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我们发现更多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积木的形状、结构对其稳度的影响,学会识别哪些积木更容易搭建出稳定且高耸的结构。2. 科学探究:通过动手搭建,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积木的搭建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同时,巩固分类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学会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建的物体的共同特征。3. 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分工合作,耐心细致地完成任务,勇于挑战自我,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二、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1. 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确保每组都有足够的积木种类和数量。2
2、. 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同时,准备实验记录单,供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宽敞明亮,便于学生分组活动和展示作品。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积木的形状、稳度与搭建效果的关系等。然后,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建,那么如何将这些积木组合起来,搭建出既高又稳定的结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有谁能告诉我,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关于积木的知识?学生A:我们学习了积木的形状,还有它们的稳度和搭建效果之间的关系。老师:
3、非常好,A同学记得很清楚。确实,我们了解到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建出稳定的结构。那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挑战自己,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利用这些积木搭建出既高又稳定的结构,应该怎么做呢?”学生B:是不是可以用更多的积木来堆叠,就像搭积木塔一样?老师:B同学的思路很直接,确实堆叠是一种方法,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仅仅是堆叠可能还不够稳定。大家想想,有没有其他技巧或者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呢?学生C:我觉得可以在底部用大块的积木做基础,这样上面放再多的积木也不容易倒。老师:C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稳固的基础是关键!确实,一个坚固的底部可以大大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还有其他想法吗
4、?学生D:我还想到,可以把积木交错着放,这样它们之间就有更多的支撑点了。老师:D同学的想法非常棒!交错搭建确实是一种增加稳定性的有效方法。通过交错,我们可以让积木之间形成更多的相互支撑,从而构建出既高又稳定的结构。老师: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接下来,就请大家分组合作,动手尝试搭建出既高又稳定的积木结构吧!记得在搭建的过程中,要相互讨论、分享你们的想法和技巧哦!(二)新课学习1. 探索如何搭得更高(1)明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建出尽可能高的结构。(2)讨论策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积木、如何组合积木等策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高度。(3)动手
5、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搭建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搭建过程和遇到的问题。(4)分享交流:搭建完成后,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搭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教师:接下来,用这些形状各异的积木搭建出尽可能高的结构。大家有信心完成这个挑战吗?学生A:当然,老师!我们组一定会搭得特别高!学生B:但是,老师,要搭得高还要稳,这个有点难啊。教师:没错,学生B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先讨论一下策略,怎么选择合适的积木,怎么组合它们,才能让我们的结构既高又稳。学生C:我觉得我们应该先用大的积木做底座,这样上面就可以搭更多了。学生D:对,而且我们还要选那些形状能互相卡住的积木,这样就不会那么容易倒了。教师
6、:非常好,你们已经想到了很多关键点。记住,团队合作也很重要,大家要分工明确,互相帮助。现在,开始你们的搭建实践吧,我会在旁边巡回指导,看看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学生分组开始搭建,教师巡回指导)教师:你们这组的结构看起来很不错,但是要注意,那块积木放上去可能会有点不稳,你们可以试试换个位置或者加些支撑。学生E:好的,老师,我们试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搭建,各组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教师:好了,时间到。现在,请大家来分享一下你们的作品和搭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吧。学生F:我们组用了很多三角形的积木做底座,因为三角形很稳定。然后我们在上面一层层地搭,还加了一些长条形的积木来连接,这样结构就更稳固了。学生
7、G:我们组一开始搭得很高,但是后来不小心碰了一下就倒了。我们发现是因为中间的部分没有支撑好,所以后来我们就加了一些小积木做支撑,效果好多了。教师:大家都做得非常好,不仅完成了任务,还从中学到了很多。记住,搭建不仅仅是搭得高,更重要的是搭得稳。而且,团队合作和互相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2. 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组的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哪些形状的积木、哪些组合方式更容易搭建出既高又稳定的结构。(2)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底部选择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积木更容易搭得更高;同时,使用更多的平面积木可以增加接触面积,
8、提高稳定性。学生A:老师,我觉得圆形的积木好像不太容易搭高,它们总是滚来滚去的。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确实,圆形积木因为表面光滑,很难堆叠得很高。那么,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些形状的积木更容易搭建出既高又稳定的结构呢?学生B:我觉得方形的积木很好搭,它们可以稳稳地叠在一起。学生C:还有那种长条形的积木,可以互相交错着放,也很稳定。老师:非常好,你们都发现了关键点。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方形和长条形的积木因为形状规则,接触面积大,所以更容易搭建出既高又稳定的结构。那么,在组合方式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吗?学生D:我发现如果把重的积木放在下面,轻的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搭出来的结构更稳。学生E:
9、我还试过让底部积木的面积比上面的大,这样好像也更不容易倒。老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总结得非常到位。正如大家所说,底部选择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积木组合方式,确实更容易搭得更高更稳。同时,使用更多的平面积木可以增加接触面积,这样结构就更加稳固了。(三)拓展延伸1. 挑战任务:提出更高的挑战任务,如要求学生用有限的积木数量搭建出指定形状或功能的结构(如桥梁、城堡等)。2. 创意搭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出具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老师:现在,我们要迎来一个全新的挑战!大家准备好了吗?学生(齐声):准备好了!老师:非常好!首先,我要给大家提出一个更高的挑战任务。你们手中只有这些有限数
10、量的积木,但我要你们尝试搭建出一座稳固而美观的桥梁模型。这座桥不仅要能跨越一定的距离,还要能承受一定的重量。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学生A:哇,听起来好有趣!但是,老师,这么少的积木能搭出那么复杂的桥梁吗?老师:这正是挑战的乐趣所在,同学们。记住,创意和团队合作是关键。你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看看哪种结构最稳固。同时,也要学会利用每一块积木的特点,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学生B:那我们可以开始了吗?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试试了!老师:当然可以,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想提醒大家一句。在完成这个挑战任务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创意搭建。在搭建桥梁的过程中,你们也可以尝试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让作
11、品更加独特和个性化。学生C:老师,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搭出稳固的桥梁,还要让它看起来与众不同!老师:正是如此!那么,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动手了。记得,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可以相互讨论和帮助。我期待看到你们精彩的作品!(四)课堂小结1. 回顾知识点: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积木形状、结构与稳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搭建策略。2. 表扬鼓励: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那些勇于尝试、积极合作的学生。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大家还记得我们讨论了积木的形状、结构与稳度之间的关系吗?学生A:我记得,老师说三角形的积木因为三个角稳固,所以更不容易倒塌。老师:非常棒,A同学记得
12、很清楚。那大家再想一想,我们在搭建积木时,有哪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搭得更稳呢?学生B: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把重的积木放在下面,轻的积木放在上面,这样就不容易倒了。老师:对,B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策略,这就是“下重上轻”的原则。除此之外,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C:老师,我还觉得我们在搭建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三角形的积木,因为三角形更稳定。老师:非常好,C同学也观察得很仔细。确实,三角形的积木在结构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最后我要表扬一下大家,今天在课堂上,大家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勇于尝试,还积极和同学们合作。特别是那些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提出自己想法的同学,你们真的很棒!希望大家以后也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探索积木的搭建方法,尝试搭建出更高、更稳定、更有创意的作品,并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