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下载须知】:1,本套练习包含以下题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常识判断题、数量关系题、判断推理题和资料分析题等题型;共135道。2、本套试题根据常见招考题总结归纳,主要用于练习答题思路和拓展知识面。3、本套试题非考试真题,且与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无关。一、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深海预置武器系统又称水下预置武器系统,运用现代深海科技和无人、智能化技术,通过自动化的深海驻留释放平台,将无人潜航器、无人机、导弹、鱼雷等武器装备系统整合或重新设计的一体化水下作战系统
2、,于和平时期、战前或战中预先布设于关键海峡、咽喉要道、海上要点要域的海底,平时长期隐蔽潜伏待机,战时通过远程遥控激活或关键攻击目标信息触发启动的方式,执行情报侦察、海底突击、航路封锁、要域封控等作战任务。这种武器系统一旦被布设在数百米甚至上千米深的海底,借助透光性和电磁信号传导性极差的海水水体、以及复杂的海底地形的掩护,将如泥牛入海一般令对手无法找寻。与此同时,它将如屏息凝气一动不动在暗夜中蹲守的神龟忍者,一旦敌舰船等目标出现或接到突击指令,就会破水而出,一击致敌于死地。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 水下预置武器系统:海上作战的颠覆者 B 深海预置武器:深海之下的“静默杀手”C 一招制敌的水下
3、利器:深海预置武器 D 水下预置武器是海战场新质作战力量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文段首先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深海预置武器系统,以及其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随后通过“这种武器系统”指出其一旦被布设在海底就很难找寻到,接着通过“与此同时”引出其另一特点,一旦敌舰船等目标出现或接到突击指令,就会一击致敌于死地,故文段重点介绍深海预置武器系统的隐蔽性和强大攻击性,对应B项。A项,“颠覆者”未明确指出深海预置武器系统的特点,排除;C项,“一招制敌”仅对应尾句,体现了深海预置武器系统的强大攻击性,表述片面,排除;D项,“新质作战力量”表述笼统,未体现深海预置武器系统的特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深海之下的
4、“静默杀手”深海预置武器2、语言规划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语言生活,塑造什么样的语言样态,也就培育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古诗词和复杂灵动的修辞有其恒久的价值与魅力,但不要忘记,在唐诗宋词滥觞的岁月,它们也是因适应当时的文人语言生活才获得发展的。回到今天,不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很难要求话语里也三句一成语、五句一典故。恰恰相反,不同于直接生硬的引用,在这个网络时代,有恒久魅力的经典语言文化正在以新的方式焕发生机。如把古诗词咏唱出来,新造成语用四字格描述今人情绪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经典的文化元素在每个时代都会流行 B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生活和样态 C 语言文化必须适应语言生活
5、才能获得发展 D 经典文化元素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确答案C第1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答案解析文段开篇指出语言生活影响语言样态和语言能力,强调语言生活的重要性,后文首先通过转折指出古诗词和修辞是适应当时的语言生活才得以发展的,随后指出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很难要求出口就是成语或典故,经典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正以新的方式焕发生机,即经典语言文化适应了现在的语言生活,有新的表现形式,随后进行举例论证。故文段重在强调语言文化需要语言生活,二者具有适配性,对应C项。A、D两项,
6、均未提及文段主题词“语言文化”“语言生活”,偏离文段中心,排除;B项,未体现“语言文化”和“语言生活”的关系,且缺少“语言文化”这一核心话题,偏离文段中心,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让网络激发语言热情3、纵观人类文明史进程,科技创新始终是促使世界经济走出泥淖的核心动能,但是科技创新不是等来的、要来的。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至今所取得的现实成就也证明了这一点:曾经我们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获得了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异成绩,但科技创新能力欠缺逐渐制约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链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步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演进,我们应对新的挑战,要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必须紧紧
7、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摆脱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窘境。这段文字重在说明:A 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才能让我国跻身强国 B 要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经济跨越发展 C 科技创新需要做到主动出击、多管齐下 D 经济发展后继乏力源于科技创新力不足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文段开篇提到科技创新是促使世界经济走出泥淖的核心动能,但是科技创新不是等来的、要来的,后面提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欠缺逐渐制约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链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步伐,尾句提出对策,想要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要坚持科技创新,故文段强调推动我国经济跨越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对应B项。A项,“跻身强国”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且文
