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6册教材常考知识点集锦九年级历史下册背诵秘笈【世界近代史概况】: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重点展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世界现代史基本线索】: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一种经济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两次世界大
2、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格局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四大国际组织: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五大社会问题:法西斯主义、生态环境、人口增长、恐怖主义、世界安全问题【世界现代史考点网络】:【世界现代史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借鉴、相互竞争(1)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发展。(2)经济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苏联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后,
3、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3)世界格局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2022版课标要求】1. 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2.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阶段特征】:1. 殖民地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扩展(1)政治: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等方式巩固和扩展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由自由资
4、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2.中外联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日本强大后,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引发了中国变法维新运动。3、关键词:两条主线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美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四大事件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明治维新。六大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林肯、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单元整合】【考点知识梳理】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胜利)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 背景:长
5、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残酷的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引起了拉美人民的不满(根本原因)。土生白人与西班牙、葡萄牙白人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4.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5. 概况: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6. 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7. 意义:彻底推翻了西、葡殖民统治,加速了欧洲封建统治崩溃。拉美基本独立,形成了今天的国
6、家格局,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胜利的原因:(主)统一指挥领导;(客)西、葡力量日益衰落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失败)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主要经过: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3.结果:失败4.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比较】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
7、族大起义时间19世纪初19世纪中(1857-1859)领导者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封建王公)结果胜利失败意义推翻殖民统治,赢得独立战争胜利,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国家的格局。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相同点背景: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性质: 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归纳比较】美国独立战争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不同点范围美国独立战争只局限于北美13个殖民地拉美独立运动席卷整个拉丁美洲领导者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结成联盟,起了领导作用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很弱,只是作为一股力量参加了运动,运动的领导权权掌握在土
8、生白人地主的手中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美国赢得了彻底独立,也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美国家则面临着新的殖民主义威胁,而国内则是封建主园经济和独裁统治的普遍存在, 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相同点背景: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都是在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启蒙思想影响下爆发的。目的:都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特点:都以小抗大,以弱胜强。性质:都是以独立战争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易混易错】1、拉丁美洲的国家并非全部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当时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2、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3.
9、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巴西摆脱的是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4.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期间中国正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反侵略性质的斗争,领导阶级主要是封建王公;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性质的斗争,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第2课 俄国的改革一.沙俄的建立9世纪斯拉夫人在东欧地区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被蒙古帝国侵占 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建立莫斯科公国 16世纪建立起俄罗斯 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之后俄国被称为沙俄.二. 彼得一世改革1、俄罗斯的起源: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
10、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终于统一了俄国。2、沙皇俄国的由来: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3、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4、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原因):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2)目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3)内容:政治:改组行政机构
11、,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4)影响/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5)改革后的扩张及营建新都: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
12、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时间:1861年 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3.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所以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2)农奴可以出高出当时的地价赎买一份土地。(虽有剥削性,但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注意:改革共提供四个要素:自由劳动力、资本、市场、原料(重点结合改革内容记前两个!)5.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6.评价: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
13、制度,促使社会各个方面出现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局限: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7.俄国两次改革对比(1) 相同点:都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都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同点:改革的性质和内容不同,俄国具体走上的道路也不同。【归纳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相同点1、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2、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3、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加快了扩张的步伐不同点背景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
14、,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巩固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内容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度,增强了国力,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性质彼得一世改革是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易混易错】
15、1.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在俄国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沙皇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放农奴或者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2.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俄国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决定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3.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政体,但专制独裁开始出现了一些民主气息,其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第3课 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加剧1 根本原因: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北方:资本主义
16、工商业经济)2双方关注的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二、内战爆发1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2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三、北方的胜利1.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结果: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3战争的性质(实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4战争的意义: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5评价林肯林肯
17、领导了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6.启示:美国内战带给我们的启示: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轻言国家分裂。无论何种方式,都要捍卫祖国统一。美国的发展和崛起带给我们的启示: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政治前提。【归纳比较】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比较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不同点原因美国独立战争是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观念形成而引起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由于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奴隶制度水火不容,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双方的矛盾变得无法调和而引起的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既是内战,又是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华盛顿林肯颁布
18、文件独立宜言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实现了国家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奴隶制度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易混易错】1、依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获得人身自由的只是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不是所有州的黑人奴隶。2、俄国1861年改革前存在的农奴制与美国内战前存在的奴隶制不是一种制度。农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奴隶,是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农奴和奴隶二者有本质的不同。3.美国独立战争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奴隶制。4.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北方战胜南方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进行的战争具有正
19、义性,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5.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的是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制,而不是美国所有州的奴隶制。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一.改革背景1.内忧: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外患:西方列强的入侵(美最早),民族危机严重。二.倒幕运动(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1.1868年1月“王政复古”政变,结束了幕府的统治。2.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迁都到东京。三.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1.主要内容: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 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 “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 ,
20、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3.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条款是:大力发展近代经济4.最能体现改革者长远眼光的措施是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 5.积极影响: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消极影响: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6.明治维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符合国情;改革是强国之路;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科教兴国7.近代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两种方式:第一种:资
21、产阶级革命(英法美);第二种:资产阶级改革(俄日)。【归纳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不同点国内背景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极端孤立清政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强大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际环境相对宽松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领导者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资产阶级维新派目的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结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改革失败,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同点外部环境都遭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来侵略改革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图强运动改革内容都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改革方式都是自上而
22、下的变法运动【归纳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项目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不同点直接原因对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内容主要是废除农奴制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领导力量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相同点时代都处在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目的都是维护自身统治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论述:战国时期,为适应当时社会变革潮流,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通过变法,秦国国力
