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二、单元目标(一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3.知道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和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4.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学习妥善应对实验安全问题的必要措施。5.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6.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
2、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围绕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二二)核心素养要求核心素养要求1.能对物质变化和性质进行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体验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2.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能根据一定的方案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获取有价值的结论。3.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说出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能进行试剂取用、物质加热、连接及洗涤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课题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第 1 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课时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分析本单元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其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主要作用在于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的学科特点,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步入神秘的化学殿堂。本课题由“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个课时构成。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培养“宏观辨识”“变化观念”等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题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建立物质变化和性质
4、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如物质形状改变、物质三态变化、钢铁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和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如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已有初步认识,这为学生学习物质变化及性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以科学探究为目的的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的探究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大多数学生对其过程中以化学角度关注的问题较为陌生,为帮助学生由生活探究向科学探究转变,由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本课时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验过程的体验可消除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陌生感,使教师从化学角度进行的指导能给学生带来
5、新的感受和启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4.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重
6、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一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教师准备:实验材料。【项目设置】项目一:通过实验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项目二: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预习时完成准备,整理出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对上一节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引出新课。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二环节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通过绪言的学习我们对“化学是什么”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找一位同学来说一下,化学是什么?随机选一名学
7、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补充。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导入新课】那我们今天就从变化入手,一步一步揭开化学的面纱。一提到变化,我们身边的物质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家来说一说你注意到过我们身边有哪些物质变化?大家刚才说到了很多变化,那这些变化的本质有没有区别呢?今天我们要从 4 个实验入手,分析各种变化中的区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那么如何正确地观察实验呢?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变化中各种现象变化后 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等今天我们做的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大家从这三个方面去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到
8、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分析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实验 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3)在试管口放一块洁净的玻璃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编号实验编号1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前的物质液态的水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试管中有气泡冒出直至沸腾,玻璃片上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感受化学变化,进入情境。学会正确的观察实验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片。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实验 2】(1)将一小块块状石蜡
9、放入试管中。(2)将试管放入沸水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出现小水珠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的物质气态的水(水蒸气)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实验编号实验编号2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前的物质固态的石蜡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时发生的现象石蜡熔化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的物质液态的石蜡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的语言表述能力。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二环节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 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发生的现象。【实验 4】(1)向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2)用配有导管的橡胶塞
10、塞住试实验实验编号编号34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前的物质硫酸铜溶液等颗粒状大理石等变化变化产生 大理石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管口,导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分析】从变化前后的物质有无改变的角度分析,实验 1、2、3、4 分别有什么共同特征?时发生的现象时发生的现象蓝色沉淀表面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的物质氢氧化铜沉淀等二氧化碳气体等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学生总结:实验1、2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 3、4 变化前后有新物质生成。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环节
11、三:概念辨析【引出新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教师总结】物理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燃烧、变质、呼吸、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一些现象(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且伴随能量变化(放热、吸热、发学生完成练习:A.水结冰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鞭炮爆炸D.车胎爆炸E.玻璃破碎使学生能将概念活学活用,深刻理解概念。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光等)。【合作探究】1.有以上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2.化学变化一定能观察到现象吗?举例说明。3.能否通过现象判断物理变
12、化和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拓展提升】观察蜡烛的燃烧,找出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了多种变化,如果只说蜡烛燃烧,那么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F.纸张燃烧G.食物腐烂H.铁生锈I.植物光合作用J.氧气经过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气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两种变化。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四环节四:归纳提升归纳提升【归纳总结】1.物理变化的概念。2.化学变化的概念。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3、。4.两种变化的判断依据。5.两种变化的联系。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把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 1 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判断依据。3.变化和性质之间的联系。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第一单元课题 1 第 1 课时。2.练习与应用第 13 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2 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一、课