8、段介绍的是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多管齐下”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是对经济发展不好的原因的介绍,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加快解决关键问题 大力促进创新发展4、历史地理学以历史考据为学科特征,从业者处理许多问题都需要长年埋首图书馆与档案馆,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爬梳资料。皓首穷经式的研究方式,在现代人看来自然是“枯燥”的。事实上,历史地理学研究表面看来不食人间烟火,_。如在当下与国家战略有关的海疆问题、“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历史地理学提供学术依据。而小城镇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地方发展,更需要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支撑。把“经世致用”
9、作为本学科座右铭的历史地理学者,在面对现实需求时,切记保持理性、冷静的科学态度,坚持严谨、扎实的学风,绝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风冒进,这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发挥其作用。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 已逐渐沦为鲜有人知的“冷门绝学”B 其研究方法却具备很强的科学性 C 但研究对象与课题却来自现实关怀 D 却对学者的研究素养提出了极高要求正确答案C第2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答案解析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文段开头指出历史地理学需要埋首于图书馆与档案馆,看
10、起来“枯燥”,随后通过“事实上”引导转折,指出历史地理学研究表面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故横线后与“不食人间烟火”“枯燥”构成转折。横线后通过举例指出现实中的诸多问题都需要历史地理学提供学术依据,并进一步指出历史地理学者需要保持理性、冷静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严谨、扎实的学风,才能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结合前后文可知,横线处应与“不食人间烟火”语义相反,且与后文的例子对应,指出历史地理学研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应C项。A项,“鲜有人知”无法与前文的“不食人间烟火”构成转折,衔接不当,排除;B项,后文没有体现出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无中生有,排除;D项,横线后强调了学者的治学态度,没有介绍对学
11、者研究素养的要求,且无法与前文的“不食人间烟火”构成转折,衔接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赓续中华文脉,让冷门不冷“绝学”有继5、法理清则思路明。坚持“三个善于”,必须深刻理解“三个善于”的法理基础。司法实践中,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能轻轻松松查清看懂弄透,有的事实证据 _,有的法律界定争论不一。案件真相的发现、公平正义的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往往是一个 _、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扑朔迷离 由浅入深 B 千丝万缕 步步为营 C 不置可否 循序渐进 D 欲盖弥彰 行远自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能轻轻松松查清看懂弄透”可知,横
12、线处应体现有的事实证据较为复杂之意。A项“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强调难以辨别清楚,B项“千丝万缕”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不置可否”指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指不表明态度,与“事实证据”搭配不当,排除;D项“欲盖弥彰”形容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文段并无掩盖坏事之意,排除。第二空,根据“、”可知,横线处与“由现象到本质”构成近义并列,应体现由表及里之意。A项“由浅入深”指从浅显到深奥,循序渐进,符合文意,当选。B项“步步为营”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检察日报社评:以“三个善于”引领做实“
13、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6、消费者的主要经济行为是消费与储蓄,利率越高,人们越倾向于少消费,多储蓄,反之,则会多消费,少储蓄。所以,当一个社会鼓励消费时,降低利率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消费者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消费,收入多了,消费也就增加了。但消费增加速度慢于收入增加速度,也就是说,当你的工资从5000元增加到1万元时,收入增加了一倍,但你的消费并不会同时增加一倍。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减少。因此,专家认为,随着社会财富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个人消费支出会出现递减趋势,人们更加倾向于储蓄,而且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不是比例关系。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A 人们消费的增速往往快于其收入的增速 B 消费降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C 收入减少时人们的消费欲望会随之降低 D 利率是控制人们消费和储蓄的重要手段正确答案D第3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答案解析A项,由“消费增加速度慢于收入增加速度”可知,“快于”表述错误,排除;B项,文段并未涉及“消费降级”,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消费者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消费”可知,“消费欲望”偷换概念,排除;D项,由“消费者的主要经济行为是消费与储蓄,利率越高,人们越倾向于少消费,多储
