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下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上册论语十二章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l 理解性默写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文质彬彬
3、,然后君子”。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6.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7、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习近平总
4、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9、论语十二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吾往也”。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1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
5、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1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6、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仁以为已任”和“死而后已”。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6、“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克己复礼为仁”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从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天下归仁焉”的效果。20、论语泰伯中“士不可以不弘毅”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任重而道远”。21.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
7、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l 理解性默写1. 大学之道中,首句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 大学之道中,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句子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3. 大学之道中,
8、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形成美德并使之彰显出来,通过言传身教使人们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会都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修身和教化。4. 大学之道中,儒家提倡,治学的终极目标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5. 大学之道中,儒家提倡“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治学主张正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干预世事的人生态度;治学目标一旦实现,人生目标也就实现,人生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6. 大学之道中,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的句子是“物格而后知至;
9、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7.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8. 大学之道中,写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9. 大学之道中,表明物和事皆有规律,推演万物皆有道的句子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10、,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l 理解性默写1.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老子四章中
11、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的句子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4.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常于几成而败之”,如果能做到“慎终如始”,就不会失败。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8.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
12、,有车之用。”9.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0.在老子第三十三章中关于有志和长久的精彩论述是:“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11.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老子中的“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正好说明这个道理。1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为知己知彼才是聪明人。13.老子在阐释治国之道时,连举三个现象说明事物是开端于极细微处的,其中以建筑为例进行阐释的句子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4.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从人的行为举例,主张无为立身,认为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3、”。15.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来比喻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16.常言道“知足常乐”,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知足者富”更进一步地表明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 17.老子第三十三章中,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两句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 18.有所作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过于偏执,反而会失败,因而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9.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决不松懈。 20.老子总是提醒世人
14、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21.老子中以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2.老子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的结果。24.老子四章中,“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25.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
15、的警告,其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26.老子不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来形象说理,最后指出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的道理。27.老子二十四章中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会使人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28.老子四章中表明踮脚不能长久,跨不能走远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29.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战胜他人与战胜自己的结果不同的句子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16、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l 理解性默写1.(2020新高考卷)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与子同袍”和“与子同泽”两句。2.诗经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3.2020年,武汉疫情发生时,日本捐赠武汉物资上写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两句是诗经秦风无衣中描写战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裙的句子。4.诗经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两句写战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穿的衣服。5.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两句写战士们修理铠甲和兵器,共同奔赴战
17、场。6.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矛戟,与子偕作”两句写战士们修理矛和戟,共同行动。7.诗经秦风无衣中写周王要出兵打仗,修整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王于兴师,修我戈矛”。8.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两句写战士们修整戈和矛,共同对付仇敌。9.诗经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与子同仇”,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的句子是“与子偕作”,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的句子是“与子偕行”。 10.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三句,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有强烈的动作性。11.诗经秦风无衣中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
18、在人们仇恨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战士门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12.诗经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两句写战士们团结友爱,同穿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的战袍。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19、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l 理解性默写1. 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皎皎空中孤月轮”一句便是明证。 2. 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的江水都洒满了月光的句子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3. 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献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月照花林皆似霰4. 张若
20、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5. 在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舟上的游子和楼上的妇女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是: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6. 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月亮照耀在思妇的楼上,月光落在离人的妆镜台的句子是: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7. 在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门帘怎么卷都卷不去、捣衣砧怎么拂都拂不走的句子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8. 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
21、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9. 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落月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0. 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1.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与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12.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
22、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13.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14. 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分别从游子、思妇角度写相思之情的两个问句是: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15. 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6. 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17. 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
23、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18.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l 理解性默写1. 将进酒中运用比兴手法,
24、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以及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 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轻财好施的性格特点。3. 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们的蔑视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心情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4. 将进酒中运用曹植狂饮的典故表现自己忧愤和狂放的心情的诗句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5.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6. 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5、7. 将进酒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8. 将进酒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9. 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0. 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1. 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12. 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