23、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因时制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摆脱民族危机,迈入资本主义强国之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改革中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职工积极性。结论:综上所述,恰当的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易混易错】1、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2.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
24、、日本则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3.明治维新中最具有远见和战略眼光的措施是发展教育;最能反映明治维新性质的措施是“殖产兴业”。4.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反对民族压迫,捍卫国家独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外来先进事物,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核心素养】1.历史解释: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2.时空观念: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作用,并能通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对比中国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3.史料实证: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解读,渗透时空观念,联系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的民
25、族解放运动,正确认识殖民侵略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危害。4.家国情怀:认识殖民侵略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5.唯物主义:知道美国历史上三位总统的功绩,并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022版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2.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时空线索】【阶段特征】:1.工业革命与科学文化 (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
26、)思想: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2.中外联系: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进行;俄一系列探索(如辛亥革命);严复译述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理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3、关键词:两条主线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科学文化发展。三大发明成就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卡尔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两大科学家牛顿、达尔文。五大作品物种起源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英雄交响曲向日葵。【知识结构】【考点知识梳理】第5课 第二次工
27、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因(条件)(1)政治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2)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科学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2、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初 3、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学4、标志性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5、成就:1)爱迪生1879年发明的耐用电灯泡,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被称为“发明大王” 2)内燃机:1876年,德国发明家奥托创制了以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戴姆勒制成以汽油内燃机 1892年,德国狄塞尔制成以柴油内燃机 。 3)交通 :汽车:1886年,德国卡尔本茨发
28、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913年,美国人福特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实行标准化生产。飞 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名为“飞行者1号”的飞机4)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6、新能源:电能和石油 7、特点: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德领先;有些国家(如日本、俄国)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集中在重工业领域。8、影响:(1)对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普了
29、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2)对生产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3)对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9、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发展科技,也要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工业革命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遭受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遭受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论述: 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和人类进步(或科技发展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论证】印刷术传入欧洲,对当时欧洲资产
30、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里;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的发明给航海业带来跨时代影响,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世界的联系加强。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日本依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使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除日本外,欧洲、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发展也都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1、结论: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发展中国家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我们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核心素养】【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了解科技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及史料,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其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唯物主义】:通过阅读教材,梳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口增长: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人口迅速增长。大概19世纪中后期出现影响:工人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
32、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2.大众教育:目的:为适应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表现: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3.城市化:(选择题常考,需理解)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和商业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4.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5.启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趋利避害。6.为资本主义发展
33、扫清道路的方式 革命: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 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大国崛起的过程都受到同一事件的影响:工业革命观点论述: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论证】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了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如,汽车、飞机、电话等,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殖民侵略的道路,使得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制造的
34、一些新型武器应用到后来的世界大战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中机器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都遭遇了重大危机。结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的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制定政策,防范可能会出现的危机和风险。【易混易错】1.爱迪生发明的是碳丝电灯泡,而非“电灯”。汽车和飞机在带给人类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的污染。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是经济斗争,
35、主要表现为捣毁机器、破坏厂房;后来转变为政治斗争,主要表现为举行罢工、示威游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一、科学家:1、牛顿(英)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光学分析。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达尔文(英)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进化论”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36、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二、文学家: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著作:小说集人间喜剧(包含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巴尔扎克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作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艺术家:1.贝多芬(德国):1804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也叫作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备注:英雄交响
37、曲是为拿破仑所作)2.梵高(荷兰): 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夜间的咖啡馆【易混易错】1.牛顿和达尔文的科学发现都沉重打击了“神创论”学说。2.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都与拿破仑有关。3.贝多芬的精神品质: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4.牛顿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022版课标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38、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与经济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时空线索】【阶段特征】: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秩序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2.主要表现:(1)政治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
39、义战争。战后,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战争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2)经济方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推进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3)思想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3.中外联系:(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3)俄国十月革
40、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4)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国内五四运动;九国公约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4、关键词:一战一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三大民族民主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知识结构】【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了解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知道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进程。【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及史料,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苏联模式的形成、非暴
41、力不合作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其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唯物主义【:通过阅读教材,理解一战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苏联模式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考点知识梳理】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两大军事集团:1.目的: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2.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与争夺酝酿着战争。19世纪后半期,法德、俄奥、英德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3.形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其中的“核心国”是德国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其中的“核心国”是英国核心矛盾是英国和德国4.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42、。5.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世界大战。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开战: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三、大战进程和结果1、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2、战场:主要在欧洲进行。3、重大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展开凡尔登战役,此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4、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5.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6、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
43、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7、影响:(1)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2)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8、启示:(1)战争带来巨大灾难,珍爱和平,远离战争。(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易混易错】英德矛盾、德法矛盾和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中心环节。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背景:(1) 国内: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同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很落后。(2) 国外:一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
44、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1.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没有解决俄国的社会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矛盾。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2.时间:1917年11月6日 地点:彼得格勒 领导人:列宁 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3.革命方式: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4.结果: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建立政权:1917年11月7日,召开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建立苏维埃
45、政权;通过和平法令;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6.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具体措施政治上: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军事上: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外交上: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7.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1、科学理论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3、由理想到现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4、由一国走向多国:新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易错易混】1. 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