15、蓄,反之,则会多消费,少储蓄。所以,当一个社会鼓励消费时,降低利率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可知,表述正确,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稳定函数7、当前,城市群赋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从体制机制看,城市群深度合作面临挑战,行政 依然存在。大多数城市群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推动了数据、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然而部分城市群内的城乡人口流动、集体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资产化运营等机制仍不健全,不仅阻碍要素自由流动,而且会 流动人口消费力,削弱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 藩篱 打造 打击 B 专权 构筑 牵掣 C 鸿沟 罗布 禁锢
16、D 壁垒 搭建 抑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城市群赋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城市群深度合作面临挑战”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城市间行政合作存在困难之意,A项“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C项“鸿沟”指界限,D项“壁垒”比喻对立的事物或界限,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专权”指独揽大权,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搭配“信息共享平台”,A项“打造”、D项“搭建”均搭配得当,保留。C项“罗布”指陈列,分布,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三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部分城市群内机制仍不健全影响流动人口消费力的发展,D项“抑制”指压抑,控制,符合文意,当选。A项“打击”指攻击,使受挫折
17、,与前文“机制仍不健全”与后文“消费力”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依托城市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8、经济发展靠的是点滴之功,只有驰而不息,才能 _。尽管时下市场遇到了外需疲弱、订单不足等现实情况,但企业只要练强品质“内功”,就能助推国货“走红”国际市场。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积羽沉舟 B 群轻折轴 C 久久为功 D 集腋成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横线前“经济发展靠的是点滴之功,只有驰而不息”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表达经济发展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成功,D项“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或集合众人力量办成某件事,符合文意,当选。A项“积羽沉舟”比喻小患积累发展起来,就能酿成
18、严重的后果,B项“群轻折轴”比喻坏事情虽小,发展下去,也会产生严重后果,均强调小患积累酿成大祸,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久久为功”意为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与前文“驰而不息”语义重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中国江苏网【地评线】紫金e评:外贸之“韧”折射中国经济活力之“旺”9、在一些流量城市的营销实践中,政府、市民、媒体、企业与非营利性组织等营销主体 _,缺乏沟通衔接和整合营销意识,各第4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项营销活动之间逻辑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 _
19、的营销策略。部分网红城市和媒体的宣传营销往往以网络热点为导向,虽然为城市吸引了关注,但流量至上的思维逻辑也让其塑造出的城市形象较为 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九龙治水 系统性 完整 B 各不相谋 全局性 片面 C 以邻为壑 整体性 扁平 D 各行其是 协同性 浮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缺乏沟通衔接和整合营销意识,各项营销活动之间逻辑联系不紧密”可知,横线处成语应体现营销主体分开营销,缺乏沟通、协作之意,A项“九龙治水”现指一件事多个人或者多个部门管,B项“各不相谋”指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D项“各行其是”指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
20、“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与文意无关,排除。第二空,根据“缺乏沟通衔接和整合营销意识,各项营销活动之间逻辑联系不紧密”可知,横线处词语应体现没有形成总揽全局、彼此合作的营销策略,A项“系统性”、B项“全局性”、D项“协同性”均符合文意,保留。第三空,搭配“城市形象”,根据“部分网红城市和媒体的宣传营销往往以网络热点为导向”可知,横线处词语应体现塑造出的城市形象仅针对网络热点,B项“片面”指不全面的,偏向某一局部的,符合文意,当选。A项“完整”指全面没有缺陷,与文意相悖,排除;D项“浮躁”指急躁,不沉稳,轻浮急躁,与“城市形象”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21、文段出处】短视频时代流量城市的营销与治理10、一围浅山环抱中的西渚,宛若一幅湿润的青绿山水画。澄澈如碧的云湖一片 _,倒映着大觉寺的身影,为山光水色平添了悠远的禅意。置身于这江南胜景中,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历史上的西渚是一块水患频繁、民不聊生的地方。在那 _ 的云湖水下,沉淀着一部不堪回首的西渚苦难生存史。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沉寂 叆叇 B 晦暗 秀丽 C 生机 明媚 D 静谧 旖旎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空,由文意及“悠远的禅意”可知,云湖很安静平稳,A项“沉寂”、D项“静谧”均能体现宁静、寂静,符合文意,保留;B项“晦暗”意思是昏暗无光的,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生机”比喻很
