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者:于漪核心素养目标语言运用:积累词汇、语句,能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成语含义并加以使用。文化自信:了解文中引用的诗句、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思维能力:概述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学会总结文章内容的方法。审美创造: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情境导入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他以花草为伴,虫儿为伍,玩得不亦乐乎。后来他来到三味书屋读书,遇到了方正质朴、学识渊博的寿镜吾老师你童年时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往事呢?与同学、老师交流一下吧!今天,我们共同跟随于漪老师的脚步
2、,聆听那闪闪发光的往事。整体把握 基础知识清单了解作者于漪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了全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她已是90多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多年的教学生涯。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可谓是师者的楷模。整体把握 基础知识清单字词读音徜徉 雕镂 浩渺 chng yngluho mio涟漪 镌刻 谆谆教导
3、 junzhny整体把握 基础知识清单成语积累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或思考问题时极力冥思苦想。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身历其境:意思是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眼花缭乱: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整体把握专题:成语运用 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我 ,试图用最贴切的词句描绘出那令人难忘的景象。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那些细节 ,仿佛我又一次 ,回到了那个色彩斑斓的春日午后。漫步在花海中,各色花朵争奇斗艳,让人 ,每一朵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
4、术品,。此情此景,一股对生命美好的无限感慨顿时 ,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绚烂的色彩烟消云散了。选填词语:搜索枯肠、身历其境、历历在目、油然而生、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身历其境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油然而生整体把握 探究思考:标题“往事依依”的含义是什么?“往事”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作者之前经历的事情。“依依”一词有三种解释: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恋恋不舍的样子。(例: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与妻书)依稀,隐约。(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本文标题中“依依”的意思是第二种解释,形容恋恋不舍的样子,表达作者对往事的依恋不舍。
5、1.小组分段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把握语调。2.自行默读文章,尝试补全下图。整体把握 任务一:走进记忆的长廊童年往事展览默读指导:集中注意力,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提高速度,适当跳读、略读。总述几件往事对自己的影响_第一段第二段至第六段回忆几件往事第七段抒发感悟,总结全文3.再次默读文章,找出领起句。第2段:_第3、4段:_第5段:_整体把握 任务一:走进记忆的长廊童年往事展览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4.根据领起句尝试概括,完成表格。整体把握 任务一:走进记忆的长廊童年往事展
6、览童年往事展览童年往事“我”的感受沉浸在诗意和美的享受中聆听老师谆谆教诲_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忆两位国文老师身历其境,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铭刻在心,一生受用整体把握专题:归纳总结文章内容的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第二步根据提示,确定概括范围(答题区间)第三步抓住文章词句进行概括总结提示:归纳总结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尤其要关注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句等,将这些内容加以整理进行解答。1.思考讨论:你觉得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时有趣吗?可以从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来?深入研读 任务二:漫步于往事展馆依依往事中悟缕缕情
7、思 往事展馆一: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第二段)“百看不厌”“凝视”“徜徉”“津津有味”等词语表现了我”看画入迷的情景。“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表明“我”入神。“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身临其境”等词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形象地写出了“我”入神的感受。(作者借助眼前的景物解读梁山泊背景的读书趣事。)2.品析景物描写之妙处。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深入研读 任务二:漫步于往事展馆依依往事中悟缕缕情思 往事展馆一: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第二段)插图的景物描写,将山、水细致的刻画出来,展现出了山的雄伟,水的广阔,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8、。1.思考讨论:作者连用了哪几个词语描绘祖国的山川风物?深入研读 任务二:漫步于往事展馆依依往事中悟缕缕情思 往事展馆二:读千家诗(第三至四段)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2.思考讨论:课文中引用的千家诗诗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3.品味浓浓诗意,歌咏祖国风物。作者引用的春夏秋冬的诗句很美,一年四季都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请你将这些诗句进行积累,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深入研读 任务二:漫步于往事展馆依依往事中悟缕缕情思
9、 往事展馆二:读千家诗(第三至四段)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钺雪梅二首(其一)1.思考探究:对比两位国文老师的不同之处。完成表格,进行归纳概括。深入研读 任务二:漫步于往事展馆依依往事中悟缕缕情思 往事展馆三:忆两位国文老师(第五段)两位国文老师的不同人物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描写方法影响国文老师代课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深情朗诵神态描写激起了我们的爱国情怀_喜欢大声朗诵动作描写教白话文引发了“我”对新文学的兴趣和对时代的关注2.理解语句内涵。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