14、标分析通过分析与对比,学会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养成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知识点的习惯。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基本概念,知识点难度不大,但需注意与物质的变化进行区分。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已经能较好地进行区分,但认识化学性质时需要从一些关键点入手,分析比较困难,尤其当变化和性质连续学习时易发生混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判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通过分析和对比,养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的习惯。3.学会从生活中观察、思考,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15、形成化学观念,能对物质变化和性质进行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体验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化学性质。难点:区分变化和性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一环节一:导 入 新课导 入 新课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首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这两个概念。学生准备:复习上一节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积极发对 上一节内 容进行简 要复习,检查学生的 复习情况。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言。环节二环节二
16、:物 理 性质 与 化学性质物 理 性质 与 化学性质同学们已经对物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咱们再一起对物质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我这里有一杯水和一杯酒精,因为标签掉了,所以需要用某种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小组合作讨论,看哪个小组得到的方法更多。【合作探究】刚才各个小组的成员都集思广益,得到了很多种区分水和酒精的方法,其中每一种方法体现出来的就是物质的一个性质。请同学们思考,在你们说出来的这些性质当中,哪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引出新概念】同学们刚刚根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把物质的性
17、质分成了两类。可以得到如下概念: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它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能燃烧、能生锈、能助燃、能与某某物质反应等。【课堂小练】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1.青铜器易产生铜锈。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各组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思考,做笔记。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思考,总结。提 高学生的 小组合作 能力,开拓逻辑思维,引出新课。引 导学生自 主对物质 的性质进 行分类,有利于对概 念的理解。给 出物理性 质与化学 性质的概念,并举例
18、 具体性质 使学生理解。立 即运用所 学知识,对所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2.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学知识 进行巩固。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二环节二:物 理 性质 与 化学性质物 理 性质 与 化学性质【知识拓展】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那么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下面哪些属于物质的变化?哪些属于物质的性质?1.木炭在燃烧;木炭能燃烧。2.铁生锈;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3.酒精在挥发;酒精易挥发。通过大家的分析,“变化”与“性质”在描述上有什么区别?【
19、总结】性质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一般会用“会”“能”“是”“难”“易”“可以”等词描述。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变化过程中可能导致物质某些性质的改变。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回 答 问题。结 合 上节课内容,对知 识 进 行 深层 次 的 理 解与运用。明 确 知识点,培养学生 总 结 概 括的能力。环节三环节三:性 质 决定用途性 质 决定用途【实验】教师拿来了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通过观察教师做的演示实验,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入新概念】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能灭火、氧气能供给呼吸等,这些都说明了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学生观察实验
20、过程,总结并记录、思考。提 高 学生观察实验、描 述 实 验 的能力。环节四环节四:归 纳 提归 纳 提【归纳总结】1.物理性质的概念。学生自主将所学知 使 学 生对 所 学 知 识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升升2.化学性质的概念。3.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有 全 面 的 把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 2 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概念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二、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三、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
21、获呢?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第一单元课题 1 第 2 课时。2.练习与应用第 46 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课题 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第 1 课时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的取用课时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的取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分析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对于化学实验技能,应做到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学会妥善应对实验安全问题的必要措施,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等实验基本操作,并能安全操作。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先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实验仪器
22、,再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学习过程。教科书中先强调安全,再由简到难设计实验,使学生容易掌握。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见过实验仪器,但对常见仪器还不完全了解,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实验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会仪器使用的操作要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仪器,学习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2.练习固体、液体的取用操作。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常见仪器的使用,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难点:滴管、量筒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23、教学意图环节一环节一:导 入 新课导 入 新课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当同学们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常见危险品标志和化学实验室试剂取用原则。增 强安全意识,培养学 生实验室 中规范行为。环节二环节二:实 验 室常 用 仪器实 验 室常 用 仪器看图识仪器,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说出图示仪器的名称,并归纳主要用途。认 识常见仪器。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
24、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三环节三:试 剂 的取用试 剂 的取用一、试剂的取用1.固体试剂的取用。【讲解】(展示广口瓶)固体试剂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药匙)取用固体试剂一般用药匙(或纸槽),有些块状的试剂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分析】固体试剂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需铺满试管底部即可。观察,思考,记录固体试剂取用要点。使 学生熟练 掌握固体 试剂取用 方法,并了解操作注 意事项。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2.液体试剂的取用。(1)倾倒法:【讲解】液体试剂通常保存在细
25、口瓶里(展示细口瓶)。取用时采用倾倒法。【演示】液体的倾倒。【讨论】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2)量取法:【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时,一般取 12 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读数时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学 生 回答:防止腐蚀桌面或污染瓶塞。为了防止液体洒出或飞溅,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防止试剂顺瓶口流出腐蚀标签
