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79MB ,
文档编号:7696706      下载积分:9.9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69670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年新教材)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知识点提纲与达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4年新教材)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知识点提纲与达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1、【2024年新教材】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知识点提纲与达标测试卷汇编 知识点提纲第16 课 三国鼎立必背重点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曹操措施: 政治上, 把汉献帝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各种人才。在经济上, 实行屯田, 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结果: 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袁绍占据黄河以北, 地广人众, 兵多粮足概况200年, 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偷袭袁军的后勤供应营地, 烧毁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绍军队影响曹操以少胜多, 为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目的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概况208年, 曹操挥师南下,

2、曹军的20余万兵力与孙刘联军约5万人在赤壁隔江对峙。曹操中了黄盖的诈降计, 最后带着败兵北撤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建立政权时间创建者都城曹魏220年曹丕洛阳蜀汉221年刘备成都孙吴229年孙权建业经济发展统一全国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孙吴造船业发达, 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必背重点西晋的建立与统一背景三国后期, 魏国实力增强, 吴、蜀两国日益衰落建立263年, 魏灭蜀。266

3、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 改国号为晋, 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统一280年, 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八王之乱原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昏庸无能概况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先后起兵, 相互混战, 史称“八王之乱”影响这场战乱造成中原人口大量死亡, 幸存者纷纷逃离, 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场战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 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原因: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南下双重打击)北方各族的内迁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北方各族内迁原来生活

4、在西北的氐人和羌人, 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分布在漠北草原上的匈奴人和羯人, 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 有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第18 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必背重点东晋的兴亡建立317年, 司马睿重建晋王朝, 以建康为都城, 史称东晋统治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之为“王与马, 共天下”兴盛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灭亡420年, 东晋灭亡南朝的政治更替繁荣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衰败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在南北实力对比中, 南

5、朝处于明显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政治因素: 西晋末年, 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经济因素: 北方人南迁,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表现农业: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推广和改进犁耕, 实行精耕细作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商业: 南朝时的建康,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影响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必背重点淝水之战背景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 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

6、 总称为“十六国”。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 一度统一了北方概况383年, 前秦君主苻坚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秦、晋两军隔淝水对峙, 晋军乘机进攻, 大败秦军。(成语: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影响淝水之战后,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世纪后期, 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拓跋部内迁较晚, 仍保持鲜卑习俗, 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措施迁都: 494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

7、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朝政权更替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生产生活内迁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政治制度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思想文化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影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0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必背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概

8、况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不误农时; 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评价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突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科学家祖冲之简介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成就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9、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他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灿烂的文化类别人物朝代成就书法锺繇胡昭曹魏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锺繇尤擅楷书, 刚柔兼备王羲之东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 粗犷雄浑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雕塑三国两晋南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文学曹操父子曹魏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东晋田园诗清新自然, 朴实恬淡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达标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

10、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秦晋崤山之战,使秦军遭受重创。桂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官渡之战,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崤山、桂陵、官渡皆地处中原地区,这说明中原地区( )A 战略位置重要 B 地域十分广阔C 社会动荡不安 D 商品经济繁荣2 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指出,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据此推测,被北朝汉人视为“文化正统”的朝代是( )A 曹魏 B 蜀汉 C 孙吴 D 东晋3 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北方政权一直没有能力统一南方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也只能维持自保,无法吞并北方。这种现象的

11、出现最早源于( )A 长平之战后 B 官渡之战后C 赤壁之战后 D 淝水之战后4 孙权多次宽赋调息,夺取荆州后,“尽除荆州民租税”。此外,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开展屯垦。这些措施( )A 旨在巩固统一B 促进了农业发展C 拓宽税收来源D 缓和了民族矛盾5 “三个国家(魏、蜀、吴)都各自在追求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昌盛的道路上不懈地努力。这种努力是汹涌的暗流,是涌动的岩浆,终将冲垮暂时的平衡,形成新的统一局面。”材料反映了(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民族政权并列存在C 战乱局势不复存在D 统一成为必然趋势6 曹魏的第四个皇帝曹髦被权臣架空,“见威权日去,不胜其愤”,于是率僮仆数百人

12、进攻权臣,结果失败被杀,曹魏政权很快被篡夺。该权臣是( )A 诸葛氏 B 司马氏 C 琅琊王氏 D 江东孙氏7 西晋文学家曾指出,当时社会“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只要看见金钱和富贵的人,没有人不惊喜膜拜的。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A 贵族当权,轻视功名B 注重门第,鄙视富贵C 能力至上,重视人才D 崇尚财富,追名逐利8 据文献记载,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导致“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这可用于说明( )A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体现B 阶级矛盾激化带来的恶果C 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过程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9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