10、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深入研读 任务二:漫步于往事展馆依依往事中悟缕缕情思 往事展馆三:忆两位国文老师(第五段)年轻的代课老师用自己满含深情的朗诵,演绎着田汉南归中的诗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怀恋之情。这种感情深深感染着“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思考讨论: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要旨。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并加以概括。深入研读 任务二:漫步于往事展馆依依往事中悟缕缕情思 往事展馆四:聆听老师谆谆教诲(第六段)“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整体把握 探究思考:
11、作者记叙的几件往事分别对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小时候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带来生活的乐趣,乐在其中。学生时代读千家诗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听国文老师讲南归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一生受用不尽1.最后一段作者说到: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2.从依依往事中寻作者成长的源头。深入研读 任务三:踏进心底记忆深处看闪闪发光的金色回忆对往事的留念之情。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
12、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3.读完文章,你觉得少年时于漪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一下背景链接,谈谈于漪老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深入研读 任务三:踏进心底记忆深处看闪闪发光的金色回忆链接一: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70岁时她应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本文曾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现选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链接二: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颁奖词:她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
13、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3.读完文章,你觉得少年时于漪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一下背景链接,谈谈于漪老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深入研读 任务三:踏进心底记忆深处看闪闪发光的金色回忆于漪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及文学的人。作为教育家的于漪老师,在70岁高龄时通过对萦绕心怀的往事的回忆,就是想告诉青少年要珍惜金色年华,多读书,读好书;要学会思考,要有智慧,做一个志趣高尚、热爱祖国的人。“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
14、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童年时,母亲带着习近平,到新华书店买岳飞传小人书。回来之后,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1969年新年刚过,辗转火车、卡车、徒步,不到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村里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瘦高的后生有两个很沉的箱子”。直到与习近平相熟了之后,他们才知道,两个箱子里,原来装的满满都是书。“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
15、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回忆道,“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延伸拓展 习主席与书籍的故事 听说一位从北京来的知青有浮士德,他徒步30里去借;读诗词读得兴奋了,干脆跑到院子里放声朗诵,读过后喜欢的诗词大多都要背下来;读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他效仿主人公磨练意志,把褥子撤了,睡在光板炕上,一到雨雪天就出去摸爬滚打。乡亲们记得:“近平炕上都是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干了一天活后,晚上他还点着煤油灯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习近平曾回忆说,那时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一看就是半宿。2013年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总书记又谈起
16、当年情景:“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2018年5月,同北京大学青年学生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当年的读书心得:“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延伸拓展 习主席与书籍的故事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少
17、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鼓励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我现在能脱口而出引用古诗典籍,很多都是小的时候背诵的,终身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9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延伸拓展 习主席与书籍的故事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
18、发展规划印发;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春风浩荡,诗书飘香。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亲自推动下,放眼神州大地,书香氛围愈发浓厚,精神之花繁茂芬芳。(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延伸拓展 习主席与书籍的故事 一是翻来覆去地精读,经典的书要认真地读,要精读;对我来说,精读是为了寻找语感,大多是语言有特色之作,就像我读我大哥的语文课本一样,翻来覆去地读,读到能够把其中的主要内容背下来。二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浏览是为了了解别人曾经讲过什么样的故事,扩展一点就是别人曾经用什么样的方法讲
19、述过什么样子的故事。对于一般的读物,尤其是现在网络上出现的很多东西,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了解一下大概的文风,知道说了什么,也就可以了。三是要用经典名著开阔眼界。很多外国的经典名著是在部队站岗的三年间读的,这三年的阅读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也了解了更多世界文学知识。四是可以进行创作。我们的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创作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如果说文学创作或者小说创作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阅读,然后就拥有了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魔法。延伸拓展 莫言谈读书方法 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书籍的过程中萌发了写作的兴趣,然后才开始了写作;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书籍的过程中得到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技巧。最后,我们不应局限某种阅读,上网浏