22、有活力,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由文意及“水患频繁”可知,横线处词语表意为看起来美好,D项“旖旎”用来描述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符合文意,当选;A项“叆叇”形容云彩厚而密的样子,与湖水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西渚印象11、近年来,为了解决关注度不高的问题,很多景区选择靠裹着厚厚滤镜的照片甚至“照骗”出圈。一张“照骗”可能就会毁了一家景区,让从业者此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靠“照骗”出位无异于 _。景区自身要摒弃赚快钱的错误想法,要对游客抱有敬畏之心,立足长远,沉下心来 _ 自身特色,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只有练好“内功”才能走得长远,这个虽是 _ 却也是颠扑不破的真
23、理,旅游业从业者须时时谨记。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掩耳盗铃 提炼 齿牙余论 B 饮鸩止渴 挖掘 老生常谈 C 缘木求鱼 探索 一言蔽之 D 抱薪救火 打磨 不刊之论第5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空,“无异于”提示考查解释类对应,根据前文可知,很多景区靠“照骗”出圈能骗游客一时,但是会坏了自己的口碑,毁了景区,故横线处成语应体现靠“照骗”出圈这种错误的方法会带来严重的危害。B项“饮鸩止渴”形容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D项“抱薪救火”比喻因
24、为方法错误,虽然有心解决问题,结果却使问题更加严重,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C项“缘木求鱼”比喻行事的方法不对,均未体现会带来严重后果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搭配“特色”。B项“挖掘”指从深处挖出来,与“特色”搭配恰当,保留;D项“打磨”指加工使变得更好,语义尚可,保留。第三空,B项“老生常谈”指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置于此处体现了练好“内功”这句话虽然没有新意,但却是真理,符合文意,当选。D项“不刊之论”指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无法与后文“颠扑不破的真理”构成转折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网红
25、景点货不对板,好口碑才是真“滤镜”12、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性等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有根据,也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的构造和适应能力。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之下,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段文字意在
26、说明:A 新物种的形成来自其他物种的变异 B 物种变异不仅仅源于外界因素 C 适应环境是物种进化的终极目标 D 科学界对物种起源的认识并不充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文段先给出结论,即物种的起源“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随后通过转折指出,这样的结论需要更充分的根据。接下来指出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于外界条件,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之后进行转折,举啄木鸟的例子,指出前文所述的观点是不合理的。故文段为转折结构,意在指出外界条件并非物种变异的“唯一”原因,对应B项。A项,对应文段开头,为转折前内容,意在引出观点,非重点,排除;C项,“终极目标”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
27、除;D项,没有指出对物种起源的何种认识不充分,表述不明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绪论13、狸藻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食虫植物,依靠捕虫囊进行猎食,外部的纤毛被触动后,捕虫囊以极快的速度打开,囊内形成的负压就可以迅速地把周围的东西吸进去,因此有植物界捕虫高手的美称。但实际上,进一步地检查狸藻捕虫囊里的猎物后,科学家发现狸藻在捕虫方面似乎并不出众,狸藻的每一个捕虫囊内逮到的水中动物占比实际上少得可怜,更多的反而是藻类等。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阐述的是:A 人们对狸藻产生误解的原因 B 科学家关于狸藻的相关假说 C 狸藻捕虫囊中物质组成分类 D 狸藻为何偏偏喜爱“素食”正确答案D第6页2024
28、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答案解析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指出狸藻的捕虫囊内反而是藻类更多的情况,故接下来应详细阐述原因,对应D项。A项,范围过于宽泛,文段尾句已明确提到狸藻的捕虫囊内藻类更多,排除;B项,“假说”与文段尾句核心话题不符,排除;C项,“物质组成分类”为文段尾句提到过的内容,故不会继续在后文展开,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狸藻:明明可以靠实力吃肉,却偏偏喜欢素食14、在伽马暴天文学研究的最初几十年里,中国探测器的名字是缺席的。直到2001年,搭载伽马暴探测
29、器的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升空,才改变了这种局面。2017年,“慧眼”卫星的发射让我们在伽马射线爆发天体的观测研究大展身手。“慧眼”卫星是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中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在发射四年后,慧眼科学团队发布了第一批322个被慧眼卫星观测到的伽马暴。2020年和2022年,我国又陆续发射了三颗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专门用于伽马暴探测的卫星“极目”A、B、C星。至此,“慧眼”卫星和“极目”三星,连同国际上那些前辈伽马暴探测卫星,如费米、雨燕等一起,组成一张捕捉和测量伽马暴的天网。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目”三星可探测伽马暴等多种宇宙射线 B“慧眼”卫星是中国第一颗 射线天文卫星 C中国位于伽