26、。防止液体受到污染或挥发性物质逸出。观察,记录液体试剂的取用要点。使 学生熟练 掌握利用 倾倒法取 用液体试剂,并了解 操作注意 事项。使 学生熟练 掌握利用 量取法取 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结论】仰视将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将导致读数偏大。【演示】滴管的使用。液体试剂,并了解 操作注意 事项。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 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 1 课时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的取用1.试剂的取用原则。2.固体试剂取用:块状、粉末状。3.液体试剂取
27、用:倾倒、量取、滴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第一单元课题 2 第 1 课时。2.练习与应用第 1、5 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2 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本课时中包含了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洗涤等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应初步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试剂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的重
28、要性有初步的认识,此时,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符合认知特点和学习过程。教科书先强调安全,再由简到难设计实验,学生容易掌握。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但对于基本实验操作、常用仪器的规范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还缺乏整体的认识和必要的规范训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和练习仪器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2.能进行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获得乐趣。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实验操作要点。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
29、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一环节一:导 入 新课导 入 新课【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实验室常见的化学仪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下面找同学来带领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巩 固学习的 内容,让学生养成及 时复习的 习惯。环节二环节二:酒 精 灯的使用酒 精 灯的使用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实验室的一些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展示仪器】酒精灯由灯帽、灯芯和灯身组成。【提出问题】(1)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实验事项有什么?(2)酒精灯的火焰分几层?哪一层的温度最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3)如何熄灭酒精灯?教师归纳总结:酒精灯使用的注意
30、事项。2.物质的加热。我们在实验室中用酒精的外焰给物质加热,如何给液体加热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科书,并认真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讨论问题。(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能否不擦干就加热?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勾画出重点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引 导学生进 行知识的 迁移,用学过的方法 来解决新 的问题。使 学生熟练 掌握酒精 灯的使用 方法和物 质加热的 方法,并了解实验注 意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演示实验】
31、教师规范演示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观察操作步骤,思考,回答问题。事项和 安全操作 的重要性。环节三环节三:仪 器 的连 接 和洗涤仪 器 的连 接 和洗涤二、连接仪器装置教师介绍仪器间的连接方式,并进行演示。【教师提问】连接好的装置可以直接用来进行实验吗?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呢?原理是什么?三、洗涤仪器【教师提问】实验结束之后用过的仪器要进行清洗,那么如何洗涤玻璃仪器呢?洗干净的标准是什么?【演示实验】以清洗试管为例,演示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学生阅读教科书中连接仪器和检查气密性的步骤,思考原理,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问题。学生上台尝试洗涤试管。培 养学生通 过阅读提 取信息的 能力
32、。使 学生熟练 掌握仪器 连接、检验气密性和 洗涤的方 法与操作 中的注意 事项。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 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 2 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一、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液体试剂加热。二、连接仪器装置检查气密性。三、玻璃仪器的洗涤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第一单元课题 2 第 2 课时。2.练习与应用第 2、3 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3 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分析通
33、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题内容是在课题 1 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对物质变化及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化学在认识物质世界中的独特角度和价值,了解“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三个观察物质变化的基本节点及应该关注的问题,从而体验探究活动成功后的喜悦,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绪言和课题 1 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
34、、化学性质的概念,本课时教学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教学中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学生兴趣较大、积极性较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由于缺少观察、操作方面的经验与练习,学生在相关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简单实验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主动观察实验现象。难点: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
35、图环节一环节一:导 入 新课导 入 新课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故事:蜡烛的前世今生。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五千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肪。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用得起蜡烛。蜡烛真正放下身价是在 19 世纪。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
36、蜡,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电灯替代蜡烛,这也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的许多成果的产生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想要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学生倾听并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听故事,感受蜡烛的历史,与同学交流谈论自己的感受,并说说自己还对蜡烛有哪些了解。从 学生熟悉 的事物入手,激发学 生对探究 实验的兴趣。培 养学生对 物质世界 及其变化 的好奇心、探究欲和 审美情趣。让学生感 受到化学 对生活和 社会发展 的影响与 贡献。明 确化学是 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 的科学。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
37、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二环节二:学 会 观察学 会 观察那我们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为例,一起来学习、体验化学实验。一、蜡烛点燃前在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着一支蜡烛,同学们通过观察和简单实验,能得出石蜡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有哪些性质?2.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3.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引 导学生初 步尝试观 察蜡烛,培养学生从 感官、空间、时间等 角度全面、有序、科学的观察方法。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二环节二:学 会 观察学 会 观察同学们进
38、行讨论,看哪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最多,描述的最仔细!【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实验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状态、颜色、密度、水溶性、气味、硬度等物理性质。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的要求,积极讨论,放开思路,观察蜡烛,填写实验报告。练 习实 验 的 基本操作,培养 学 生 仔细 观 察 实验、描述和记 录 实 验现 象 的 习惯。环节三环节三:学 会 探究学 会 探究二、蜡烛燃烧时刚才我们研究了蜡烛的部分性质。现在我们将蜡烛点燃,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猜测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并验证。实验体 验化 学 实 验是 化 学 学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后小组讨论。
39、【教师巡视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发现了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细节:(1)蜡烛先熔化再被点燃。燃烧时火焰分三层,且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2)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3)蜡烛燃烧产物的验证:燃烧的生成物: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用另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三、蜡烛熄灭后刚才熄灭蜡烛时,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有白烟产生。它的成分是什么呢?它使我们对蜡烛的燃烧有什么新认识呢?大家可以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小结】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熄灭时的白烟为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所以它
