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5月份考试 高一语文 第卷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 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
2、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 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
3、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
4、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 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
5、境 !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 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内涵的一项是( )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2 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
6、一体的艺术享受。 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 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 具有了
7、壮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C、“书者,如也。”书的任务 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
8、之形。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19 分)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 壮,奈何 ?”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
9、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 ?”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至定国为丞相。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节选自汉书 ?卷七十一 ?于定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 狱:案件。 B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姑自经死 自
10、经:上吊。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至定国为丞相 今不速往,恐为 他人 所先 B 其父于公为县狱吏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 C 郡中为之生立祠 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 D 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 得复见将军于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 “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 其中 “ 孝妇 ” 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
11、 心长久地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 “ 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 ” 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 “ 于公 ” 在孝妇 “ 屈打成招 ” 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 ? ( 2)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 9 题。 (8 分 ) 水龙吟落叶 (宋 )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 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
12、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压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 ?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 【注】重厓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题红: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 螀 jing:蝉。 8“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 中的名句“ ”。 (2 分 ) 9赏析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 (6 分 ) 10.名句默写( 10 分) (1)_ ,到黄昏,点
13、点滴滴。 (2)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千古江山, _。 (4)_,献愁供恨, _。 (5)人生如梦, _。 (6)_,谁怕? _。 (7)_,尽西风,季鹰归未? (8)吾所以为此者, _。 4 三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 题。 写字 毕飞宇 当父亲的做决定往往是心血来潮的,这是父性的特征之一。一清早父亲把我叫到他的面前,用下巴命令我坐下来。父亲说:“从今天起,你开始学写字。”这个决定让我吃惊。 我才七岁,离“上学 ”这种严肃正确的活法还有一段日子。更关键的是,现在刚刚是暑假,父亲的决定在这个时刻显得空前残酷。他是学校里仅有的两个教师之一,而另一位教师恰恰就是我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