26、,唯有饮者留其名。13. 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14. 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15. 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16. 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将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7. 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18. 举古人为例,呼应只有
27、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19. 诗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的以表面的这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l 理解性默写1. 江城子一词中,本文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一句话:不思量,自难忘。2. 江城子一词中,由梦境拉回现实,凄凉黯然之情乍现的一句是: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 江城子一词中,既表达诗人自己仕途坎坷,
28、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4. 江城子一词中,能将现实与梦境混合,以及使用直接抒情写出作者实际情况的句子是:尘满面,鬓如霜。5. 江城子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于妻子相见时,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6. 江城子一词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一句话:夜来幽梦忽还乡。7. 江城子一词中,表达就算是彼此重逢,但十年改变,妻子相见难认的句子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8. 江城子一词中,词人直接写自己思念死去的妻子而内心凄凉的句子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9. 江城子中“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把现
29、实与梦幻混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10. 江城子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11. 江城子中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小轩窗,正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12. 江城子中词人从梦中醒来,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13.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句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为全词奠定了凄哀的感情基调。
30、14. 苏轼江城子十年死别,苦苦思念,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语,默默凝咽,此情此景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的两句是“相顾无言,惟有沮千行”。15. 苏轼江城子中“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中册屈原列传第三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
31、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l 理解性默写1.屈原在离骚中经常用香草美人做比喻,寄托了他高洁的品性。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两句,指出屈原志向高洁,即使与日月对照,光
32、辉也毫不逊色。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离骚者,犹离忧也”这个判断句对“离骚”一词作出解释。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和“盖自怨生也”这两句直接概括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5.好的文章“言近旨远”,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这一特点的句子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6.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三句,高度评价了离骚的写作内容。7.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的文风特点,认为离骚文字简约、用辞精到的句子是“其文约,其辞微”。8.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9.司
33、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连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两个被动句写屈原诚信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冤情。10.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两句,指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小人之言蒙蔽。12.一个人在辛苦疲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两句来描述这种情况。1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三句写屈原品行端正、竭尽忠心侍奉君王。1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尖锐地指出了朝廷奸佞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4、15.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两句指出小人的离间令屈原处于困厄的处境。 16.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自怨生”,而导致屈原怨愤的直接原因是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17.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三句指出离骚中讲述的古代明君治国的例子。18.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屈原的人格与文风一致的句子是“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19.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20.一个人在病痛忧伤时,常常会呼叫自己的父母。
35、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两句描述了这种情况。2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达自己“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这一观点的句子是“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2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屈原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四句总说离骚写作特征。24.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四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25.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一句指出人困窘没有出
36、路,就会追念根本。然后用“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加以佐证。 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
37、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38、,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
39、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l 理解性默写1.(辽宁丹东2022届高三一模)贾谊在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
40、的句子分别是“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江苏苏州2022届高三三模)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3.(2021新高考卷)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4.贾谊过秦论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始皇派遣优秀的将领、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5.贾谊过秦论中“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概括了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
41、北逐匈奴获胜后,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之事。6.贾谊过秦论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7.贾谊过秦论中写诸侯国为了对抗秦国,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的句子是“合从缔交,相与为一”。8.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两句,从兵器和旗帜两方面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9.贾谊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两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10.贾谊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两句,写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1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
42、申,魏有信陵”四句介绍战国四公子。12.贾谊过秦论中写战国四公子共同特点的句子是“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13.贾谊过秦论中“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三句交代秦孝公时期,对内采取的政治措施。14.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国向东面和背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5.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国向南面和西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16.贾谊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17.贾谊在过秦论中,用“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总括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的强大盛况。18.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陈
43、涉与当年诸侯联盟不能相提并论的三句是“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19.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两句说明诸侯国不惜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20.贾谊过秦论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两句,写秦国控制天下之后,据守华山作为帝都城墙,凭借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21.贾谊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锐不可当地征服天下从而登上帝位的句子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22.贾谊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22.贾
44、谊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燕歌行并序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摐”字以书本写法为准!l 理
45、解性默写1.高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用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军中将领和士兵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2.高适燕歌行中“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两句,与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表意相似。3.高适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两句写出了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为保卫国家献身,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勋!4.战争会导致生离死别,高适燕歌行中“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两句分别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折射出战争的残酷。5.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的景象,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表现的是雄
46、奇壮阔,而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两句表现的是凄凉悲惨。6.高适燕歌行中“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作战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7.高适燕歌行的开头两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8.高适燕歌行中“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两句,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9.高适燕歌行中“山川萧条极边土”一句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凭陵杂风雨”一句写敌人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10.高适燕歌行中“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两句,描写军队出师时鼓角齐鸣、旌旗如云的盛大阵容。11.高适燕歌行中“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两句,描写军情危急,战火蔓延,气氛紧张。12.高适燕歌行中“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两句,描写了思妇断肠、征人回首,表现了战争的残酷。13.高适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一句运用借代手法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