40、可以燃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教师解惑】1.蜡烛火焰的形成原因:燃烧时石蜡固体先变成液体,再变成石蜡气体后进行燃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反应物)二氧化碳+水(生成物)。进行实验。熄灭蜡烛后,两人配合,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物质。科的基础,进 一 步 激发 学 生 学习 化 学 的兴趣。培 养学 生 认 真观察实验,积 极 提 问的 学 习 习惯。学 习依 据 实 验目 的 设 计实验,寻找证据,探索科 学 实 验的 一 般 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
41、学意图律。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三环节三:学 会 探究学 会 探究2.烛芯的作用:蜡烛在燃烧时,燃烧放热会熔化固态的石蜡,液态石蜡就沿着烛芯被吸到上端继续受热汽化。3.蜡烛燃烧产生黑色碳颗粒的原因:燃烧时,有一部分石蜡未接触到充足的氧气,未能充分燃烧,产生了黑色碳颗粒。学 生 根 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尝试解释问题,并根据教师解惑思考,对比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解 释 实验原理,使学生 意 识 到 从化 学 角 度 观察 实 验 会 有不 一 样 的 体验和收获。环节四环节四:归 纳 提升归 纳 提升【思考】通过观察蜡烛燃烧这个探究活动,我
42、们学会了从哪些方面入手观察实验?【小结】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应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现象。例如,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出现了黑色的物质。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课下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一起讨论,作出猜想,进行验证,我们的收获就会更加丰富!学生归纳,思考。学 生 自 主设计实验,探究新的问题。对 所 学的观察方法、科 学 探 究 的一 般 思 路 进行归纳整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 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 3 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蜡烛的特点二、蜡烛的燃烧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三、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1
43、.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第一单元课题 2 第 3 课时。2.练习与应用第 4 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二、单元目标(一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3.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二)核心素养要求核心素养要求1.通过探究空气中气体的成分、含量,掌握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使学生理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且对生命活动有重要
44、作用。2.通过分组互助、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和反思提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假设和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3.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实验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化学。课题课题 1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第第 1 课时空气的组成课时空气的组成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分析1.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课题 1 介绍了空气成分、用途、污染及防治,并借助空气的组成引出物质分类知识中的纯净物、混合物。2.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学习主题“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物质的多样性”“常见的物质”。课标要求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实验探究认
45、识氧气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单元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地学习、研究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其三个课题的学习内容: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等知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本课题是初步认识身边的常见物质,学生感性认知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能直接观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在充分了解实验所使用的试剂、装置及原理的基
46、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并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要想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氧气已有了常识性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仪器,学习了试剂的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洗涤等实验基本操作,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思维方式。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发现化学就在身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和讨论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含量测定实验。2.认识空气中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体积分数)。3.通过保护空气等社会话题,
47、感受空气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绿色环保的社会意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1.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2.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难点:观察、描述、分析化学实验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一环节一:导 入 新课导 入 新课思考: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思考:1.空气中究竟有什么物质?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去测定空气的成分吗?实验的依据是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增加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
48、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实践能力。续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环节二环节二:合 作 探究合 作 探究【实验】请同学上来参与实验,将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让学生描述现象,并思考原因。【提出问题】1.你能描述空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吗?2.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学生思考并回答。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并回答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对化学产生亲近感。复习物理性质的概念。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思考:人类认识空气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呢?【提出问题】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49、中,化学变化的原理是什么?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原理是什么?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给现在实验室测定氧气含量带来的启发是什么?【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1.学习仪器及名称。2.所用实验装置的原理。3.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过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对空气的成分提出猜想。1.通过阅读教科书并分析,可得出汞+氧气氧化汞和氧化汞汞+氧气。2.当氧气被消耗后,气体总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氧化汞分解生成氧气后,气体总体积增加,增加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从而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讨论,交流,设计一套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现象: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等燃烧
50、停止,白烟消失后,广口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的高度。瓶内剩余的气体不可引入对空气成分的讨论。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认识到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又为实验室测氧气含量的实验带来启发。通过实验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1.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瓶内的剩余气体。【实验结论】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燃、不助燃。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氮气不溶于水,性质不活泼。对猜想进行验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