交,排除D项。21解析(1)根据材料“一生活动重心围绕在家乡周围”到关心各省瘟疫和列强蚕食中国的情况,可知乡绅刘大鹏由之前的关注家乡到读报后开始关心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导致其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传统乡绅国家意识的增强;报纸等新传播媒介的出现等。(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报纸传媒对重要时事、民情民意的报道,西学的传播,思想解放,民族觉醒,社会变革等方面概括其作用。答案(1)变化:由关注家乡到关注国家。原因: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传统乡绅国家意识的增强;
28、报纸等新传播媒介的出现。(8分)(2)报道国内外重要时事;反映民情民意;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引发社会变革。(6分)22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口号大多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建设和解放思想;联系时代背景可知,这些口号能够红遍全国主要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据此进行解释即可。第(2)问,联系时代背景可知,1898年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加深的时期,此时不同的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方案。作答时注意口号要区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派别,比如革命派的口号是“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但该口号主要局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同时要注意,口号应具有正能量
29、,适应当时的实际状况。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答案(1)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逐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口号,反映了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着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以上口号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30、设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因而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10分)(2)示例:革命派的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2分)影响: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1分)评估依据:当时的主流是维新变法,因而影响有限。(1分)23解析第(1)问特点,据材料一信息及所学从外部环境、发展概况、性质等方面归纳。第(2)问成就,据材料二信息及所学从工矿企业、经济布局、重工业、工业面貌、工业化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说明。答案(1)特点:有利的外部环境;发展迅速;时间短暂;以轻工业为主;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成就:在内地建成一大批工矿企业;改变旧中国不合理的经济布局;重工业获得大发展;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第 12 页 共 12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