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内蒙古包头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卷 阅读题 一、 论述类文本 阅读 (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 3 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 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
2、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 文化的功能。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 文学
3、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 、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从艺术本源来看,
4、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 不是好的诗作。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
5、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 2 -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D.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
6、、关注民生,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用来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B.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责任,因此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C.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 D.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
7、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考诗歌照亮。 B.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如果不用心灵去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 C.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D.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 二、古代诗 文阅读 (45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
8、文言文,完成 4 7 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瞋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 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 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
9、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 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 哙 从 良 坐 。 坐 须 臾 , 沛 公 起 如 厕 , 因 招 樊 出 。 - 3 - (鸿门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挺直身子跪着 B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0、 3 分) A拔剑切 而 啖之 于是荆轲遂就车 而 去 B还军霸上, 以 待大王来 以 其无礼于晋 C沛公起如厕, 因 招樊哙出 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臣死 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不者,若属皆 且 为虏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例:樊哙覆其盾 于 地 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于 晋 B臣诚恐见欺 于 王而负赵 C良曰:“长 于 臣。” D因击沛公 于 坐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
11、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 ,难怪项羽爱听。 (二 )文言文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10 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
12、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 揕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 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4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 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把:抓住 C、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伸直身子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用手提起 9对下列句中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赈”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卒:通“猝” C、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0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