13、百姓喜欢用西北各族生产的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佛教传入影响社会风尚B 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 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 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10 台湾历史教科书把东汉末到魏晋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至黄河流域的史实称为“五胡乱华”。这样的定义( )A 彰显了北方各族内迁的功绩B 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 否定了北方各族地位和贡献D 加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11 晋书里说:“(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这体现了东晋时期( )A 外戚宦官势力强大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门阀士族势力强大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2

14、东晋初年,祖逖率军北伐,经四年苦战,收复黄河以南广大失土。正当他厉兵秣马,准备进军河北时,朝廷派戴渊为都督指挥祖逖,并扼制祖逖后路。材料体现了,东晋初年( )A 政府决意收复中原B 政府阻挠将领北伐C 政权被文臣所控制D 政权落入武将手中13 如图为南朝牛车画像砖。牛车速度不及马车,但行驶时较平稳,满足了世家大族的要求,在当时甚为流行。这反映了世家大族( )A 追求安逸舒适 B 推行休养生息C 重视农业生产 D 喜欢田园生活14 如表呈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修建的两大水利灌溉工程概况。该表体现了江南地区( )时期地区工程灌溉田亩东晋江苏丹阳新丰堰八百余顷南朝(宋)浙江湖州吴兴塘二千余顷A 水陆交通发

15、达 B 自然条件优越C 普遍使用翻车 D 逐渐得到开发15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有“鸡鸣布”,据说是因为南朝时期江西豫章“一年蚕四五熟,勤于纺绩,亦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所以俗称“鸡鸣布”。由此可知( )A 南方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B 江西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C 北方手工业发展落后于南方D 当时南方纺织业发展显著16 魏晋以后,北方的铸币业基本停滞,人们用布帛谷粟替代金属货币成为一种常态,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不断扩大。这反映了当时( )A 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 南方政权更迭频繁D 北方社会不太安定17 先秦时期,人们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之为“角黍”。魏晋南北朝时期,人

16、们已将北方的角黍和江南的简粽统称为“粽”。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民族隔阂彻底消除C 南北文化习俗交融 D 政权更替非常频繁18 晋书谢安传载:“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材料中的破贼之战指的是(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19 苻坚即位以来,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活动),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这些举措( )A 说明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17、B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C 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 消除“胡”“汉”之间的矛盾20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下列历史事件与此评价相契合的是(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牧野之战 D 桂陵之战21 考古发现,北魏都城洛阳的建筑规模、位置、名称与中原王朝几乎一致。这能够说明北魏( )A 保留鲜卑族的民族特色B 吸收和继承了中原文化C 推行了中原的礼仪制度D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2 朱绍侯先生说: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将已腐朽的门阀制度引入北朝,并加以强化,带来了以后北魏统治者的腐败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这意在说明孝文帝改革( )A 存在一

18、定失误 B 措施全面得当C 顺应历史潮流 D 推动民族交融23 如图是出土于北魏墓葬的舞蹈图像,既有模拟鸟态的游牧民族舞蹈和服饰极富汉晋特征的汉族舞蹈,又有穿着典型的鲜卑族服饰但动作接近汉族风格的舞蹈。这些舞蹈图像能印证当时( )A 舞蹈艺术成熟 B 北方民族交融C 南北友好相处 D 中外交流频繁24 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帝国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材料反映出( )A 我国古代统一和分裂局面相互交替B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分裂与统一C 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5 北朝贾思勰

19、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 编写了齐民要术。由此可知,这项成就( )A 来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 依赖于北方人民的南迁C 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D 取决于国家统一及稳定26 他算出的值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的两个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材料反映了( )A 我国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B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C 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的历法D 古代世界数学体系已经成熟27 曹魏时期,锺繇的楷书宣示表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篇324字,一气呵成,凡重复

20、的字,每个写法都不相同;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体现了( )A 石碑艺术的发展 B 书法艺术的多彩C 绘画成就的高超 D 不同字体的演变28 如图是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局部)。该图体现了( )A 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B 外交影响社会生活C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 艺术与历史的统一29 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据此可知,当时( )A 佛教比较流行 B 佛教成为统治思想C 社会动荡不安 D 信仰佛教减轻负担30 南朝民歌的篇幅多半短小,内容主要描写爱恋的悲喜心情;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情感率真,

21、风格刚健,内容偏重于对社会现象的描写。这反映出( )A 南北社会环境存在差异B 儒家思想遭受严重冲击C 地理环境决定文学创作D 华夏文化中心逐渐南移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崛起,进而形成三国鼎立局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这样曹操的

22、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公元200年,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打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材料二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完成“统一天下”之梦,殊不知天时不到、地利没有、人也不和,最终“烈火张天照云海”“赤壁楼船扫地空”。战后,曹操看看手下的残兵败将,也只能望“南”兴叹,南方的孙刘两家趁此机会扩大地盘、称王称帝,至此天下三分矣。材料三 三国鼎立形势图(1)根据材料一,归纳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赤壁楼船扫地空”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