20、览是阅读,去观察社会、欣赏自然风光也是阅读。莫言这样形容读书的意义:“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多多阅读?只是为了以后不想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愿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来源于网络,有删改)延伸拓展 莫言谈读书方法课堂总结第2段: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第3-4段:读千家诗第5段:忆两位国文老师第6段:聆听老师谆谆教诲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主旨: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1.积累读读写写词语,每个词语默写一遍。(必做)2.巩固课上所学,预习再塑生命的人。(必做)3.积累文中出现的诗句,做到了解出处、可以背诵。(选做)4.请你尝试写一
21、段与读书有关的往事,表达自己的情思。(选做)作业布置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一、课题:往事依依二、课时:1 课时三、核心素养目标:语言运用:积累词汇、语句,能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成语含义并加以使用。文化自信:了解文中引用的诗句、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思维能力:概述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学会归纳总结文章内容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体会朗读与默读的区别,在合适的场景下使用。审美创造: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主题)珍藏在记忆里的童年往事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他以花草
22、为伴,虫儿为伍,玩得不亦乐乎。后来他来到三味书屋读书,遇到了方正质朴、学识渊博的寿镜吾老师你童年时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往事呢?与同学、老师交流一下吧!今天,我们共同跟随于漪老师的脚步,走进记忆的深处,聆听她那闪闪发光的往事。(二)整体把握 基础知识清单1.了解作者: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于漪 于漪,1929 年 2 月 7 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了全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她已是 90 岁的耄臺老人,有着 60 年的教学生涯。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23、。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可谓是师者的楷模。2.字词读音徜徉(chng yng)浩渺(ho mio)雕镂(lu)涟漪(y)镌刻(jun)谆谆教导(zhn)3.成语积累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或思考问题时极力冥思苦想。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身历其境:意思是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眼花缭乱: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专题:成
24、语运用选填词语:搜索枯肠、身历其境、历历在目、油然而生、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我 ,试图用最贴切的词句描绘出那令人难忘的景象。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那些细节 ,仿佛我又一次 ,回到了那个色彩斑斓的春日午后。漫步在花海中,各色花朵争奇斗艳,让人 ,每一朵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此情此景,一股对生命美好的无限感慨顿时 ,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绚烂的色彩烟消云散了。预设: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身历其境、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油然而生。探究思考:标题“往事依依”的含义是什么?“往事”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作者之前经历的事情。“依依”一词有三种解释:形容树枝柔弱
25、,随风摇摆。(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恋恋不舍的样子。(例: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与妻书)依稀,隐约。(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本文标题中“依依”的意思是第二种解释,形容恋恋不舍的样子,表达作者对往事的依恋不舍。任务一:走进记忆的长廊童年往事展览1.小组分段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把握语调。2.自行默读文章,尝试补全下图。预设:回忆与看画、读书有关的几件往事(第二至六段)抒发感悟,总结全文(第七段)总述几件往事对自己的影响 第一段 默读指导:集中注意力,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提高速度,适当跳读、略读。3.再次默读文章,找出领起句。第 2 段:_第 3、4 段:_第 5 段:_
26、预设:略(每段首句)。4.根据领起句尝试概括,完成表格。预设:(表格竖列)(第一列)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忆两位国文老师。(第二列)身历其境,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铭刻在心,一生受用。归纳总结文章内容的方法:“我”的感受童年往事沉浸在诗意和美的享受中聆听老师谆谆教诲_童年往事展览提示:归纳总结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尤其要关注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句等,将这些内容加以整理进行解答。(三)深入研读 任务二:漫步于往事展馆依依往事中悟缕缕情思 往事展馆一: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第二段)1.思考讨论:你觉得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和
27、水浒传插图时有趣吗?可以从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来?预设:“百看不厌”“凝视”“徜徉”“津津有味”等词语表现了我”看画入迷的情景。“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表明“我”入神。“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身临其境”等词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形象地写出 了“我”入神的感受。(作者借助眼前的景物解读梁山泊背景的读书趣事。)2.品析景物描写之妙处。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预设:插图的景物描写,将山、水细致的刻画出来,展现出了山的雄伟,水的广阔,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往事展馆二:读千家诗(第三至四段)1.思考讨论:作者连用了哪几个词语描绘祖国的山川风物?