30、马暴天文学研究的元老之列 D“慧眼”卫星的发射时间早于“极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根据“专门用于伽马暴探测的卫星极目A、B、C星”可知,“极目”三星专门用于伽马暴探测,表述错误,排除;B项,根据“慧眼卫星是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中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可知,应是X射线而非 射线,表述错误,排除;C项,根据“在伽马暴天文学研究的最初几十年里,中国探测器的名字是缺席的”可知,中国并非位于伽马暴天文学研究的元老之列,表述错误,排除;D项,根据“2017年,慧眼卫星的发射2020年和2022年,我国又陆续发射了三颗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专门用于伽马暴探测的卫星极目A、B、C星”可知,“慧眼”卫星的发射时间早
31、于“极目”三星,表述正确,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光明网千年一遇伽马暴,带来更多宇宙谜团15、卫星在太空停留或移动需要推力。一般而言,卫星使用类似火箭的化学推进装置,但电推进器因效率更高而日益流行。然而,目前的电力推进系统仍要使用推进剂,而卫星能携带的推进剂有限,因此卫星的待机时间会受限于携带的推进剂数量。而且为了抵消大气阻力,在距离地球表面几百公里范围内运行的卫星消耗的推进剂会更多。但现在,欧洲空间局(ESA)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电推进系统,能从地球大气层顶部攫取空气分子,压缩这些分子让其变成等离子体,施加电场可为等离子体流加速,从而为卫星提供推力,这就使卫星能在地球周围的极低海拔轨道
32、上运行很长时间。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推进装置因效率低而很少使用 B卫星一般利用等离子体流进行加速 C推进剂的数量决定了卫星的使用寿命 DESA新型电推进系统减少了对推进剂的依赖正确答案D第7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答案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卫星在太空需要推力的话题,接着论述电推进器因效率更高而日益流行,随后表明目前的电力推进系统仍要使用推进剂,而卫星能携带的推进剂有限且运行时消耗的推进剂会更多的问题。文段最后指出欧洲空间局(ESA)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电推进系统解决了
33、这一困扰。D项对应文段的中心句,当选。A项,文段仅仅论述“电推进器因效率更高而日益流行”,却并未提到“化学推进装置因效率低而很少使用”,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文段提到“离子体流加速,从而为卫星提供推力”,但并未提到“卫星一般利用”此方式,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文段“卫星的待机时间会受限于携带的推进剂数量”,选项“卫星的使用寿命”偷换概念,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太空动力技术重大突破,推进剂被取代,航天器可永久留在太空!16、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 _,也要有文化的繁盛。文化的土层深厚,才能让村民更好地扎根其上,寻回更多“乡恋”与“乡愁”,与故土故园产生更 _ 的情感联结。
34、正如“村BA”所展示的文化图景:村里组成篮球队、村民成为拉拉队、村际打起友谊赛,都是在“乡村时空”中 _ 了一层“文化时空”,把乡村和村民纳入到了一个“文化磁场”之中。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兴旺 牢固 增添 B 蓬勃 清晰 衔接 C 发达 稳定 盘活 D 崛起 强韧 凝结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空,由“既要也要”可知,横线处与“繁盛”构成同义并列,A项“兴旺”侧重发展好,B项“蓬勃”指繁荣、旺盛,C项“发达”指事物已有充分发展,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崛起”指兴起,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搭配“情感联结”,根据前文“文化的土层深厚,才能让村民更好地扎根其上”可知,横线处应表达情
35、感联结有很深的根基,不易动摇之意,A项“牢固”指坚固,C项“稳定”指固定,没有变动,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清晰”指清楚,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三空,搭配“文化时空”,A项“增添”指增加,与“文化时空”搭配恰当,当选。C项“盘活”指使资产、资金等恢复运作,产生效益,文段并非表达让“文化时空”重新恢复运作之意,与文意不符,且与“文化时空”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人民日报评“村BA”:“从白天打到黑夜”,为什么这么燃?17、法定继承是法律“推定的遗嘱”,遗赠和遗嘱继承系“遗嘱在先原则”下的财产处分行为,三者之间存在 _ 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遗产转移形式,分别具有各自特定的适
36、用范围,因而不可 _。按照“遗嘱在先原则”,遗赠或遗嘱继承具有优先适用的法律效力,只有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才可适用法定继承。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千头万绪 一概而论 B 千丝万缕 混为一谈 C 密不可分 大而化之 D 盘根错节 等量齐观正确答案B第8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答案解析第一空,搭配“联系”,且根据“按照遗嘱在先原则,遗赠或遗嘱继承具有优先适用的法律效力才可适用法定继承”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三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B项“千丝万
37、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C项“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均符合文意,且与“联系”搭配恰当,保留。A项“千头万绪”指事物纷繁复杂,一般搭配事物、思绪等,与“联系”搭配不当,排除;D项“盘根错节”指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文段未表明这种联系是不容易处理的,与文意无关,排除。第二空,“因而”表示因果关系,且根据“它们毕竟是不同的遗产转移形式,分别具有各自特定的适用范围”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把不同的事物同样看待,B项“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符合文意,当选。C项“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与文意无关,排除。故正确