23、为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4分)32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迁都洛阳前后的北魏社会情况表领域迁都前的北魏迁都后的北魏经济鲜卑族人“畜牧迁徙,射猎为业”实行中原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鲜卑族人逐渐向从事农业生产转变政治武帝元年至孝文帝十八年,共有将相176人,其中鲜卑族129人、汉族47人孝文帝十九年至孝明帝,新增将相68人,其中鲜卑族32人、汉族36人文化习俗鲜卑族人说鲜卑语、穿鲜卑服,禁止与汉族通婚鲜卑族人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摘编自许春宏一位

24、历史改革者的启示关于北魏孝文帝改制的思考等(1)根据材料,比较汉族将相在北魏迁都后的新变化。(2分)(2)阅读材料并提炼一个历史观点(结论),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论述。(10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3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农业技术高度成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由于高昌地区(吐鲁番地区)的人民多系“汉魏遗黎”,以及从河西诸州逃亡或随军而来的大批农户,所以高昌“国有八城,皆有华人”。他们到达高昌后长期从事农耕,精耕细作,使吐鲁番地区成为远近闻名的膏腴之乡。吐鲁番地区原系汉朝的一个屯垦重地。魏晋时期依然是戊己校尉的驻地,戍守

25、将士不仅戍守边地,还要屯垦种植。十六国时期,这种军屯的形式还存在。摘编自陈跃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了土地制度,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授予妇女一定数量的土地。为妇女授田是封建国家承认妇女经济地位的集中表现。她们辛苦劳作,同男子一起推动了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妇女的一部分劳动产品作为赋税交纳给北魏政府,建立起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这无疑意味着她们对政府税收的增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摘编自周海燕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表科技项目具体概况项目一:生产工具改进与铁器牛耕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耕耙耖作业中所使用的

26、铁犁、耙、耖等铁农具铁犁牛耕技术也传入了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很是注重保护耕牛,政府曾多次颁布严禁杀牛的禁令项目二:南北各地作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齐民要术专辟了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篇,介绍了边远民族地区及国外的一些引进作物秦汉时期水稻有品种13个,南北朝时期,品种大增,齐民要术水稻记载有24个品种项目三:精耕细作农业思想的传播及实践在北方形成的耕耙耱的耕作技术向南方传播,使南方水田农业发展成了耕耙耖这种耕作方式为保持土壤地力,施肥技术很关键,当时绿肥普遍实施在这一时期,双季稻也发展起来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原

27、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时期妇女在经济上享有的权利。(2分)分析作者认为妇女在当时的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是如何促进南北朝农业发展的。(4分)参考答案1. A 2. A 3. C 4. B 5. D 6. B 7. D 8.D 9. B 10. C 11. C 12. B 13. A 14. D 15. D 16. D 17. C 18. D 19. A 20. B 21. B 22. A 23. B 24. C 25. A 26. B 27. B 28. D 29. A 30.A【难题8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导致北方长期陷入

28、战乱,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人口南迁,推动南方地区迅速开发,D项正确。【难题11解析】材料反映出,东晋时期,国家宰相大多都出自门阀士族,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到皇权的统治, C项正确。【难题14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东晋时期到南朝(宋)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灌溉田亩大大增加,这表明江南地区得到了逐步的开发,D项正确。【难题16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导致北方实物货币成为常态,南方金属货币使用扩大,D项正确。【难题22解析】材料认为孝文帝改革引入了腐朽的门阀制度,导致北魏统治者的腐败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说明孝文帝改革存在一定失误,A项正确。【难题30解

29、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南北朝长期对峙,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俗、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南北朝民歌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风格,A项正确。31. (1)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重视人才;采取屯田措施,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官渡之战的胜利为其统一北方在军事上奠定了基础。(任答3点即可,6分)(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的战术未引起重视;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任答2点即可,4分)(3)【示例】进步。理由: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魏蜀吴三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为后来的重

30、新统一奠定基础。(4分)32. (1)比例增大。(2分)(2)【示例】观点: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论述:孝文帝改革在经济上学习中原地区,按人口分配土地,使鲜卑族人逐渐向从事农业生产转变;政治上,任用汉人为官,采用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习俗上,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联姻等。结论:这些措施共同推进了北魏鲜卑族的汉化步伐和社会的发展进步。(10分)33. (1)中原地区汉人逃亡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中原人民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精耕细作;边疆军事屯田制度的推行,促进农业开垦。(任答2点即可,4分)(2)权利: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2分)作用:推动北魏农业的发展;加强北魏对基层人民的管理;增加北魏财政收入。(任答2点即可,4分)(3)【示例】选择项目二。说明:民族交融使得大量北方各族的作物传播到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地区的农业物种;丝绸之路等中外文化交流使得大量西方物种传入我国,提高了农业的发展水平。(4分)第 18 页 共 18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