28、预设: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2.思考讨论:课文中引用的千家诗诗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预设: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3.品味浓浓诗意,歌咏祖国风物。作者引用的春夏秋冬的诗句很美,一年四季都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请你将这些诗句进行积累,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往事展馆三:忆两位国文老师(第五段)1.思考探究:对比两位国文老师的不同之处。完成表格,进行归纳概括。预设:(表格竖列)(第一列)喜欢大声朗诵;动作描写,“老师朗诵时摇摆着”,突出了
29、描写方法两位国文老师的不同影响_授课方式代课国文老师人物国文老师授课内容神态描写,突出老师读现代诗进入角色时的深情。_激起了我们的爱国情怀。_喜欢深情朗诵教古文_老师的慷慨。(第二列)教白话文;引发了“我”对新文学的兴趣和对时代的关注。2.理解语句内涵。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预设:年轻的代课老师用自己满含深情的朗诵,演绎着田汉南归中的诗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怀恋之情。这种感情深深感染着“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往事展馆四:聆听老师谆谆教诲(第六段)1.思考讨论: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要旨。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并加以概括。预设:“课外要
30、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思考探究:作者记叙的几件往事分别对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小时候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带来生活的乐趣,乐在其中。学生时代读千家诗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听国文老师讲南归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一生受用不尽。任务三:踏进心底记忆深处看闪闪发光的金色回忆1.最后一段作者说到: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预设:对往事的留念之情。2.从依依往事中寻作者成长的
31、源头。预设: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3.读完文章,你觉得少年时于漪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一下背景链接,谈谈于漪老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链接一: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70 岁时她应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本文曾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现选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链接二:2019 年 9 月 1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
32、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颁奖词:她已是 90 岁的耄耋老人,有着 60 年的教学生涯。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预设:于漪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及文学的人。作为教育家的于漪老师,在 70 岁高龄时通过对萦绕心怀的往事的回忆,就是想告诉青少年要珍惜金色年华,多读书,读好书;要学会思考,要有智慧,做一个志趣高尚、热爱祖国的人。(四)延伸拓展1.习主席与书籍的故事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
33、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 年 3 月 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童年时,母亲带着习近平,到新华书店买岳飞传小人书。回来之后,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1969 年新年刚过,辗转火车、卡车、徒步,不到 16 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村里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瘦高的后生有两个很沉的箱子”。直到与习近平相熟了之后,他们才知道,两个箱子里,原来装的满满都是书。“那个时候,除了劳
34、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回忆道,“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听说一位从北京来的知青有浮士德,他徒步 30 里去借;读诗词读得兴奋了,干脆跑到院子里放声朗诵,读过后喜欢的诗词大多都要背下来;读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他效仿主人公磨练意志,把褥子撤了,睡在光板炕上,一到雨雪天就出去摸爬滚打。乡亲们记得:“近平炕上都是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干了一天活后,晚上他还点着煤油灯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习近平曾回忆说,那时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一看就是半宿。2013 年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总书记又谈起当年情景
35、:“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 7 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2018 年 5 月,同北京大学青年学生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当年的读书心得:“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 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一
36、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鼓励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我现在能脱口而出引用古诗典籍,很多都是小的时候背诵的,终身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2014 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 9 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 年,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印发;2021 年,“十四五”规划纲
37、要明确“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春风浩荡,诗书飘香。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亲自推动下,放眼神州大地,书香氛围愈发浓厚,精神之花繁茂芬芳。(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莫言谈读书方法 一是翻来覆去地精读,经典的书要认真地读,要精读;对我来说,精读是为了寻找语感,大多是语言有特色之作,就像我读我大哥的语文课本一样,翻来覆去地读,读到能够把其中的主要内容背下来。二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浏览是为了了解别人曾经讲过什么样的故事,扩展一点就是别人曾经用什么样的方法讲述过什么样子的故事。对于一般的读物,尤其是现在网络上
38、出现的很多东西,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了解一下大概的文风,知道说了什么,也就可以了。三是要用经典名著开阔眼界。很多外国的经典名著是在部队站岗的三年间读的,这三年的阅读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也了解了更多世界文学知识。四是可以进行创作。我们的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创作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如果说文学创作或者小说创作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阅读,然后就拥有了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魔法。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书籍的过程中萌发了写作的兴趣,然后才开始了写作;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书籍的过程中得到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技巧。最后,我们不应局限某种阅读,上网浏览是阅读,去观察社会、欣赏自然风光也是阅读。莫言这样形容读书的意义:“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多多阅读?只是为了以后不想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愿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来源于网络,有删改)(五)作业布置1.积累读读写写词语,每个词语默写一遍。(必做)2.巩固课上所学,预习再塑生命的人。(必做)3.积累文中出现的诗句,做到了解出处、可以背诵。(选做)4.请你尝试写一段与读书有关的往事,表达自己的情思。(选做)五、板书设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