38、答案为B。【文段出处】论遗嘱处分在财产继承中的优位效力与法定继承相比较18、虽然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质量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数字经济成为当今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形态。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不断催生出新的就业形态和灵活的就业方式,也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强大的就业韧性。数字经济在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创新创业、培育新增就业以及开辟就业新空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就业质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数字
39、经济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 B 我国经济发展亟需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 C 数字经济为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重要支撑 D 促进就业并提升就业质量要以创新为中心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文段首句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强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基础,接下来通过事实情况进行论证,然后围绕数字经济对于就业的具体作用进行详细解释说明。故文段重在说明数字经济对就业的作用,即为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基础,对应C项。A项,缺少主题词“就业”,且对应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B项,“数字化转型”文段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缺少主题词“数字经济”,且“创新”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以数
40、字经济提升就业质量19、李离是春秋时晋文公的狱官。当他发现因自己错听下属的话而判决杀了人以后,就把自己捆起来,请求晋文公判处他死刑。晋文公说:“官职有高低贵贱之分,处罚也有轻重之别,这件案子是下属官员的错误,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担任官职是最高的,从不让给下属一点权力;享受的俸禄是最多的,从不分给下属一点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信下属而杀了人,却把罪责推卸给下属官员,我还没有听过有这种事。”于是拒绝接受晋文公的命令,用剑自杀而死。这段材料的主题思想是()。A 狱官李离恪尽职守,严格要求 B 狱宦李离不顾安危,以死劝谏 C 狱官李离勇于担当,知错能改 D 狱官李离执法守法,以身作则正确答案D答
41、案解析文段讲述了李离错判案后坚持接受处罚的故事,主要就是通过故事强调李离执法守法,以身作则的精神。因此D项正确。20、将下列选项中的成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边把那些态度不端、动机不纯的人淘汰出去,一边把那些具有正确认识、心怀理性期待的人吸收进来,公务员队伍就能 、生生不息,公务员职业就能回归行使公权、服务公众的本位。(2)一些腐败分子由于存在侥幸心理,仍然会铤而走险。他们觉得只要做得“滴水不漏,就不可能 ,也就不可能查到自己的头上。第9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
42、939892 A吐故纳新 原形毕露 B除旧布新 东窗事发 C除旧布新 原形毕露 D吐故纳新 东窗事发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一边把那些态度不端、动机不纯的人淘汰出去,一边把那些具有正确认识、心怀理性期待的人吸收进来”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表示把不好的淘汰出去,把好的吸收进来,A、D两项“吐故纳新”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符合文意,均保留。B、C两项“除旧布新”意思是除去旧的,建立新的,题干仅强调把那些具有正确认识、心怀理性期待的人吸收进来,而非建立新的,与文意不符,均排除。第二空,根据“一些腐败分子由于存在侥幸心理,仍然会铤而走险。他们觉得只要做得滴水不漏”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一
43、些腐败分子认为自己的腐败行为不会被发现,且感情色彩偏消极,D项“东窗事发”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含贬义,符合文意,当选。A项“原形毕露”指本来面目完全暴露,伪装被彻底揭开,应用于形容“腐败分子”,而非“腐败的行为”,置于此处用法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公务员的“怨”与“愿”【清风悟语】知行止 守规矩观看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选登(八)21、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法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严谨的知识体系、海量的实践案例。相比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学习法学不需要出众的算术能力和实验能力,而是需要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学习法学要和大量的语言文字打交道,记忆和背诵不可避免。仅以国家统一
44、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为例,涉及学科多达18门,考试教材和法条多达700万字,正因其体量大、涉及面广,且是从事法律职业所必须通过的考试,“法考”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因此,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众多考生都对高难度的“法考”望而生畏 B 法学更适合文字能力强、记忆力好的考生 C 选择法学就是选择了终身记忆和背诵法条 D 记忆力强是考生通过“法考”的前提之一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横线出现在文段尾句,且由结论词“因此”引导,故横线处所填句子是对前文的概括总结。文段开篇介绍了法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严谨的知识体系、海量的实践案例,学习法学需要广泛的阅读和积累。紧接着提出学习法学
45、要和大量的语言文字打交道,需要记忆和背诵,并通过“法考”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故前文重在强调学习法学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记忆力,对应B项。A、D两项,“法考”对应举例说明部分,非重点,且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法学”,均排除;C项,“终身记忆和背诵法条”文段并未提及,与前文无法衔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法学:选择法学就是选择终身学习22、自从音乐剧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本土化问题便 _。为了让舶来的音乐剧服中国的水土,国内从业者进行了多方面尝试。如中方译者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出发,为 _ 的歌曲哆来咪创作了符合中文语言习惯的歌词,虽然中文歌词内容与英文原词_,但歌曲在剧中的作用及其所蕴含的天
46、真童趣却如出一辙。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接踵而至 耳闻则诵 大相径庭 B 沉渣泛起 历久弥新 泾渭分明 C 相辅相成 通俗易懂 各有所长 D 如影随形 耳熟能详 截然不同正确答案D第10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为了让舶来的音乐剧服中国的水土,国内从业者进行了多方面尝试”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自从音乐剧来到中国其本土化问题就出现了,A项“接踵而至”指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D项“如影随形”指像影子老跟着身子,比喻关系亲密,均可体现本土
47、化问题随着音乐剧来到中国就出现了,符合文意,保留。B项“沉渣泛起”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本土化问题并非陈旧事物,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相辅相成”形容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文段并未体现音乐剧与本土化问题互相促成,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搭配“歌曲”,D项“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与“歌曲”搭配恰当,保留。A项“耳闻则诵”指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文段并不是强调记忆力,排除。第三空,代入验证,“虽然但”表示转折关系,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与“如出一辙”语义相反,D项“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
48、案为D。【文段出处】音乐剧在对话中唱响本土新声23、“君子”无疑是先秦各家争鸣议题中极为重要却又 _ 的核心概念之一。论语孟子荀子等经典提到“君子”一词多达上百处,而在先秦儒家话语体系中,对君子内涵的认知却出现了“君子讷言”与“君子必辩”这两种截然相悖的观点。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无关紧要 B 众说纷纭 C 无所适从 D 因人而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而在先秦儒家话语体系中,对君子内涵的认知却出现了君子讷言与君子必辩这两种截然相悖的观点”可知,先秦各家对“君子”的内涵没有一致的看法。B项“众说纷纭”指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符合文意,当选。A项“无关紧要”指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49、D项“因人而异”指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均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置于此处语法错误,正确用法应为“令人(让人)无所适从”,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从“君子讷言”到“君子必辩”24、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各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动作”频频,一批教育信息化平台、项目、资源建设纷纷启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认为教育信息化只是在传统教育上的“锦上添花”,对于信息技术带来的深刻教育变革还不能精准理解和有效驾驭,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长远规划和系统设计,对教育信
50、息化存在排斥心理和反对声音。这些认识上的不到位,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很多高校只是形式上重视,实际上对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准备不足,进而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和有效实施。以下哪项最能概括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A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动作过于频繁 B 对教育信息化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设计 C 对教育信息化存在排斥心理和反对声音 D 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正确答案D第11页2024年湖北高音教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4b1fafc628d821bba57db1d1cc939892答案解析文段开篇先肯定了各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的成效,接着转折指出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